煤矿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之安全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7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管理规定
为了减轻入井人员的劳动负荷,保证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和乘座人员的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乘人装置安全运行基本要求
1.蹬座中心至巷道一侧的距离不得小于0.7m;运行速度不得超时1.2m/s;乘座间距为得小于10.0m。
2.驱动装置的制动器必须灵敏可靠。
3.吊杆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不得自行脱扣。
4.在下人地点的前方,必须有能自动停车的安全装置。
5.在上、下人员地点10m之内应有照明。
梯步必须规范,其长度满足人员上、下的要求,最短不低于5m。
6.检修或紧急停车后,第一次起动,检修人员或上车人员必须用手在传感器下晃动几下(机头处可以按控制台上猴车启动按钮),先是三声铃声响后,人车开始起动运行。
人员上车后,经过红外线传感器下方,传感器将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若传感器未检测到(无人)信号,则7分钟后自动停车或下完人后自动停车。
7.各种保护装置动作停车。
如:掉绳脱槽、越位、人车欠速、过速保护等动作,沿线异常时的拉点停车,必须查明原因,解除故障后,先要按下控制台上的复位按钮,系统复位后,才能重新正常启动。
严禁使用检修按钮强行启动人车运行(特殊情况下,确保系统无机械故障或检修过程中可使用检修按钮强行启动人车运行)。
8.紧急停车,如遇意外情况时可以拉动沿线的拉点停车线(或控制台上的急停按钮),使整个系统断电紧急停车。
二、人员乘座规定
1.正确的乘车标准:上车时先双手握住吊椅的直线(或弯曲)杆,跨上吊椅坐下,双脚置于脚踏杆上,双腿并拢,双手握牢椅杆,集中精力注意前方;下车时先双脚着地,臀部离座,然后双手松开吊杆。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管理制度1、所有南冀采区出入人员不得擅自启动乘人装置运行,必须由专职司机启动,停止。
2、听到开车预警铃声后,乘人装置即将起动运行,回乘人员做好乘坐准备。
3、乘坐方法:上车时先双手握住吊杆,跨坐在吊椅坐板上,然后双手置于脚踏杆上,运行时保持正确坐姿,集中精力注意前方。
下车时,先双足触地,站立保持平衡后,双手松开吊杆离开。
4、乘车人员必须到指定的有明显标志的区域内上、下车严禁越位乘车提前下车。
5、乘坐过程中,不得故意左右、前后摆动坐椅,上下乘车人员途中相遇时,不得相互寒暄,握手等肢体接触,以免发生危险,到了下车点必须及时下车,以免发生危险。
6、所有人员乘坐过程中,要注意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平稳、若途中发现紧急情况及钢丝绳脱离托轮时,必须及时拉动沿线设置的钢丝绳拉线急停开关,使架空乘人装置停止运行,同时下车,并汇报调度中心,故障未排除前,严禁开车。
7、乘车人员除随身工具外其它物品禁止携带,所携带物品长度不得超过____米,重量不得超过20kg。
必须有可靠措施保证在运行时不发生脱落、碰帮、撞人,所带物品不得横拿,不得拖地运行。
8、在运行中人员要坐稳,不得手扶牵引钢丝绳不得触及邻近巷帮的任何物体。
9、严禁同时运送携带爆炸物的人员。
10、上下班人员乘坐时,必须按规定路线依次排队乘坐,服从现场安全员指挥。
11、运行时间:夜班23:00--1:00,早班7:00--9:00,中班15:00--17:30,其它时间必须由高度中心通知后方可开启,禁止司机随意开停机。
12、违反上述规定之一的按____元/次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交安全监察中心按“三违”论处。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乘客和员工的安全,提高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性能,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架空乘人装置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架空乘人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保养、维修、改造、验收和监督管理等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煤矿机电安全技术措施名称:架空乘人装置运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批意见机电:年月日通风:年月日安监:年月日调度:年月日花果山水帘洞架空乘人装置运行安全技术措施为了更好地做好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出入井人员在乘坐架空乘人装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真正的做到“高高兴兴入井上班,安安全全出井回家”,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有专人操作,每次开车前司机必须对架空乘人装置进行一次常规检查:(1)、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松动,防爆设备是否能可靠防爆,制动装置是否可靠。
(2)、乘人装置运行区内有无影响乘人装置正常运行的不安全因素,如有无行人或障碍物。
(3)、机头机尾巷道上下乘车点是否有专人管理,如摘挂车座、维护秩序和车座间距等。
2.接到开车指令后,首先按下“开车预警”按钮,电铃警示准备开车;按下“启动”按钮,喇叭预警准备开车,制动电机自动启动,制动电机启动1.5s后乘人装置电机自动启动。
3.初次乘坐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行特性,熟悉架空乘人装置的乘坐方法、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并在有经验人员带领下乘坐。
4.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服从值班人员的调度和指挥,严禁非工作人员擅自启动乘人装置运行。
5.听到开车预警铃声后,乘人装置即将启动运行,请作好乘坐准备。
6.上车时先按顺序领取吊椅架,放到上下车导轨上面,并摆正吊椅,以免吊椅运行中摆动,紧接着双手握住吊椅,跨坐在吊椅座板上,双足置于脚踏杆上;运行时,保持正确坐姿,集中精力注意运行前方。
7.乘车人员途中不得随意上、下车,必须到指定的有明显标志的区域内上、下车,严禁越位乘车。
8.所有人员严禁用手触摸运行中的钢丝绳和绳轮,不得触及临近的任何物体。
9.乘坐过程中,严禁故意左右摆动吊椅,上下乘车人员途中相遇时,不得相互寒暄、嬉闹、握手等,以免发生危险。
到了下车点必须及时下车,以免发生危险。
10.下车时,先双足触地,站立保持平衡后,双手将吊椅从钢丝绳上摘下,并将吊椅按序挂放到存杆架上后迅速离开。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防护摘要:矿井倾斜井中的运输主要应用带式运输、架空乘人装置、斜井载人车等机械设备,在这些设备中,由于架空乘人装置具有舒适、安全、维修容易、运营与投资费用较低等特点,在煤矿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乘人架空设备实际安装运行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甚至引发许多安全事故,因此,对架空乘人装置在使用安装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架空乘人装置;保护安全装置;钢丝绳;捕绳装置引言随着国内煤矿生产设备的发展,煤矿架空乘人装置开始逐渐被应用于井下生产作业,是结合生产环境、巷道特点所设计的一种绳索式人员运输系统,可供作业人员于井下、地面之间往返。
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井下架空乘人装置承担着全矿井下井员工的运输任务,是一种安全又经济的煤矿人员运送装置。
该装置投资低、效率高、能耗低、无污染,是矿井生产的关键安全设备。
一、防脱绳保护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安装航空运输装置时,两侧所有备用和压力轮的软绳槽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与钢缆直接接触,钢缆一旦偏离,很容易脱离备用轮,造成钢缆断裂现象。
二是长期使用后安装后轮支架的u型螺栓松动,后轮支架容易在钢丝绳牵引和支架装置产生的振动下位移,绳子松动。
此外,工作人员在上下场地捡吊椅时容易掉绳子。
如果钢缆在从备用车轮上卸下后没有立即停止,则其中一根钢缆掉到地上,或在人通过绳索并造成人身伤害时遇到底部悬索;二是钢丝绳从绳上掉下来后落到绳轮侧,导致钢丝绳磨损。
防绳保护装置结构主要由插座装置、导流传感器和输电线路组成。
一种存储装置焊接在空中乘法器两侧的每个绳轮支架的中心和底部。
本装置由长50毫米、直径70毫米的圆钢、外圆直径70毫米、内圆直径50毫米、外钢丝锁紧位置厚度10毫米组成。
空运装置运行时,牵引钢丝绳从绳轮上脱落时,钢丝绳接触传感器,直接落到运输装置上,钢丝绳轮上的运输装置将钢丝绳固定并转动,不会损坏钢丝绳。
同时,航空运输装置电气控制PLC采集信号时,航空运输装置停止工作。
xx区【2016】号架空乘人装置运行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单位:使用地点:副使用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编制人:单位负责人:会审意见部门及主管会审意见签字日期机电区安监科调度室生产技术科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架空乘人装置运行安全技术措施我矿人员入、升井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架空乘人装置安设在副井斜坡内,轨道运输与架空乘人运输共用一巷,为了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架空乘人装置技术参数1、主要设备型号:架空乘人装置型号:RJKY55-32/1800型;矿用隔爆型电动机型号:YB2-315S-8,功率:55KW,转速:740r/min;额定电压:380/660V,额定电流:111/64.1A;SEW型减速器:M3RVHF60-56-03,减速比:56;隔爆型电力液压制动器:BYWZ4B-500/E121,制动力矩:2500N.m ;液压推动器:BED-121/6(380/660);电器智能监控系统:矿用隔爆兼本安PLC控制箱:kxl-1/12;矿用本安型电气信号操作台:TH-5/12,矿用本安型语音声光信号箱:KXHZ-5/12。
2、主要技术参数:巷道坡度:24°;钢丝绳最大牵引力:19.7KN;最大工作距离:800m;钢丝绳直径:22mm;钢丝绳单根钢丝直径为1.75mm;工程抗拉强度为:1870MPA;破断拉力353KN;驱动电机功率:55kw、;最大输送效率:228人/h;运输速度:0.95m/s;同时乘坐人数:104人;驱动轮直径:1.4m、迂回轮直径:1.4m。
上车场(从机头到井口变坡点):60m,巷道长714m;托绳轮间距:8m,上下行钢丝绳间距1400mm,上行钢丝绳距上行右帮2250mm,下行钢丝绳距下行右帮750mm,吊椅踏杆离地面 308mm,吊椅运行速度0.95m/s、乘坐间距≥15米。
二、巷道安全设施1、双轨道运输,巷道内铺设运输物料的30Kg双向轨道。
兴隆煤矿架空乘人装置试运行安全技术措施编号:XLMKJDK-2013081701编制人:***架空乘人装置试运行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时间: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二、施工内容:架空乘人装置试运行三、施工负责人:各单位负责人四、施工人员:兴隆煤矿全体下井人员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完毕具备试运行条件前,由机电矿长组织生产技术科、机电科、监理单位、安装单位代表对巷道情况、安装工程质量等进行工程验收,验收结果符合安全技术要求,方可进行试车运行。
2、架空乘人装置试运行前由专人对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器、机架、驱动轮、绳轮、钢丝绳、尾轮、尾轮张紧装置进行全面检查。
3、紧固件无松动、减速箱、制动器无漏油现象,制动闸瓦与闸轮间隙不超过2mm,制动状态最小接触面积不小于65%。
4、驱动轮、尾轮纵横向中心线对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mm,水平度不大于1/1000,绳槽中心与钢丝绳的中心偏移不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10。
5、钢丝绳的插接长度为绳径的1000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倍,插接后的接头为不变径接头。
6、安装同一侧的托绳轮和压绳轮,其全线中心应在同一线上,其偏差不应大于±2mm。
7、检查试验各安全保护装置应动作灵敏可靠,不出现误动作。
8、在断电状态下,打开制动器,对驱动系统试车,首先人工盘动驱动轮数圈,无异常情况后,再进行电动试车。
9、钢丝绳空运转4小时,以消除钢丝绳的内应力,使其扭力基本平衡后,才使用抱索器和吊椅。
10、空载运行无问题后,再进行重载试运行。
重载运行时采取模拟乘坐人员的有效载荷,按照设计值的1/2、1/3和额定有效载荷分级进行。
确认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驱动轮、悬挂钢丝绳、尾轮、尾轮张紧机构能正常使用后,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11、试运行时安排专职司机在机头、机尾把关,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负责架空乘人装置的启停,观察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行情况,控制乘人间距不低于20米,提醒乘坐人员及时下车、摘掉座椅。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管理规定为了减轻入井人员的劳动负荷,保证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和乘座人员的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乘人装置安全运行基本要求1、蹬座中心至巷道一侧的距离不得小于0.7m;运行速度不得超时1.2m/s;乘座间距为得小于10.0m。
2、驱动装置的制动器必须灵敏可靠。
3、吊杆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不得自行脱扣。
4、在下人地点的前方,必须有能自动停车的安全装置。
5、在上、下人员地点10m之内应有照明。
梯步必须规范,其长度满足人员上、下的要求,最短不低于5m。
6、检修或紧急停车后,第一次起动,检修人员或上车人员必须用手在传感器下晃动几下(机头处可以按控制台上猴车启动按钮),先是三声铃声响后,人车开始起动运行。
人员上车后,经过红外线传感器下方,传感器将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若传感器未检测到(无人)信号,则7分钟后自动停车或下完人后自动停车。
7、各种保护装置动作停车。
如:掉绳脱槽、越位、人车欠速、过速保护等动作,沿线异常时的拉点停车,必须查明原因,解除故障后,先要按下控制台上的复位按钮,系统复位后,才能重新正常启动。
严禁使用检修按钮强行启动人车运行(特殊情况下,确保系统无机械故障或检修过程中可使用检修按钮强行启动人车运行)。
8、紧急停车,如遇意外情况时可以拉动沿线的拉点停车线(或控制台上的急停按钮),使整个系统断电紧急停车。
二、人员乘座规定1、正确的乘车标准:上车时先双手握住吊椅的直线(或弯曲)杆,跨上吊椅坐下,双脚置于脚踏杆上,双腿并拢,双手握牢椅杆,集中精力注意前方;下车时先双脚着地,臀部离座,然后双手松开吊杆。
2、所有乘车人员必须在规定的上、下车地点排队上、下人车,不禁拥挤。
3、运行中,乘车人员要坐稳不得前后、左右摆动吊椅,不得用抓牵引钢丝绳和触摸托(压)绳轮,以防伤人。
4、架空乘人装置在运行时,任何人不得在中途随意上下;中途相遇时不得嬉闹、握手等。
随着井工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从井口到工作面的距离越来越长,井下暗斜井、斜巷长度不断增加,煤矿人员运输要求井下长度超过1500米的主要运输平巷、垂深超过50米为人员上下的主要倾斜井巷,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由于架空乘人装置投资小、适应性强、运输量大、运输具有连续性、人员上下方便不要等待、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煤矿井下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受井下恶劣环境影响,再加上保护装置不健全,配品配件不合格,检修不到位及管理跟不上等因素,造成架空乘人装置事故频发,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因此,研究和完善架空乘人装置保护装置,让架空乘人装置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架空乘人装置安全保护现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应当有断轴保护措施,其他还应装设减速机油温检测报警装置,沿线设延时启动声光预警信号,上下人地点设信号通信装置。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要求架空乘人装置还必须装设过载、过流等保护。
其他还有根据架空乘人装置厂家推荐和现场使用安全,使用单位根据厂家要求或自主创造安装有制动器失效保护、通信中断保护、防偏摆保护装置头尾轮入绳口安全防护装置、语音声光提示系统等。
这些保护如果缺失或失效,都将对设备造成损坏或造成安全事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保护还存在着保护使用的方式不统一、装置设计不规范、安装位置和数量没标准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造成近年来架空乘人装置事故不断,严重影响了架空乘人装置的推广应用。
二、保护装置故障或失效的原因及危害(一)超速这里的超速是指架空乘人装置载人的钢丝绳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百分之十五,超速时保护装置动作,架空乘人装置安全制动停车,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造成超速的原因主要有电控系统故障,减速机断轴,联轴器失效,同时制动器失效情况下可能发生过速飞车。
发生飞车事故时由于超速人员反应不及时,尤其是在大倾角巷道中会造成乘坐人员伤亡、机道车场堵塞,影响矿井或采区人员升降,影响矿井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安全保护装置试验制度一、架空乘人装置安全保护装置是架空乘人装置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架空乘人装置安全正常运转的重要设施。
架空乘人装置必须具备《煤矿安全规程》所规定的各种保护且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二、试验人员必须定期对各种安全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发现异常情况与时汇报,与时整改;三、日常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试验必须由组长带队至少2人参加,试验工作由组长负责,试验结果应详细作一记录,并由参加人员签名;副井每小班的过卷试验不受此限制,由一名当班司机和值班电工完成,试验结果作一记录,试验人员签名;四、班长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各种安全保护装置试验;五、试验人员应尽心尽责,严肃对待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认真做好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工作;六、试验人员进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试验时,严格按照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确保试验过程中提升设备与人员的安全;七、试验方法应根据生产实际不断改进,尽可能的反映现场情况。
钢丝绳检查制度一、钢丝绳的检验与安全系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二、钢丝绳断丝磨损的检查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三、主运行钢丝绳应使用表面无油的钢丝绳,其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00倍。
四、钢丝绳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检查项目主要是断丝、磨损、锈蚀和变形等,若发现有断股、打结或锈蚀严重,点蚀麻坑形成沟纹或外层钢丝松动时,不论断丝数或绳径变细多少,都必须立即更换。
五、X紧钢丝绳可用绳卡连接,但卡接必须可靠。
六、并认真填写记录。
乘坐须知一、乘车人员一人一座,严禁超员,随身携带物品不得超过1.2米,重量不得超过20公斤,所带物品不得拖地运行。
严禁随意挂超重、超长物件。
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物品的人员与其它乘坐人员混坐,运送危险物品必须避开人员乘坐高峰,乘坐时前后间隔30m 以上。
必须经调度室和集控司机允许后方可乘车。
三、集控司机必须遵守安全规程,服从调度和值班人员的指挥,不得擅自启动乘人装置运行。
架空乘人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研制与应用摘要:架空乘人装置是煤矿井下专用的一种乘人工具,属于无极绳运输系统,主要由驱动部分、站点部分、尾轮部分、张紧部分、钢丝绳、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系统组成。
经张紧装置张紧后,由驱动装置输出动力带动驱动轮和钢丝绳运行,从而实现输送矿工的目的,可缩短通勤时间,减轻矿工体力消耗。
它具有人员运送量大、运行安全可靠、上下方便、随到随行、不需等待、一次性投入低、动力消耗小、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操作人员少等特点。
由于架空乘人装置是运人的特殊设备,与副井提升机运人设备一样,其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和监管的紧迫性不亚于地面上的汽车交通。
该装置的安全运行不仅关乎煤矿的安全,更事关矿工的生命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所以,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至关重要,应该尽快将之纳入国家层面高度集中管理。
关键词:架空乘人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隐患引言在斜井人员提升运输中,煤炭企业多选用架空乘人装置进行工作。
因其具有高安全性、高实用性、维护量较小、操作简便等特点。
但由于井下围岩、矿压、断层、埋深等条件各不相同,架空乘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受巷道支护、断面布局、施工等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故障问题,因此如何对架空乘人装置进行选型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于保证煤矿运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架空乘人装置工作原理分析为了更好地对架空乘人装置各种零部件进行故障诊断,应了解其工作原理。
架空乘人装置作为煤矿开采工程中的人员转移装备,主要采用的是电动机驱动型式,并通过减速机减速,通过减速机内的减速齿轮对电动机的传输速度进行放缓,最终能够安全运送作业人员。
减速机在工作过程中带动旋转摩擦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整个驱动装置。
摩擦轮与液压工作原理的自动闸相结合,带动一根架空的传动钢丝绳,采用无极变速的模式实现各级速度的调节,根据工作面内不同坡度的大小对转动速度的角速度进行调整。
各个作业人员乘坐在吊椅上从机头端运动到机尾端,从而完成对每个需要下井工人的转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