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34
东南亚人文地理和历史背景悠久的史前史东南亚是人类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曾发掘出从南方古猿、直立人以至更新世晚期现代类型的人类的大量遗迹, 尤其是属于直立人的爪哇人(距今70~50万年), 几乎可与北京人齐名。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 东南亚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 并很早就出现了原始衣业。
近年来在泰国北部的灵窟发现的稻谷栽培遗迹, 距今已有8000年, 这时陶器也得到了应用。
公元前3000年前后, 东南亚各地相继进入青铜时代, 公元前500年又相继进入铁器时代。
大约从纪元前后起(相当于我国的汉代),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政治势力的扩展, 中国和印度对东南亚各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渐增强, 这种影响在那里的社会结构乃至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 东南亚固有文明的独特性质依然保留了下来。
国家政权的出现纪元以后, 在中国和印度高度文明的促进下, 东南亚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政权。
在印度尼西亚, 从公元1~2世纪起印度移民陆续到达, 他们在若干地区直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使之从原始公社进入了奴隶社会, 其生产力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如爪哇西部在公元400年即已建成一条长15千米的灌溉工程。
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区域自公元7世纪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以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幅员辽阔的国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勃兴于13~15世纪的麻喏巴歇帝国, 其版图几乎囊括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
麻喏巴歇拥有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由于它控制了航行要道马六甲海峡和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产地马鲁古群岛, 因此国际贸易也十分繁盛。
中南半岛在纪元以后也出现了一批国家政权, 如柬埔寨在公元1世纪即已建国, 至9~15世纪的吴哥王朝达到了鼎盛之期。
缅甸在公元11世纪建成统一国家, 先后经历了三个王朝, 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值得指出的是东南亚的古代国家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其早期主要受佛教和印度教影响, 除了遍布各地的寺庙外, 在有关王朝的政治中心还先后形成了三处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建筑中心, 它们均堪称东南亚古代文明的精华。
章节测试题【答题】东南亚国家中,从西向东与我国陆上相邻的三个国家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缅甸老挝越南【分析】本题考查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
【解答】读图可知,东南亚国家中,从西向东与我国陆上相邻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缅甸、老挝、越南。
【答题】第二幅图所示主要位于______ 半岛.根据图1判断,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 .______ 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答案】中南热带季风气候湄公【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的特征【解答】图甲所示主要位于中南半岛,根据图乙判断,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全年高温,一年分为雨旱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答题】根据图判断,该半岛的地形特点是______ 、______ .【答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解答】根据图判断,该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答题】图示农业区是世界重要的______ (粮食作物)产区。
【答案】水稻【分析】本题是对东南亚的农业知识的考查。
【解答】图示农业区是世界重要的水稻产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1.【答题】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地区典型的地表形态是()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B.地势低平,平原广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地势高峻,雪峰相连【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中南半岛的地势知识考查。
【解答】湄公河流经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中南半岛河流的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选C。
2.【答题】世界上稻米的主要出口国是()A.中国、日本、朝鲜B.泰国、越南、缅甸C.英国、法国、德国D.智利、巴西、阿根廷【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东南亚的知识。
【解答】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