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
- 格式:docx
- 大小:9.44 KB
- 文档页数:6
历史故事:文成公主——最成功的女外交官一、历史故事:文成公主——最成功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
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
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
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
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
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
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
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
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
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
篇一:文成公主(wén chénɡ ɡōnɡ zhǔ)历史故事历史(lìshǐ)简介1、文成公主(wén chénɡ ɡōnɡ zhǔ)进藏简介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分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lái dào)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创始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2、唐朝简介(jiǎn jiè)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为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促进了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交流。
3、吐蕃历史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
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亲密关系。
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唐皇求亲。
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恳求,容许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仁慈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4、柏海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非常快乐,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
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文成公主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她以其智慧、胆识和贡献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成公主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文成公主,原名李秀,是唐玄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女儿。
她出生在一个统治者的家庭,因此从小就接受着高贵的教育。
与其他女性一样,她也学习了诗词、书法和音乐等艺术。
但与此同时,她也接受了严格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训练。
这些丰富的教育经历为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的第一次历史登场是在她16岁时,当时她应成为文献皇后的继后之位。
然而,她的父母在她出生之前便将她立为国丧皇后,以祈求天下太平。
文成公主对于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她将不能继承皇位,也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
因此,在她的祈祷和请求中,她的父母同意了她的愿望,她成为了文成公主,而不是皇后。
作为文成公主,她被选中嫁给了吐蕃部落的统治者,以增进两国的友好关系。
她的婚姻并没有束缚住她的能力和志向,反而是她展示才华的平台。
她利用她在吐蕃的地位,大力促进了汉吐两族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她将汉族的文化带到吐蕃,并致力于推动吐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文成公主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使者。
她多次前往吐蕃和其他周边国家,传递了来自中国皇帝的礼物和信息。
她的外交使命不仅为两国关系提供了稳定,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她的智慧和机智使她赢得了吐蕃人的尊重和崇敬。
除了外交领域,文成公主还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将佛教带到了吐蕃,并修建了著名的释迦寺。
这对于推动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以及加强吐蕃和中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成公主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并在佛教事务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文成公主的贡献不仅限于外交和宗教领域,她还致力于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条件。
她带去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医学知识,并努力改善当地的洪涝治理和医疗设施。
她的努力改进生活条件帮助吐蕃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瘟疫的困扰,为吐蕃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公主故事:最成功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相关推荐: | | | | |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
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
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
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
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
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
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
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个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
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
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
文成公主的主要事迹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他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四十年,孤零零地守了三十一年的活寡,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成公主的主要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文成公主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
汉族。
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
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文成公主的资料文成公主(公元625年-680年11月1日),藏语名:munchangkungco,在吐蕃被尊称*木萨,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
文成公主生平简介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
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
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牛进达率领唐*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文成公主1. 引言文成公主,名叫温宪,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公主。
她的一生经历了政治、外交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对于唐朝和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成公主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2. 生平事迹2.1 出生与早年经历文成公主于626年出生在唐太宗李世民与王皇后之间。
她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父母宠爱。
在她六岁时,父亲即位为皇帝,并封她为公主。
2.2 嫁给吐蕃王子公元641年,唐朝与吐蕃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外交婚姻。
当时吐蕃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唐朝派遣一位公主嫁给他们的国王松赞干布。
李世民看到这是一个良机,可以通过联姻来巩固与吐蕃的关系,于是决定将自己最小的女儿温宪嫁给松赞干布。
温宪成为第一个远嫁西域的唐朝公主。
2.3 在吐蕃的生活文成公主到达吐蕃后,以她温和、聪明的性格很快赢得了松赞干布和吐蕃人民的喜爱。
她积极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和宗教,并将唐朝的文化带给了吐蕃。
2.4 外交使者文成公主在吐蕃期间,还多次充当外交使者。
她曾多次前往唐朝,向父亲报告吐蕃的情况,并传递松赞干布对唐朝的友好意愿。
这些外交使者不仅加强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联系,也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
2.5 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并深受文化熏陶的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期间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她建议修建佛教寺庙、塔庙,并亲自出资支持佛教事业。
同时,她还将许多唐朝的文化艺术带到了吐蕃,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
2.6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文成公主的婚姻不仅加强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联系,也推动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吐蕃从唐朝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手工艺品,并将自己独特的草原文化带给了中原地区。
这种交流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文成公主对历史的影响3.1 政治影响通过婚姻联姻,文成公主加强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联系。
这为两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提供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疆稳定。
3.2 经济影响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子后,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中华民族的友好交往历史事件关于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代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友好交往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作为唐朝第六位皇帝唐元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之一。
1. 文成公主的出嫁在唐玄宗年间,西藏文成公主被嫁到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
这场婚姻不仅是政治联姻,更是文化交流的开始。
文成公主带去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技术、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也为西藏带去了唐代的风俗文化。
2. 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文成公主的出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
西藏佛教和中国佛教在文成公主的促进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当时的宗教文化体系,也为两国人民的心灵交流奠定了基础。
3. 文成公主的意义文成公主的出嫁不仅仅是一次政治婚姻,更是中华民族与西藏的友好交往的开端。
她以个人的力量和影响,使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了深化,使中印之间的佛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成公主的故事激励着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发展,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史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4. 个人观点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光辉的女性,她的一生影响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也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总结而言,文成公主的婚姻事件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政治事件,更是对友好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
她的一生影响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也对中华民族的友好交往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我们应当珍视这段历史,以文成公主的故事为鉴,不断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文成公主的出嫁并不只是为了政治目的,更是对友好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
她的一生影响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也对中华民族的友好交往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文成公主,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公主,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她的进藏之行。
这次进藏之行,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主要内容。
公元公元641年,唐朝皇帝李世民下令将文成公主送入吐蕃,以巩固唐吐蕃两国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出发前,李世民还为她准备了大量的贡品和随行人员,以确保她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
在出发前夕,文成公主还在长安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人们纷纷送别这位出使的公主,祈祷她一路平安。
文成公主的进藏之行历时两年,她历经艰险,终于于公元643年到达了吐蕃。
在吐蕃,文成公主受到了国王的热烈欢迎,国王亲自到城外迎接她,并赐给她一座宫殿作为居所。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非常幸福,她不仅学习了吐蕃的语言和文化,还为吐蕃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在吐蕃的生活,文成公主还为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她不仅在吐蕃时期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还在吐蕃和印度之间发挥了重要的外交作用,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文成公主的进藏之行是中印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一座丰碑。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一直到她去世,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的进藏之行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她的一生也成为了中印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文成公主进藏的主要内容。
她的进藏之行不仅是一次外交使命,更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
她在吐蕃的生活不仅丰富多彩,还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成公主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印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成公主与西藏的友谊之旅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大地的屋顶”,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公主,文成公主与西藏之间的友谊深入人心,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文成公主,出生于公元628年,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和武则天之女。
她聪明、善良,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
公主从小就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宫廷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对文学、艺术和宗教的浓厚兴趣。
唐朝的大唐文化展示了雄伟壮观的宫殿、华美的服饰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公主与西藏的友谊始于公元641年,当时文成公主被安排嫁给了西藏的赞普(君主),成为了西藏的皇后。
这场政治联姻不仅促进了唐朝和西藏之间的友好往来,也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公主从长安出发,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来到了位于西藏的拉萨。
这是一次充满艰辛和冒险的旅程,但文成公主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她坚信这次友谊之旅将会加深唐朝和西藏之间的联系,并为两地人民带来福祉。
公主抵达拉萨后,她被热情地迎接并受到了西藏人民的敬重。
公主聪明地运用自己的外交手腕,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
她带来了大批的文物、艺术品、书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主还非常关心西藏人民的福祉,她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修建学校并聘请著名的文化学者为西藏的子民传授知识。
她还组织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为西藏的宗教事业贡献力量,并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公主的友谊之旅持续了多年,期间她与赞普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他们共同面对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坚持着为两地人民谋福祉的信念。
他们的友谊深入人心,成为了中藏两地的典范。
文成公主与西藏的友谊之旅不仅加深了中藏两地的联系,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公主的贡献被铭记在西藏人民的心中,并成为两地友好交往的象征。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文成公主与西藏的友谊之旅带来的影响。
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我们珍惜这段历史,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成公主的友谊精神。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时期,故事传说的主人公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女。
据传说文成公主七岁时就已经读书识字,并擅长书法和音乐等艺术。
唐玄宗即位后,战争不断,唐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是他决定向西藏发起外交攻势,并选中李氏的宗女文成公主作为外交嫁女,以此巩固唐朝和西藏的同盟关系。
当时,西藏是唐朝的重要盟友,唐朝派遣文成公主前往嫁娶,也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年仅十四岁,被选中为嫁到西藏藏王松赞干布的女儿。
据说,文成公主平易近人,性格温柔善良,深受西藏人民的喜爱和尊敬。
在西藏生活期间,文成公主一直积极学习藏族文化和语言,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27年,并与藏族人民共同建设了许多寺庙,如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等。
她致力于维护唐朝和西藏的友好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成公主对藏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赢得了西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文成公主在西藏的最后阶段,曾发生过一件传奇的故事。
据说,当时松赞干布在修建大昭寺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文成公主为了帮助松赞干布完成这项任务,决定在建造大昭寺时奉献自己的牛皮,从而解决松赞干布的燃眉之急。
文成公主的慷慨举动得到了松赞干布的高度赞扬,也成为西藏传说中的一段感人故事。
唐德宗时,唐朝和新罗的关系紧张,唐德宗派遣使者前往西藏,要求松赞干布派兵协助他抵御新罗。
但松赞干布不肯听从唐朝的命令,唐朝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可以派遣,于是唐朝与西藏之间的同盟关系开始转淡。
公元710年,文成公主病逝,享年51岁。
在她去世后,唐朝和西藏之间的同盟关系逐渐解体,这段友谊也被深深地刻在了双方的历史中,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文成公主入藏故事流传至今,不仅成为了唐朝和西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段历史也提醒着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差异,通过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倡导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
导语: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
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
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
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
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
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
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
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