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 (5)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酒的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扩散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难点之一。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之间有间隔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定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装置、温度计、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过程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 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情况,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
3.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师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探究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讨论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加热实验时,要防止烫伤。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热运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1.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讲解分子之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分子间的碰撞:分析分子间的碰撞现象,以及碰撞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碰撞现象。
2. 教学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碰撞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案:13.1分子热运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两个气球、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两个气球相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远离时会相互远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观察与分析(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将两个气球用绳子吊起,让学生观察在一定温度下气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内容,并简要注明自己的理解。
2. 请举出两个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知道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教学难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宏观运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探究分子热运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热水中的茶叶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行为。
3.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通过模型或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并解释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4. 讨论分子热运动与物体宏观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宏观运动速度会加快。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分子间作用力的重要性。
教案附件:实验器材:热水、茶叶、显微镜(或放大镜)、镊子。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热水,将茶叶放入水中。
2. 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运动情况,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3.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茶叶周围的液体分子运动。
4. 分析茶叶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如扩散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运动。
2.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 固体很难被拉伸B. 液体很难被压缩C. 分子间的距离很近时会相互吸引D. 分子间的距离很近时会相互排斥)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分子热运动的示意图,标注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3.1分子热运动教材分析: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扩散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解释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的原因。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释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热运动的其他现象,如布朗运动,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讲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分组实验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关于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能够认识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为辅
教学预备:
教师:香水、长颈漏斗、硫酸铜溶液、量筒、课件等
学生:烧杯两个、水、蓝墨水、铅柱两个、钩码、小刀、针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讲台上喷香水,后排同学有什么感受?
[生]闻到香味。
[师]什么缘故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生]因为香水的气味跑到鼻子里了。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就会闻到香味。
这就讲明了分子是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扩散现象: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觉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观看实验:
⑴硫酸铜与清水之间的液体扩散现象
实验: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能够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向学生展现3天前、6天前配好的溶液,界线越来越模糊。
[师] 大伙儿看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是专门常见的,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屋里能闻到香味。
[生乙]在公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例子能够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那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⑵固态碘升华的固体扩散现象
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少许固态碘。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闻到了类似碘酒的味道。
[师]是碘分子运动到了我们鼻子里。
它讲明了什么?
[生]除了气体、液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外,就连固体也能够发生扩散。
观看录像:把磨得专门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能够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深。
[师]我们假如想实际观看这一现象,需要等5年的时刻,真是专门漫长!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3、阻碍扩散快慢的要紧因素
学生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不在两个烧杯底注入一滴蓝墨水,比较两杯中蓝墨水的扩散现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发觉装热水的杯子专门快变蓝了。
[师]讲明了什么?
[生]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师]我们刚才做的固态碘实验确实是采纳了提高温度的方法加快碘扩散的。
讨论125页〝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几个实验能讲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
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生丙]我推测分子的运动是向四面八方的,因为刚才老师打开香水,我们在各个方向都闻到了香味。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这种无规那么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请看图16.1-4,它向我们展现了哪些信息?
[生甲]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热运动。
[生乙] 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还会撞到一起,改变运动方向。
一种分
子进入另一种分子中去,我们宏观上看去确实是扩散现象。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扩散现象讲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固体和液体什么缘故可不能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学生实验: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师]那个实验讲明了什么?
[生]实验讲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学生实验:封闭在大针管内的水专门难被压缩。
[师]什么缘故密闭在大针管内的水专门难被压缩?
[生]讲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观看课件:弹簧小球
[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专门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假设分子相距专门远,表现柔弱,可忽略。
三、小结:
[师]学过本节课大伙儿有哪些收成?
[生甲]学习了两大部分,一是扩散现象,二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生乙]明白了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生丙]……
四、反馈练习:〔见课件〕
五、作业:P126 1~4
六、板书设计
§16.1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二、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当分子间的距离专门小时,表现为斥力;
2、分子间彼此存在着间隙。
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3、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热运动。
假设分子相距专门远,表现柔弱,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