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受低温冷害的危害及防御方法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受到低温冷害的危害也不同,苗期遇到低温冷害,秧苗素质低下,易得立枯和青枯病。
插秧期遇到低温冷害,延长返浆期,秧苗受害,甚至造成死苗,影响全苗。
分蘖期遇到低温冷害,影响有效分蘖,降低产量。
减数分裂期遇到低温冷害,轻者延迟抽穗开花时间,重者花粉发育受阻,小穗或小花败育。
开花期遇到低温冷害,影响授精结实,出现直脖现象,产量下降,质量不高,品质不佳。
水稻受低温冷害的防御方法有:一是选用抗低温冷害,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并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二是抢前提早,培育忙秧,超稀植栽培。
三是防病灭虫,促进水稻良好发育。
四是加强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搞好除草,秋霜春防,促进早熟。
五是出现障碍型冷害时,采取深水护胎灌溉,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
1。
同江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在2250℃一2300℃左右,处在第三积温带和第四集温带之间。
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
所以要想水稻获得高产,必须在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等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以增温,壮苗,优质,高产为目的。
贯穿于水稻栽培的整个生育期管理之中。
下面就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旱育壮秧1、选种选择优质(口感好,观感好),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强,抗低温冷害,抗倒伏),高产的水稻品种。
杜绝盲目引种和越区种植,杜绝应用满贯品种,实现品种合理搭配,目前同江选用的品种有龙粳26号,龙粳20号,垦稻17号等品种。
2、选秧田地选择地势平坦、高岗、背风向阳,土地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地,秧本田的比例为l:100。
3、扣棚大棚宽7m,高1.6m,长度根据地形和本田面积而定。
4、整地做床为提高旱育苗质量,提倡秋整地,秋备土,秋做床,采用高台作床。
5、配制营养土用水稻壮秧剂配制营养土,由于水稻秧剂具有调酸、增肥、杀菌等功能,一般一垧地需床土1.5方,壮秧剂的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使用即可。
6、浸种及消毒水稻种子发芽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时,对发芽最为适宜。
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水温10℃时需10一15天,15℃时需6—8天,20℃时需4—5天。
在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
一般浸种水温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包括当时气温、本田整地情况)而定7、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浸好种子堆放在一起,以高温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
c催芽,当芽长到1—2m m时温度降到15℃一20℃晾芽,待播。
目前同江有可调节温度的温室催芽车间,水温、氧气、气温都可调节,实现了有氧浸种催芽,为壮苗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中苗叶龄为3.1—3.5叶,秧龄30—35天,是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秧苗类型。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水稻冷害,是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
根据受害时期的不同,可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一、水稻冷害的类型和特征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度的危害,削弱了稻株的生理活性,使生育拖后,抽穗开花延迟,不能充分灌浆成熟而导致显著减产。
也有前期气温正常,抽穗并末延迟,而后期由于异常低温导至延迟开花授粉灌浆成熟。
水稻遭遇延迟型冷害,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减产严重。
2、障碍型冷害水稻在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的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出现大量的空壳,而严重减产。
根据遭受低温危害时期,又分为孕穗期冷害和抽穗开花期冷害,孕穗期气温低于17℃5~6天,就会造成大片颖花退化或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卵细胞,造成大量空壳;抽穗开花期气温低于20℃就会发生大量颖壳不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因此不育,造成减产。
3、混合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分蘖的生长发育,延缓稻穗分化,延迟抽穗,影响产量。
孕穗,抽穗,开花期又遇低温会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籽粒。
二、低温冷害对水稻营养生理的影响1、低温削弱光合作用,主要是低温导致叶绿体中蛋白质变性,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植株光合强度。
2、低温降低呼吸强度,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水稻在生育过程中,温度从适温每下降10℃,其呼吸强度要降低1.6~2.0倍。
3、低温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低温使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供给植物吸收矿质营养所需的能量就减少,导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减弱,植株养份平衡受到破坏。
4、低温对养份运转的影响,低温不仅降低水稻植株光合强度,影响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降低运转速度。
水稻抗逆(寒、旱、热)栽培技术
水稻抗逆(寒、旱、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选用耐寒、耐旱、耐热等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抗逆性的基础。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科学管水: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科学管水,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在寒冷季节,要采取深水灌溉、水层保温等措施;在干旱季节,要采取节水灌溉、适时浇水等措施;在高温季节,要采取深水降温、小水勤灌等措施。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密植,使水稻群体结构合理,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适时收获:根据水稻的成熟度和天气情况,适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水稻抗逆栽培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品质。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水稻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
一、延迟性冷害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
没有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品种、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盲目引种越区种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发根不利、形成弱苗。
过晚浪费了积温,导致生育期延后。
移栽期不当也能造成生育拖后。
肥料施用不当,如氮肥过多,追肥期过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
(二)延迟性冷害的防御措施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确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选择品种积温应比当地常年积温少100~150℃。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温、保温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温,达到防御苗期低温冷害目的。
3、种子处理晒种:在播前15天晒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发芽率、发芽势。
浸种:11~15℃水温浸种7天,吸水达自身25%时、积温达到80~100℃时为侵好种。
催芽:30℃高温破胸、25℃催芽、20℃晾芽,达到芽齐、全、壮,为适时播种打好基础。
4、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温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适时播种适期移栽,确保在安全齐穗期之前齐穗。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播种一般4月中旬开始(南部早、北晚),气温稳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种期不超过4月25日。
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开始,5月15日~25日为高产插秧期,不超过5月末。
和龙市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技术
摘要:和龙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受日本海影响,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延迟型冷害,文章就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关键词:和龙市;水稻;抗冷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14-1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属于日本海影响的寒冷稻作区。
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延迟型冷害,2~3年遭受一次障碍性冷害,水稻产量大幅度减产或绝产,冷害影响幅度大、范围广。
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技术是以超稀植栽培为主要载体,针对受冷害减产、减收问题提出的解决水稻冷害的重要技术规程。
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合当地成熟期早3~5天的耐寒、偏大穗型、分蘖力中、上等的品种。
延边地区适合的品种有中熟区(有效积温2600℃以上)主推吉粳81,九稻58、九稻39、吉农大45、吉农大603、九稻20等品种;中早熟区(有效积温2400℃~2600℃)主推延粳16、延304等品种;早熟区(有效积温2200℃~2400℃)主推延粳19、合江21等品种;极早熟区(有效积温2200℃以下)主推上育397。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搭配品种。
2 种子处理
2.1 晒种
3月中旬进行一次种子实验,发芽率95%以下的不应使用。
要进行种子晾晒。
选晴暖天气,在干燥场地上摊晒稻种2~3天,晒种时每3~4小时进行翻拌,以便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及发芽率和发芽势。
需种量为每公顷20~30斤。
2.2 种子消毒和浸种
种子消毒和浸种可以同时进行。
消毒剂可用901可湿性粉剂或一浸灵可湿性粉剂。
在100斤水里放入901或一浸灵1包即可。
浸种时,每天需搅拌1~2次。
浸种时温度在20℃条件下,浸种5天,15℃时应6~7天。
浸种积温为100℃。
2.3 种子催芽
种子在100℃总积温条件下吸收30%水分,在水里开始破胸,这时要捞出种子装入塑料袋,放在铺稻草的坑上,厚度不超过15㎝。
然后盖上毛毯等使种子上下温度保持平衡。
发芽的适合温度为30℃~32℃,每天需翻3~4次,防止种子过热烧芽,以便做到出芽率均匀。
3 盘土配合
盘土用的土应是带粘性的,而且必须是前年没使用过除草剂的旱田表土,每公顷使用量为2m3左右。
盘土用的土最好是在秋季拉回来保管,以便按时配土使用。
用50~60目的筛子筛过后,根据盘土的实际用量和70%营养土均匀搅拌后,盖上塑料布堆放2~3天左右,使营养吸附在粘土上。
4 播种
4.1 播种时间
播种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4月5日~4月15日,以便保证秧龄。
平原区的秧龄为50天;半山区为45天,山区为40天。
4.2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方法。
机械播种即快又质量好。
计息播种时,首先把每钵孔内装上2/3配置好的盘土推入到播种架里,然后将种子均匀推入到简塑盘里,使种子掉进2~3粒。
从播种架里取出简塑盘后,用手将多的拿出,少的放进,保证每孔有2~3粒种子,铺平床上。
摆盘1天之前,要平整好床土,浇一次透水用耙松土。
4.3 苗床管理
出苗之前要经常观察温度和水分。
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以便防止烧芽,做到出苗整齐。
加强针叶期到2叶之间的管理。
要做好通风炼苗,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水分要适当,以便防止徒长。
苗到了3叶期,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所以要适当增加浇水。
为了适应外界气温,应不分昼夜地进行通风炼苗,以便适应外界气温。
为育壮秧,在2.5叶期和4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
5 插秧
插秧时间选择在5月20日至5月末之间,可采用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
平原区一般为大行距50cm,小行距30cm,株距20cm;平原区的沙薄地、冷浆地和半山区一般为大行距50cm,小行距20cm,株距20cm或大行距40cm,小行距30cm,株距20cm。
6 本田施肥
6.1 施肥总量
根据土壤、气候、品种等条件,适当调整。
但总的要求是:在每公顷施熟好的农家肥10~20立方米前提下,每公顷化肥总量应控制在纯氮210~250斤,氮肥量最多每公顷不超过270斤;纯磷100~140斤;纯钾120~180斤范围。
6.2 底肥
提倡翻耕前施入熟好的农家肥10~20立方米的基础上,全年施总氮肥的30%,施全年总钾肥的2/3和全部的磷肥。
深层施肥有利于肥料的逐渐见效。
对于冷浆地,在翻地前每公顷施2000斤的石灰为宜。
6.3 分蘖肥
移栽后7天内进行。
土质好的一般不施分蘖肥为宜,沙薄地或土质差的地,可施全年总n肥量的5%~10%。
一般在补肥中划出为宜。
6.4 补肥
移栽后25~30天左右进行。
土质好的地方视其分蘖情况施全年总n肥量的30%~40%。
7 本田的用水管理
水稻分蘖的最适温度是28℃~31℃,低于18℃就不会发生分蘖。
水稻分蘖的部位一般在表土下0.8~1寸处。
因此,影响分蘖最有关的是水温和土温。
为了提高水温和土温,在分蘖期灌浅水水深不得超过3cm。
在幼穗形成时间(即前历期一般为7月5日~10日)开始逐渐加深水层,到减数分裂期必须达到20cm以上。
8 本田的化学除草和防虫、病害
化学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总的要求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要重点抓好防治负泥虫、潜叶蝇、二化螟、绞枯病、稻瘟病等。
要精心搞好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减少药害,保证作物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尹弘奎(1966-),男,就职于西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