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茶叶生产与制茶技术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制茶的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茶是中国的国饮,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制茶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制茶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制茶工艺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探讨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一、传统制茶工艺1. 鲜叶采摘与萎凋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一般选择在清晨或晴天进行,保证鲜叶的质量。
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清洗和筛选,然后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萎凋处理。
传统的萎凋过程时间相对较长,需要依靠自然空气进行。
2. 揉捻和发酵在萎凋完毕后,鲜叶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促进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
传统的揉捻方法是将鲜叶放在竹篮中,用手或脚踩揉捻。
揉捻完毕后,茶叶需要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得到改善。
3. 炒青和干燥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使其具有更好的保存性和口感。
传统的炒青方法是使用炒锅进行炒烘。
最后,茶叶需要进行干燥,以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并确保茶叶的品质。
二、创新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1. 机械化采摘传统的采摘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费时费力。
而现代化的机械化采摘可以大大提高采摘的效率。
采用机械化采摘可以保证鲜叶的质量,并且减少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2. 空气萎凋技术空气萎凋技术是传统萎凋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改进。
通过控制空气湿度和温度,茶叶的萎凋过程可以更快速地完成。
这种技术可以保持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口感,同时减少制茶时间和能源消耗。
3. 真空发酵技术真空发酵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茶叶处理技术。
在真空环境下,茶叶的发酵过程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并且可以减少发酵时间和增加生产效率。
4.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近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茶叶的品质和成分。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制茶者更好地掌握茶叶的制作过程,以达到更好的口感和品质。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价值。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茶叶能够保存质量和口感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四个方面。
一、茶叶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是影响茶叶质量和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季采摘虽然产量高,但它的质量和口感往往偏苦,因此,春季和秋季是比较合适的茶叶采摘时段。
在采摘茶叶时应尽量避免对叶片造成伤害,应选择嫩芽和嫩叶为主要采摘对象,同时人工采摘时应注意节奏和速度,以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二、茶叶杀青技术
茶叶杀青是指茶叶采摘后,将新鲜茶叶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此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并且要保持茶叶的自然湿度。
杀青技术包括暴晒、烘干和炒制三种,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杀青技术,比如绿茶杀青应该选择高温高湿的环境来处理,而黄茶杀青则应该选择低温微湿的环境来处理。
三、茶叶卷揉和发酵技术
茶叶卷揉和发酵是制作优质茶叶的必要步骤,这一步骤主要是将茶叶从晾放的状态转换为菜单状态,同时还起到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存放茶叶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茶叶的卷揉需要人工操作,而且质量受到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
四、茶叶干燥技术
干燥是保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最后一道工序。
茶叶干燥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并且要避免过度干燥或者过度潮湿。
一般情况下,茶叶干燥可以采用自然晾晒、石窑烘干、传统火炉干燥和电烤架干燥等多种技术,具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茶叶种类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保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生产和严格的工序控制,才能制作出口感独特、质量上乘的茶叶产品。
茶叶生产茶叶加工与提炼技术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本文将探讨茶叶生产和茶叶加工与提炼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茶叶生产技术茶叶生产是指从茶树的种植开始到茶叶采摘的全过程。
茶叶生产技术包括茶树的选种培育、茶园的管理和茶叶的采摘等环节。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下关键的生产技术。
1.1 茶树的选种培育茶树的选种培育是茶叶生产中的基础工作。
选种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并根据茶叶的用途确定栽培的目标品质。
茶树的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管理措施,保证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1.2 茶园的管理茶园的管理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茶园的管理包括病虫害的防治、茶树的修剪和茶园的施肥等工作。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农药,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3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采摘时间的选择要根据茶叶品种和茶叶的用途来确定,一般以茶叶的嫩叶为主。
采摘时要注意将茶叶采摘下来后尽快加工,防止茶叶的变质。
二、茶叶加工与提炼技术茶叶加工与提炼技术是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加工,以使茶叶达到最佳的味道和品质。
茶叶加工的过程中包括不同的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工技术。
2.1 水洗法水洗法是最简单常用的茶叶加工方式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绿茶的加工。
在水洗法中,茶叶首先要进行杀青,杀青时茶叶要经过热水的浸泡和抖动,然后经过烘干。
这样可以使茶叶保持鲜绿的颜色和芳香的味道。
2.2 发酵法发酵法是黑茶和普洱茶的加工方法之一。
在发酵法中,茶叶要先进行杀青,然后进行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茶叶的味道和性质发生变化。
最后,茶叶经过烘干和贮存,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2.3 揉捻法揉捻法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加工。
在这种方法中,茶叶经过杀青后,要经过揉捻的过程。
揉捻可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释放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从而改变茶叶的味道和香气。
制茶学知识点总结一、茶叶的分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二、制茶的基本工艺1. 采摘:茶叶的采摘时间对于茶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嫩叶含水量高,口感鲜爽,适合制作绿茶;老叶含水量低,适合制作红茶和黑茶。
2. 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高温处理,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不同类别的茶叶杀青的温度和时间有所差异,绿茶一般使用高温杀青,红茶使用中温杀青。
3. 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破坏茶叶细胞结构,有利于茶叶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反应。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会影响茶叶的形状和口感。
4. 发酵/发酵: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过程,产生茶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不同类别的茶叶发酵的时间和温度有所不同,有些茶叶需要完全发酵,如红茶;有些茶叶只需部分发酵,如乌龙茶。
5. 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口感需求进行调整。
三、茶叶的保存方法1. 避光保存:茶叶容易受光线的影响而氧化变质,因此应选择不透明的容器进行保存。
2. 密封保存:茶叶容易吸湿,导致品质下降,所以应将茶叶放入密封容器中保存,避免湿气的侵入。
3. 避免异味:茶叶具有较强的吸味性,容易受到周围异味的影响,应避免与其他有味道的物品放在一起。
4. 低温保存:茶叶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能够延缓茶叶中的化学反应,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四、茶叶的冲泡技巧1. 选用合适的茶具: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茶具来冲泡,如玻璃杯适合冲泡绿茶,紫砂壶适合冲泡乌龙茶。
2. 控制水温: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一般来说,绿茶需要80℃左右的水温,红茶和乌龙茶需要95℃左右的水温。
3. 控制冲泡时间:茶叶的冲泡时间也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需要较短的时间,红茶和黑茶需要较长的时间。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茶叶生产与加工的主要技术和过程,以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一、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是茶叶生产的第一步,采摘的时间和方法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
一般来说,茶叶的嫩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因此采摘时应选择嫩叶为主。
不同类型的茶叶有不同的采摘方法,如绿茶以嫩芽和嫩叶为主,红茶则以嫩叶为主。
二、茶叶的萎凋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处理,以使茶叶中的水分流失,增加茶叶的柔软度和可塑性。
萎凋的方法有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两种。
自然萎凋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在自然环境中失去水分。
人工萎凋则是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等条件来加速茶叶的萎凋过程。
三、茶叶的杀青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以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杀青的方法有高温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
高温杀青是将茶叶置于高温中,通过热量使茶叶中的酶活性降低。
蒸汽杀青则是将茶叶暴露在蒸汽中,使茶叶迅速失去水分并停止发酵。
四、茶叶的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处理,以使茶叶的细胞断裂,促进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空气接触。
揉捻的方法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手工揉捻是将茶叶放在专用的揉捻台上,用手轻轻揉捻茶叶,使茶叶卷曲。
机械揉捻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对茶叶进行揉捻,效果更加均匀和高效。
五、茶叶的干燥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和变质。
茶叶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失去水分。
人工干燥则是通过加热设备对茶叶进行干燥,效果更加稳定和快速。
六、茶叶的分类和包装干燥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类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茶叶的分类主要根据茶叶的形状、颜色和质量等进行。
常见的茶叶包装形式有茶叶罐、茶叶袋和茶叶盒等。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叶的生产和制作首先是茶叶的栽培。
茶树的适宜生长环境包括高海拔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茶树要求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并且对阳光和雨水有一定的需求。
在栽培过程中,农民需要保持茶树的适度生长,并注意除草、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
接下来是茶叶的采摘。
茶叶的采摘时间取决于茶树的品种和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春季茶叶的品质最好,因此春季为茶叶采摘的高峰期。
采摘者通常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需要根据茶叶的大小和成熟度来决定采摘的时机。
采摘过程中要注意用剪刀将茎叶剪断,确保不损坏茶叶的完整性。
然后是茶叶的加工。
茶叶的加工过程可以分为传统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两种方式。
传统手工加工一般适用于高端茶叶的生产,而机械加工则适用于大规模茶园的生产。
加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杀青、揉捻、发酵和烘焙等步骤,改变茶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使之具有特定的香气和口感。
杀青是茶叶加工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部酶的活动,防止茶叶的进一步发酵。
一般有火炒、蒸青和烘干三种方法。
其中,火炒法是最常见的方法,利用高温将茶叶表面的水分蒸发,达到杀青的目的。
接下来是揉捻。
揉捻是将茶叶中的汁液释放出来,从而改变茶叶的成型和颜色。
揉捻一般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
手工揉捻需要农民经验丰富且持续的力道,而机械揉捻则通过电动机或气动设备实现自动化揉捻。
然后是茶叶的发酵。
发酵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通过氧化酶的作用,改变茶叶的味道和香气。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并根据茶叶的不同品种和口味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红茶和黑茶会经过完全的发酵,而绿茶和白茶则只经过部分的发酵。
最后是茶叶的烘焙。
烘焙是将茶叶中的水分完全蒸发,同时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稳定,防止茶叶变质。
烘焙可以通过火烘、炒炙或烘机等方法进行。
不同的烘焙方法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最后,制作好的茶叶需要进行贮存。
茶叶的贮存需要注意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因素,以防茶叶受潮、生霉或色香味损失。
制茶技术入门指南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制茶技术作为茶叶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制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入门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制茶的过程。
一、茶叶的采摘和处理茶叶的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采摘时间、采摘方法和采摘的茶叶部位都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春季的新芽是制作高质量茶叶的首选。
采摘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茶叶。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和烘干等步骤。
杀青是指将采摘的茶叶加热,停止酶的活动,防止茶叶继续氧化。
揉捻是将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的细胞壁破裂,有利于茶叶中的化学物质释放。
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适当的发酵,使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得到提升。
最后,茶叶要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茶叶发霉。
二、不同类型茶叶的制作方法中国茶叶有着丰富的品种和类型,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茶叶为例,介绍其制作方法。
1. 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后,不经过发酵的茶叶。
制作绿茶时,需要将新鲜茶叶进行杀青,然后进行揉捻和烘干。
绿茶的特点是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爽口。
2. 黄茶:黄茶是一种轻发酵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黄色和花香。
制作黄茶时,需要进行杀青、揉捻、发酵和烘干等步骤,但发酵的时间相对较短。
黄茶的特点是色泽黄亮、香气芬芳、滋味醇厚。
3. 红茶: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具有红褐色和浓郁的香气。
制作红茶时,需要进行杀青、揉捻和发酵等步骤,发酵的时间相对较长。
红茶的特点是色泽红艳、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4.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制作乌龙茶时,需要进行杀青、揉捻和发酵等步骤,但发酵的程度较轻。
乌龙茶的特点是色泽绿黄、香气芬芳、滋味鲜爽。
三、茶叶的保存和冲泡方法制作好的茶叶需要妥善保存,以保持其品质和口感。
一般来说,茶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暴露在阳光下。
茶叶的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还有许多健康益处。
茶叶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是决定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茶叶的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其质量。
一、茶叶的采摘与选料茶叶的生产过程始于采摘与选料。
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对于茶叶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常,采摘时应选择新鲜嫩叶,以确保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此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去除掉叶、老叶和受损叶,保留最佳的原料。
二、茶叶的萎凋与破碎采摘和选料之后,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和破碎的工艺步骤。
萎凋的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使其更易于破碎和发酵。
这个过程通常在通风和阴凉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茶叶发生坏味。
破碎是将原料茶叶切碎,增加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方便后续的发酵过程。
三、茶叶的发酵与红化茶叶的发酵是指将萎凋后的茶叶放置在适度湿润的环境中,允许茶叶发生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茶叶获得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红化是茶叶发酵过程的最关键步骤,也是茶叶变得红色的原因。
发酵和红化的时间和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茶叶的干燥与杀青发酵和红化完成后,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和杀青的工艺步骤。
这个过程是为了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防止继续发酵。
干燥也有助于保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杀青是茶叶干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既可以杀死茶叶中的细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停止茶叶的酶活性,使茶叶保持原有的香气和色泽。
五、茶叶的筛选与分级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筛选和分级是确保茶叶质量的重要环节。
茶叶需要进行多次筛选,去除掉茎、杂质和不合格的茶叶。
随后,茶叶会根据质量和外观特征进行分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六、茶叶的包装与贮存最后,茶叶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包装可以保护茶叶免受湿气和氧化的影响,并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茶叶通常被包装在密封的包装袋或罐子中,在干燥、阴凉和无异味的环境中贮存。
茶叶生产与制茶技术知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茶叶“农残”。
茶树喷施农药后,在茶叶上遗留的农药称为“农药残留”简称为“农残”。
相关规定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简称MRL)是指在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度,以每千克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毫克/千克)计,允许存在的最大残留限量。
产生茶叶“农残”的最直接原因:一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二是盲目施药与滥用。
为减少化学防治引起农药残留的负面影响,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注意农药品种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虽然有很多农药适宜于茶园中使用,但当前茶叶进口国对MRL标准要求很严格,使用的农药品种应随着国际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变化而选用,特别是应根据各进口国制订的MRL标准相应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二、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目前茶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有: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甲胺磷、对硫磷、1059、氧化乐果、水胺硫磷、毒杀芬、七氯、苯硫磷、三硫磷、异丙磷、久效磷、呋喃丹、甲基1605、环戊三烯、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及含有丙溴磷成份的农药。
三、掌握适时施药抓住关键时期施药是病虫化学防治的关键。
其一应按防治指标来施药。
当虫口密度或罹病率超过防治指标时才辅以化学防治,改变见虫就治和全面喷药的做法,减少盲目施药。
其二应抓住病虫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如蚧类和粉虱类应掌握卵孵化盛末期施药防治;卷叶蛾类应在幼虫卷边期施药;鳞翅目食叶害虫应在3龄前幼虫期施药;茶树病害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若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入叶片前施药。
其三应根据农药特性及害虫的活动习性掌握最佳喷药时间。
如辛硫磷农药对光的敏感性强,应在傍晚或阴天使用为宜;丽纹象甲害虫在午后二时至黄昏间活动最频繁。
黑毒蛾在夜晚到清晨活动最频繁。
害虫活动的时间便是喷药的最佳时段。
四、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施药次数。
掌握准确的农药使用量是化学防治的重要环节。
制茶技术的原理与步骤详解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而制茶技术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关键,它涉及到茶叶的采摘、加工、烘焙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茶技术的原理与步骤。
一、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
一般来说,茶叶的采摘时间以春季和秋季为主,这时候茶树的嫩叶最为饱满,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所以茶叶的品质会更好。
采摘时要选择嫩叶鲜嫩、叶色嫩绿的茶叶,同时要避免受到虫害或病害的茶叶。
二、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加工是制茶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茶叶加工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和烘焙等步骤。
1. 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高温处理,以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常见的杀青方法有蒸青和炒青两种。
蒸青是将茶叶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茶叶中的酶活性迅速降低,保持茶叶的鲜绿色。
炒青则是将茶叶放入锅中进行快速翻炒,使茶叶受热均匀,达到杀青的效果。
2. 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的形状更加紧实,释放出茶叶的香气。
揉捻的方法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手工揉捻通常是将茶叶放在竹帘上,用手轻轻揉捻,使茶叶的叶脉断裂,释放出茶叶的汁液和香气。
机械揉捻则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揉捻,效率更高,但需要控制好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以免损坏茶叶。
3. 发酵:发酵是制作红茶和乌龙茶的特殊步骤。
发酵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使茶叶中的酶类反应,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控制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行调整。
4. 烘焙:烘焙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要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烘焙温度较高的茶叶口感较为浓郁,而烘焙温度较低的茶叶口感较为清淡。
三、茶叶的贮存与品饮茶叶的贮存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茶叶生产与制茶技术知识
第一节鲜叶质量主要成分组成
一、鲜叶质量要求
鲜叶也叫茶青、青叶。
优质鲜叶的特征: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张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叶片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比例协调。
二、鲜叶化学成分组成与作用
要制作出优质的茶叶产品,必须了解鲜叶内含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才能灵活采取相应的制作措施获得优质的产品。
鲜叶是由许多化学成分组成的有机体,主要分为两部分:水分和干物质。
1.水分
水分是鲜叶的主要成分,约占鲜叶总重量的75~80%。
在制茶过程中,水分是内含物质形成与转化的介质,其含量的变化与控制对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每一环节均以叶子含水量为依据。
都是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引起叶内一些成分发生相应的一系列理化变化而形成条叶的色、香、味、形。
2.干物质
干物质含量约占鲜叶总重量的20~25%,它包含了很多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茶多酚
茶多酚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其主体物质为儿茶素,是茶叶滋味的主要成分,儿茶素含量较高,茶汤滋味就较浓。
(2)蛋白质
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30%。
蛋白质由各种氨基酸组成。
鲜叶中的蛋白质还包括多种酶。
酶在制茶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乌龙茶的制作,就是控制叶温和含水量来激化酶的活性,促进酶氧化形成乌龙茶的品质,然后采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固定形成的品质。
(3)氨基酸
鲜叶氨基酸含量只占干物质的1~5%,而成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多,大部分是靠鲜叶中的蛋白质分解而得的。
氨基酸具有各种茶香和鲜味。
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香昧,如茶氨酸具有甜鲜昧和焦糖香;丙氨酸具有玫瑰香和花香味;谷氨酸具有很强的鲜味。
(4)生物碱
生物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其主体成分是咖啡碱。
咖啡碱是苦昧的主要成分,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其含量不同;幼嫩叶含量比粗老叶高;夏暑茶含量比春、秋茶高;梗的含量比叶低。
(5)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鲜叶中的糖类约占干物质的20~30%,而茶叶中含量占干物质的35~40%。
大部分糖类不溶于水,但可在制茶过程中与氨基酸、茶多酚等相互作用形成香气。
溶于水的部分只占1~5%,这些可溶性糖是茶汤中主要的甜味和丰厚感的成分,而且还含有杂多糖的果胶,因果胶具有粘性和亮度,是有利茶叶成形的成分。
(6)芳香物质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仅为0.03~0.05%。
而制成的茶叶因在制作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化学变化,还会形成许多新的芳香成分,含量可达1~7%。
根据其沸点的不同,芳香成分有低沸点(200ºC以下)和高沸点两部分,其中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具有强烈的青草气味,高沸点的具有花果香气。
(7)色素
鲜叶中含有多种色素,其中叶绿素为主要色素。
制茶过程中,各种色素的氧化分解、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糖与氨基酸的反应等生成多种有色的生成物,从而形成茶叶的色泽、叶底和茶汤的颜色。
(龚伏龙蔡财宝安溪县农办蔡建明杨文俪安溪县农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