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6
掩耳盗铃教案汇编八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
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掩耳盗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掩耳盗铃》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掩耳盗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演示法讲述法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1)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
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指导朗读。
(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掩耳盗铃教案四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肯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说明“掩”和“盗”的意思〕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同学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慧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
〔生提问〕3、老师归纳出同学的问题:〔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老师巡察指导〕5、汇报自学状况并从中悟出寓意@结合课文涌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四人小组先排演,老师巡察指导,并选择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末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同学,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常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共享一下呢?板书设计:29、寓言两那么掩耳盗铃明知只要……就……可是假如……就……谁知刚……就……掩耳盗铃教案篇2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寓言二那么二、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本班共有同学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
同学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同学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同学两极分化比较严峻,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肯定难度。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三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一、指导与理论依据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爱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3、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4、利教利学,为教师、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创新拓展的空间。
鼓励教师适当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二。
寓言《掩耳盗铃》主要描写这位偷盗者的心理活动及行动,他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也同他一样听不见,真是愚蠢。
文中的主人公的言行令人啼笑皆非。
预言就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教学中不必引导学生探究是否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人或事,也不必追究掩耳盗铃的人只有两只手,一只手去摘铃铛,另一只手怎么能同时捂住两只耳朵这样的问题。
所以要根据指导要求,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心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
在一二年级时打下了一定阅读理解基础上,还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演示法、讲述法,使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
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更易领会这课文的意思。
掩耳盗铃教案4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活动目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目标:这则寓言故事挖苦了那些想哄骗别人,结果只是哄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活动目标: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伴侣听。
活动目标:请小伴侣认真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活动目标:小偷观察了什么?大钟美丽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活动目标:图案精致。
) 活动目标: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活动目标: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活动目标:这只钟怎么样? 活动目标:又大又重) 活动目标: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伴侣猜一猜。
活动目标:小偷到底想了哪些方法呢? 活动目标:小偷想了这么多方法,那他到底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伴侣接着把书看完。
活动目标:小偷用了什么方法呢?最终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活动目标:老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张怎样做? 活动目标:老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活动目标:老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活动目标:老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活动目标:老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老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看画面的详情,以商量的方式,关心幼儿精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 活动目标: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隐秘,请小伴侣认真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活动目标:找到隐秘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凝视着他。
小伴侣,你们觉得这个小偷……(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1.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 学会通过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
2. 学会运用成语“掩耳盗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教学材料《掩耳盗铃》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提问:你们知道成语“掩耳盗铃”吗?它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2. 解释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成语“掩耳盗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练习时间(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掩耳盗铃”。
2. 引导学生理解练习题中的句子,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含义。
2. 让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一天的使用成语“掩耳盗铃”的情况。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1.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 学会通过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
2. 学会运用成语“掩耳盗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教学材料《掩耳盗铃》故事。
教学过程:六、课堂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
如果您在寻找高质量的文章,我建议您阅读“掩耳盗铃教案”。
制作出色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上课的前提,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迟。
良好设计的教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请注意,这份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掩耳盗铃教案(篇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审题导入。
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
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三、自学思考。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四、交流。
带问题自读课文。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1、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2、展示: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评议。
五、把你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5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二、学习寓言�D�D�D《掩耳盗铃》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D�D”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
(生提问)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板书设计:29、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明知只要……就……可是如果……就……谁知刚……就……掩耳盗铃教案篇2活动目标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掩耳盗铃教案掩耳盗铃教案汇总6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
(生提问)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板书设计:29、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明知只要……就……可是如果……就……谁知刚……就……掩耳盗铃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掩、盗、偷、碰”四个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理解偷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能理解“掩耳盗铃”的寓意。
4.能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1、掩耳盗铃课文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五、释题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掩耳盗铃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自欺欺人)2、掩耳盗铃课文教学教案一等奖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老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错过”呢?(幻灯片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错过”?(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学生:星期日,在公交车站台等车,等了半个小时,车还没到,不耐烦之余,到报刊亭买份报纸,这时候公交车到站并驶过,我错过了一趟班车,白白等了半个小时学生:我班夏文转学了,她走那天,我正好因为家里有事请假,我错过了和她的告别,错过了问她电话号码、新的家庭住址和就读学校的机会我想因为这次错过,我和她在茫茫人海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遇学生:我在上初中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中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我听说初中学习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竞选现在,我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我很后悔,我错过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老师:同学们似乎都有错过的经历,但在遗憾之余,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错过”对我们人生道路的影响和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家刘心武,去感受名家对人生中的“错过”作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板书课题)(幻灯片3:课题)老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心武(幻灯片4: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等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的作品,作风严谨,意蕴深厚)(学生读幻灯片介绍刘心武)二、初步感知,掌握生字词老师:你的介绍让我们一下子产生了亲切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静心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其语言的精美、道理的深刻!同学们,在这个初步感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学生:我们应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听课文录音)老师:这些字的音形义,同学们注意了吗?贻误驾驭情素憬悟颟顸渊薮学生:贻误的“贻”,部首是“贝”字旁,要跟“心旷神怡”的“怡”相区别学生:情愫的“愫”是平舌音学生:“颟顸”和“渊薮”这两个词比较深辟,要注意理解意思老师:同学们对生字词都很重视,都掌握了吗?再识记一下(幻灯片5)(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词)贻误(yí) 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驾驭(yù) 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情愫(sù) 真实的情意憬悟(j?ng) 醒悟颟顸(mān hān) 糊涂,不明事理渊薮(s?u) 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草旁边,兽所聚处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文体特点老师:掌握了生字词,扫除了朗读障碍,我们应该能够很自信地朗读课文啦,就让我们来张扬一下个性吧!相信入情的朗读定能够让我们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课文主要写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老师:同学们在朗读中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篇课文的文体和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文体比较相似?学生:在文体上很像第二单元的议论文老师:对!那议论文一般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呢?学生: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特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中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又告诉我们如何解决呢?大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迅速在课文中提取到相关的信息(学生合作学习)学生:课文先提出问题:“错过”真不少,再分析问题:为什么有“错过”,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文:习惯、品味“错过”,不能错过最关键、最美好的(老师边听学生分析边板书)提出问题:“错过”真不少分析问题:为什么有“错过”解决问题:习惯、品味“错过”总结全文:不能错过最关键、最美好的老师:《错过》就内容和结构而言都属于议论性质,但它在本质上却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出示幻灯片6:文体知识杂文(即文艺性政论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文艺性政论文来学习)老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文体小知识,认识一下现代散文的一种文体:杂文(学生读幻灯片上的文体小知识)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主旨老师:散文往往有精美的语言,隽永的意蓄作家刘心武正是通过精美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读一读那些精美的蕴涵哲理的语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一句或几句推荐给同学,让大家和你一起感动,一起收获!(出示幻灯片7:找出文中你认为很有哲理的语句推荐给大家,简要说说理由)学生:我喜欢“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这句话这句话突出了“没错过”与“错过”的常见性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换句话说,“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他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学生:我很喜欢“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这一句中作者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学生:我很喜欢“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这一句中作者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学生:我喜欢“在人生的终点上,含笑地说……”这句话会让人回忆起保尔曾讲过类似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保尔他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因为他没有错过人生最大的追求——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老师:是的,在作者看来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无论是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还是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我们都要细细地品味,冷静地驾驭,错过之余,把握住关键机会,含笑到达终点(板书:把握住关键机会,含笑到达终点)五、诗歌赏析,心灵回音老师:在作者心目中错过是一种美丽,因为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来看一首小诗,相信心灵在激荡之余,定会产生回音(出示幻灯片8)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和人生的真理4、掩耳盗铃课文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
故事只有5句话。
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
在“铃铛”中“铛”读轻声。
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
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
“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