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图书馆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我的小小图书馆作文那天,我走进了这个小小图书馆,心里满是期待。
这个图书馆虽小,但五脏俱全,书香四溢。
刚进门,就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坐在角落里读着一本厚厚的书。
我好奇地问:“老先生,这图书馆是你开的吗?”老先生抬起头,笑了笑说:“是啊,这是我年轻时的心愿。
可惜当时条件有限,只能从小做起。
不过,现在还不错吧?”我环顾四周,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下面是一张老式书桌,桌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我忍不住说:“这里的书真多啊!”“是啊,这些都是我多年的藏书。
”老先生说着,指了指书架,“这些书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希望你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正说着,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跑了进来,她一看到老先生,立刻兴奋地说:“老先生,您知道《哈利·波特》在哪里吗?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老先生笑了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递给小女孩:“这就对了,好问题要问对的人。
这本书里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小女孩接过书,高兴地跑了出去。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进来,她看着老先生,叹了口气说:“唉,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爱读书了。
”老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其实,他们也挺努力的。
只是现在的世界太浮躁,很多人觉得读书枯燥无味。
不过,只要你真心喜欢,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中年妇女点点头,说:“也是,我小时候可是书呆子呢。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时光真的很美好。
”我看着他们,心里不禁想:这个小小图书馆,真是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
它虽然不大,但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和梦想。
不久后,我找到了自己要借的书,坐在角落里静静地阅读。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宁静。
我知道,这里的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夜幕降临,我带着满足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小小图书馆。
我知道,这个小小的图书馆,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站点。
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知识的宝库,更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生活、感悟人生。
《小小图书馆》(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图书馆的书籍分类、编号和摆放规则,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如书架、阅读桌等;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能运用到图书馆的实际情境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如书籍分类、编号和摆放规则,培养学生的图书馆素养。
2. 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如书架、阅读桌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图书馆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1. 图书馆的书籍分类、编号和摆放规则的理解。
2. 简单数学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图书馆模型或图片。
2. 数学计算卡片。
3. 图书馆书籍分类、编号和摆放规则的说明。
4. 书架、阅读桌等图书馆基本设施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书馆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如书籍分类、编号和摆放规则。
2. 新课导入:讲解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如书架、阅读桌等,并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数学计算教学: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图书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如寻找书籍、计算书籍数量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1. 《小小图书馆》2. 内容: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图书馆的基本设施、数学计算、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图书馆进行实践活动,如寻找书籍、计算书籍数量等,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书馆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了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施,同时学习了简单的数学计算。
六年级《小小图书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书馆的分类:根据图书的种类和特点,将图书分成不同的类别,如科普、文学、历史等。
2. 图书馆的排列方式:了解并掌握图书馆图书的排列规则,如按照字母顺序、出版时间等。
3. 设计小小图书馆: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包括分类、排列方式、布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设计小小图书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方式。
2.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设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类和排列这些图书。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方式,并总结出规律。
3. 合作学习:分组设计小小图书馆,包括分类、排列方式、布局等,并互相评价、交流。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设计小小图书馆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图书馆分类和排列方式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设计小小图书馆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实物图书:各类型图书作为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和分类实践。
2. 图片素材:图书馆布局和设计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等,用于学生设计小小图书馆。
我的小小图书馆作文
哎呀,我跟你说啊,我有个超棒的小小图书馆!那可是我的小天地呀。
我这小小图书馆,虽然不大,但那里面的每一本书可都像是我的宝贝一样。
就那么一个小角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小说、漫画、传记啥的,乱七八糟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也太不整齐了吧,但我觉得这样才有感觉呀,嘿嘿。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里面找一本书,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急得我呀,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
我就想,这书能跑哪去呢?难道它长腿啦?哎呀,可把我给急坏了。
不过最后还是找到了,原来它被我不小心塞到了一个角落里。
你说我这脑子,咋就这么迷糊呢。
我觉得在我的小小图书馆里看书特别有意思。
有时候我会躺在地上看,感觉自己就像个懒虫一样,哈哈。
有时候我会坐在椅子上,正儿八经地看,那感觉自己又像个学霸似的。
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我仿佛能去到各种不同的世界,经历各种奇妙的冒险。
说真的,这小小图书馆对我来说可太重要了。
它就像是我的避风港一样,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钻进去,随便拿起一本书来看,看着看着心情就好起来了。
这是不是很神奇?也许这就是书的魔力吧。
但有时候我也会想,我这么依赖这个小小图书馆,是不是不太好呀?万一哪天它不在了,我咋办呢?哎呀,不想那么多了,先享受当下吧!反正现在它还在,我还能在里面尽情地看书,这就够啦!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呀?。
小小图书馆教案教案名称:《小小图书馆》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本中的主要意思和细节;2.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归纳信息。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学生练习册;3. 小组活动手册。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故事《小小图书馆》。
2.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图片,启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猜测。
步骤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播放故事《小小图书馆》的录音,并要求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
步骤三:语法和词汇练习(10分钟)1. 教师把课文中的重点语法和词汇通过PPT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教师进行检查并讲解。
步骤四:信息整理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故事中的信息。
2.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成小组活动,互相讨论和交流归纳出的信息。
3.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归纳后的信息,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步骤五: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类似主题的其它故事或小说。
2. 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喜欢的故事或小说,并简要介绍故事梗概和个人观点。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并指导学生在家中阅读更多书籍。
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整理并写一篇关于《小小图书馆》的读后感;2. 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情况;2. 教师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练习和小组活动的表现;3. 教师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
《小小图书馆》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如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图书的分类和排列方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珍惜图书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书馆的基本组成部分:阅览室、书库、借还处等。
2. 图书的分类:按照内容、读者对象、出版时间等分类。
3. 图书的排列方法:按照分类号、作者、出版时间等排列。
4. 图书的借还规则:借书流程、还书时间、逾期罚款等。
5. 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图书的分类和排列方法,图书的借还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2.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亲身体验借还书过程。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书馆的基本组成部分,如阅览室、书库、借还处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图书的分类和排列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书。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借还规则,亲身体验借还书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图书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图书的分类和排列方法等。
2.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包括检索图书、借还书等操作。
3. 评价学生对图书的热爱和珍惜程度,以及他们在图书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图书馆现场教学资源,包括阅览室、书库、借还处等。
2. 图书分类和排列方法的相关资料。
3. 图书借还规则的说明资料。
4. 自主学习方法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概念,讲解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图书的分类和排列方法,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
我的小小图书馆作文(精选2篇)《我的小小图书馆》第一篇:《开张大吉》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我高兴地看着眼前的一座小小图书馆,它就是我心中的“天堂”。
这个图书馆是我和好朋友们共同打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捐献了自己喜爱的书籍,为这个小小的空间带来了无限生机。
当图书馆正式开张的那一天,我们精心布置了整个空间,书架上摆满了五彩斑斓的书籍,角落里放着舒适的坐垫,还有一台小小的音乐播放器轻柔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
当我们向校园的小伙伴们宣传时,他们踊跃地响应,纷纷表示要到图书馆来借书。
开张当天,小小图书馆迎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在书海中挑选着心仪的书籍,微笑着拿起一本又一本,仿佛找到了难得的宝藏。
小小图书馆从此成为我们校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更成为了我们的交流平台和心灵港湾。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专注地阅读、欢声笑语之间,我就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小天地,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和经营。
第二篇:《书香润心》雨过天晴,阳光洒进小小图书馆的角落,书架上的书籍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像是一场关于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正在悄然展开。
小小图书馆的氛围渐渐浓厚起来,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滋养。
他们或是在角落里安静地读书,或是在沙发上互相交谈,或是在书桌旁认真地做笔记,每个人都沉浸在书香之中,享受着知识的馈赠。
我常常来到图书馆,发觉自己在书籍的陪伴下变得充实而快乐。
每当阅读《西游记》时,我跟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感受战胜恶势力的勇气;每当翻阅《小王子》,我与小王子一同对世界产生思考,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纯真。
图书馆让我找到了自己,也让我和伙伴们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在这里,我们分享知识、传递快乐,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图书馆不仅仅是一座装满书籍的房子,更是一座温暖的情感殿堂,见证着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小小图书馆如同我心灵的乐园,那里荟萃了知识的力量,也凝聚了友谊的真挚。
我相信,在书香的滋润下,我们会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人生篇章。
六年级《小小图书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书馆的分类方法,学会使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来整理图书馆的书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图书馆的分类方法2. 分类和比较的方法3. 整理图书馆的书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书馆的分类方法,学会使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来整理图书馆的书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图书馆的书籍分类表格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的书籍应该如何分类。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图书馆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分类方法来整理图书馆的书籍。
4. 展示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评价。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展示交流,评估学生对图书馆分类方法和分类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分类和比较方法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小图书馆的分类表格,包括至少三种分类方法。
2. 学生需要运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将给定的书籍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八、课程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图书馆的分类和整理工作。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软件,实现书籍的分类、检索和统计功能。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图书馆分类方法和分类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小小图书馆》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如图书馆的种类、功能、布局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珍惜图书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书馆的种类及功能2. 图书馆的布局与借阅规则3. 图书的分类与编号4. 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5. 爱护图书,珍惜阅读时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2. 教学难点:图书的分类与编号,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图书馆的阅读经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书,展示图书馆的种类。
2. 准备图书馆的布局图,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各个区域。
3. 准备图书分类编号的资料,让学生学习如何查找图书。
4. 准备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图书馆的种类及功能,如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
3. 案例展示: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图书馆的布局与借阅规则。
4.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图书馆的阅读经验,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
七、课堂实践:1. 教师发放图书,让学生亲自体验图书馆的借阅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图书分类,学会使用图书编号查找图书。
3. 教师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任务。
4. 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图书馆布局图,加深对图书馆各个区域的认识。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或阅读体验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图书馆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小图书馆
年月日
学习内容教材第49,50页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
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减法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减法中的退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导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教师引导及评
价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1.口算:
50-30= 62-12= 48-13=
140-60=
2.用竖式计算:
54-26= 73-25=
同桌互查
二、设问导学1、出示统计表(课件出示图书馆藏)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
的数字
问题?
3、小组探究三位数减法
①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②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③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4、小组汇报
5、课件出示各种算法:
6、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517-243= 909-128=
716-224= 372-143=
引导学生先独
立思考,然后
在小组内说一
说
根据学生提出
的问题,小组
全体进行分
析,说出各种
算法,老师根
据课件出示一
边强调一边对
照竖式,掌握
退位减法的原
则 老师指导
学生的书写格
式
三、达标检测1、森林医生
601 705 486
-343 -406 -317
363 309 793
2、285-75 718-342 459-181 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
638+315 525-319
四、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指导生复习本节课所学新知识。
五、拓展延伸
在下面()中填上数字使算式成立
9()4 -()8 8
5 3 ()老师总结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小小图书馆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39-118=121(本)
239
- 118
121
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