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过程的非线性趋势和异质性特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15.27 KB
- 文档页数:11
The Research on the Heterogeneity Threshold Effect of Capital Deepening and R&D Innovatio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Enterprise 作者: 刘文琦[1];何宜庆[2]
作者机构: [1]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2]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出版物刊名: 预测
页码: 67-7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资本深化;研发投资;技术进步;门槛效应
摘要:基于我国上市企业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资本深化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分析了研发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异质门槛特征。
结果表明: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过程受限于资本深化程度的差异,资本深化程度不足和过度都会阻碍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另外,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所有制及区域异质性特征。
因此,实施差异化的研发政策、提高研发资源管理能力及控制资本深化程度应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马宇,张婷婷(3)……………………集体产权、资源禀赋与农村政治生态优化研究张毅,董江爱(14)………………………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省域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陈堂,陈光(21)………………………………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范文祥,李将军(32)………………………中国金融结构演进、信用中介链条与金融稳定朱凯(41)…………………………………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和金融化相关股价崩盘风险王贞洁,徐静(54)………………………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罗天正,关皓(67)……………………………………要素市场扭曲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于明超,吴淑媛(78)…………………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耿晔强,常德鸿(89)……………………………云南地级市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基于“密度、距离、分割、依赖”的角度陆亚琴,李静(102)……………………2020年第2期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王雨薇,国世平(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19)………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罗斌,凌鸿程(32)……………………………………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周少甫,陈哲(49)……………………………………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金缦(60)…………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张安军(74)…………………………………………………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杨刚强,程恒祥,吴斯(89)…………………………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邢震,梁君(101)……………………………………2020年第3期论贸易优势理论的当代发展吴杨伟,李晓丹(3)………………………………………………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曾繁华,吴阳芬(11)……………………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解晋(20)………………………………………………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吕明元,苗效东(31)………………………………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郑芳,王建生,位梦蕊(43)…………………………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54)…………………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拔靴滚动因果方法尹晓娜,李静萍,苏志伟(67)………………………………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陈秀英,刘胜(79)……………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张志昌,任淮秀(92)……………………………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宋哲,于克信(104)………………………………………2020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基于跨越低收入均衡和中等收入均衡视角周文(3)…………………………………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刘梦,胡汉辉(19)………………………FDI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扩展模型刘清杰,任德孝,刘倩(36)……………………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张政,李雪松,王冲(51)…………………………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宫锡强(64)……………………………………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周志方,李瑾瑾,曾辉祥(72)………………………金融去杠杆与企业风险承担———来自民营企业的证据覃飞,石小霞(89)…………………………………………靠“关系”还是靠“学历”?———私营企业员工薪酬中的亲属关联效应和文凭效应研究赵秋成,马洪旭(101)………2020年第5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罗海平,艾主河,何志文(3)………………中国科技进步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徐淑红(15)………………………………………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赵哲,谭建立(24)…………………………内部人减持对高送转的影响———基于媒体关注视角康明惠,陈佳敏,苗苗(37)……………………………………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虹,张柯(52)……………………………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水平———一个基于我国农业领域中“关系”的实证研究刘胜春,阮萍(66)…………………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影响研究———平台能力的中介作用杨路明,张惠恒,许文东(76)…………………………………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视角何雨珊,陈鹏宇,陶向南,彭达枫(92)…………………精准视角下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柳志,王善平(104)………………………………2020年第6期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张垒磊,闫晨(3)…………………………………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17)………………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陈海龙,陈小昆(29)……………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朱风慧,刘立峰(42)………………………………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厉华威(54)……………………………………………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彬,谈星辰,刘怡(64)………………………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杨玥,张强,江新会(80)……………………………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冷松(92)……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谭立力,刘小莞(104)……………………………………2020年第7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王伟,孔繁利(3)………………城市群发展战略下中心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研究罗小伟(17)…………………………………交通信息高度联通下的西南地区旅游增长新特征及其验证黄书雷,方行明,全诗凡(28)……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庄雷,王飞(40)…………………………………股权集中或股权制衡能否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束缚———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张力派,于文领,陈玲玲,郭晓华(5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黄倩,李宽,熊德平(66)……………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杨晓亮,李冬,王维红(81)………………知识积累、开放式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绩效研究杨立生,陈倩(98)………………………2020年第8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 成员国的经验证据张文爱(3)…………………………………………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陈秀英(18)………………………………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严艳,陈磊(26)………………………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王健,赵凯(38)…………………………………………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黄晶(55)………………………………………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马骥,杨振宇,马金书(68)…………………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陈欢,庄尚文,周密(80)………………………………如何识别R&D 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姜安,黄惠丹,吴松彬(92)…………………………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王中庆,王继军(104)……………………………………2020年第9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寇冬雪(3)………………………………………不动产供给数量结构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加速效应研究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18)………P2P 平台合规化转型对平台运营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于博,董怡然(31)…………………基于国际视角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寿险消费:理论梳理与实证检验袁成,崔慧(49)…………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6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廖婧琳,胡妍,项后军(73)………………………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政治周期吗?梅正午,孙玉栋(88)……………………………………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CGSS 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振,吴柏钧,王丹阳(99)…………………………2020年第10期繁荣的诅咒:对金融部门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一个分析框架杨宇焰,张柏杨(3)…………………………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对“制度接近性”假说的再检验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20)…………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 的准实验研究王志涛,徐兵霞(32)……………………………………过度负债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吗廉永辉,褚冬晓(45)…………………………………卖空机制真的可以抑制公司违规吗———基于中国式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武晨,王可第(62)……………………………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76)…………………………高管学术背景、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投入何旭,马如飞(88)…………………………企业轻资产运营与全要素生产率盛明泉,冯天宇,谢睿(101)……………………………2020年第11期试析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有效开征房产税的前提和条件周文豪(3)…………………………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龚梦琪,尤喆,刘海云,成金华(15)…………………教育水平、相对剥夺与流动人口健康成前,李月(26)…………………………………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缪小林,李闵(36)………………………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中国西南地区6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冯朝睿,李昊泽(46)……………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盼盼,石建勋(57)………………………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孙芹,宋夏云(70)…………………………守住底线还是拓展空间:来自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证据胡明霞(80)…………………………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尹忠明,秦蕾(90)………………………………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刘永松,王婉楠,于东平(100)……………2020年第12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刘佩,孙立娟(3)………………………………………基于劳动力就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论与实践郭兆晖,孙金山,郭路(19)…………基于QCA 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何涌,陈梦颖(27)…………………………………………………中国金融周期的再测度———基于动态因子法的分析刘璐,王晋斌(39)………………………………………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姚婷,宋良荣(53)………………………市场化债转股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李志军,陈龙(64)……………………………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袁蓓,夏昊(75)…………………………………股权激励水平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陈鹏程(8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基于“两微”舆论风险的视角李贞,李栋(105)………………………………。
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的进展与趋势近年来,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化学领域,反应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实验手段的不断完善,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也日益深入。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的进展与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概念。
化学反应动力学涉及到的一些基础概念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物表观反应级数等。
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失和产物出现的速率,反应机理则是指反应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反应物表观反应级数则是指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影响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其他参数。
在反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和反应物的浓度,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反应速率常数k。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很多化学反应并不满足一条简单的反应速率-浓度直线。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行为。
比如,常见的非线性反应动力学模型包括Michaelis-Menten模型和Hill方程模型等。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际反应中的动力学行为,还可以用于预测未知物种之间的反应行为。
除了数学模型以外,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还涉及到一些细致的实验设计。
比如,在反应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添加催化剂等,来研究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各种复杂行为。
除了上述研究方法以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反应动力学方法。
比如,虽然计算机模拟理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反应动力学领域中,它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反应过程中各种微观物理参数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
这些微观物理参数包括反应物分子的速度和方向、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反应物在反应中的过渡态等。
机器学习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
它是人工智能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机器学习论文范文,供给大家参考。
机器学习论文范文第一篇:机器学习算法在脑卒中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作者:武胜勇何倩郭轶斌吴骋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事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目前脑卒中已在全球原因中跃升至第二位[1].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统计,在美国,脑卒中是的第五大原因,每年有79.5万美国人经历一次新的或复发性脑卒中[2].而在中国,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排名第三的原因,对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性已成为业内共识[3].脑卒中发病的原因涉及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影响因素[4]等,同时也受诸多不可控的影响,故其发病过程具有较大的异质性[5].因此,迫切需要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通过简化医疗操作过程和改进诊疗技术来解决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复杂问题,降低不断上升的医疗成本[6,7].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对于脑卒中的研究日益深入,在基于组学数据[8,9]、实时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对统计学工具的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统计学方法对这些高维、海量、结构复杂的大数据集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面对真实世界中取样异质性低、缺失值多、复杂程度高等问题,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10].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主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通过实验从数据中学习,是预测分析的一项主要内容[11],作为传统统计学方法的补充,目前医学研究中采用机器学习的趋势日益明显。
围绕机器学习在脑卒中研究方面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深度学习方法,描述了其主要思想,分析了其优点和不足,以期对机器学习未来在脑卒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起到一定助力作用。
系统发展中的非线性成长模式比较研究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推动,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系统都呈现出非线性的成长模式。
非线性成长是指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或变化趋势,与传统的线性成长模式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系统发展中的非线性成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一、生物学领域的非线性成长模式生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许多生物系统都表现出非线性的成长模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生物种群的增长。
在某些情况下,种群的增长呈现出指数增长,也就是非线性的成长模式。
这种模式称为指数增长模式,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罗伯特·梅尔修斯提出。
指数增长的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而后逐渐趋于饱和。
另一个生物学领域中的非线性成长模式是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在生物体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数量呈现出指数增长,而后根据不同的发育过程,逐渐趋于稳定。
这种非线性的成长模式在生物体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发育的规律和机制。
二、经济学领域的非线性成长模式经济学是另一个应用非线性成长模式的重要领域。
在经济学中,经济系统的发展呈现出非线性的成长模式是很常见的。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增长阶梯”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
初始阶段,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在某个阶段之后,当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时,经济增长会呈现出非线性的爆发性增长。
此外,在经济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市场的非线性发展模式。
市场有时会出现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不稳定性,这种非线性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金融市场中的股票价格波动、汇率波动以及商品价格的变动,都可以被看作是非线性成长模式的体现。
三、社会科学领域的非线性成长模式在社会科学领域,非线性成长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口增长模型。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完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领域。
它的应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指的是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呈非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现象,它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广泛,如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
在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中,经典的线性系统理论不再适用,传统的科学方法无法揭示系统的行为规律,也无法预测系统的演化趋势。
因此,研究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成为了当前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混沌。
在混沌动力学中,系统虽然具有确定性,但由于微小扰动在系统中得到显著增强,使得系统表现出非常不可预测的行为。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找到系统中所有的动力学演化模式,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近年来,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来描述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例如,人们发现在非线性振动系统中可以产生混沌现象,将这一现象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就出现了著名的“洛伦兹吸引子”。
2. 发现了非线性系统的多种动力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
例如,人们研究了振子的周期倍增,从而发现了在一些情况下,振子的振动周期会增倍,最终导致系统进入混沌状态。
3. 探讨了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中的可控性问题。
例如,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时,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型控制策略,如广义变量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4. 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同步现象。
同步现象是指非线性系统中某些变量之间出现强同步的现象,又称为“同频振荡现象”,它可以将噪声和干扰压制到很小程度,并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传输、控制等领域。
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已经研究了多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并没有失去其吸引力。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复杂系统理论引介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的现象和系统。
而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复杂系统理论则成为了一种解释和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为您引介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复杂系统理论,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非线性动力学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与线性动力学不同的是,非线性动力学更适用于描述和分析复杂系统中非线性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非线性动力学中,系统的演化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非线性项的影响,这使得系统的行为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非线性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混沌现象。
混沌是指系统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高度敏感和长时间无规则的行为。
混沌现象使得我们无法精确预测一个系统的未来状态,因为微小的扰动可能会导致系统演化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复杂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多样的关系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复杂系统的行为通常呈现出自组织、适应性、多样性和时空演化等特点。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和描述这些复杂系统行为的学科。
由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复杂性科学得以兴起。
复杂性科学包括对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通过对系统各个层次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三、复杂系统的特征与建模复杂系统具有许多特征,包括多样性、耦合性、异质性、自组织性和适应性等。
这些特征使得系统的行为变得多样而复杂。
建立合适的模型是理解和预测复杂系统行为的关键。
建立复杂系统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代理的模型以及基于方程的模型等。
网络模型通过研究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来描述系统行为。
代理模型则将系统中的元素简化为代理,通过对代理的行为规则进行建模来研究系统行为。
方程模型则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系统的演化规律。
四、复杂系统的演化和过程复杂系统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系统内外部影响的相互作用和调整。
新型材料加工中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这些材料往往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
数值模拟和优化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新型材料的加工过程新型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高温合金、超硬材料、高强度钢等等,它们的特殊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在加工过程中会遇见一些难题。
例如,在钛合金的切削加工中,高温和高速度加工造成了刀具磨损严重的问题;在复合材料的制造中,由于其具有异质性、各向异性、非线性和非均匀的性质,导致复合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应对许多不确定性问题。
二、数值模拟在新型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新型材料加工中的复杂物理过程,以及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和工具以达到最优成形效果。
下面是数值模拟技术在新型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1. 钛合金的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可以了解钛合金在高速切削时的热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采用先进的涂层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刀具磨损,从而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2. 复合材料的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复合材料的成形过程和应力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采用温度和压力适当的热压机模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纤维破损和排列不精的问题,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 高强度钢的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高强度钢的成形过程和应力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减少切削速度、采用合适的冷却液和刀具可以降低钢材的热影响和变形,从而获得更好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三、数值模拟与实验的结合虽然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但它不能代替实际实验。
只有结合实验和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工过程和物理现象,并最终确定最优的加工工艺。
例如,在模拟复合材料成形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对成型工具采用的材料、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验证。
实验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优化数值模拟中的成型工艺,以达到更好的成型效果。
四、数值优化在新型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数值优化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最佳参数以达到最优的加工效果。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与分析朱琳;汪波;徐波【摘要】Using the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relevant data of China from 1998 to 2013,this paper measures the annual rate of capital and labor-intensive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he bias.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during the sample period,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is about 0.402,the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 to labor is very obvious;the technical change of China presents capital-biased.And it points out that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olicy,the goal of 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lack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ogether result in the capital-biased of technical change,and industrialization advanced in China in future will still strengthen the capital-biased technology change.To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are caused by capital-biased technical change,in the short run China still need to maintain a certain scale of traditional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but in the long run should develop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tertiary industries.%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6(035)011【总页数】7页(P73-78,96)【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替代弹性;技术进步;技术偏向指数【作者】朱琳;汪波;徐波【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处,昆明 6502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