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61
解读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并联逆变器输出波形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并联逆变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输出电力质量调节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
并联逆变器的输出波形是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并联逆变器输出波形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原理与应用。
一、并联逆变器概述并联逆变器是一种采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装置。
它具有多个逆变器并联连接的结构,可以实现多个逆变器同时工作,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
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波形对负载侧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的好坏。
二、并联逆变器的输出波形特点1. 正弦波形输出并联逆变器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输出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
这得益于其采用了PWM(脉宽调制)技术,通过对直流电压进行高频开关控制,将输出电压波形逼近于正弦波。
这种近似正弦波形的输出可以满足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减少对负载设备的干扰。
2. 低谐波含量谐波是指频率是基波整数倍的波形成分。
并联逆变器通过PWM技术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可以有效地控制输出波形的谐波含量。
通常,电力系统对谐波含量有一定的限制要求,而并联逆变器的输出波形能够满足负载对谐波要求的限制。
3. 高频短时波动并联逆变器输出波形在高频范围内可能会出现短时波动现象。
这是由于开关器件的特性导致的,在切换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通常情况下,这种短时波动对负载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明显的故障。
三、并联逆变器输出波形的应用分析并联逆变器的优势在于对输出负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输出波形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并联逆变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联逆变器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于电压调节和有功功率控制。
其输出波形能够与电网的电压波形同步,满足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并联逆变器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稳定电网电压,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
2. 并联逆变器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如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通常需要将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
逆变器并联输出技术分析我公司普通EPS电源是一般单机运行,电源系统的控制是在本机系统参数,相对并机系统来说是参数独立的,没有综合各EPS 的并联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外同步、内同步、旁路状态、逆变状态,旁路电压跟踪,有功无功大小判断等。
并机系统中,两台EPS电源并机,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由两部分组成:平均输出电流和环流。
从而,环流是不经过负载而是在两台SPWM逆变电源环路中流动的一个物理量。
多台SPWM逆变电源并联时,环流由各并联单元之间输出电压的差异决定,因此而承担大小不等的负载(负载均分度由此决定)。
并联单元的环流仅仅由各逆变单元的电压矢量差和滤波阻抗决定,由于滤波阻抗为单机特性,而且在大系统中都比较小,因此各单元的输出电压在幅值、相位上存在差异时,就会形成较大的环流,这一电流不经过负载而在电源之间流动,降低电源利用率,严重时会导致并联系统崩溃,产生破坏性作用。
环流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环流功率,根据环流电流的方向,可能是输出环流功率,也可能是输入环流功率。
在输出总负载为零时,如果对一台EPS 电源输入有功环流功率,就会使直流母线电压上扬,从而导致直流母线过压保护。
对并联系统而言,要使各单元之间达到输出功率的平衡,就需要精确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尽量减小或消除环流。
要精确控制EPS 并联系统,须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逆变输出有功功率P 和无功功率Q大小。
检测出本机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然后解耦出输出电压的幅值差和相位差,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从而使。
并联方式中,每台EPS 的并机板综合各EPS 的并联信息,然后送DSP 调控本机状态和输出电压。
这些信息包括:外同步、内同步、旁路状态、逆变状态,旁路电压跟踪,有功无功大小判断等。
EPS 锁相是其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锁相的精度对环流的影响作用很大,锁相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EPS 各单元输出电压相位差,满足逆变器并联运行的需要。
在EPS 并联运行时,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综合同步信号和环流功率信号的产生,它决定了并机环流调控的精度以及稳定性。
逆变器论文: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中文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变得日益重要。
在交流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可以经过三相逆变器后并联到交流母线上向负载供电。
本文研究微电网处于离网独立运行时的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三相逆变器并联的控制目标是各台逆变器输出电流均流和负载功率均分。
首先建立基于旋转坐标系下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三相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SVPWM控制。
然后分析并联逆变器主电路和环流产生的原理。
通过开环控制逆变器并联和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两种情况的仿真,研究了无并联均流控制时并联逆变器的环流情况。
其次研究了并联逆变器的主从控制策略。
本文采用一种公共电压调节器的主从控制策略。
主逆变器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从逆变器采用单电流闭环控制。
从逆变器的电流指令都由主逆变器电压环输出给定。
再次研究了并联逆变器的无互联线下垂特性控制。
通过分析传统下垂特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发现传统下垂特性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慢、输出电压和频率存在稳态偏差的缺点。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下垂特性控制,在下垂公式中加入功率的微分项来提高动态性能,加入高通滤波器来消除稳态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偏差。
本文还研究了微网变流器在...【英文摘要】Micro-grid technology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The distributedgenerations in AC Microgrid can be connected to AC bus by three phase inverter. The control method of parallel three-phase inverters is researched in the paper. Parallel three-phase inverter control objective is sharing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s and power flow of load.First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hree-phase inverter based on the rot...【关键词】逆变器并联均流下垂特性并网和离网切换【英文关键词】inverter parallel operation current sharing droop characteristic【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致谢5-6摘要6-7ABSTRACT7 1 引言11-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1.1.1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概述11-12 1.1.2 逆变器并联技术在微网中的应用12-13 1.2 逆变器并联技术13-17 1.2.1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分类13-17 1.2.2 微网变流器的并网和离网切换控制17 1.3 研究内容17-19 2 三相逆变器双闭环SVPWM控制及无均流控制并联仿真19-47 2.1 三相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SVPWM控制19-29 2.1.1 三相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9-21 2.1.2 三相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21-22 2.1.3 空间矢量控制原理及仿真模型22-27 2.1.4 双闭环控制逆变器输出阻抗计算27-29 2.2 三相逆变器并联电路分析29-32 2.2.1 三相逆变器并联主电路29 2.2.2 并联三相逆变器的环流分析29-32 2.3 开环控制下并联逆变器仿真32-37 2.4 双闭环控制下逆变器并联仿真分析37-47 2.4.1 电压环PI参数对环流的影响38-42 2.4.2 双闭环控制下逆变器并联仿真42-47 3 并联逆变器的主从控制原理及仿真47-57 3.1 主从并联控制原理47-48 3.2 并联逆变器的主从并联控制仿真48-57 3.2.1 并联逆变器的主从控制稳态仿真48-51 3.2.2 并联逆变器的主从控制动态仿真51-54 3.2.3 三台逆变器并联的主从控制仿真54-57 4 并联逆变器的下垂特性控制策略及仿真57-81 4.157-61 4.1.1 下垂并联特性控制的基本原理57-60 4.1.2 改进的下垂特性控制方法60-61 4.2 并联逆变器的下垂特性并联控制框图61-63 4.3 并联逆变器的下垂特性控制仿真63-81 4.3.1 下垂系数对环流影响的仿真63-68 4.3.2 传统下垂并联控制稳态仿真68-73 4.3.3 传统下垂并联控制动态仿真73-78 4.3.4 改进的下垂并联控制仿真78-81 5 微网变流器的并网与离网切换技术81-91 5.1 微网变流器的并网与离网切换控制分析81-83 5.1.1 变流器的并网和离网切换双模式控制81-82 5.1.2 变流器的并网和离网切换控制框图82-83 5.2 微网变流器的并网和离网切换控制仿真83-91 5.2.1 变流器从并网到离网切换仿真83-88 5.2.2 变流器从离网到并网的切换仿真88-91 6 结论91-93参考文献93-97作者简历97-101学位论文数据集101。
解读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并联逆变器输出功率调节方法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力电子技术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并联逆变器这一关键设备。
并联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和大型工业电力系统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地调节并联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挑战。
本文将对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并联逆变器输出功率调节方法进行解读。
一、功率调节方法1:PWM调制技术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可以实现对并联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精确调节。
PWM调制技术是一种将模拟波形转换为脉冲信号的方法,通过调节脉冲信号的宽度可以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
该方法通过控制逆变器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功率。
在PWM调制技术中,采用的调制波形常见的有三角波、正弦波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波形进行调制。
二、功率调节方法2:电压/电流控制除了使用PWM调制技术外,还可以通过电压/电流控制的方式实现并联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调节。
在电压控制方法中,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端的电压值,进而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
而在电流控制方法中,则是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端的电流值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调节。
这两种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的方式,并且可以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提高功率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功率调节方法3:MPPT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是一种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或电流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调节。
MPPT技术常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能发电系统。
这种技术通过不断调整逆变器的工作点,使得系统能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工作,从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并实现最高的转换效率。
MPPT技术一般使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精确控制。
四、功率调节方法4:多级逆变器控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实现更高功率的输出,可以采用多级逆变器来进行功率调节。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方案以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方案为题,本文将介绍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光伏系统中,逆变器起着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作用。
而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则是指将多个单相逆变器连接并联运行,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容量。
二、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原理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将多个单相逆变器连接在同一电网上,实现系统的并联运行。
具体来说,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通常包括多个单相逆变器、直流汇流箱、交流配电箱和电网连接装置。
在系统运行时,多个单相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输送到交流配电箱中。
交流配电箱将多个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进行合并,并通过电网连接装置将交流电输送到电网中。
通过这种方式,多个单相逆变器可以同时并联运行,从而提高系统的总容量和输出功率。
三、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应用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光伏系统、商业光伏系统和工业光伏系统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系统容量:单个单相逆变器的容量有限,通过将多个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可以将系统的总容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增加系统可靠性: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中的各个逆变器可以相互备份,当其中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其他逆变器可以自动接管负载,从而确保系统的持续供电。
3.提高系统效率:由于多个单相逆变器可以均衡负载和优化功率输出,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4.适应多样化需求: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能需求。
四、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优势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相比于单个逆变器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可靠性更高:通过多个逆变器的并联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即使其中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其他逆变器仍然可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然而,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需要使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注入电网中。
在逆变器的研究中,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该逆变器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采用了混合调制技术,即将正弦调制技术与谐波调制技术相结合。
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制策略,可以降低谐波含量,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质量。
此外,该逆变器还具有并联功能,即多个逆变器可以并联运行,共同注入电网。
这种并联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容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对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逆变器在保证输出质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谐波含量。
并且,与传统的单频逆变器相比,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在功率容量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调制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转换效率、谐波含量和系统稳定性等多个因素。
其次,逆变器的控制算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动态性能。
最后,逆变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综上所述,混合调制模式并联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技术,可以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该逆变器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各组串到组串逆变器的并联失配1. 引言•各组串到组串逆变器的并联失配是指在光伏电站中,多个组串直流电压并联连接后,输入到一个组串逆变器中时发生的功率损失现象。
这种失配可能由于多个组串之间在光照、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导致。
本文将深入探讨各组串到组串逆变器的并联失配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2. 原因分析•光伏电站中的各个组串,受到阳光强度和温度的影响,其输出电压和电流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导致了不同组串之间存在一定的功率失配。
3. 影响3.1 降低发电效率•各组串到组串逆变器的并联失配会导致部分组串的效率下降,使得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降低。
3.2 增加损耗•失配造成的功率损失将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增加能源的损耗。
3.3 减少逆变器寿命•高温环境下逆变器的寿命会大幅降低,而失配造成的功率损失会导致逆变器过热,加速了逆变器的老化。
4. 解决方法4.1 组串级MPPT•通过在每个组串级别上应用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技术,可以减少各组串之间的功率失配。
这种方法使得每个组串都能够发挥出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4.2 优化布线•合理的布线可以减少电缆长度和线路阻抗,改善各组串的电流均衡,降低功率损失。
4.3 组串选配•在组装光伏电站时,可以通过合理选配组串,使得各组串之间的性能差异减小,减少并联失配问题的发生。
4.4 温度补偿•通过对组串逆变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温度变化对功率进行相应补偿,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并联失配。
5. 总结•各组串到组串逆变器的并联失配是光伏电站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发电效率下降、增加损耗以及减少逆变器寿命。
为了减少并联失配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组串级MPPT、优化布线、组串选配和温度补偿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张明,杨志明,魏瑞奇,等.并联失配对光伏电站效率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3):11。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是指将多个三相逆变器连接并联,通过集中控制,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控制。
该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中。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并联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并联逆变器的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合适的拓扑结构,包括串并联和平行并联等,以实现多个逆变器之间的互连和分配负载等功能。
2. 并联逆变器的电流共享控制:通过合理的电流共享控制算法,实现并联逆变器中各个逆变器电流的均衡分配,避免因电流不均衡导致系统不稳定。
3. 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控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并联逆变器中的输出电压进行监测和调节,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确保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输出功率质量。
4. 并联逆变器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设计有效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策略,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故障的快速检测和隔离,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并联逆变器的通信与协调控制:通过通信系统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各个逆变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和优化运行。
当前,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逆变器拓扑结构的设计和电流共享控制算法等方面,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控制、容错控制和通信与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以提高并联逆变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