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5.23 KB
- 文档页数:6
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学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方法的基础。
通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探究。
本节的难度不大,但需要更多运用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记忆、分析,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将亚洲和其他大洲进行比较,掌握归纳地理位置的方法,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学期需要强求学习方法的培养,从第一学期的自然环境总论到现在接触区域地理,学生只是对地理事物有总体的了解,而缺乏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本课教授他们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生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
教师如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讨论式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其依据。
2.了解亚洲的范围、面积和地理分区。
过程与方法运用组内交流、组间竞争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景观图,感受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初步树立人和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以及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谈谈对亚洲的初步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篇1: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类比思维、模拟旅行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给学生以思维美和发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模拟旅行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位置和范围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序号2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明确区域间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自主学习,采用知识迁移、比较法学习,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研讨疑难问题后,展示研讨结果。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范围。
重难点结合图学习相关内容。
初步了解并应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复习(3分钟)导言(2分钟)预习(15分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我们一起认识了亚洲的位置,那么这个大洲又有多大?我们又怎样描述这个大洲的范围呢?二、世界第一大洲设疑引入,明确学习方法.从目标出发、圈画重点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要点,加强记忆。
钟)展示(10分钟)本节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亚洲的范围。
问题1、认识一个大洲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所在大陆,及其相邻的大洲、大洋,所跨经度、纬度.问题2、亚洲的范围怎么样?问题3、亚洲范围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几个地区?我国在哪个地区?并简要介绍各区的居民生活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 了解亚洲的边界、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3. 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 亚洲的边界、面积和人口。
教学难点:1. 亚洲的范围;2. 亚洲的边界、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PPT、地图等;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地理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并详细讲解亚洲的边界、面积和人口等:1. 亚洲的位置:介绍亚洲的大致位置和周边国家;2. 亚洲的范围:介绍亚洲的西、南、东和北部边界;3. 亚洲的面积:介绍亚洲的面积在全球上的占比;4. 亚洲的人口:介绍亚洲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Step 3:讨论与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1. 亚洲地大物博,为什么人口这么多,资源却不一定富集?2. 亚洲的边界和周边国家有什么特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发言能力。
Step 4:小结(10分钟)通过讲解总结亚洲的位置、范围、边界和人口等基本情况,强调亚洲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测试。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小论文。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使学生能够具体掌握亚洲地理特点,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也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亚洲地理的理解,但在作业设计上可以考虑减少题目数量,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材还介绍了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大陆的相邻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世界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教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2.教学难点: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大陆的相邻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与周边大洋和大陆的相邻关系,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亚洲的典型国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地域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location and scope of Geography (Volume 2, G rade 7, PEP)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2篇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2、篇章2: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
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
(2)以高原山地为主。
(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基础目标)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基础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基础目标)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升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亚洲的位置特点;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片、自制教具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
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或读一段文字材料) 生:(发言积极)中国、亚洲、日本……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
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师:请指图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生:(上讲台,指图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展示。
1.半球位置: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亚洲跨带、带、带,大部分位于带;经度位置约在至,范围广大。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
亚洲西南与洲以运河为界,西北与洲相邻,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范围:亚洲是世界上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以北美洲为例与亚洲对比分析。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析图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而归纳总结出掌握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与其他大洲的比较,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通过对亚洲进行地理分区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认识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学难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吗?对,是亚洲,那你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看来有些同学略有了解,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板书: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我们知道认识一个区域,首先需要认识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个区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主要在哪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和图6.2来告诉我一下。
课件: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位置”图学生:亚洲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学生: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学生:亚洲北部约达到北纬81°,南部达到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教师小结:刚刚三位同学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个角度帮大家明确了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3、识记亚洲的六个分区
【预习指导】
1、10分钟时间,学生通读课本2-5页。
【预习检测】
1、亚洲大部分位于哪半球?
2、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的大洋分别是?
3、亚洲为什么被称为是世界第一大洲?
4、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共分为哪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教师领学图6.1,亚洲大部分位于哪半球?
2、教师领学图6.2,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有哪些?
3、教师领学图6.5,亚洲共分为哪6个地区?及重要国家?
4、教师领学图6.6,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课堂小结】
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当堂检测】
1、做基础训练
2、指图读并记住亚洲6各分区的名称和重要国家
【课后反思】。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烟台、威海容易形成“雪窝子”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域位置特点分析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烟台威海为什么是“雪窝”的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学习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
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知识链接的思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你有没有觉得亚洲跨经纬度范围都很广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亚洲的范围知识吧!
讲授新课──用学生活动和实践链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
二、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
情景四:创造学生活动,教给学生思考大洲范围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亚洲的范围广大
学生活动:作比较──认识世界第一大洲。
活动要求:
1.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2.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的发现准确而全面。
小组讨论后举手抢答,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补充、纠正,教师归纳总结: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落到实处。
拓展延伸──用上节课学习亚洲位置和这节课学习亚洲范围过程中发现的学习方法,由此及彼发现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体验学习方法的拓展运用教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分析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那我们用学到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好吗?
学生活动:拓展运用──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地图(教材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样可以看出其他大洲在世界的位置;图6.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简述北美洲的位置。
2.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
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濒临的大洋
面积
所跨纬度范围
所跨经度范围
小组讨论后举手抢答,教师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是否学会的依据不是对教材承载的知识量掌握了多少,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对北美洲与亚洲的对比这一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还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环节和策略实现反思。
承转:与北美洲相比,亚洲的面积几乎是北美洲的两倍。
由于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如下的思考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探究领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亚洲各区的居民生活各具差异,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亚洲哪个地区?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学生回答,教师做简单分析。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不是让学生异想天开,而是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基础之上,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念,
并通过分析环境差异,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用学习大洲获得的分析一个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学为所用的教学新思想
教师用准备的视频资料多媒体展示:新闻链接──山东半岛北部三面环海烟威容易形成“雪窝子”
视频资料简单呈现,体现了家乡和身边的地理知识: 11月28日,烟台威海两地下起了鹅毛大雪。
问题探究:烟台威海又下雪了,为什么这里每年冬天总是大雪频频光顾,被人们称为“雪窝子”呢?
参考答案:原来,烟台威海所在胶东半岛的降雪属于地方性降水,学名叫做冷流降雪。
什么叫冷流降雪呢?从地理位置看,山东半岛北部三面环海。
由于海水的水温在冬季里相对内陆的地表温度要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
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到达海面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飘落下来,形成降雪。
这种降雪的形成需要特殊的条件,半岛内陆如胶东地区的莱阳(就是我们的家乡城市)等市,由于地表附近没有温暖而湿润的空气,所以即便遭遇从北方来的冷空气,也不会形成这么大的降雪。
设计意图: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增加探究“烟台威海是雪窝子”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所学习和探究过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体现了用知识链接生活、用知识深化学生探究成果的教学新理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认识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