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机械装置与结构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
电梯系统结构及运行原理分析张建雨(深圳市中奥吉达电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16)应用科技c}齑鞠首先燕v、ⅣF技术与CA N总线的基础上分'阡了电梯的基长结构现运行原理,包括了电梯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郎分,它们是电梯故障分析的基础。
巨键闻C A N总线通信;V vvF技术;电梯系统电梯种类繁多,结构各有不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少不了机械、电气和安全装置三大部分。
机械部分是电梯的骨架,电气则是拖动和控制,是电梯赖以运行的保障,安全装置有机地和机、电装置组为—体,互相制约,以保证电梯可靠、安全地运行。
在本文中,将对电梯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1电梯的机械系统电梯机械部分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与重量平衡系统及门系统四部分组成。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与故障分析有关的曳引系统与门系统。
1.I曳引系统是输出和传递动力、实现电梯上下运行的驱动装置。
它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及绳头组合的均衡装置、导向轮和复绕轮等组成。
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源。
它—般都放置在井道最高处的机房内。
曳引机—般由电动机、曳引轮、电磁制动器以及减速齿轮箱组成。
其中电动机和制动器对电梯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曳引电动机:分直流和交流两种。
直流电动机常用在6m,s以上的超高速梯上。
交流电动机又分异步和同步两种;而异步电动机又有单速、双速、调速三种类型。
本文所讨论的系统是以V\,v F(V a r i ab l eVol t a gean dV ar i abl e F r equency)调速电梯为基础的。
电磁制动器:电梯的安全设施,能防止电梯溜车,使电梯准确制停。
安装在电动机轴与齿轮箱蜗杆轴的联轴器上,以联轴节作为制动轮。
曳引轮:又叫驱动轮,既要承受轿厢自重,又要承受轿厢载重和对重、钢丝绳、平衡绳索、电缆等的重量,还要通过轮槽与曳引钢丝绳的摩擦产生驱动力。
若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就会发生打滑,将影响电梯的速度曲线。
电梯工程安装中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中汇聚,城市为了满足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大型小区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便捷性,电梯已经成为了建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电梯本身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电器机械结构,每天的运行量比较大,一旦出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给居住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保证电梯工程的安装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电力工程安装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梯;安装质量;问题研究引言:目前社会上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变得越来越多,建筑中的电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同样由于人们对电梯的使用频率较高,对电梯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安装是保证电梯质量的第1个环节,必须防止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而给电梯留下隐患。
同样在电梯投入使用之后也要定期的保养,尽可能的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做好电梯运行的全时监控、维护和管理,当出现任何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梯安装时的常见质量分析近些年来所曝光的电梯事故也越来越多,与国外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电梯事故率明显较高,常见的电梯故障有急停、骤降、运速不均匀、曳引绳断裂导致的坠落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梯本身问题,有的是安装过程中工艺问题也可能是后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按规范操作所导致的。
1、电梯设备自身存在问题我国电梯的研发生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层建筑的电梯仍主要是从美国进口一些国内电梯企业所生出来的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比如有一些标准化的配件,原本主要是从国外进口,虽然国内也进行了房产,但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工艺和标准控制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每一个高层建筑的电梯规格,设计和运行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有些电梯过配件的建筑适用性并不是很强,比如氨基酸过程中所用的一些螺栓、焊接材料、连接锚固设备都不符合标准,在强行安装之后可能导致电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电梯构造与原理
电梯是一种用于垂直运输人和物的设备。
它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电动机、滑轮系统、钢缆、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滑轮系统和钢缆运动,从而提供垂直运输功能。
电梯的主要构造由一个电动机和一组滑轮组成。
电动机通过电源提供动力,将其转换成机械能。
滑轮由一个轴承支撑,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并支撑电梯中的钢缆。
钢缆是电梯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由高强度的钢丝组成,能够承受大量的重量和拉力。
钢缆通过滑轮系统将电梯与电动机连接起来,并传递力量和运动。
滑轮系统通常由多个滑轮组成,每个滑轮都有一个独立的轴承支撑。
这些滑轮被安装在电梯井内的导轨上,确保电梯垂直运动,并使滑轮能够顺畅地转动。
控制系统是电梯的关键部分,它通过接收来自外部按钮和传感器的信号,对电梯进行控制。
控制系统会根据乘客所需的楼层,自动打开和关闭电梯门,并相应地控制电梯的上下运动。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电梯还配备了各种安全装置。
例如,安全钳能够紧急制动电梯,以防止失控并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另外,还有上限和下限开关,可控制电梯的运行范围,以防止超出设计限制。
总之,电梯构造和原理复杂而精密,由多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垂直运输功能。
通过电动机、滑轮系统、钢缆、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的协调运动,电梯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输乘客和物品。
浅议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作者:蔡萍萍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随着经济的的快速飞跃,使得电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的机械装置对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中图分类号: TU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也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电梯正在蔓延在许多高层建筑当中。
为了上下的方便,高层建筑垂直运输设备安装是至关重要的。
二、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1.机房部分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机房可以设置在井道顶部,也可设置在井道底部。
当机房设于井道底部时,即为曳引机下置式曳引方式。
这种方式结构复杂,建筑物承重大,对井道尺寸要求大,只有在机房无法顶置时才使用。
对于绝大多数电梯,椭均设于井道顶部。
机房必须有足够的面积,高度、承重能力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组成:总电源控制盒、控制柜、曳引机、导向轮、限速器。
2.井道及底坑部分;井道由围壁、顶板及底坑围成一个在纳电梯轿厢和对重的有限空间。
为了出人,在每个层站开有入口。
井道的底坑深入地面,用于安装缓冲器、限速器、钢丝绳涨紧装置等。
由于深人了地面,因此要求防水,最好有排水设施。
;组成:导轨、导轨支架、对重、缓冲器、限速器张紧装置、补偿链、随行电缆、底坑、井道照明。
;3.;围壁部分;围壁的作用是将电梯与外界分隔开,当导轨架直接安装在围壁上时,它还应承受费切力。
围壁的结构分为封闭式和空格式。
4.层站部分;层站是各楼层中,电梯停靠的地点。
电梯结构与原理一、引言电梯是现代化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电梯的结构和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电梯的结构、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安全保护系统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梯的原理。
二、电梯结构1. 电梯门电梯门包括外门和内门两部分。
内门是由轨道、滑动门扇和导向装置组成,而外门则是由框架、玻璃和铰链等部件组成。
在开关门时,内门先打开,然后外门才会打开。
2. 电梯轿厢轿厢是乘客乘坐的空间,它由钢板焊接而成。
轿厢底部设有导向装置和支撑装置,使得轿厢能够沿着导轨运行。
同时,在轿厢顶部还设置有配重块,以平衡乘客和货物的重量。
3. 导轨导轨分为上导轨和下导轨两种。
上导轨用于支撑和引导轿厢运行时所需的摩擦力,并且还能够承受轿厢的垂直重量。
下导轨则用于支撑和引导配重块。
4.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组成。
电机提供动力,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轿厢和配重块所需的低速旋转,传动装置则将电机的输出转矩传递到牵引绳上。
5. 牵引绳牵引绳是连接轿厢和配重块的钢丝绳,它们通过滑轮组来实现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牵引绳会不断地卷绕在滑轮上并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得轿厢和配重块能够平稳地运行。
三、控制系统1. 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是整个电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主控板、调度板、门机板等多个子板。
主控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信号调度,调度板则负责调度各个楼层之间的乘客和货物运输。
2. 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是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它可以检测轿厢和配重块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置,并且能够在达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止电梯的运行。
3. 电气安全装置电气安全装置主要包括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等部件。
它们能够保证电梯在运行时不会出现电路故障,从而保证了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四、驱动系统1.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是驱动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电机,它能够提供高效率和高性能的动力输出。
同时,由于交流电机具有较高的转矩和转速范围,因此它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载荷和工作条件。
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作者:刘立斌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增多,电梯也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的各大商场及居民建筑物中,电梯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带来了方便与快捷的同时,所出现的安全事故等问题也为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中途分类号:TD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电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当电梯出现故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了不便甚至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应对电梯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电梯的概念及分类;1、电梯的概念;虽然电梯十分普及,多数人也都使用过电梯,但是人们对于电梯的理解却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概念方面,所谓狭义的电梯指的是对规定楼层进行服务的,具有轿厢等垂直或是倾斜的升降设备,不包括自动人行道以及自动扶梯等等。
对于广义的电梯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具有动力驱动的,可沿着刚性导轨进行运行的箱体或是沿着固定的线路进行运行的梯级、踏步等等,可对人或货物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的机电设备。
其既包括普通意义上的载人或载货电梯,也包括自动扶梯以及自动人行道等等。
;2、电梯的分类;2.1 按其运行速度快慢来分,可将电梯分为四大类:低速、快速、高速以及超高速四类电梯。
对于低速电梯而言,其主要指的是运行速度小1m/s的电梯,多数货梯的运行速度均在此速度区间内;快速电梯指的是运行速度在1m/s-2m/s之间的电梯,通常而言,15层以内的多层客梯以及住宅电梯的运行速度均在此区间内;高速电梯主要指的是运行速度在2m/s-4m/s之间的电梯,高层写字楼中常为此种类型的电梯;而超高速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4m/s,主要用于分区进行控制的高层大厦中。
;2.2 根据电梯使用用途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乘客、载货、医用、杂物、观光、车辆以及船舶等多种类型的电梯,除了常用电梯以外,还有不少种类较为特殊的电梯,例如,建筑施工电梯、斜行电梯以及立体停车场用电梯等等。
电梯机械系统结构与设计摘要:在现代建筑系统中,电梯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建筑的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电梯也是人们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其外观、上下运行的舒适性及运行中的故障频率是衡量一个电梯机械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电梯机械系统结构与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梯;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当前,高层建筑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流建筑学形式,而电梯是高层建筑的必备资源。
深入分析电梯的机械结构,对提高电梯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对电梯机械结构的研究,对提高电梯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梯的基本概念目前,电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城市高层建筑建设中,受到大多数住户的欢迎。
高层建筑的电梯装置,为住户的出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狭义的电梯定义是针对规定楼层服务的,电梯包含了轿厢垂直或倾斜的升降设备,而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则不包含在电梯的范围内。
而从广义的概念上对电梯进行理解,认为电梯主要是指具有动力驱动,能沿着固定的轨道进行运动的踏步和梯级或沿着刚性导轨运送货物的箱体,能完成平行运送或升降运送作业的机电设备。
而广义上的电梯设备则是应包含载货电梯、载人电梯、自动人行道及自动扶梯。
二、电梯机械相关系统结构1、轿厢系统。
电梯的轿厢系统主要包含轿厢大架和轿厢主体,其作用是为了运送乘客和货物,是一种运行载体。
轿厢系统大架常用于悬吊,有固定作用,是电梯的承载构件。
在制造电梯的过程中,会在轿厢架上安装拉条,提升轿厢的刚度,避免轿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倾斜,导致与井道发生碰撞。
轿厢体的形状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主要由顶、底、壁、门四部分组成。
厢顶上会安装一些照明设备,为轿厢内部提供足够的亮度。
同时,在其上面安装一些检修操作设备和安全窗,出现故障时方便逃离和检修。
厢底的主要作用为支撑,用来承受货物或乘客带来的压力。
底部还安装了重力检测装置,当电梯内的重量超过规定范围时会发出警告。
轿壁是连接轿顶和轿底的部分,在其背面通常都会设置加强筋,从而充分提升其机械强度。
电梯的基本结构与组成部件电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便捷的垂直交通方式,还能有效地节省时间和能源。
电梯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其基本结构和组成部件对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梯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组成部件。
一、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主要由轿厢、驱动装置和导轨系统组成。
1. 轿厢:轿厢是电梯内部供乘客乘坐的空间。
一般由四周金属围板组成,底部安装有地板。
轿厢内设有按钮或触摸屏,以供乘客选择楼层。
2.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是电梯的动力来源,通常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
电动机提供动力,减速器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合适的速度,传动装置将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使轿厢上下移动。
3. 导轨系统:导轨系统是支撑和导向电梯轿厢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由导轨、安装支架和导轨导向装置组成。
导轨安装在电梯井壁上,通过导轨导向装置使轿厢保持稳定并沿垂直方向移动。
二、电梯的组成部件除了基本结构,电梯还由许多其他组成部件构成,这些部件共同协作,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1. 控制系统:电梯的控制系统是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和顺畅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电梯控制器、按钮或触摸屏、显示器等元件。
电梯控制器负责根据乘客的指令和电梯的状态进行判断,控制电梯的运行。
通过按钮或触摸屏,乘客可以选择楼层或执行其他操作。
显示器可以显示电梯的状态或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
2. 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保护装置和紧急救援设备。
例如,轿厢内装有应急通讯装置,乘客可以通过它与外界进行紧急联系。
安全装置如超载保护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等,能有效防止电梯超载或以过快的速度下降,以确保乘坐安全。
3. 传感器:电梯还配备了各种传感器,以监测和感知电梯的状态和乘客的行为。
例如,门开关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轿厢门是否完全关闭,如果发现异常,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
楼层传感器可以感知轿厢的位置,确保准确停靠在楼层。
4.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提供电梯所需的电力,并控制电梯的各个部件的运行。
电梯的机械装置结构安全设计作者:张小飞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12期摘要:我国的高层建筑历史发展比较短暂,在解放前期自行设计、施工的高层建筑几乎是空白。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尤其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更加迅速。
今年在武汉开工建设将超过迪拜的高层建筑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建筑的先进水平。
同时我国在电梯方面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施工经验、达到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水平。
现在的高层建筑已经是城市建筑的主要组成者,电梯也伴随着高层建筑成为了高层建筑配套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安全设计引言:电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的延伸,随着高层建筑形式的多样化,电梯作为高层建设配套设施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等等方面来提高电梯的性能,以确保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建筑对电梯的要求。
一、电梯的机械装置现阶段电梯的组成主要包括轿厢、井道底坑、层站、机房、门、曳引、导向、电力、电气、平衡、安保。
电梯的这些组成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是一部电梯可以安全使用最根本的保证。
其中电梯的安保主要包括保护技术、识别技术、报警技术、快速安装与维护、无机房电梯技术,这些技术是为了满足使用者自身的安全需要。
我国现在的电梯系统均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但是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
近年来因为电梯安全问题造成的事故成上升趋势。
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如使用年限超出、超载超重以及电梯的机械装置损坏等等,都会造成电梯的安全事故。
国内电梯事故的发生给相关部门拉响了警钟,需要尽快颁布实施更完善的制度,也给电梯的设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电梯的设计者需要积极解决因为电梯本身造成的安全事故,最终达到杜绝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主要运行的电梯在保护技术和报警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保护技术中的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科技手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应用的已经非常广泛,但是我们国家普通民众对它了解甚少。
电梯机械装置与结构问题研究王月1张天龙21.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682.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168摘要: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设备,有着简单的机械构造和复杂的机械装置,通过对这些结构和装置的浅析,能为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机构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6-0273-02引言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电梯作为一种便捷的运送方式被广泛应用到超市、医院、宾馆等建筑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的设备,电梯有着旧式运输方式的一些共同点,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不同之处。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梯的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
1 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梯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动力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平衡系统、轿厢系统这几部分组成。
1.1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是输出动力,通过动力将轿厢通过牵引运送到指定层数的装置。
动力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绳、导向轮等组成。
曳引机通常由曳引电动机、制动器、底座组成。
根据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是否有减速箱,可分为无齿轮曳引机和有齿轮曳引机。
有齿轮曳引机带有减速箱。
通常减速箱以涡轮蜗杆传动的方式来降低电梯运行时的噪声并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无齿轮曳引机没有减速箱,可以直接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这种方式传动效率高,且噪声较小,传动过程比较平稳,不过相应的耗能要比有齿轮曳引机大,造价相对较高,并且维修更为复杂。
无齿轮曳引机由于其运行平稳,噪声小的特点,因此常被应用高速电梯上。
曳引轮通过同一根曳引绳连接电梯的轿厢和对重。
曳引机利用曳引绳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
1.2 导向系统电梯的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轨架和导靴三部分组成。
导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轿厢与对重间的行进自由度,保证轿厢和对重在井道中的相对位置,让轿厢在井道中按路线运行,从而避免过多振动。
这主要原因是轿厢与对重间距离非常近,若不加以约束,则容易发生剧烈运动,甚至于发生碰撞。
在发生意外断电、曳引绳断裂等意外情况时,导向系统可以通过将轿厢卡死在导轨上,避免轿厢做自由落体式的坠落,从而保证了轿厢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导轨能够控制电梯的升降方向,保证轿厢与对重在井道中处于安全的位置,避免两者倾斜。
导轨通过连接板的方式固定。
导轨支架是固定在井道中对导轨起支撑作用的部件,标准为五米长的导轨需要至少两个导轨支架。
在安全钳动作时,导轨可作夹持的支承件,支撑轿厢或对重。
1.3 门系统门系统主要作用是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保持各层的层门和轿厢门的关闭,保证轿厢内乘客的安全。
门系统包括轿门、厅门、及相应的门开关和保护装置。
轿门安装在轿厢上,厅门则安装于每层的门洞上。
门系统必须保障在电梯起动前,轿门、厅门的关闭。
在厅门上安装门锁能够锁住厅门,这样只有钥匙和控制电路才能打开厅门。
利用门锁上的电路开关能够控制厅门的打开和关闭,并与电梯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
电梯的开门方式有:中分、旁开双折、旁开三折、中分双折、中分三折等方式。
客梯最常用中分门和旁开双折门这两种方式。
轿门上面一般安装有触板感应装置或光幕感应装置,这种保护装置能在乘客没有完全进入或者离开轿厢的时候,保持轿门的打开,并阻止轿厢的运行,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
1.4 平衡系统平衡系统包括对重、补偿装置等。
对重主要利用曳引绳与导向轮和轿厢相连接,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平衡轿厢的负重,并极大减小对曳引电机功率的消耗。
对重装置一般由对重架,对重块等部件构成。
对重的重量值必须严格按照电梯额定载重量的要求配置,一般按公式:对重的重量P(kg)=轿厢自重G(kg)+平衡系数K³额定载重Q(kg)计算。
K 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45-0.55之间,其中以0.47较为合适。
通过计算得到合理的对重值,此时可以使电梯尽量保持对重和轿厢重量相近这样的最佳工作状态,从而大幅减少电梯的功率消耗。
补偿装置主要是应用在电梯的曳引高度超过一定范围(一般为30 m)平衡曳引丝重,维持电梯平衡,保证电梯稳定运行的装置。
补偿装置一般有补偿链、补偿缆等方式。
传统的补偿链装置,由铁链和麻绳组成。
麻绳用于固定铁链的链环,从而减少铁链在行进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引起的噪声,这种补偿装置一般应用于低速电梯。
补偿缆采用钢丝绳或纤维绳作为内芯,在外部包裹具有阻燃、抗老化的软塑料或橡胶作为保护套。
这种补偿装置在电梯在高速运行时,保持电梯的平稳,而且噪音小,是现代电梯的发展方向。
1.5 轿厢系统电梯轿厢是运送乘客的装置,也是电梯中乘客能直接触到的的部位。
轿厢一般由轿架和轿厢体组成。
轿架由上横梁、轿底缓冲梁和立柱组成。
作为轿厢的主要承载构件,轿架对轿厢起着固定和悬吊的作用。
电梯在轿架上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立柱和轿底缓冲梁。
在轿厢两侧分别设置两根拉杆,可以提高轿厢较大的电梯承重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两根拉杆预紧力必须合适。
若拉杆的位置设置良好,可以有效分担轿厢底板的载荷,避免增加额外的承重材料,减轻轿架的自重。
轿厢体由轿底、轿顶、轿壁和轿门组成。
轿底是轿厢支撑负荷的部件。
轿底处设有轿厢称重装置,若整个轿厢的重量超过了额定载荷时,称重装置的报警信息会传送到电梯的处理系统,此时,警报响起,电梯不能起动,直到整个轿厢的重量回到额定载荷之下。
轿顶上设有照明设备和安全窗。
安全窗的作用是在电梯发生故障时,方便检修人员从桥厢顶部进入井道检修设备或者人员撤离轿厢。
轿厢顶和轿厢底的相连处为轿厢壁。
轿厢壁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强度,通常在轿厢壁的背面加设加强筋来提高轿厢壁的机械强度。
2 电梯的机械装置电梯的机械装置主要用于保证电梯运行过程的中安全,主要由限速装置、缓冲装置及终端超越保护装置构成。
2.1 限速装置电梯的限速装置由限速器和安全钳构成。
限速器能够反映轿厢的实际运行速度。
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极限值时,限速器停止运转,并提拉起轿厢梁上连杆机构,切断控制电路,同时迫使安全钳动作,使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
只有所有安全开关复位,轿厢向上提起时,安全钳才能释放,电梯才能(下转第 275 页)高。
而转动锁圈式浸漆罐的罐盖与提升轴之间是双键定位,可防止罐盖与罐体发生相对转动,在臂架跟罐盖之间也设计有再次定位结构,合盖时不会发生错位。
2.4 转盖式浸漆罐对转动控制机构要求更高转盖式浸漆罐旋转机构的油缸杆需要进行非标设计,应用油缸头部的滑块推动罐盖上的耳板来完成旋转和开盖的。
一般浸渍漆有一定的粘度,当罐盖与罐体发生相对转动时会有很大的摩擦阻力,因此在油缸选型时就需要增大油缸型号。
因油缸是直线运动推动罐盖转动,若长期工作或刮卡,耳板会出现变形情况,很容易造成罐盖与油缸干涉,从而造成油缸的损坏。
而转动锁圈式浸漆罐的旋转机构,油缸可以参照标准直接选型,油缸与锁圈间可设计成多自由度连接机构,油缸行程是弧线,且罐盖与密封圈相对静止,几乎没有摩擦阻力,这样油缸在开合时就比较轻松,结构更加可靠。
2.5 转动锁圈式结构较转盖式便于维修浸漆罐的咬合齿是最容易坏的部位,在浸漆罐开闭过程中锁紧齿之间的摩擦,以及在长期压力作用和漆料的腐蚀下,法兰齿易发生变形或断裂,因法兰齿跟转盖式浸漆罐罐体焊在一起,这样就不利于维修,或只能报废。
而转动锁圈式浸漆罐是将锁圈加工后加工成两半,再用一弧形板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方便安装跟拆卸,即使锁圈齿磨损或折断,只需更换锁圈即可,可大大节约维修成本。
2.6 转动锁圈式浸漆罐的臂架与罐盖的连接轴结构更加简单,可免于维护转盖式结构因在开盖时让罐盖转动,且因罐盖与罐体法兰端面平行以保证密封性,就需要臂架与连接轴有较高的公差配合,且需要设计润滑孔等方便注油润滑。
图3 锁圈结构外形图3 结论综上所述,转动锁圈式结构相对转盖式浸漆罐在结构、加工和使用维护等诸多方面都有使用优势,转动锁圈式结构有替代转盖式结构的趋势。
参考文献[1]贺超英, 张辉. 基于机器视觉的罐盖质量检测系统设计[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1, (2):85-87.[2]张翔, 喻荣彬, 张卫红等. 中盖艾滋病项目中综合医院开展PITC的经验[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4):308-309.[3]唐涛, 陈文琳, 李志杰等. 基于ANSYS卡箍式快开盖的应力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 (24).(上接第 273 页)使用。
所以限速装置是能够检测电梯的超速,并在超速下,起到保护作用的装置。
2.2 缓冲装置当所有保护措施失效时,轿厢会在重力加速度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冲向底层,这种能量会对轿厢和里面的乘客带来轿毁人亡严重的后果。
为了吸收、消耗轿厢下冲的能量,通常会在电梯的轿厢和对重两侧都设有缓冲装置。
缓冲装置一般分为弹簧型和液压型。
弹簧型缓冲装置在受到冲击之后需要释放相应的形变压力,形成反弹,这样便不太平稳,因此这种缓冲装置主要用于低速电梯。
而液压型缓冲装置采用能量消耗的方式进行缓冲,避免了回弹现象,因此缓冲过程更为平稳,且噪声小,适用于高速电梯。
2.3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在电气系统失效时,轿厢会越过上下端的界限继续前行,并可能引起冲过井道顶部或者撞击井道底部这种意外情况发生。
为了消除这种隐患,电梯会在导轨的上、下终端支架上安装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主要由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组成。
当电梯失控时,减速开关发出指令信号,迫使电梯停止。
若电梯不能停下,限位开关则会动作,使电梯朝相反方向运行。
如果电梯还是不能停下,则极限开关动作,并切断电源,迫使电梯立即停止。
3 结语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设备,虽然其机械结构较为简单,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其控制过程和相应的电路较为复杂,因此装置和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电梯的机械结构和装置,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更好地利用电梯这一现代化工具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1] 霍汝东. 浅议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J]. 装备制造技术, 2010, (7): 178-179.[2] 汪亮, 初殿芳. 电梯机械装置与结构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 2013, (1): 35-36.[3] 李志敏, 高起鹏, 杨新建. 浅谈电梯的组成[J]. 科技向导, 2011, (19): 48-49.[4] 陈昆. 电梯机械装置与结构问题研究[J]. 科技向导, 2011, (19):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