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 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23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 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北京市旭日区2018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答案 ]北京市旭日区2018 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学科测试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边的资料,达成1— 8 题。
资料一早在 1980 年,将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华彩乐章”。
从 2009 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词汇之一。
此刻,不论在自然科学仍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中,都能看到大数据的身影。
有学者认为对不一样的使用者来说,大数据的价值表此刻不一样的方面: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大数据是热点的融资标签;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或工程师来说,大数据意味着对一堆数据进行计算;对于花费者或许互联网用户来说,大数据是商家尽可能收集的跟终端花费者有关的行为数据,,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特点主要表此刻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来说,最大的差别表此刻数据规模上,传统的大型数据集规模一般为 TB级别,而大数据的规模则呈千倍级的增加,从 TB跃升至 PB。
第二,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构造化数据,而是包含网络日记、视频、图片和地理地点信息等多种种类的非构造化信息。
第三,大数据自己拥有海量信息,但信息一定经过剖析才能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而真切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
第四,大数据的收集、剖析及时,流转迅速,能保证大数据的新鲜和价值。
为何人们对大数据这样关注?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杂志数据编写肯尼思·库克耶在其合著的热销书《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想的大改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剖析的信息量好多,在办理个别现象的数据时不用依靠随机采样。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它让人们关注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用知道“为什么”。
这推翻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模式,开启了一次重要的时代转型,对人类的认知方式和交流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北京四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卷语文注意事项: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八模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
大桥全长55 公里,于2009 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界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香港与珠江口西岸陆路交通时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对珠江西岸旅游业、产业转移、物流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
要尽可能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
复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
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二、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 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
龙段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求是,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是不超过30 毫米。
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
港珠澳大桥项目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三二模试卷语文2018.5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18.5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 8题。
材料一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
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叭。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
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
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
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 “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
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
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一一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
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
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
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
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谑生,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
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
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
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海淀二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
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
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
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
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
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
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
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
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
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
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
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
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
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
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
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
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
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
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
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
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
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
宣和三年A.徽墨的发展经历了石墨、汉代丸状墨、唐代歙墨三个阶段B.唐墨以桐油烟为主要原料,墨色黑润,坚而有光,馨香浓郁C.清代徽墨墨雕题材丰富,一块徽墨的装饰图案汇集多种文化元素D.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徽墨坚持创新,不断充实中国文化的内涵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明代徽墨蓬勃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新原料的应用B.新工艺的使用C.雕刻技术的进步D.文化人士的呼吁材料二作为传统工艺制品,徽墨因其装饰图案文化内容丰富,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
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
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
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
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
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
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
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
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
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
不过,儿子不敢吭声。
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
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
儿子有些焦急。
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
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
来,我唱,你也跟着唱。
”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
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
【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
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
老铁看看鱼。
这个,小了,放吧。
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
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
老铁说:“走吧,回家。
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取材于肖建国同名小说)19.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0.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21.从文中看,“老铁”这个称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分)22.小说结尾部分写“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请说说“儿子”明白了什么。
(5分)23.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儿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呜虫叫,草木散香。
24.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
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2018朝阳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一卷星辰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②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
“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
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
”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
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
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
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
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
”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
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
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
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
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
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甲,充满“悲”“病”字眼。
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
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
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乙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
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
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
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
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丙。
⑦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
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
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
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
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⑨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
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
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10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
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11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
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