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5
柳城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总分60分)1.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楹联所指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913年7月1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是孙中山榜上有名。
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的原因不包括A.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得到社会的普遍响应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D.任黄埔军校总理,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对此解释中,最准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民主革命D.社会主义成为革命的目标5.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A.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B.巴黎公社的成立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
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8.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2012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第1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日:“在德不在鼎。
”楚王日:“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鼎是王权的象征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驰C.西周诸侯国强盛D.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2.下列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①体现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权组织②“三公”朝议军国大事,彼此牵制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3.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这反映出隋朝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4.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
”材料主要反映了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B.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D.清朝皇权专制的进一步加强5.阿德科克《希腊城邦的兴起》载:“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知这些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独立自治C.人民主权D.轮番而治6.右图是目前我国比较权威的一本罗马法研究专著。
在书中作者有可能涉及到的论点是A.《十二铜表法》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B.《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罗马人一律平等C.罗马法蕴含了一些平等、公正的法律观念D.罗马法完全服务于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7.有学者指出,“发生在1688年的历史事件,并不仅仅是一场普通宫廷政变,而是一场改变了英语民族历史、改变了世界进程,甚至改变了一切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怀远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4单元2.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0.5mm黑水笔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各地去“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进行“述职”。
平王东迁后,“巡狩”和“述职”之事渐少,春秋时几乎看不见了,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兼并战争强化宗法观念B.中央集权制已基本确立C.王与诸侯共同治理天下D.政治统治出现转型趋势2.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A.强调了城邦集体的重要性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C.忽视了公民个体的归属感D.反映了公民没有个人的自由3.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全文共63条,主要聚焦在重申贵族传统的封建特权上,力图明文划定国王之最高封建宗主权的权力边界。
据此,《大宪章》A.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地位B.奠定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基础C.推动了专制王权的产生D.体现贵族和国王的权利争夺4.表1是1900—1928年间中国省级主官文武比重表(注:省级主官指清代督抚和民国前期的都督、督军、督办、巡按使、省长等)。
该表可以论证清末民初表1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社会转型艰难曲折C.国民革命顺利推进D.军阀混战开始出现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四次变迁,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以及特点。
2012-2013 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三中高一(下)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文科)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本大共10 小,每小 5 分,共有一是切合目要求的. )1.( 5 分) sin17 °cos43°+cos17°sin43 °=(A.B.C.50 分,在每小出的四个中,只)D.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三角函数的求.剖析:原式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再利用特别角的三角函数算即可求出.解答:°=sin (17°+43°) =sin60 °=.解: sin 17°cos43°+cos17°sin43故 D点:此考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以及特别角的三角函数,熟掌握公式是解本的关.2.( 5 分)已知数列, 3,,⋯,,那么 9 是数列的()A.第 12B.第 13C.第 14D.第 15考点:数列的观点及表示法.:算.剖析:令通公式=9,解出 n,由此即可获得么9 是数列的第几.解答:解:由=9.解之得 n=14由此可知9 是此数列的第14 .故 C.点:本考数列的观点及表示法,解要真,仔解答,属于基.3.( 5 分)(2009?莞市二模)sin15 °cos15°=()A.B.C.D.考点:二倍角的正弦.剖析:由正弦的倍角公式形即可解之.解答:解:因 sin2 α =2sin α cos α,因此 sin15 °cos15°=sin30 °= .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正弦的倍角公式.4.( 5 分)假如,那么等于()A.B.C.D.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计算题.剖析: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原式,变形获得一个比率式,而后把所求的式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后,将变形获得的比率式整体代入可求出值.解答:解:由== ,得:nsin α cos β +ncos α sin β=msin α cosβ ﹣ mcosα sin β移项归并得cos αsin β(n+m) =sin α cos β(m﹣ n),变形得=,则===.应选 A评论: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运用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把已知和所求的式子化简后找出其联系点,而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思想解决数学识题.5.( 5 分)若 tan α =3, tan β=5,则 tan (α ﹣β)的值为()A.﹣B.﹣C.D.﹣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剖析:依据条件,直接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得结果.解答:解:∵ tan α =3, tan β =5,则 tan (α﹣β) ===﹣,应选 A.评论:本题主要考察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6.( 5 分)(2011?金台区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 S10=120,那么 a2+a9等于()A. 12B. 24C. 36D. 48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计算题.剖析:依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求出S10的表达式,而后变换成对于a2+a9的表达式,即可求出 a2+a9的值.解答:解:等差数列 {a n} 中, S10=120,S10==5( a1+a10) =5( a2+a9) =120,∴a2+a9=24,应选 B.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解题时注意转变思想的运用,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各地高考的热门,要多加练习,属于基础题,7.( 5 分)已知tan α =2,那么的值为()A.﹣2B.2C.﹣D.考点:弦切互化;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专题:计算题.剖析:的分子、分母同除cosα,代入 tan α,即可求出它的值.解答:解:=由于 tan α =2,因此上式 =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弦切互化,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考察计算能力,是基础题.8.( 5 分) tan70 °+tan50 °﹣的值等于()A.B.C.D.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专题:计算题.剖析:由 50°+70°=120°,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公式表示出tan (70°+50°),且其值等于 tan120 °,利用引诱公式及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获得tan120 °的值,化简后即可获得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由 tan120 °=tan (70°+50°)==﹣tan60 °=﹣,获得 tan70 °+tan50 °=﹣则 tan70 °+tan50 °﹣应选 D+tan 70°tan50 °,tan70 °tan50 °=﹣.评论:本题考察学生灵巧运用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公式及引诱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学生做题时应注意角度的变换.9.( 5 分)函数 f ( x) =lnx ﹣的零点必定位于区间()A.(,1)B.(1,2)C.( 2, e)D.( e,3)考点:函数零点的判断定理.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剖析:由函数的分析式求得f ( 2)和 f ( e)的值,依据 f ( 2)?f ( e)< 0,利用函数零点的判断定理可得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解答:解:∵函数 f ( x)=lnx ﹣,∴ f ( 2) =ln2 ﹣ 1< 0, f ( e)=1﹣> 0,∴f ( 2)?f ( e)< 0,依据函数零点的判断定理可得函数 f (x) =lnx ﹣的零点必定位于区间(2, e)内,应选 C.评论:本题主要考察函数零点的判断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0.( 5 分)(2004?陕西)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a2=﹣6, a8=6, S n是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则()A. S4< S5B. S4=S5C. S6< S5D. S6=S5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剖析:先由通项公式求a1,d,再用前n 项和公式考证.解答:解:∵a2=﹣6,a8=6∴a1+d=﹣6,a1+7d=6得 a1=﹣ 8,d=2∴S4=S5应选 B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1.( 5 分)等比数列 {a n} 中, a3=2, a8=64,那么它的公比q= 2.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剖析:依据 q5=,从而求得q 的值.解答:解: q5==32∴q=2故答案为2评论:本题主要考察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12.( 5 分)( cos)(cos)=.考点:二倍角的余弦.专题:计算题.剖析:由平方差公式将原式变形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及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得值.解答:解:原式 =﹣=cos (2×) =cos =故答案为:评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察看式子特点选择平方差公式进行变形,灵巧运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及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求值.13.( 5 分)已知α∈(π ,),cosα =﹣,则sin=.考点:二倍角的余弦;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剖析:由α 的范围求出的范围,确立出sin大于 0,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已知的等式,整理后开方即可求出sin的值.解答:解:∵ α∈(π ,),∴∈(,), sin> 0,∵cos α =1﹣ 2sin 2=﹣,即 sin 2=,∴sin=.故答案为:评论:本题考察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娴熟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要点.14.( 5 分)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T n,若则的值为.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专题:计算题.剖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 = ,再由求出结果.解答: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 = ,又,∴= = .故答案为.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获得= ,是解题的要点,属于基础题.15.( 5 分)数列 {a n } 知足 a 1=1,a n+1=2a n +1,若数列 {a n +c} 恰为等比数列,则 c 的值为 1 .考点 :数列递推式;等比关系确实定.专题 :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n+1 nnc剖析:由已知可得 1+a =2( a +1),从而可得数列 {a +1} 是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可求1n+1n解答:解:∵a =1, a=2a +1,∴1+a n+1=2( a n +1)∴数列 {a n +1} 是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答案为: 1评论:本题主要考察了利用数列递推关系 a n+1=pa n +q 结构等比数列,属于基础试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计 75 分 .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 12 分)已知 tan α =﹣ , cos β= ,此中 α ,β ∈( o , π )(1)求 cos α 的值;(2)求 sin ( α +β)的值.考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剖析:( 1)由α的范围及tan α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即可求出cos α的值;( 2)α 与β的范围,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sin α与 sin β的值,所求式子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后,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 1)∵ tan α =﹣<0,∴ α ∈(,π ),∴cos α =﹣=﹣,sinα ==;( 2)∵ cos β =,β ∈(0,π ),∴sin β ==,则 sin (α +β)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 =×﹣×=﹣.评论:本题考察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娴熟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要点.17.( 12 分)已知数列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且a2=b2=2,a4=b4=8.(1)求数列 {a n} , {b n} 的通项 a n, b n.(2)求数列 {a n} , {b n} 的前 n 项和 S n, T n.考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剖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 {b n} 的公比为q,由题意可得对于首项和公差,公比的方程组,解之可得通项公式;( 2)由( 1)可知通项公式,从而可得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答:解:( 1)设等差数列 {a } 的公差为 d,等比数列 {b } 的公比为 q,n n由题意可得,解得 a =﹣ 1, d=3,或,1故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 n=﹣ 1+3(n﹣ 1) =3n﹣ 4,由等比数列的乞降公式可得b n=1?2n﹣1=2n﹣1,或 b n=(﹣ 1)(﹣ 2)n﹣1=﹣(﹣ 2)n﹣1;n n n﹣1n n﹣ 1( 2)由( 1)可知 a =3n﹣4, b =2,或 b =﹣(﹣ 2);由等差数列的乞降公式可得:S n==,由等差数列的乞降公式可适当n﹣ 1时,T=nb =2=2 ﹣1,n n当 b n=﹣(﹣ 2)n﹣1时, T n==评论:本题考察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乞降公式,属中档题.18.( 12 分)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公式为S n=2n2﹣30n.(1)求出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2)求使得前 n 项和 S n最小时 n 的值.,并求出最小值 S n.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函数特征.专题: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剖析:( 1)利用公式an=由S n=2n2﹣30n,可以求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由题意可得, n≤7时, a n< 0, a8=0,n≥9时, a n> 0,从而可乞降的最小值解答:解:( 1)n=1 时, a1=s1=﹣ 28当 n≥2时, a n=s n﹣ s n﹣1=2n2﹣ 30n﹣ 2( n﹣1)2﹣ 30( n﹣ 1)=4n﹣ 32而当 n=1 时, a1=s1=﹣28 合适上式综上可得a n=4n﹣ 32( 2)当 n≤7时, a n< 0, a8=0,当 n≥9时, a n> 0当 n=7 或 8, s7=s8=﹣112评论:本题考察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公式an=的灵活运用.19.( 13 分)已知 a∈(,π ),且sin+cos =.(Ⅰ)求cosa 的值;(Ⅱ)若sin (α +β) =﹣,β ∈( 0,),求 sin β的值.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二倍角的余弦.剖析:(1)把已知条件两边平方,移项整理,获得要求的α 的正弦值.(2)角的变换是本题的中心,把β变换为(α +β)﹣α,应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在应用公式同时,注意角的范围.解答:解:(Ⅰ)∵,∴,∴∵∴.(Ⅱ)∵,∴∵∴∴s in β =sin[ (α+β)﹣α=sin (α+β) cos α ﹣ cos (α +β)sin α=评论:角的变换是本题的要点,见到以整体形式出现的角一般整体办理,不会把角睁开,几种公式在一个题目中出现,使题目的难度增大,解近似题目时,注意抓住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20.( 13 分)已知函数y=sin 2x+sin2x+2cos 2x,求(1)函数的最小值;(2)若 x∈ [ ﹣,] ,求 y 的取值范围.考点:三角函数的最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二倍角的余弦.专题: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剖析:( 1)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函数,即可求出函数 f ( x)的最小值;( 2)依据 x∈ [ ﹣,] ,可得 2x﹣的范围,从而可求sin ( 2x﹣)的范围,从而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答:解:( 1)函数 y=sin 2x+sin2x+2cos 2x=sin2x+cos 2x+1=sin2x+ cos2x+=sin ( 2x﹣) +∴函数 f ( x)的最小值是;( 2)∵ x∈ [ ﹣,] ,∴2x﹣∈ [﹣,]∴sin ( 2x﹣)∈ [﹣1,]∴函数在x∈ [ ﹣,] 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y 的取值范围 [,]评论: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换,考察函数的性质,考察整体思想的思想,属于中档题.21.( 13 分)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且 a n= ( 3n+S n)对全部正整数n 建立(I )证明:数列{3+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II )设,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B n.考数列递推式;数列的乞降.点:专计算题;转变思想.题:分( I )把 S n和 S n+1相减整理求得 a n+1=2a n+3,整理出 3+a n+1=2(3+a n),判断出数列 {3+a n} 是析:首相为 6,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求得 3+a n,则 a n的表达式可得.( II )把( I )中的 a n代入 b n,求得其通项公式,从而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得数列的前n 项的和.解解:(I)由已知得S n=2a n﹣ 3n,答:S n+1=2a n+1﹣ 3( n+1),两式相减并整理得:a n+1=2a n+3因此 3+a n+1=2( 3+a n),又 a1=S1=2a1﹣3, a1=3 可知 3+a1=6≠0,从而可知a n+3≠0因此,故数列 {3+a n} 是首相为6,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因此 3+a n=6?2n﹣1,即 a n=3( 2n﹣ 1)(II ) b n=n( 2n﹣ 1) =n2n﹣ nn23n n23nn+1设 T =1×2+2×2+3×2++n×2(1) 2T =1×2+2×2++( n﹣ 1) 2 +n×2( 2)由( 2)﹣(23n1)得 T =﹣( 2+2 +2 ++2)n+n2n+1=∴点本题主要考察了数列的递推式的应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乞降问题.应娴熟掌握评:一些常用的数列的乞降方法如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叠加法等.。
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共三大题,33小题;答题时,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中。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禹建立夏朝,他死后,子启登上王位。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社会历史的倒退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产物2.周初实行分封制从根本上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候,团结同姓诸候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4.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周王室腐败无能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秦朝B.西周C.商朝D.夏朝6.秦朝丞相的职责主要是( )A.掌管财政B.掌丞天子,日助万机C.管理军事D.监察百官7. 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作了哪些规定()①皇帝称“朕”②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③皇帝的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的神圣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10.行省制度创立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1.明代正式废除了宰相制度,作出这一重大举措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惠帝D.明宣帝12.明朝在地方设三司的根本目的是( )A.分散地方权力B.强化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控制D.防止地方割据1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4.清初,掌军国机要的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南书房D.议政王大臣会议15. 清代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裁决军机大事B.草拟和审批政令C.行使宰相职能D.记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16. 希腊文明的源头是()A. 尼罗河文明B.爱琴文明C.两河流域文明D.古罗马文明17. 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18. 伯利克里为了鼓励雅典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而采取的措施是()A.发放工资B. 发放生活津贴C. 发放观剧津贴D.让妇女参与政治19. 在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比较著称。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单元验收试题(3)【新人教】命题范围:必修Ⅰ专题七至专题八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文装解放军”。
当时A.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C.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D.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2.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
”“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存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为此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4.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右图)。
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5.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共35题;共70分)1. (2分)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南部努比亚地区,它是拉美西斯二世为供奉谁而修建的神庙A . 初升太阳神哈马奇斯B . 太阳神阿蒙C . 黑暗神普塔D . 王后尼菲泰丽2. (2分)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称眼,点种包谷。
”这种现象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 千藕其耕B . 石器锄耕C . 刀耕火种D . 铁犁牛耕3. (2分) 1996年10月,美联社公布了一条题为“伊朗对风行世界的芭比娃娃的反击”的消息: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芭比娃娃。
这主要体现了A . 伊朗与美国全面对抗B . 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C . 经济全球化中的多元性文化D . 意识形态差异阻碍文明交流4.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的总称A . ①②③④B . ①③C . ①②④D . ①②5. (2分)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公元前 43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
”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A . 尼罗河流域B . 爱琴海区域C . 印度河流域D . 两河流域6. (2分)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说明罗马法A .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B . 维护了财产私有C . 维护奴隶制度D . 体现充分的民主性7. (2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安徽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40*1.5=60分)1、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牛耕的运用B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修C播种机械耧车的发明D在干旱地区使用代田法2.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3、下列关于小农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B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主要来源D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4.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火耕B耜耕C铁犁牛耕D中耕6、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A《农桑辑要》B《氾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7.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B.亚洲太平洋地区C.大西洋沿岸D.北美地区9.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了。
这个现象说明( )A.人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铁路B.实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目标C.广阔的市场是交通发展的驱动力D.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财阀投资10.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1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12、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C灌溉工具D用来舂米的工具13、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B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D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铁器和纸张14、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反映则有罚。
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英国在华攫取的下列特权,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得到的是①英舰任意进出通商口岸②在通商口岸建教堂③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④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A.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D①②④2.沙俄割取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值A.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时B.中国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时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D.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时3.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制定革命纲领B..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C.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D.借用外来宗教4.洋务派与顽固派产生意见分歧的主要表现是A.对解决内外矛盾的方式不一B.对待人民革命的态度不一C.对维护政府统治的态度不一D.对坚持“中学为体”的态度不一5.1885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主要是因为A.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B.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C.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D.巩固民族统一6.《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政策的特点可归纳为A.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B.以资本输出为主C.扶植地方割据势力D.采用以华制华策略7.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是A.帝国主义放弃中立B.东南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D.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8.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权的政府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C.立宪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D.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组成的联合政权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前提条件,主要是A.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B.制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成立了农工商总局D.倡导“实业救国”10.促成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B.尊孔复古逆流的掀起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11.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共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2.1927年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是指A.国民党背叛了革命B.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屠杀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3.1927-1936年,中国社会基本的政治特征是A.国共十年对抗B.中日矛盾不断上升B.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D.国内战争转向民族战争14.抗战时期两条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抗战态度是否积极B.战略战术是否得当C.是否发动民众抗战D.是否依赖外国援助15.中共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到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A.国内斗争服从国际斗争B.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C.中共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出发D.国共矛盾是兄弟之争16.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是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所有制B.劳动人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所有制D.劳动人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17.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因为A.会议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B.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18.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此时新中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社会主义国家C.新民主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面临着最严重的考验是A.能否镇压反革命B.能否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能否稳定物价D.能否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0.建国初期,国家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目的是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B.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利用私营工商业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D.充实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1.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没收官僚资本B.土地改革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23.党中央和国务院首先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是因为A.这两个省份在历史上对外联系最早B.这两个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C.这两个省份具备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D.这两个省份的人民经商意识浓厚,思想也较中国其他地区活跃24.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殖民统治实在不得人心,殖民者需要改变手段B.英国、葡萄牙政府租借上述地区的期限已到,不得不交还中国C.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D.“一国两制”政策的威力25.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6.在我国,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27.“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A.批判《海瑞罢官》B.《炮打司令部》C.“五·一六”通知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28.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理论29.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错误是:A.突出阶级斗争B.忽视客观规律C.“多快好省”的提法太笼统D.倡导“大跃进”运动30.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首次取得世界冠军的是:A.许海峰B.容国团C.邓亚萍D.陈镜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31题10分,32题11分。
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本卷分I、Ⅱ两部分,第l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中央官员在忆及其早年入仕经历时说,他顺利通过礼部考试,却未能通过吏部测试,不得派任官职,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担任僚佐。
据此判断该官员可能身处哪一时期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2.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C。
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5.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6.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段考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安徽某地的古代建筑,与此相关联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国制2.下列机构的设置币利于巩州中央集权的是()A.废除行中书省,设市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C.南书房D.军机处的设立3.“……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4.“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A.车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6.清史专家赵尔巽认为:“(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下列选项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B.逆贼洪秀全…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寸草不留C.太平革命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血腥的‘十字军’D.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8.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某某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某某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某某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2.“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一言论A.反对郡县制 B.主X郡县制C.反对皇帝制度 D.主X皇帝制度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封建礼制5.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B.唐朝C.宋朝 D.明朝6.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D.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7.贞观年间,唐太宗常召集低品级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并给这些低级官员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对这段文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 A.这说明皇帝任用宰相的X围扩大,不再局限于三省官员B.导致了相职增多,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C.这说明三省职能被其他部门瓜分,三省制度名存实亡D.有效地避免了权臣专权,防止皇权旁落8.“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2010--2011学年度怀远三中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组卷人:项宗兵审核人:苏同青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空格中....................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P:31 S:32 Ca:40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碘酒B.Fe(OH)3浊液C.CuSO4溶液D.淀粉溶液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3、实验室要用固体氯化钠试剂准确配制0.5 L 0.2 mol·L-1 的NaCl溶液,下列哪种仪器不是必须使用的()A.500 mL容量瓶B.胶头滴管C.试管D.托盘天平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A.Ca(OH)2B.Ca(ClO)2 C.CaCl2D.CaCO35、某实验室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有毒,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最适合的是()A.饱和的石灰水B.饱和的食盐水C.自来水D.烧碱溶液6、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A.NaOH B.Na2O C.Na2O2D.Na2CO37、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A.变红B.先变红后变白C.变白D.不变8、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A.漂白粉被氧化了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9、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11、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2∶3 C.3∶2∶1 D.6∶3∶212、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A.22.4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1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D.0 5 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1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制豆腐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1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
怀远三中2012至2013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主族元素正化合价数,等于它的族序数B.VII A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C.IA、II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D.前三周期元素中共有非金属元素12种2、X元素的化合价为+m价,Y元素的化合价为—n价,那么X和Y组成的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A.一定是m个 B.一定是n个C.一定是(m+n)个 D.可能是(m+n)个3、某短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ⅦA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VAC.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1、0、+1、+3、+5、+7等D.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PH3、H2S弱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一样多B.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D.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与其它原子易形成共价键而不易形成离子键5、131 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131 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31 53I的化学性质与127 53I相同B.131 53I的原子序数为53C.131 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131 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6、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W2+、b X+、c Y2-、d 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X>Z>Y B.热稳定性:H2Y>HZC.离子半径:W2+>Y2-D.碱性:XOH>W(OH)27、第ⅤA族元素中的A、B两种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18和8种元素,且B在A的上一周期,当A的原子序数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 )A.x-18 B.x-8 C.x+8 D.x+18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C.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9、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
2012-2013学年度怀远三中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 椭圆x 2+ 8y 2=1的短轴的端点坐标是 ( ) A.(0,-42)、(0,42) B.(-1,0)、(1,0) C.(22,0)、(-22,0) D.(0,22)、(0,-22)2. 经过抛物线x y 22=的焦点且平行于直线0523=+-y x 的直线l 的方程是( )A.0346=--y xB. 0323=--y xC.0232=-+y xD. 0132=-+y x3. 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命题“若1x ≠,则2320x x -+≠”的逆否命题是“若2320x x -+=,则1x =”B.若命题P :2,10x R x x ∀∈++≠,则P ⌝:2,10x R x x ∃∈++=C.若p q ∨为真命题,则p , q 均为真命题D. “2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 已知曲线221:20C x y x +-=和曲线2C :1y xcox θ=-(θ为锐角),则1C 与2C 的位置关系为(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5. 若直线y x =是曲线322y x x ax =-+的切线,则a =( )A. 1B.2C.1-D.1或26. 已知抛物线y 2=12x 的焦点是F 1,它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的抛物线的焦点是F 2,则|F 1F 2|为( )A .6B . 32C .23D .267. 一个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P (2,)是椭圆上一点,且1122||||||PF F F PF 、、成等差数列,则椭圆方程为 ( )22222222.1.1.1.186********x y x y x y x y A B C D +=+=+=+=8. 双曲线14222=-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21F F 、,P 是双曲线上一点,1PF 的中点在y 轴上,线段2PF 的长为3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3 B .213 C .313 D .313 9. 若点A 的坐标为(3,2),F 为抛物线22y x =的焦点,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则PA PF+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是( )A .(00),B .(11),C .(22),D .112⎛⎫⎪⎝⎭,10. 设函数2(),(,,)f x ax bx c a b c R =++∈,若1x =-为函数()x f x e 的一个极值点,则下列图象不可能为()y f x =图象的是 ( )二.填空题1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并且经过点)25,23(--,则椭圆的方程是12. 椭圆的两个焦点与它的短轴的两个端点是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13. 已知32()f x ax bx cx =++,当1x =时,函数()f x 有极大值4,当3x =时,函数()f x 有极小值0,则=)(x f _________.14. 已知()x f x e ax =-,其中0a >. 若对于任意的,()1x R f x ∈≥ 恒成立,则a 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__.15. 给出定义:若函数()f x 在D 上可导,即()f x '存在,且导函数()f x '在D 上也可导,则称()f x 在D 上存在二阶导函数,记()()()f x f x ''''=,若()0f x ''<在D 上恒成立,则称()f x 在D 上为凸函数。
怀远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地理一月考试卷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读图,完成1~3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入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A.四川广东B.湖北重庆C.河北山东D.新疆内地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4~5题。
4.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5.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6~7题。
6.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到2010年,我国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C.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D.扩大耕地面积7.计划生育实现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右图中表示2033年的点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 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8~9题。
8.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9.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0~11题。
某某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1.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基数2.1995~200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洲或地区是()A.欧洲 B.亚洲 C.北美 D.非洲3.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基数4.俄罗斯、匈牙利等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呈现()A.高增长 B.低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某某九寨沟旅游,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 人口流动C.省际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迁移6.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如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回答7~10题。
7.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现状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8.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9.四个国家中,分别属于现代型和原始型的增长模式的是()A.①②B.②③C. ①④D. ②④10.中国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A.①B.②C.③D.④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主要迁出的省区有()A.某某省 B.某某市 C.某某省 D.某某省12.“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13.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资源的数量 B.人均消费水平 C.区域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某某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
怀远三中2012至2013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被古代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
A农业 B手工业 C畜牧业 D 商业
2.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 粟②小麦③玉米④水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骨耜B.石犁C.铁犁犁冠 D.耧车
4.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
司马耕是宋人。
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5.下列图片所示之物是近代条播机雏形的是
6.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其修建技术主要得
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
A.都江堰B.漕渠
C.白渠D.龙首渠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
8.“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9.以下图片依次是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请判断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0.《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11.北宋画家张择端能作出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主要背景是
A.北宋开封商业繁荣
B.北宋政治清明学
C.北宋交通发达学
D.北宋重视艺术
12.“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
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3.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出现了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下列市镇中不属于四大商业名镇的是
A. 汉口镇
B. 佛山镇
C. 平遥镇
D. 朱仙镇
14.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这反映出
A.官府控制商业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16.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
18.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外贸易的主要路线由陆路逐渐转移到海陆。
被誉为当时世
界第一大港的是在
A.唐朝 B.两宋C.元朝 D.明清
19.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D.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20.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鲁国初税亩B.商鞅变法
C.均田制的推行D.“鱼鳞图册”的出现
21.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
其根本的目的是A.保护小农经济 B.抑制商业发展
C.征派赋役和征收地租 D.巩固封建统治
22.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
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寻求黄金 B.证实地圆学说 C.到达东方 D.传播天主教
2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这一“雏形”的中心是在:
A.亚洲B.欧洲 C.西欧 D.美洲
2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
整体。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出发地是右图中的
A B C D
25.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
由于
A.两国的国王都有海外扩张野心
B.两国的封建势力都很衰落
C.其他欧洲国家都处于分裂状态
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主观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20分)
材料一
图一牛耕画像石图二曲辕犁
(1)图一的耕作技术与耦梨相比,突出进步表现在何处?曲辕犁出现在哪个朝代?(4分)
(2)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6分)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缘海之人往往私下祝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清代)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盗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前后南洋的变化情况。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的后果(4分)
28.阅读下面一幅14世纪前后欧洲的商路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请回答:
(1)在14世纪,如果你是意大利商人,你要到达中国广州的必经地是什么地方?到15世纪后,你有哪些新选择?(6分)
(2)达·伽马和迪亚士都是从里斯本出发的,行程都经过非洲西海岸,最终两人走了不同的路线。
推动他们远航的原因是什么?(8分)
(3)15世纪中国的郑和也曾远航过,郑和与同时代西方船队的远航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5 ACCAD 6—10 DABDC 11—15ADCAC 16—20 CCCBB 21—25 DDCAD
26.(50分)
(1)图一的耕作技术与耦梨相比,突出进步表现在何处?曲辕犁出现在哪个朝代?(4分)节省劳动力。
唐朝
(2)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6分)
进步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3分)意义:标志着我国耕犁相当完善,
一直为后世沿用,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分)
(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原因:①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分)
27.(1)防止倭寇和海盗的侵扰(2分)
(2)海禁前,南洋地区,交流频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3分)
海禁后,南洋地区,交流受阻,经济疲软,社会不稳。
(3分)
(3)导致货物流通不畅,市场拓展受限,经济发展受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国逐步走向落后(4分)。
28.(1)必经之地是地中海。
新选择:经非洲西南岸,抵印度,再转到中国广州。
(6分)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社会根源是“寻金”热。
③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陆地商路,引起商业危机;④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8分)
(3)①目的不同:前者航海为宣扬国威;后者为追求财富。
②结果不同:前者未使国家富强,实行制度变革;后者积累大量财富,使国家一跃而成世界性大国。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