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9
农药分类农药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等,按化学成分来源及发展过程可将杀虫剂分为两大类。
⑴无机杀虫剂。
如砷钙、亚砷酸、氟化钠等。
⑵有机杀虫剂。
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油等。
②人工合成杀虫剂,包括有机氯类杀虫剂,如三氯杀虫酯、林丹等;有机磷类杀虫剂,如久效磷、敌百虫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克百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等;有机氮类杀虫剂,如杀螟丹等。
③生物杀虫剂。
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生物代谢杀虫剂和动物源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10类。
⑴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发生作用,使之中毒死亡,如乙酰甲胺磷等。
⑵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后,通过昆虫的体壁或气门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如马拉硫磷等。
⑶内吸剂:指由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种子吸收后传导到幼苗,并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而不妨碍植物生长,且被吸收传导到各部位的药量,足以使为害该部位的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⑷熏蒸剂:指施用后,呈气态或气溶胶的生物活性成分,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杀虫剂,如溴甲烷、磷化氢等。
⑸拒食剂:药剂能够影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消除其食欲,使害虫饥饿而死,如印楝素等。
⑹性诱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可以将害虫引诱到一处,便于集中消灭,如棉铃虫性诱剂等。
⑺驱避剂:药剂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由于具有特殊气味或颜色,可以使害虫逃避而不来为害,如樟脑丸、避蚊油等。
⑻不育剂:药剂使用后可直接干扰或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而使害虫不能正常生育,如喜树碱等。
⑼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可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扰乱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形个体,如灭幼脲等。
⑽增效剂:这类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效很低,但与其他杀虫剂混合后能提高防治效果,如雷力牌消抗液等。
3、按毒理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杀虫剂分为4类。
农药分类(最完整篇)农药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大多数农药品种只具备一种功能,如杀虫剂不能用来除病害和杂草,反过来也是如此。
而且即使同为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各自的防治对象也存在很大差异,对一种害虫、病原菌或杂草有效的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对另一种害虫、病原菌或杂草不一定有效。
但是,也有少数品种特别是复配制剂常具有多种功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产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增加农民收益,甚至还会发生药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农药的功能和用途,在此,拟从不同的角度对农药品种归类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大家更好、更合理地使用农药产品。
1.根据原料来源分类(1)无机农药大多数是由矿物质原料加工制成的。
这类农药品种较少,药效不高,目前还在应用的只有波尔多液、硫酸铜、磷化锌、磷化铝等少数几种。
(2)生物源农药①植物性农药:该类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成的,所含有效成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如除虫菊、烟草和鱼藤等。
这类农药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多数不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但有些产品药效低,残效期短。
②微生物农药:即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成的农药产品,如BT乳剂和井岗霉素等。
这些农药一般药效较高,对有益生物无害或杀伤力不大,对人蓄安全,不污染环境,也不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推广的农药品种。
(3)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
这类农药在许多国家已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品种日益增多,成为了当今农药的主体。
其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造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但是,这类农药污染环境,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欠安全,有些品种残留量较高。
无机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又统称为化学农药。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根据防治对象分类,也即是按照产品用途对农药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杀鼠剂等类别:(1)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新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用来预防、消灭或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品。
根据其化学结构,农药可以分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三唑类农药、草甘膦类农药以及其他类农药。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
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农药之一、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有机磷基团,该基团与农作物病虫害的神经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死亡。
有机磷农药的共同结构特点是磷酸酯结构和磷酰胺结构。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等。
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来达到杀虫效果的。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该基团在昆虫体内会分解成甲酸和氨,干扰昆虫神经传导。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结构特点是氨基甲酸酯酯基的存在。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毒死蜱、乙酰甲胆碱等。
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特点是具有除虫菊酯结构,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菊酯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干扰昆虫神经传导,从而导致其痉挛、麻痹、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马拉硫磷、敌百虫等。
4.吡虫啉类农药:吡虫啉类农药是一类新型的杀虫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吡虫啉环。
吡虫啉类农药的作用机理是与昆虫神经传导相关的靶标相互作用,从而杀死病虫害。
常见的吡虫啉类农药有久效吡虫啉、干扰素等。
5.三唑类农药:三唑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唑环。
三唑类农药通过抑制真菌的酶活性、细胞膜的合成或DNA的复制等机制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有三唑酮、三唑菌素等。
6.草甘膦类农药:草甘膦类农药是一类广谱除草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草甘膦基团。
草甘膦类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一氧化碳脱氢酶,从而导致植物细胞无法合成必需氨基酸,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草甘膦是该类农药的代表。
7.其他类农药:此外,还有一些农药不属于以上几类,如吸气剂、抗生素类农药、激素类农药等。
这些农药具有各自特定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农药的分类农药品种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可按防治对象、按成分和来源分类、按作用方式及毒理机制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亦有将上述几种综合或交叉分类的。
为了实用简便,现按防治对象和作用方式综合分类如下:一、杀虫(螨)剂是用于防治害虫(螨)的农药。
某些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畜禽体内外寄生虫以及危害工业原料及其产品的害虫。
按作用方式分为:1.胃毒剂杀虫(螨)剂随食物通过害虫口器摄食后,在肠液中溶解或者被肠壁细胞吸收到致毒部位,致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敌百虫、除虫脲等。
2.触杀剂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虫体表皮渗入虫体内,使害虫正常刑事申诉案件到干扰或破坏某些组织使害虫致死。
如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
3.熏蒸剂某些药剂在一般气温下即升华,挥发成有毒气体或经过一定的化学作用而产生有毒气体,然后经由害虫的呼吸系统,如气孔(气门)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如氯化苦、磷化铝等。
目前大量应用的杀虫剂,大都以触杀作用为主,兼有胃毒作用,如好年冬、咪虫啉等。
少数品种具有熏蒸作用,如敌敌畏。
仅具上述三种作用方式之一的杀虫剂品种不多。
4.内吸剂是指不论将药剂施到作物的哪一部位(根、茎、叶、种子)都能被作物吸收到体内,并随着植株体液传导到全株各部位。
传导到植株各部位的药量足使危害此部位的害虫中毒死亡,同时,药剂可在植物体内贮存一定时间又不妨碍作物的生长发育。
如乐果、甲拌磷、克百威等。
内吸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适用于防治那些藏在隐蔽处的害虫。
5.驱避剂药剂本身无毒害作用,但由于其具有某种特殊气味或颜色,施药后可使害虫不愿接近或远避。
当前,最为成功的驱避剂为预防蚊虫的避蚊胺。
6.拒食剂害虫在接触或摄食此类药剂后,会消除食欲,拒绝取食而饥饿而死亡。
从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人工分离出作为拒食剂的物质至今已有300多种。
糖苷类、萜烯类、香豆素等都有较强的广谱拒食作用。
7.引诱剂能引诱昆虫的药剂即为引诱剂。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利用各种器官,如视觉、味觉、触角以及跗节与化学感受器的功能,选择最优的外界条件,延续生命与繁殖后代。
农药可分为几类
农药可分为几类农药的分类方法较多,一般多按照农药的成分、用途及作用方式分类。
1、按照成分可分为: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4类。
无机农药目前应用的只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少数几种。
植物性农药,如除虫菊酯、烟草、鱼藤等。
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是当今农药的主体。
2、按照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杀软体动物剂8类。
3、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性引诱剂、拒食剂、不育剂等。
第1页共1页。
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分类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上有害生物和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以及能使这些药剂效力增加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从结构上可分成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前者指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如铜制剂、砷制剂、氟制剂等;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沙蚕毒素类和特异性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矿物油乳剂、植物性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和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菌、白僵菌及BT、阿维菌素等代谢物..按照防治对象则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事实上;许多药剂;其防治对象往往不止一种;如灭扫利、水胺硫磷、爱福丁、单甲脒等既可以用来防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螨类;机油乳剂和柴油乳剂等对螨类、蚧类和粉虱类均有较好的效果;石硫合剂虽属杀菌剂;但却常用来防治螨类特别是冬季清园时;而且对介壳虫的若虫有兼治作用;2;4-D为一种除草剂;但在柑桔上常用于保花保果防腐保鲜等..也有些药剂的防治对象特别专一;如抗蚜威只能用来防治蚜虫;对其它害虫、害螨没有防效;尼索朗只能杀死叶螨的卵和幼螨;对成螨却完全无效..二.农药的作用方式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杀螨剂同时具有触杀、胃毒、熏蒸或内吸作用;可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最合适的药剂..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花卉有药害;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三.农药剂型工厂生产出来的农药一般为原药;绝大多数不溶于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制成易于使用的各种形态;叫剂型..目前使用最多的农药剂型是乳油也称乳剂;其次为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等..乳油为油状液体;可根据防治对象用于加水稀释喷雾;也可用于拌种、涂干和作毒饵等;可湿性粉剂多用于兑水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和作毒饵等;但不能用于喷粉;否则会因其分散性差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粉剂则因其在水中的悬浮性和湿润性差;加水喷雾药效很差;一般用于喷粉、拌种、作毒饵等;颗粒剂一般是直接施用;不能加水浸泡后喷雾..四.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1.药剂因素药剂影响药效的原因主要是药剂本身限定的防治对象、药剂质量和使用浓度等..每种药剂的防治对象都是有限的;只能对某些害物甚至害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有效;如果不根据防治对象和不同生育期选择最合适的药剂;药效就会受影响;药剂质量;乳油或水剂要求无沉淀、无分层现象;乳油呈透明油状液体;可湿性粉剂要求其99.5%的粉料通过200号筛目;无受潮和结块现象;贮藏不要过长..药剂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剂;还可能产生药害;浓度过低则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害虫和病菌也易产生抗药性..2.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雨;其次是日照、湿度和风..有些药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双甲脒、单甲脒、克螨特和托尔克等;有些药剂受温度影响较小;如速螨酮、霸螨灵等;有些药剂在气温较低时提高使用浓度可提高防治效果;如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虫剂在气温过低或过高时效果均不好..3.生物生育阶段对药效的影响害虫的抗药力一般是随虫体虫龄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在其幼龄期防治效果较好;尤其是蚧壳虫和粉虱等害虫;其体表附着的介壳或蜡粉会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多、增厚;抗药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必须抓住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另外;蛹和卵的抗药力一般比活动虫体要强;休眠状态的虫体和病菌抗药力也较强;不少除草剂的效果也与杂草的生长阶段关系密切.. 4.喷雾质量对药效的影响喷雾是花卉上最常用的施药方法;要求其雾滴直径小;密度高;这样药液才能较好覆盖靶标;多数喷雾器都是以一定压力将药液压到喷孔呈圆锥形喷出;如果喷液孔直径大;射程就远;但雾滴大密度小;不易喷周到;防治效果就差..由于有相当多的病、虫在叶片背面为害;且目前所用药剂多为触杀和胃毒剂;内吸性药剂较少;病菌或害虫必须接触到药剂才能被杀死;因此喷药时应先喷植株内部和叶背;再喷外围和植株顶部;以免漏喷或重喷..要勤移喷头;不要使药液下流;以喷湿靶标为度..5.其它影响因素配药时要先放少量水在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药量后再加足水量;充分搅拌后才喷;可湿性粉剂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调成糊状倒入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搅拌后再喷;切勿将药粉直接倒入水中或容器内..配药应使用江河或池塘的清洁水;不用矿物质含量高的泉水或腐殖质含量高的肥水.. 配制波尔多液时水温不能高于环境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石硫合制和波尔多液等应现配熬现用;不能久放..其它药液也应尽量即配即用..第二部分农药的合理使用一.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种类繁多;其理化性质、作用方式、防治对象、持效期等各不相同..正确地选择农药;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安全、经济、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为害..首先;要明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生育期;是害虫、害螨还是病害;是单子叶杂草还是双子叶杂草;是初发生还是高峰期;其次要考虑施药时期的物候期及气温、光照、降雨等环境因素;此外;还要了解防治对象对哪些农药已产生了抗药性..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时;冬季清园要选择低温期效果好的药剂;至于药剂对花、嫩叶是否容易引起药害还要考虑;常用的药剂有机油乳剂、柴油乳剂、排螨净、甲氰菊酯、克螨特等;花期不宜用有容易产生药害的克螨特;而应选择有杀卵及杀成、若、幼螨作用的哒螨灵、托尔克之类;单甲脒、双甲脒等在高温、有阳光天气下更易发挥药效;最好不要在阴雨天使用;对红蜘蛛有高抗药性的杀螨剂如尼索朗等则暂停使用..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果园中病虫草鼠等各种害物每年可发生1至多个世代; 1年中有1个或几个高峰期..每个世代的不同生育期或不同虫态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能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持效期..一般来说;农作物病害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一些杀菌剂只有保护作用;而治疗效果较差;病害暴发时往往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多数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对药剂最敏感;而蛹期耐药性最强;应在卵孵盛期施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要注意品种及物候期、植株营养水平、落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例如乙烯利对荔枝有杀梢促花作用;但使用浓度要根据品种、树体营养水平、气温等因素而定;浓度过高会造成落叶..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时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指标;要利用作物本身的补尝能力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被害;不要求绝对干净..三.应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保证良好施药质量农药有多种剂型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熏蒸、毒土、拌种、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等..用那一种方法较好应根据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育时期、人工费用等来选择..例如非洲菊根结线虫病等可用颗粒剂、粉剂、乳油进行毒土处理;防治荔枝蝽象、毒蛾、卷叶蛾等荔枝龙眼害虫及保花保果药剂可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板栗透翅蛾可用煤油加药剂“刮皮涂干”..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害物的防治效果;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施药要求..例如潜叶蛾只需嫩梢期叶面喷雾即能达到良好防效;但防治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叶底叶面及树冠的各个部位都要均匀喷药;防治荔枝蒂蛀虫;不仅要喷果;还要喷树冠内膛及地下杂草;毒鼠药剂要根据老鼠的大小及鼠群数量投放选择性的鼠药..四.合理交替及混用农药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度大;各种害物生育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多;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很大..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物;必然使该害物产生抗药性..为了延缓害物抗药性的产生;不能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而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及合理混用..农药的合理混用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盲目混用..五.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防治有害生物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经济、社会及生态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要注意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果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以及防治费用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果树有害生物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在果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合理使用农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农药的优化组合是科学用药的基础;只有组合得好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滥用农药..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很多工作有待今后深入研究;作者在这里只提出一些见解..1.加强果园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加强害物抗药性监测;确定适宜的防治指标;这是优化用药的基础工作..事实证明;把一种有害生物彻底消灭是很难做到的;维持果园多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一见到害虫发生就马上施药;可以允许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近年荔枝上发生的海南小爪螨;每年10月份至翌年3、4月份都有发生;但到了雨季就自然下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喷药防治..此外;果园中适当保留一些杂草对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天敌是有好处的..2.选择性药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要少用广谱性农药;多用选择性较强的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性农药及生物农药等..如防治蚜虫时选用辟蚜雾可避免杀伤害螨的天敌;防治螨类时选用尼索朗可保护食蚜瓢虫等天敌;优乐得、灭幼脲等能防治柑桔多种害虫而对天敌较安全;柴油乳剂、机油乳剂可防治螨类及煤烟病;但对天敌的伤害不大..3.一些药剂会促使某些害虫的发生..国内外都有报道;一些药剂能防治某些病虫;但同时也促使一些害虫大发生;其原因很复杂;可能是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也可能是剌激了害虫的生殖系统;促进其增殖或延长其寿命;等等..如氰戊菊酯能杀死柑桔上的鳞翅目幼虫;但也会引起害螨的发生;波尔多液能防治柑桔溃疡病;但会剌激红蜘蛛的增殖;这些都是农药优化组合中值得注意的问题..4.农药要用在关键时期..施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温度、降雨、树体营养、天敌种群等因素对柑桔红蜘蛛田间消长影响很大;有时不用施药;田间种群也会自动下降..5.农药品种的合理组配..施药时往往要兼具多种目的;比如要同时防治几种病虫和进行生长调节;需要加入不同的药剂;但药剂的混用要讲究科学性;在混用之前要先了解这些药剂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以及生物活性等;然后通过小面积田间试验;最后才能大面积使用..第三部分作物药害问题农药如使用不当会对作物产生药害;轻者植株的部分组织受损、生长受阻或衰退;重者整株死亡;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其损失有时比病虫为害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因此药害的预防是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一使用不当产生药害;则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一.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药害是施药后较短时间内一般10天之内出现症状;表现为药斑、花叶、退绿、叶片黄化、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慢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症状表现;如植株生长衰退、整株黄化、叶片扭曲或畸形、果实畸形或变小等..药害症状有时是急性型;有时是慢性型;有时两种同时出现;按其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调查药害的程度;可参照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报道及作者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容易在作物上产生药害的药剂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如下表所示:容易产生药害的一些药剂及症状二.引起药害的主要原因1.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引起;2.不同的作物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3.施药时的环境;包括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因子的影响;4.药剂的使用浓度过高..三.药害的预防1.根据作物生育期选择合适农药..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同;果树作物一般在新梢、花穗、幼果期易产生药害;休眠期不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根据生育期来选择农药..如开花期不要使用机油乳剂;嫩梢、幼果期不要使用克螨特、三唑锡等..2.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施药..气候条件与药害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对药害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杀虫双、巴丹、硫磺胶悬剂等农药;若在高温、强烈阳光的中午施药;很容易产生药害;最好在一早一晚施药;或选择阴天施药..3.掌握农药适宜使用浓度..浓度过高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原因;在保证良好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使用浓度;不宜盲目增大农药的使用浓度..笔者曾做过试验;73%克螨特乳油2500-3000倍浓度在较凉爽的天气下使用;对柑、桔类嫩梢、幼果基本无药害;对甜橙类嫩梢的药害也十分轻微..18%杀虫双水剂1000倍使用浓度对多数作物安全..2-4;D在保花、保果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范围..4.合理混用农药..有些农药混合后使用会增大药害程度..如克螨特乳油与机油乳剂混合使用会增加柑桔嫩梢、幼果的药害程度;不宜混合使用..5.不能使用伪劣农药..伪劣农药由于理化性质不稳定或贮存时间过长产生分层、沉淀;或乳化性能不好;都容易产生药害..四.药害的补救措施避免药害的立足点在于预防;但万一施药后发现有药害的苗头;应尽快进行补救;越早越好;如时间拖长了;则回天无力..以下一些措施可作应急处理:1.清水冲洗..如果喷错药或使用浓度过高、或除草剂漂散到作物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效果明显内吸性除草剂不要让冲洗液流到树头下..2.灌水..对一些由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灌水能减轻药害..3.施肥..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片变黄、叶缘枯萎等轻度症状的药害;进行根部施肥或喷叶面肥能使植株尽快恢复、减轻药害..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如果施用过度;则可施用促进植物生长的药剂进行补救..如使用过量的2-4;D、多效唑、乙稀利、矮壮素后可喷施赤霉素920进行补救..。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以及环境卫生的病、虫、草、鼠等灾害的化学药剂的总称。
农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就会造成药害、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下面对农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农药作一些介绍。
一、农药分类农药种类很多,为便于识别和使用,常根据原料来源、用途、作用方式等进行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
防治害虫的药剂,如乐果、敌敌畏、万灵。
这类药剂只能用来杀虫,不能用来防病。
2、杀螨剂。
用来防治螨类的药剂,如克螨特、双甲脒等。
3、杀菌剂。
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瑞毒霉、百菌清、代森锌、粉锈宁等。
4、杀线虫剂。
用来防治线虫的药剂,如铁灭克、克线磷等。
5、杀鼠剂。
用来防治鼠害的药剂。
6、除草剂。
用来除草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虫剂(杀螨剂)分为下列几类:1、胃毒剂。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杀鼠剂等。
2、触杀剂。
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除虫菊等。
3、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
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害虫在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等。
5、特异性杀虫剂。
对害虫有特殊的作用,但无毒,如拒食剂、不育剂、驱避剂等。
同样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菌剂分为下列几类:1、保护剂。
在植物感病前,喷布覆盖于植物表面,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药剂。
如波尔多液等。
这类药剂应在发病前施用,发病后病源物已侵入植物组织内部,再施药就无效。
2、治疗剂。
在植物感病后,施用药剂能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消除病症的药剂。
农药知识培训教材一. 农药1.农药概念与分类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及卫生行业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病原菌、杂草、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1.1按用途分类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2按照剂型分类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胶悬剂(悬浮乳剂、油悬剂)、水剂、可溶性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泡腾片剂等。
农药剂型是不断发展变化,现大约有80多种剂型。
1.3 按来源分类分为天然农药、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
1.4 农药按化学结构分类杀虫剂分为有机氯(六六六、DDT、硫丹)、有机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甲胺磷、敌敌畏、三唑磷、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等)、氨基甲酸酯(灭多威、涕灭威、仲丁威、克百威、异丙威、残杀威等)、拟除虫菊酯类(高氯、来福灵、氰戊菊酯、敌杀死、甲氰菊酯等)、沙蚕毒素(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磺、杀虫环等)、无机类(磷化锌、磷化铝)其他类如灭幼脲、氟铃脲、哒螨灵、米满、阿维菌素、溴虫腈(除尽)、氟虫腈(锐劲特)等。
杀菌剂分为无机类(石硫合剂、硫磺、硫酸铜)、有机硫类(代森系列、福美系列)、有机磷类(乙膦铝、稻瘟净)、有机砷类(福美砷)、有机汞类、有机锡类、取代苯类(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甲霜灵)、杂环类(多菌灵、叶枯唑、三唑酮、腈菌唑)、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
除草剂分为苯氧羧酸类(2,4-D,二甲四氯、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精稳杀得等)、二苯醚类(三氟羧草醚、虎威、克阔乐)、酰胺类(乙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三氮苯类(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磺酰脲类(苯磺隆、玉农乐)、有机磷类(草甘膦)、二硝基类(氟乐灵、二甲戊乐灵、地乐胺)、吡啶类(百草枯、毒溴啶)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参考其它有关书籍。
1.5 按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保护剂、治疗剂、防腐剂、诱导剂、驱避剂、不育剂、灭生剂。
农药分类方法农药是一种用于农作物,家畜和家禽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制剂。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以保护农作物,增加产量。
农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用途,它们可以分成不同分类。
1. 按化学结构分类农药还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三大类:有机磷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农药之一。
它们基于磷酸酯,可以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结合,从而干扰生物体的神经递质传递。
这些农药对各种害虫和昆虫都有毒性。
此类农药有很高的毒性,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通过将氨基甲酸酯与碳酸酯结合而形成的,开始于1940年代早期。
它们对大多数害虫和昆虫都有毒性。
然而,这种农药不会对哺乳动物造成危害。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这类农药基于拟除虫菊酯结构,这种结构对某些昆虫具有有毒作用。
而对哺乳动物和鱼类没有明显的毒性。
因为发病作用很快,所以这些农药是世界上最快速的化学杀虫剂之一。
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消除杂草的化学制剂。
除草剂是广泛使用的化学制剂之一。
但是,它们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化学品之一,因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对耕作土壤造成长期影响。
除草剂的主要成分是草甘膦。
杀虫剂杀虫剂是一种用于防治害虫和昆虫的化学制剂。
杀虫剂可以捕捉到害虫和昆虫的神经,从而导致其死亡。
氯丹是一种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业和林业。
熏蒸剂熏蒸剂是一种用于熏杀害虫和昆虫的化学制剂。
熏蒸剂可以通过烟熏或喷洒来杀死害虫和昆虫。
二丙醚和乙醛是两种常用的熏蒸剂。
保墒剂保墒剂可以用于防治旱灾和水灾。
它们是一种保水助剂,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分。
晶钾是一种常用的保墒剂。
综上所述,农药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农业和林业生产领域。
它们根据化学结构和用途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每一种都有其专门的应用领域。
但是,使用农药也要谨慎,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农药的分类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其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生产实际的需要,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品种每年都在增加。
要较为广泛地认识了解农药,以便能科学、正确、合理的使用农药,就必须对种类繁多的农药进行分类。
根据人们的目的及农药的各种特性,可从多条途径对农药进行分类。
(一)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1、无机农药:主要由天然矿物质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为矿物性农药。
这种农药的有效成分都是无机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石灰(CaO、硫磺(S)、砷酸钙(Ca3(ASO4)2)、磷化铝(AIP3)、硫酸铜(CUSO)4。
2、有机农药:(1)天然有机农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用作农药的有机物质。
a、植物性农药:如烟草、除虫菊、鱼藤、印楝、川楝及沙地柏等。
这类植物中往往含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尼古丁)、糖苷类(巴豆糖苷)、有毒蛋白质、有机酸酯类、酮类、萜类及挥发性植物精油等。
b、矿物油农药:主要指由矿物油类加入乳化剂或肥皂加热调制而成的杀虫剂。
如石油乳剂、柴油乳剂等。
其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塞害虫气门,影响呼吸。
(2)、微生物农药:主要指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制得的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农用抗菌素、阿维菌素(Avermectin )等。
(3)、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即用化学手段工业化合成生产的可作为农药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如对硫磷、乐果、稻瘟净、溴氰菊酯、草甘磷等。
(二)、按用途分类:按农药主要的防治对象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1、杀虫剂( Insecticides ) 对有害昆虫机体有毒或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减轻、消除为害的药剂。
2、杀螨剂( Acaricides,miticides ) 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如双甲脒、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砜) 、石硫合剂、杀螨素等。
3、杀菌剂( Fungicides ) 对病原菌能起毒害、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
农药的分类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种类划分。
一、按农药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理源农药与有机合成农药。
1、矿物源农药:有的是无机矿物原料经觉得加工,有的是用矿物油加工成乳剂。
早期的农药有一些无机分合物品种,如砷制剂、氟制剂作为杀虫剂,后来因为毒性高、药效差、药害重而停产。
现代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有铜制剂与硫制剂。
铜制剂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等。
硫制剂如硫悬浮剂、石硫合剂等。
它们是大吨位的杀菌剂,硫制剂也是杀螨剂。
矿物油乳剂多用在果树休眠期杀虫杀螨。
2、生物源农药:主要有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历史久、用量大的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
除虫菊干花磨成粉就可直接作为杀虫剂或作为蚊香的原料。
从除虫菊干花中可以提取出除虫菊素,再配成药剂。
烟草中含有可以杀虫的烟碱,一般用废次烟叶或烟梗作原料,用酸提取出烟碱再配成杀虫制剂。
我国的植物源杀虫剂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
植物源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杭药性、对环境友善等优点。
但是,它们来源有限或栽植要占用耕地,很难大规模生产,品种也单一。
微生物源农药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
如果利用微生物代谢物,可以认为是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本质上与化学合成农药差不多,有人称之为“生物化学农药”。
如阿维菌素,是种高效杀虫杀螨刹;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
而用活体微生物做成制剂使用,如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制剂,其施用在本质上是种生物防治措施,得病死的虫体还会有传染性,严格说不属于化学防治范畴。
但由于它的制剂与作用方法都与农药相近,也就算它是一种农药,微生物源农药一般也具有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友善等优点。
3、有机合成农药: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它们是通过化学工业,用有机合成工艺生产出来的。
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有机合成的农药品种繁多,作用方式五花八门。
二、按防治对象分类:防治对象就是农业有害生物,其中有动物,有植物,也有微生物。
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
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还长有分节的附肢,全身长有外骨骼。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节上长有六只腿。
有害昆虫简称害虫,如麦蚜、棉铃虫、玉米螟等。
2、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螨。
螨就是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两部分,头胸部长有八只腿。
肉食性螨多是有益的,植食性螨多是有害的,如麦蜘蛛、棉叶螨等。
有些杀虫剂如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等也能兼治害螨,确切分类名称应为杀虫杀螨剂。
典型的杀螨剂只杀螨不杀虫,或基本上不杀虫。
杀螨剂如速螨酮、三氯杀螨醇、三唑锡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人体得病是细菌作怪,植物生病多是真菌为害,称植物病源真菌。
真菌性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黄瓜霜霉病等。
也有的病害是植物病源细菌造成的,如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等。
真菌和细菌都属微生物。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源线虫。
植物有一类病害是线虫造成的。
线虫小如针尖,它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动物,但它对植物为害出现的症状象病害。
丙线磷是一种杀线虫剂,可防治甘薯茎线虫等多种植物病源线虫。
杀虫剂涕灭威、甲基异柳磷等也有很好的杀线虫活性,如可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
5、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杂草是危害农作物的植物。
广义而言,凡在不适合的时间、地点生长的植物都是杂草。
如小麦地里长出向日葵,也应作为杂草除掉。
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
害鼠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
农田、粮仓、居室到处都有害鼠的踪迹。
杀鼠剂如敌鼠纳盐。
7、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
带壳的蜗牛和不带壳的蛞蝓是菜园里的大食客,它们属于软体动物门。
防治药剂如蜗牛敌。
8、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不用于防治有害生物。
其中有的能刺激生长,如赤霉素;有的能抑制生长,如矮壮素;有的能改善植物内在或外在质量,如乙烯利可用于纳熟。
三、按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1)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的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甲基异柳磷胃毒性能也很好,其药液拌小麦种子,可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
这些害虫吃食是咬下来嚼碎吞进去。
胃毒剂主要防治这样的咀嚼口器害虫。
(2)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昆虫表皮就是昆虫的外骨骼。
主要由称为几丁质的成分构成的。
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有时药剂喷在昆虫活动场所,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些品种的药液喷洒在棉药叶片上,幼龄棉铃虫在叶片上爬行,药剂可以通过昆虫的足底富集并进入体内达到致死剂量。
有一类杀虫剂如松脂合剂、机械油乳剂等,只有触杀作用。
松酯合剂,可以腐蚀破坏昆虫表皮,使昆虫体液流失而死;机械油乳剂可以在昆虫气门处形成油膜堵塞气门,使昆虫窒息而死。
(3)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熏蒸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如卫生害虫、仓库害虫。
敌敌畏还可以在田间较郁闭的空间里发挥作用,如防治大豆食心虫、豇豆的豆荚螟、玉米的玉米螟等。
有的熏蒸剂如溴甲烷,通常以液态贮存在钢瓶里,使用时以气态发挥作用。
有的熏蒸剂如磷化铝,原药是固体,使用后与空气中的湿气作用,水解形成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可杀灭仓库害虫。
(4)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
内吸剂主要防治剌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
蚜虫靠“口针”吸食大量植物汁液为生。
植物茎叶上喷洒了氧化乐果,植物体内法液中就带毒,蚜虫吸食后会中毒死亡。
甲拌磷处理棉籽,可使棉苗带毒,防治蚜虫、红蜘蛛,持效期可达一个半月。
有的杀虫剂虽能渗入植物体内,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称为“内渗”。
内渗作用在植保实践中也很有意义。
例如:蚜虫、红蜘蛛多集中在叶片背面为害,严重时造成卷叶,如施用触杀剂防治,操作不方便,也很难让虫体都接触到药剂。
而施用甲基对硫磷等具有内渗作用的杀虫剂,只要喷施在叶片正面,就能杀死相应叶片背面的刺吸口器害虫。
杀虫剂的以上各种作用是相对的。
很多杀虫剂品种同时具有几种作用。
在一定施药方法下,杀虫剂可能主要发挥一种作用,也可能发挥几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2、杀菌剂(1)保护作用:杀菌剂在病源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
较老的杀菌剂品种多以保护作用为主。
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有机硫杀菌剂等。
保护剂要求掌握好施药时机,一定要在病菌可能侵染之前不久,如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内,就没有什么药效了。
大田中施用保护剂,最晚也要在田间刚发现所谓“中心病株”之时,以保护大多数植株。
保护剂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持效期,必要时可多次施药。
(2)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
有的内渗性杀菌剂具有治疗作用,如代森铵。
但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等含氮杂环类杀菌剂及井冈霉素等农抗杀菌剂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
而甲霜灵活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性双向内吸传导作用。
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3)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源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
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有的虽可以用,但要注意施用剂量或药液浓度。
铲除剂多用于处理休眠期的植物或未萌发的种子,或处理植物或病源菌所在的环境,如土壤。
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1)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
这类除草剂施药时要求均匀周到,但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而对接触不到药剂的地下部分无效。
因此,它们一般只能防除由种子萌发的杂草,而不能很好防除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地下茎。
如敌稗是触杀性除草剂,在稻田中稗草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施药可杀死稗草,稻苗会对敌稗解毒而不受害。
百草枯是一种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植物绿色部分接触到百草枯药剂会很快受害干枯,但它不影响植物褐色的茎或树皮,它也没有内吸作用不会影响到植物的地下部分,它接触土壤后会很快失效,所以不影响施药后不久在土壤上另种植其它作物。
(2)内吸性除草剂:药剂施用于植物体或土壤,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最终杀死杂草植株。
莠去津是内吸性除草剂,可以茎叶喷雾,也可以土壤处理。
玉米等一些作物能对其解毒,所以它可用于玉米地防除多种杂草。
草甘膦有强烈内吸传导作用,可以向顶性、向基性双向传导,施用于杂草植株,能杀死其地上部分,也能杀死其地下根、地下茎等地下部分,因此可以防除多年生宿根性杂草。
但草甘膦接触土壤很快分解失效,它只能作茎叶处理。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