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传新闻学考研-综合考试真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539.2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传媒大学09年考研新闻真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社会责任论2.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题〔20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西方职业道德标准及其实践的认识与评价。
新闻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约翰•威克斯2、反“客里空〞运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奉献。
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分〕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新闻业务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那么。
2、简述新闻评论的根本类型。
二、论述题〔15分〕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根本类型〔试结合实例〕三、应用题〔15分〕分析以下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篇幅不超过800字。
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最近,“时评〞这一现象引发了争议。
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
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无视。
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重要局部,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局部。
不管是传统的主流报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现在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都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一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欢迎。
这说明无论是报刊本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开展的新趋势。
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快速反响,也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
不少时评能够切中时弊,表达公众的意见,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要求,对于社会有相当积极和正面的影响。
同时,时评也是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
一些互联网上的“网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对象。
而报纸上的“时评〞,如果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
北京广播学院1998年综合考试(语言)试题一、名词解释声带、塞擦音、普通话、亲属方言、电视、报纸二、简答题1、什么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举例说明2、列出北京话的区别特征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4、举例说明孤立语及其特点5、新闻学(广义)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内容(试烧举出两个)?三、论述题1、什么是音节?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有哪些特点?2、播音工作者的语言规范意识。
3、社会主义新闻广播的党性原则。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考研综合考试(语言)试题一、名词解释塞音、非音质音位、语境、语素、舆论、新闻评论二、简答1、解释辅音中鼻音与口音有何不同2、语言的社会功能3、举例说明共同语4、新闻要素指的是什么5、新闻媒介指的是什么三、论述题1、论元音与辅音的发音区别2、论“重文轻语”3、论语言的统一4、关于新闻的定义提法虽多,为学术界多数人公认的是什么?它概括了新闻的哪些最基本的特点?5、什么是新闻的趣味性(或曰兴趣性)?它包括哪些方面?我们所讲的新闻趣味性和资产阶级新闻学主张的趣味性有何不同?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综合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4分)1.目的语2.过渡语3.语言4.句子5.音素6.韵母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从普通话三个方面的标准和普通话的地位来回答什么是普通话。
2.举例说明语言的聚合关系。
3.什么是声调?普通话声调在语流中有哪些常见的变化?三、论述题:(每题13分,共52分。
4、5题任选作一题)1.论述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必答题)2.“儿化”在普通话中的积极作用。
(必答题)3.论述新闻采访的主要手段以及它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区别。
(必答题)4.为什么普通话水平测试分等级要求而不一概以标准普通话来要求?(选答题)5.论述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选答题)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语言学理论试题一、简答题什么是语流音变?请列举常见的类型。
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1.《新华日报》2.《纽约时报》3.伯明翰学派4.社交媒体5.沉默的螺旋二、简答题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2.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3.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并论述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新闻实务公共部分一、名词解释1.解释性报道2.新闻敏感3.编辑方针4.提要题5.金字塔式结构6.社论二、简答题1.简述新闻报道中选择角度的意义2.简述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性3.简述传统报刊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异同三、论述题请谈谈,我们目前传统报纸中言论版的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言论版改进的看法。
指定选作一一、综合应用题请根据下列材料(新闻发布会内容6日),改写一篇用于7日“早间中国”广播《新闻与新闻摘要》节目的广播稿,时间不超过2分钟。
二、应用写作题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雾霾现象,有专家表示,这与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过度开发破坏导致。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200字。
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5 分/个)1.民生新闻2.新闻出版自由二、简答(10 分/道)1.简述新闻批评的原则;2.简述新闻媒介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的意义。
三、论述题(20 分)结合现实,如“窃听门”事件、英国凯特王妃事件等,谈谈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5 分/个)1.进奏院状2.《大清报律》3.“红色中华通讯社”二、简答(10 分/道)1.谈谈黄远生的记者“四能说”的意义;2.说说美国政党报业的特点。
三、论述(15 分/道)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范长江新闻奖”,“邹韬奋新闻奖”与两奖合并成的“长江韬奋奖”的简介。
问题:结合范长江和邹韬奋的新闻实践,谈谈评定“长江韬奋奖”的意义。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简答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
其初名为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如今已形成电视、电影、动画制作、网络、报刊、图文数字电视相互配合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发挥着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
目前共开办16套电视节目,分别为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农业.军事频道、电视剧频道、英语国际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西法语频道,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同时,还开办了9个数字电视付费频道,2个网络电视频道和1个高清晰度电视播出频道。
目前全台栏目总数近400个,日播出量达631小时,其中自制节目量约占总播出量的73.9%,使用中、英、法、西四种语言和粤语、闽南话等方言向国内外播出。
全国收看覆盖率达90%,观众超过11亿人。
第4套节目(中文国际频道)、第9套节目(英语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法语频道也已覆盖欧洲与南美多个西法语系国家。
中央电视台拥有相当规模的、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其中移动地面卫星系统(DSNG)可随时随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卫星转发、新闻回传全面实现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系统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2.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新闻业务试题(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电子媒介2、广播传播符号3、《新闻纵横》4、体验采访5、数据广播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请举实例说明各自特色。
(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均可)2、广播新闻报道中叙述语言音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A、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wo passages into Chinese(20分)(1) KosvoTops EU AgendaSALZBURG,Austria(Agencies via Xinhua)—European for-eign ministers me t for a second day yestday ,focusing on the Russian economi c and political crisis and the fightingin Kosovo .On Saturday ,they concentrated on ways of improving co-ordinati on among the 15 foreign ministers following critrcrsm they we re slow to move and in effective in the face of interna –tional crisesThe latest attack on the EU foreign ministers came from the US special envoy to Kosovo ,Christopher Hill,who said they “turned their backs”on the violence wracked southern Serbian provinceHill is trying to hammer out aninterim deal between the authorities in Belgrade and Kosovo’s ethnic Albanians fightin g for indepence.The ministers declined to offer Russia extra cash or debt r elief yesterday and said the country bore responsibility for rdsolving its 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crisis .They urged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to form a new govermn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prevent there –e mergence of a command economy(2)Law-and –order is the longest –running and probably the bes t –loved political issue in US history.Yet it is painfully apparent ,that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would never thind of themselves as lawbreakers ,let alope criminals ,are takin g increasing liberties with the legal codes that are designedto protect and nourish their society Indeed ,there are mom ents the wave of the future .Harvard Sociologist David Ries man suspects that a majority of ,Amercans have blithely ta ken to conmitting supposedly minor derelictions as a matter of course Already ,Riesman says ,the ethic of US society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this :You’re a fool if you o bey the rules .B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 in Engl ish ( around 200 words )(30 分)Extensive use by Canadian midia of US media coverage of Asi a may nor be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anadian public,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commissioned by the Asia Paci fic Foundation.The study said using foreign sources for news is less expen sive than producing original coverage .But it added :“It also poses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i t is in Canada’s best interests to have its sources of i nformation ,which inflrence our vision of Asi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conour vision of Asia and the rest of th world ,conortolled by other narions whose foreign policy con side rarions may differ sharply from our own .”The study looked at this country’s media coverage of Asia a nd of the Asian media’s percepzion of Canda .The study looked at 10,563Asia-reiated stories published in 198 8in 14major newspapers ,ranging from The Vancouver Sun to The Financial postAs well radio and television coverage of Asia was also incl uded in the 100,000study.Among the study’s findings is that the Canadian media relies heavily on foreign news sorrees ,ranging US ,for coverage of political and business issues in Asia .“Canadians seem to have accepted the idea that US and Cana dian intenational interess concide most of the time .examples can be found in some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s which s uggest an unwillingness to neuralize the American influence by providing more coverage of other of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d from a Canadian perspective ,”the study said .Besides cost ,other reasons cited for the lack of foreign c overage produced by Canadians included the limited resale value of stories outside the country and the media’s lack of e xperience in intemarional issues .“Canadica journalists in Asia often joke that they have hear d that a great marker exists in Canada for stories from T hailand –that there is a Winnipeg angle ,”the study said . “Media organizarions do not feel pressured enough by the pub ilc to do a better job .Foreign news editors express surrrs e sometimes at the lack of complaints they geyt ”when theyhave failed to cover major intemational newss events properly”From the Asian media’s perrpective ,the view of Ccanada is limited and vague .The Canada US free trde agreement ,for example ,is seen as an American initiative to “secure fre e access to abundant nanral resources in the north “.The p roposed agreement with Mexico is seen as a way to “gain a ccess to cheap labor in the south “Added the repor “Due to incomplete 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about ,Canada US free trade agreement ,for example ,is see n as an American initiarive to “secure free access to abun dant nanual resources in the north .”The proposed agreement w ith Mexico is seen as a way to “gain access to cheap l abor in the sorth ”Added the report :“Due to incomplete 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about Canada a bounds .For example ,because Canada is ackn owledged as a billingual country ,many people assume that mos t Canadians speak both English and French and ,consequently , do not understand why Quebec wants to separate from Canada .”“Canadians have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conservative rather th an risk –takers resulting in aslower paced business culture and lifestyle ”The 2 1/2-year study included interviews with 200senior ,foreig n editors and Asians correspondents wording for Asian media o uthts in 12coumtries ,As well ,the research included interviews with 100seniwr editors and foreign reporters working for Can adian newspapers ,television networks and radio statious .。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新闻「参考答案」社会新闻是着重从伦理道徳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气,以及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展变化的新闻报道。
这类新闻以典型事例为主,注意人物活动的情节、细节,写作上讲究寓爱憎、褒贬于叙事之中,拥有广泛的受众。
社会主义新闻机构发布的社会新闻,目的在于布新除旧、扶正祛邪,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抨击不良的社会现象,以净化社会风尚,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
2、新闻集纳「参考答案」新闻集纳是一种短新闻的发布形式,又称"新闻集锦”。
一般把若干则简讯分类编排,并冠以栏目或题目刊出或播出。
这种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稿件,扩大版而或节目的信息容量,但一次集纳的条数不宜太多,表达也要力求简明。
二、简答题(10分)简要阐述消息、通讯、言论三者之间的差异。
「参考答案」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它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适方式。
消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讲究用事实说话。
篇幅短小,实效性强,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除简讯外, 大多有"本报讯"或"电头”、"本台消息”,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组成。
通讯是一种以记事为主,比消息容量大、记叙也更为具体、详尽的新闻体裁。
这种体裁兼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可以多侧而、多层次、生动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具体深入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英经验,是各种新闻媒介常用的体裁。
采写通讯,不仅要求事实真实、准确,讲究时效,而且要求题材具有典型意义:不仅用事实说话, 而且用形象说话,较为细致、具体、形象地再现人物活动、事物变化和现场情景。
言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典型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岀问题,直接阐述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并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新闻学考试科目:新闻业务一、试论98抗洪抢险新闻采访报道的主要特点。
(20分)二、下面这段文字,均摘自报纸刑载的稿件中,试指出有无用语不当之处?并兼析编辑的业务素质修养。
(10分)(附文字):(1)尽管摆在面前的工作多,任务重,难度大,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应有的成绩。
(2)“七月流火”,酷热难忍。
广大筑路大军冒着高温奋战在建筑工地上,力争早日完成东三环的修路任务。
三、简述新闻评论怎样做到导向的正确性。
(13分)四、请为下面这条消息制作一则主、副结合的复合性标题,要求主题必须是虚题。
(10分)附原稿:本报讯新华社消息:近日来,沈阳市邮政局沈河营业厅的营业员每天都要受理一些市民的“特殊邮品”--月饼,一份份邮品单上均填写着一个寄托着人们浓浓相思的地方--台湾。
今天台湾第一次解除了对从大陆邮寄食品、药品的限制。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不少人便把月饼寄给在台湾的亲朋好友,以圆一个相思梦。
据统计,近半个月来,这里已接待百余位圆梦人。
沈河营业厅营业员张鸿告诉记者,以往尽管台湾当局禁止邮寄食品,但每逢中秋节,还是有不少难抑相之苦的人们给台湾的亲人寄去月饼,结果往往是被扣下,今年台湾放松了限制,但邮价却不低,每千克邮费190元,每增加500克加价52元,然而,更多的人还是想让中秋的月饼带去对台湾亲人的思念。
沈阳市从1997年开办了台湾包裹快递业务,后来又陆续开办了函件类与邮政快递业务。
据介绍,近日邮往台湾的函件也在增加。
不少人邮寄扩印的“全家福”,人参、鹿茸、火腿肠等东北特产及沈阳风味小吃。
但人们更多的还是选择邮寄最能牵动相思情怀的月饼。
五、阅读分析下列新闻,回答:(14分)1、依据“新闻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你以为该新闻导语写得如何,为什么?。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试题--------------------------------------------------------------------------------一、词语解释(任选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多答按前4题计分):1、先秦文学(略举主要文体)2、敦煌变文3、变法4、一条鞭法5、文学研究会6、《悲惨世界》二、填空(每空0.5分,共8分)1、中国古代有两位作家和他们的两部作品,由于对中国文学和史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往往并称这为班马、史汉。
这里的班指()、马指(),史指(《》)、汉指(《》)。
2、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旗手鲁迅,一生写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
除14部杂文集和《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以外,还有小说集(《》)、和《彷徨》,散文集《野草》和(《》),历史小说(《》),以及文学史专著(《》)和《汉文学史纲要》。
3、从三国到隋统一的近几400年中,中国境内先后出现了35个封建政权。
其中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出现16个主要由5个少数民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5个少数民族是()、()、羯()、()。
4、中国有悠久的史学传统,历史典籍不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相互配套,既有编年体的(《》)和《资治通鉴》等,又有由(《》)发端的、后成为官修史共同体例的纪传体著作,还有如《通鉴经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的()、体通史、断代史和《唐会要》之类的()体,以及《通典》、《通志》等著作。
三、选择(每选0.5分,共8分)1、请按照文意选择相应的成语填入括号内(填序号或具体内容,不同):A、"为天下事者,若能临危不乱,(),必可有成。
"(a虎口余生; b墨守成规; c虑周行果。
)B、"每读宋史,至秦桧误国,鄂王(岳飞)被害,无不()。
"(a如丧考*;b同仇敌忾;c 拊膺切齿。
4.3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15*3)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2、建设媒介制度的类型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二、论述(30*2)1、论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2、论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广播或电视)三、案例分析(45)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原因。
4.4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15*3)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时效性和全时性海量性和开放性互动性和个人性化多媒体化2、简述媒介制度的类型集权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和我国公有制)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双重属性社会性:公益性、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
产业型:信息产业、媒介产品、市场竞争二、论述(30*2)1、论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表现:虚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现象低俗新闻增多人文关怀缺失原因:媒体在市场经济中体制和法规不健全媒介产业竞争激烈,过度重视商业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2、论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广播或电视)(解释核心词)电视频道化是指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划分,是节目内容较为集中。
(现状)目前,我国电视专业频道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前景)体现出电视产业化发展、体制创新的趋势。
是受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看法)符合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服务意识的体现是电视发展的必然之路存在一定的壁垒,如技术、人员等。
三、案例分析(45)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原因。
(解释核心词)犀利哥走红事件概述(分析)作为一个热点网络事件,成因包括:多种传播类型相结合:(人际、大众、群体等),二次传播,多次传播。
议程设置:议题的广泛设置意见领袖:二次设置热点问题,提出观点舆论走向:个人报道——网民舆论——媒体报道——舆论高潮——公共话题——舆论消退网络炒作:网络文化符号,符合网民心理期待(总结)多方面成因,作为网络“走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也反映出网民的窥探心理等,网民提升媒介素养,正确对待。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
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2、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
这种支配作用,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4、“有偿新闻”是我国当前新闻行业风气不正的突出表现。
其特征是谁给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5、第四媒体,也叫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简答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
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
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大众传播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由于大众传播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反馈参考答案:反馈(feedback)是源于控制论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在传播学中,反馈就是传播者接受到受众对传播讯息所做的反应的过程。
借助反馈,传播者可以对传播过程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3、传播者参考答案: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参考答案:控制实验法(control 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
它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式,确定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5、编码参考答案: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二、简答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创新扩散论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信息2.bbc3.新闻4.组织传播5.拉斯韦尔6.因特网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反馈与前馈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广播电视业务试题--------------------------------------------------------------------------------(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电子媒介2、广播传播符号3、《新闻纵横》数据广播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请举实例说明各自特色。
(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均可)2、广播新闻报道中叙述语言与音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一、分析新闻作品(20分)要求:分析下面稿件的报道思想并分析记者采访的特点。
拦车截客法理难容———浙赣国道千里采访纪实原杰:听众朋友,您听到过这样的事吗?一车乘客坐在13小时,被迫吃了七餐饭!这件事就发生在浙赣国道线上。
3月3号到3月9号,我和本台记者胡啸、杜嗣琨在浙赣320、330国道线上行车千里,对沿途几百家客车饭店进行了实地采访,一路上听到的一些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出国道行车音响,压混)我们这次千里采访是从江西南昌出发,途经江西东乡、玉山,浙江常山、松阳、丽水、青田、温州等十几个县、市,我们看到,宽阔的浙赣国道两旁,一块块“客车饭店”的牌子,或集中或分散地立地道边,询问小食店老板、汽车司机、过往乘客、当地居民,不断听说一些客车饭店敲诈过往乘客的事情。
(音响扬起,混进老板、司机、乘客说话音响)原杰:一位经常在这条路上开车的司机告诉记者——司机A:就在遂昌县管的地方,有个地方叫北界,离北界三公里左右有个客车饭店,拦车拦得比较凶的。
反正过路车经过他那里就把你拦下来,不管你吃了没有,都得下来,你如果不下来,那他就要打你。
你下来后,如果你在他那儿吃饭,他们就给你一张条子,你凭这张条子才能上车。
这种现象已经有三四年了,今年好像越来越凶了!在松阳县有个地方,离县城不到一公里,有个江山饭店,是本地人开的,他雇了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还有面包车,还有三辆摩托车,全部没有牌照,半路上就去截去拦,把车压过来。
中国传媒大学专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传播仪式观2.媒介素养理论3.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的特点2.谈谈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看法三、案例分析题(每题45分,共45分)材料,扎克伯格即将对Facebook规制采取新的举措,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删帖。
材料的大致内容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外宣布明年会聘请3000名员工处理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光靠自动软件是不够的,公司必须聘请员工才能提高内容的监管水平。
目前已有500名员工在参与此项工作,团队还需要继续扩大。
请你就些谈谈对社交媒体的媒介规制的看法。
专硕: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题1.新闻批评2.新闻职业道德3.中央广播电台4.新生事件5.马拉的《人民之友》报二、简答题1.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2.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三、论述题1.论述我国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2.论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3.论述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应用的新变化四、材料题材料关于厕所革命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材料二至四关于厕所革命1.写一个140字的微评论2.一个1000字的评论员评论(1000字左右)学硕:7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题(6*5)1.史量才2.客里空3.洋葱新闻4.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5.政治传播二、简述题(30*2)1.时务报的创办和梁启超的政论特色2.美国政党报刊黑暗时代特点3.发展新闻学的理论主张和评析4.简析第三人效果理论三、论述题(30*2)1.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特征,功能2.危机传播中的理论范式和管理原则学硕: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乌合之众2.首属群体3.文化工业4.舆情监测5.假新闻二、简述1.简述近代报刊诞生2.简述文化研究的重要学者和代表作三、论述1.举例分析国际传播中如何达到精准效果2.以差序格局理论分析社交媒体3.AI对传媒产业未来的影响新闻实务一、名词解释1.新闻价值2.新闻的第二落点3.组合报道4.互动式直播5.数据新闻二、简答题1.简述深度报道的核心要素2.结合实例简述网络与新媒体的作用和核心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三、论述题人工智能未来哪些措施影响新闻传播行业选作一1.请将通讯改写为一篇300字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