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崇⼭峻岭趣舍万殊疏竣河道静噪不同B.天朗⽓清⼭青⽔秀倾箱倒箧轻歌曼舞C.慧风和畅风⾬如晦融会贯通谆谆教诲D.流觞曲⽔委曲求全并驾齐驱有⽳窈然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清波下的⽉光) ②未尝不临⽂嗟悼(光临)B.①美⼈兮天⼀⽅(美貌⼥⼦) ②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C.①⽽吾与⼦之所共适(适合) ②⾄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相互)D.①托遗响于悲风(余⾳,指箫声)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上完全相同的⼀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友麋⿅B.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林D.顺流⽽东也5.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句:蚓⽆⽖⽛之利,筋⾻之强A.⽽今安在哉B.客有吹洞箫者C.孟德之困于周郎D.⽉出于东⼭之上6.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法分类正确的⼀项是( )①壬戌之秋,七⽉既望②⽽世之奇伟、瑰怪、⾮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④蚓⽆⽖⽛之利,筋⾻之强⑤倚歌⽽和之⑥⼈⼜谁能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⑦苟⾮吾之所有⑧⽽吾与⼦之所共适⑨⽿得之⽽为声⑩不知东⽅之既⽩A.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B.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C.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D.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7.下列有关⽂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苏轼,字⼦瞻,在被贬黄州期间,于东⾯⼭坡之上搭建草屋居住,所以⾃号“东坡居⼠”,与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享誉北宋⽂坛。
B.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称“王右军”。
C.王维,字摩诘,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继承和发扬了东晋谢灵运所开创的⽥园诗传统,成为唐代的⼭⽔⽥园诗⼈。
D.王安⽯,字介甫,晚年号半⼭,谥号⽂,也称王⽂公。
“唐宋⼋⼤家”之⼀。
第三单元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
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社日祭祀土地神..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一片神鸦社鼓的鼓声)B.金戈铁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烽火扬州路.(道路)C.元嘉草草..祠下(拓跋焘小名)..(很多草)佛狸D.赢得..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代..仓皇北顾(获利所得)舞榭指孙权故宫)2.下列词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对下列各项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4.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 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 词必须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词也有以婉约的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多用典,旨意朦胧,需读者去体味。
5.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六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收复中原。
高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虐杀nüè攒射cuán兴奋xìnɡ长歌当哭dànɡB.揪回jiū 莅临lì 瘦削xuē 虚与委蛇yíC.解剖pōu 桀骜jié 夹克jiā 叱咤风云chàD.和蔼ǎi 屏息bǐnɡ 立仆pú 博闻强记qiánɡ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陨身不恤风神潇洒炯乎不同炉火纯清B.涕泗交流绽露头脚左顾右盼步履稳健C.黯然神伤雷励风行酣畅淋漓不能自已D.默默含情鸦鹊无声佳作迭出短小精悍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虽然他当时还不是什么成名的作家,但他那______的文风,文章所蕴涵着的真挚的情感,还是一下子吸引住了总编。
2几天前,他刚刚被授予“优秀公务员”的荣誉称号,今天却因为受贿坐到了审判席上,这真是对这一荣誉称号的极大______。
32021年家装行业的流行风格是简约而不简单,那种复杂烦琐的造型已经过时,平顶、无主灯等设计手法都是简约的______。
A.简朴污蔑体现B.简朴诬蔑呈现C.俭朴诬蔑体现D.俭朴污蔑呈现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悉,“胡润榜”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就业人数、员工权益保护、公益事业领导力和透明度、纳税金额和慈善捐款金额四个方面《北京晨报》10月10日。
B.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C.纷飞的小雪——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俄罗斯人在婚礼上,要举行劈木柴仪式,以此把新郎会不会劈柴作为他能否持家的标志。
B.我们阅读巴金等一代大师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阅读他们的作品,更是在阅读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良知和品性。
高一语文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B. 峥嵘岁月C. 蹉跎时日D. 峥嵘时日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A. 王安石B. 范仲淹C. 苏轼D. 欧阳修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诗句,其出自()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______景色。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里的“岳”指的是______。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这里的“求索”指的是______。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里的“知己”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2.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什么特点?3. 请简述《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意蕴。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1.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往往在高一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语文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阿/阿姨从容/操纵殒身/陨星B.浸渍/汗渍攒射/积攒通缉/编辑C. 菲薄/绯红叱咤/惊诧面面相觑/虚心学习D.蓦然/招募眷恋/隽永长歌当哭/以一当十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ē/ā,cóng/zòng,yǔn;B项,zì,cuán/zǎn,jī/jí;C项,fěi/fēi,zhà/chà,qù/xū;D项,mò/mù,juàn,dàng/dāng。
答案:C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纵观国外幸福之城的概念,包括漫画之都的一些案例,广州与其千人一面,不如独辟蹊径,通过广州根深蒂固的漫画文化,对文化广州进行重塑,凸显休闲、幽默、热情、奔放的魅力,用虚幻的文化资源来带动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且带动传统的旅游,以及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A.千人一面B.独辟蹊径C.根深蒂固D.虚幻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千人一面”,比喻做文章或做事公式化、格式化,都是一个样子。
B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C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D项,“虚幻”空幻,不真实,强调主观幻想或结果。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4.下面是历史名人屈原、韩信、杜甫张良及其所对应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②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
A.①杜甫②张良③屈原④韩信B.①杜甫②韩信③屈原④张良C.①屈原②张良③杜甫④韩信D.①屈原②韩信③杜甫④张良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例句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以适当方式了解陈独秀、黄镇、邓先……这些家乡人物,撰写一篇《家乡人物志》。
A.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百合花》)B.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喜看稻菽千重浪》)C.“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老张立即征得前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 《祝福》中的鲁四前。
D 2A BCD 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B《归C集。
5AB*之情,表达了对*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D鲁迅不赞成徒手请愿,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不能温和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将来的意义7A有的像(排BCD海水东流,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借代,以部分代整体,造成美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避免了呆板和浅露,收到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8依次填入下面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文艺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9A呢?BC被推上声。
10A首句点明时令、环境,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中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属于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出梁任公先生正在得意之际却忘记下文而焦急、窘迫的心理,显示了梁任公先生为人古怪。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非常吸引人,抓住了观众的心。
C.梁任公先生演讲时的“掩面”“顿足”“狂笑”“太息”表明梁任公先生已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这些词语刻画了进入状态的学者形象。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一句收束前文,点出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