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翻译整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翻译:(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③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④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⑤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⑥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⑦怀旧:怀念故友。
⑧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⑨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⑩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赏析: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翻译》1.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翻译:> 老夫我一时兴起,像少年一样狂放,左手牵着黄狗,右手举着苍鹰,戴着锦帽,穿着貂皮大衣,率领千骑在平原上驰骋。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跟随我,亲自射杀老虎,看那孙郎的英勇。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翻译:> 明月何时出现?我举杯向天空发问。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风归去,但又担心那高高的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无法忍受。
起身跳舞,玩弄着清澈的影子,这又怎能比得上在人间?3.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翻译:> 大江向东流去,波涛冲刷着历史,无数风流人物都已逝去。
在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是三国时期周瑜的赤壁。
乱石穿透天空,惊涛拍打着岸边,卷起千堆如雪的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之间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4. 《望岳》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 泰山的壮观如何?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造化赋予了它神奇的秀丽,日出日落划分了明暗。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雾,眼睛决裂地注视着归巢的鸟儿。
我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山峦。
5. 《春望》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翻译:> 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城池草木茂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加译文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译文,以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壮丽如何形容?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日月的交替更迭。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彩,眼中映入归巢的飞鸟。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峰顶,俯瞰所有群山的渺小。
3.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破,山河依旧;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局,花儿似乎也在流泪,鸟儿的惊飞触动了离人的愁心。
战火连绵不断,家书的价值胜过千金。
白发日渐稀疏,几乎无法插簪。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中,鸟儿已经飞走无踪;万条小径上,人迹罕至。
只有一位老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渐渐落下,黄河浩荡地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6.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她密密地缝着,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7.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枯荣交替。
野火无法将其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重新生长。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③翻:副词,反而。
④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①折戟:指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锈蚀。
关注微信号:广州中考助手③前朝:以前的年代,这里指东吴。
④铜雀:即铜雀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①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②四周星:四年。
③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④汗青:史册。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①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仙宫。
②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③绮户:雕花的窗户。
④婵娟:这里指月亮。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5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解析①聚:聚拢;包围。
②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③西都:指长安。
④经行:经过。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论语》十则孔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此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如果举一个例子,不能推知其他三个,就不再教导了。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8. 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到的东西。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智慧的人善于变通,仁德的人内心宁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仁德。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以下是几篇常见的作品及其翻译:1. 《滕王阁序》 - 王勃- 翻译:《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为滕王阁所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以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翻译:《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岳阳楼的美景和作者登楼时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 《出师表》 - 诸葛亮- 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出征的决心。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翻译:《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醉翁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赤壁赋》 - 苏轼- 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翻译:《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游记。
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古诗词】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古诗大全带翻译【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下册诗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诗词的意思,为大家分享诗五首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译文对照全集45.关雎(诗经)原文诗歌译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相伴着关关和鸣。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捞取的时候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如果没有追求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46.蒹葭(诗经)原文诗歌译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河边芦苇长得很茂盛,秋深了露水结成霜。
我的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的那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河边芦苇长得很繁盛,清晨的露水还未曾干。
我的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的那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那水中的沙滩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河边芦苇密密麻麻,早晨的露水还未全收。
我的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的那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曲折难求。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那水中那小小的岛上。
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文诗歌译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里秋深了,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班级:姓名: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三、★《式微》【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四、★《子衿》【原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生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退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游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对已故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精神,道出了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既表现了作者自己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说说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适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②(画面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实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新旧调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
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
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
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
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
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
击磬的声音。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
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漂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沉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尺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