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878.37 KB
- 文档页数:29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操作》说课稿数控技术教研室王雷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我所讲的课程,选用的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是南京市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是南京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系列理论研究和时间成果之一。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本书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数控车工考核要求为基本依据,从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出发,遵循专业理论的学习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根据数控车床加工元素的特征分教学模块,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设计一系列课题(项目),使学生在课题引领下学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相关理论和技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在日常教学中以突出实践操作为主,在分析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实例,重点讲述了对企业生产中常见产品类型进行数控加工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思路,详细讲解每一例题,以指令+图例+实例+练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深入地学习编程指令。
通过精心挑选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编程和工艺进行了重点的学习。
该课程综合应用了同学们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增强了同学们综合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同学们对数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学生创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良好环境。
随着这两年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该教材上部分内容就显得滞后、过时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多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对该教材的完善及补充。
(二)课程定位:1、是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2、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3、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加工知识和数控技术知识。
4、为毕业后从事数控加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教材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1)数控机床坐标系的概念(2)数控车削加工工艺(3)数控编程指令的意义及格式(4)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2、教学难点:(1)数控车床的对刀操作(2)数控车加工工艺的设计(3)车削编程指令的应用(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说课稿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金江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机电学院教师金江,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分别是:一、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三、学习情境及要求。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六、课程师资和实训条件。
七、课程评价及考核。
首先是:一、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1.本课程的性质是:Ⅴ-1岗位技能课,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2.本课程目标是:培养中/高级数控车工(理论+实操)二、课程设计理念首先通过企业调研,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分别是“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组织”。
再根据工作任务归纳出完成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针对由职业能力分析出“行动领域”,最后结合“国家职业技能中/高级数控车工标准要求”设计出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并将其项目化,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中。
三、学习情境及要求本课程一共设计了八个学习情景,分别是:1.台阶轴的数控车削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
2.锥度小轴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
3.螺纹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与实施。
4.内孔零件的数控加工艺编程与实施。
5.工艺花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
6.工艺酒杯的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
7.工艺葫芦的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
8.工艺子弹的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
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相应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请看项目1“台阶轴的数控车削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的学习情境表。
完成该项目需要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各有7项,学生在进行该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穿插讲解各项知识和技能要求内容,全面推行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本课程教学重点是:数控程序编辑及校验,以及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与实施。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零件加工及检验。
以及零件加工精度的调整。
《数控技术》说课稿课题: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该课题所选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朱晓春主编的《数控技术》一书,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
根据机电类教学大纲对教材的要求,对于本课题,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分析,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等七方面进行说明。
一、对教材的分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数控加工编程基础的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进一步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数控设备准备的坚实理论基础。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起着推动产教相结合的实际作用。
2. 说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直径编程和半径编程的区别,数控车削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2)能力目标: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编程(3)情感目标:通过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练习技能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专业规划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数控车削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难点为:数控车削加工的程序编制二、说学情分析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心理特征来说,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已逐步成熟,独立性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灵活。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启法式引导,引起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螺纹切削循环G92指令》,本节说课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我所讲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选用的教材是由中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的。
随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也已成为实习训练的核心,这一方面要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靠系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保证。
本节的理论学习目标是了解数控程序基本结构,掌握螺纹车削的参数编程方法。
理解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方法,以及带螺纹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零件公差在编程时的处理方法。
以上几点是把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结合在一起。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熟悉使用仿真软件,掌握对刀以及坐标系的建立。
通过讲练结合,列举生活中螺纹的应用【水龙头、螺丝帽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练习技能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根据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大纲和本节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1、先用讲授法,通过复习前面学习过的螺纹指令格式,带入本节所学课程,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方便知识点的衔接。
2、利用情景教学法将教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本校学生普车实习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
3、案例分析法,结合零件加工实例,利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对零件进行动态仿真加工,让学生参与软件操作和编程过程,通过观察每条指令执行过程和结果,加深对编程指令的理解。
4、分组讨论法,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编程中容易出错或忽视的问题修改程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纠错,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最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验证。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更好更长久的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本课将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课题的逻辑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完整;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意识,用“为什么这样编程?”、“能否用其他办法解决?”、“如果那样编程结果会怎样?”等问题唤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数控车床中级工》实训教学讲义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数控机床方面的一个基本工种的技能、技术一体化课程。
既包括理论方面知识|也包括操作实践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熟悉编程的同时必须进行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普通的车床的工艺与操作等方面打好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设备及系统的不同规定或指令寻找规律,善于总结,并能独立处理零件加工的工艺要求、工艺问题,正确比较学习,将有关知识融会贯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成为合格数控车工技能型人才。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按照《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将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由浅入深。
较好地掌握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及程序编程指令。
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学者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强调了编程数据的数学处理方法,尤其充分采用计算机CAD/CAM技术,帮助基础差较差的学员能高效率的进行学习。
每个课题尽量安排采用与本专业生产相关的常用零件进行编程及操作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识。
本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必须占课程总学时约60%的时间进行上车床操作,才能较好地理解的掌握本专业课程的技能、技术。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明确每课堂的教学目的、要求。
充分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具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以及采有电脑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课题及学时分配表。
《数控车床的刀尖半径补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床的刀尖半径补偿》。
本内容位于教材《gsk928te/gsk928tc 车床数控系统使用手册》第三章第12节。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目前,数控专业的教材非常缺乏,有的理论很好,但操作性差,有的泛泛而论,没有针对性。
我校选用的是广州数控随机床配套的编程教材,它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理论和实践结合紧的优点。
但教材的编排顺序还不够科学,有的不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法特点,在本节我将刀尖半径补偿放在圆弧插补指令后讲,符合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循环指令的讲解简化编程,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模块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本次课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刀尖半径补偿的设置方法(2)能力目标:a.会用刀尖半径补偿指令解决过切问题。
b.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c.解决生产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b.培养学生强烈的安全操作意识c.让学生明白高科技人才必须在生产中才能培养出来,必须积极加入到学校的对外加工活动中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1)本次课的重点是刀尖半径补偿的使用方法和设置。
(2)本次课的难点是会用刀尖半径补偿解决过切和欠切问题,并能运用它进行生产加工。
4、学时安排:本内容共用2学时完成,第一学时探讨刀尖半径补偿解决过切和欠切问题,第二学时前1/2讲刀尖半径补偿的使用方法和设置,后面的学时进行实践性生产加工及总结。
二、说学情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般的机床实际操作,并能单独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在机位上相对集中,以便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说教法:数控编程比较枯燥,比较难。
因此我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情景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powerpoint、数控仿真软件、电子教室等先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形成能力。
《数控车床简介》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削的编程基础》的第3课时“数控车床简介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我将从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数控车削的编程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中职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的第一堂课的内容,是培养一个数控车技术工人的第一步,作为开端章节中,它给同学们分别讲解了数控车床的发展,数控车床的分类,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和数控车削编程的基本知识。
可以说本课的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由其注意兴趣的激发。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控车的代码含义。
○2.能力目标:理解加工工艺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新课学习和自主探索,培养克服面对新事物的畏惧心理,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3.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数控车的代码含义和加工过程难点: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其中突出重点的方法是:多举实例,课堂互动,加深知识的记忆;突破难点的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动思考每一步的内容在数控车削加工时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理论数据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三、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我将把多媒体平台的优势从教师手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授并借助多媒体平台去主动探索、去观察思考,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数控车床对刀操作说课稿数控车床对刀操作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控车床对刀操作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控车床对刀操作》,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分析能力以及能够对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进行手工编程为目的进行编写的。
数控车床对刀操作章节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学会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
前面我们学习的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操作面板组成部分的内容,已熟悉各按键的作用。
能够熟练应用,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讲述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及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
将为后期实训课题奠定基础。
因此,学习并熟练掌握对刀的基本方法及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试切对刀的方法要领。
2)能力目标熟练试切对刀的方法要领,能正确测量并设置刀偏值。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以下的问题:1、对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不熟悉,记不住刀偏表位置,不知道从何下手;2、有的同学试切之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退刀,出现对刀坐标值错误的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指定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对刀的基本概念2、掌握试切法对刀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试切法对刀的过程及其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理论讲述和教学演示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教学演示的方法突破难点。
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说课稿侯贺鹏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本节是高教版《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几点说明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主要阐述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组成及数控系统的分类,从理论角度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基本理论,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纳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1)掌握机床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熟悉数控机床的组成部件。
(3)了解机床数控系统的分类方式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重点与难点机床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而机床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机床数控系统的分类方式及其特点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通过直观演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讲解机床数控系统的组成部件。
(2)通过列举加工实例,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机床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机床数控系统的分类方式及其特点变得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1、通过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