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四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3
1。
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
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通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特性: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
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特点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
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正确答案: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二、问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四个目标是什么?正确答案: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
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2、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什么?正确答案:中央银行的职能,一种属于对银行体系的监管与服务,比如作为最后贷款者在银行需要资金时提供贷款;另一种职能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三、判断题1、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都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对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错3、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
错4、内在稳定器有自发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的运用。
对5、实行赤字财政会使经济进入衰退。
错四、多选题1、政府支出包括(A B C)。
A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B :政府购买C :转移支付D :私人支出2、总成本分为(C D)。
A :平均成本B :边际成本C :固定成本D :变动成本3、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 B C D)。
A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 :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 :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4、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A B C)。
A :需求管理政策B :供给管理政策C :国际经济政策D :合作E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五、单选题1、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C)。
A:控制物价水平B:控制利率C:控制货币供给量D:两者并重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B)。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D: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3、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
电大西方经济学第4次作业第一篇:电大西方经济学第4次作业西方经济学第4次作业一、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从它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它具备的特点:第一,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一种或几种产品和劳务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则正好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下降。
二、1、财政政策:一般是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而财政政策又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它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但它也影响社会总需求,也是一种财政支出政策工具。
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是政府支出的重要项目。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之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手段。
改变税收总量和税率会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势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政府可通过发行公债来增加收入的同时影响金融市场的扩张或紧缩,进而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总需求水平,所以也是总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
有上述可见在经济过热时期,课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转移支付减少政府购买支出等手段来抑制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和经济过热发展;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可通过减税,增加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增加国民收入最终缓和经济衰退。
题目1.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周期性失业
b. 自然失业
c. 摩擦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
【答案】:周期性失业
题目2.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是a. 贴现率
b. 法定准备率
c. 货币乘数
d. 简单货币乘数
【答案】:法定准备率
题目3.如果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那么
a. 债务人受损失而债权人受益
b.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失
c.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d. 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答案】: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题目4.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金融中介机构
d. 财政部
【答案】:中央银行。
西方经济学作业4(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一、填空题1.某银行吸收存款1000万元,按规定应留20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20% ;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5000万元.2.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是货币乘数.3.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4.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5.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6.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1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15,则从1995年到2001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7.紧缩性缺口引起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9.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1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1.顶峰是繁荣的最高点,谷底是衰退的最低点.12.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13.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14.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及其他人.15.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16.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17.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18.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19.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0.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21.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溢出效应。
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回波效应。
一、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没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同伙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类:1、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2、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3、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行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合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病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的特性:通货紧缩的表现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通货膨胀的特点:1、纸币因发行过量而急剧贬值;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类型: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4、输入型通货膨胀;5、抑制性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答: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水手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
在短期中,财政政策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者减轻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
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
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
18秋《西方经济学》作业4《通论》是()的著作。
A.萨缪尔森B.杰文斯C.门格尔D.凯恩斯正确答案:D人们对自由市场上鸡蛋的需求曲线表现为()。
A.价格上升,需求量不变B.价格下降,需求量无穷大C.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D.价格下降,需求量不变正确答案:B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正确答案:B张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美元时每周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的时候每周挣105美元,由此可以断定()。
A.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C.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相同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发生作用正确答案:A通常,随着价格的提高,总需求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在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厂商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曲线。
A.递增B.递减C.先增后降D.先降后增正确答案:C反垄断法又称为()。
A.反辛迪加法B.反托拉斯法C.反竞争法D.反商业法正确答案:B针对柯怖-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去对数,然后在进行微分可以得到如下式子,△Y/Y=△A/A+a△L/L+b△K/K,则技术水平增长率为()。
A.△Y/YB.△A/AC.△L/LD.△K/K正确答案:B《论动态理论》是()的作品。
A.丹尼森B.凯恩斯C.哈罗德D.弗里德曼正确答案:C若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正确答案:D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B.不变C.递增D.先增后减正确答案:C准租金等于不变资本与()之和。
A.会计利润B.经济利润C.营业利润D.销售利润正确答案:B()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A.显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正确答案:B如果一个两部门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300+0.8Y,投资为400,那么,均衡收入水平为()。
《西方经济学(一)》第一次作业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大于4B、小于4C、等于4D、小于或等于4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
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减少B、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上升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D、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下降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需求规律说明()。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衣服的价格提高D、黄瓜的价格下降,西红柿的销售量增加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马歇尔是哪个理论学派的代表()。
A、古典学派B、边际学派C、新古典经济学派D、新古典综合派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A、鸡蛋价格的增加B、良好的气候条件C、牛奶价格的下降D、收入的下降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弹性是指()。
A、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B、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C、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另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D、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史上的边际革命。
西方经济学作业四(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一、填空题1.某银行吸收存.100.万元.按规定应.20.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20%..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5000.万元。
2.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是(货币乘数.。
3.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4.L.曲线.(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5.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7.如果.199.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100.200.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115.则.199.年.200.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8.紧缩性缺口引..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9.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顶峰..繁..的最高点.谷底..衰..的最低点。
12.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13.财政政策是通.(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
14.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它人.。
15.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货币供给量.。
16.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
17.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
18.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总需求.+净出口。
19.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A.曲线.(..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减.., 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20.浮动汇率制分.(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21.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溢出效应..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回波效..。
20秋《西方经济学》作业4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1.北方农场就业的人可能出现的失业属于()。
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答案:A2.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C.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D.以上都不对答案:C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
A.递增B.递减C.不变D.先增后减答案:C4.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纵多个答案:D5.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750-2L,其中L是劳动使用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300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A.100B.200C.300D.400答案:C6.《国富论》的作者是()。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马尔萨斯D.门格尔答案:B7.在西方经济学中,MR表示的含义是()。
A.总收益B.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D.会计收益答案:C8.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答案:D9.从几何意义上看,边际替代率是()上某一点斜率的绝对值。
A.无差异曲线B.预算约束线C.等成本曲线D.等产量曲线答案:A10.在失业的分类中,政府最关心的是哪种失业()。
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答案:D11.在寡头中,价格的领导者()。
A.制定行业的最高价格B.制定行业的价格,其他厂商跟随C.靠降低价格的威胁阻碍厂商的进入D.通过降低价格的威胁确保所有厂商的合作答案:B12.()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史上的边际革命。
A.边际学派革命B.重商主义革命C.理性预期革命D.凯恩斯革命答案:A13.现金余额方程的形式为()。
A.MV=PYB.M+V=P+YC.M=kYD.M= k+Y答案:C14.硬币和纸币通称为()。
章节题型题目选项A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答案第十章单选题在下列四种产当年生产的拖去年生产而在某人去年购买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A 第十章单选题在下列四种情公司用于联系工厂用于运送旅游公司用于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小汽D 第十章单选题汽车制造厂生有形的产品 无形的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供给生产阶段投入所需产品C 第十章单选题支出法又称要素支付法部门法最终产品法 要素收入法C 第十章单选题按支出法,应个人乘坐购买个人出行购买个人居住购买个人购买的冰箱C 第十章单选题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折旧A第十章单选题国民生产总值直接税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C 第十章单选题个人收入与个个人所得税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公司未分配利润A 第十章单选题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总需求=消费+投资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A第十章单选题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表为I+S ≡G+T I+G ≡S+T I+G+X ≡S+T+MI ≡S B第十章单选题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政府的税收A 第十章单选题失业率是 失业人数占劳失业人数占人失业人数占就没有工作的人数占整个国家A第十章单选题充分就业的含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消灭了周期自消灭了摩擦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B 第十一章单选题已知资本/产量4%5%6%10%B第十一章单选题在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储蓄率C 第十一章单选题决定经济增长制度、资源、劳动、资本、资本、劳动、劳动、资源、技术A 第十一章单选题经济增长的充技术进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制度与意识的社会福利和个C 第十一章单选题认为资本-产量哈罗德-多马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零增长理论A 第十一章单选题经济学家认为交换媒介计价单位贮藏手段世界货币A 第十一章单选题通货是指纸币和商业银纸币和商业银纸币和铸币所有银行的储蓄存款C 第十一章单选题在经济学中,现金和一切形现金和通货现金和商业银近似货币C 第十一章单选题引起摩擦性失工资能升不能总需求不足经济中劳动力技术进步C 第十一章单选题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由于总需求不由于劳动力市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B第十二章单选题总需求曲线向政府支出的减货币供给量的私人投资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B 第十二章单选题当价格不变,凯恩斯主义总短期总供给曲长期总供给曲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A 第十二章单选题凯恩斯主义总(与横轴平行的向右上方倾斜与横轴垂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线A 第十二章单选题长期总供给曲经济中已经实经济中的资源在价格不变时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A 第十二章单选题在短期总供给价格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C第十二章单选题在总需求不变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A 第十二章单选题.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制止通货膨胀的最有效办法是刺激总需求刺激总供给抑制总需求抑制总供给B 第十二章单选题均衡的国民收一国每年所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D 第十二章单选题乘数发生作用社会上的各种社会上的各种边际消费倾向0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B第十三章单选题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等于1小于1等于2B 第十三章单选题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等于1小于1等于2B第十三章单选题引致消费取决自发消费边际储蓄倾向收入和边际消收入C 第十三章单选题.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价格水平下降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利率下降B第十三章单选题根据储蓄函数收入增加 利息率提高 人们预期未来政府支出增加A 第十三章单选题根据简单的国消费减少 储蓄减少消费增加 政府支出增加A 第十三章单选题在以下四种情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0.4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消费倾向为0.75C 第十三章单选题自发总需求增100%10%90%50%B第十章多选题理解国内生产只包括最终产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只包括中间产包括折旧最终的产品和ABDE第十章多选题按支出法计算GDP 的主要项目有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ABCE第十章多选题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ACDE 第十一章多选题经济增长的源国民收入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基数效用 BCD第十一章多选题经济长期稳定实际增长率等实际增长率等合意增长率等合意增长率等于有保证增长率公共物品与私ABCD第十一章多选题哈罗德- 多马社会只生产一生产中只使用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不考虑技术进ABDE 第十一章多选题哈罗德- 多马模型提出的三个增长率的概念是实际增长率技术进步增长有保证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边际技术增长ACD 第十二章多选题总供给可以增短期总供给曲长期总供给曲凯恩斯总供给整条总供给曲以上都正确AC 第十二章多选题在资源未被充刺激总需求抑制总需求刺激总供给抑制总供给以上都正确AC 第十三章多选题居民消费函数初始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基本的投资支政府的支出净出口AB 第十三章多选题居民边际消费随着人们的收消费增加的数消费在收入中消费在收入中消费和收入之ABC 第十三章多选题消费函数与储由消费和储蓄收入为消费和当收入一定时当收入一定时当收入一定时ACDE 第十三章多选题边际消费倾向MPC+MPS=1MPS=1-MPC APC+APS=1MPC=1-MPSEAPC=1-AP ABCD 第十三章多选题乘数的效应可总需求的增加总需求的减少乘数发挥作用乘数发挥作用乘数的大小取ABCE 第十三章多选题投资乘数形成投资增加就业就业增加国民投资乘数的大投资乘数的大最终收入的增ABCE 第十三章多选题国民收入变动投资增加,国投资减少,国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消费增加,国ABCD 第十三章多选题乘数的公式表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乘数一定是不BCE 第十章判断题国民收入核算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国民生产总值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国民生产总值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今年建成并出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用作钢铁厂炼正确错误B第十章判断题同样的煤,在正确错误A 第十章判断题某人出售一幅正确错误A 第十章判断题如果农民种植正确错误A 第十章判断题居民购买住房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从理论上讲,正确错误A正确错误A 第十章判断题 国民生产总值第十章判断题个人收入等于正确错误A 第十章判断题个人收入就是正确错误B 第十章判断题均衡的国民收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无论什么人,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衡量一个国家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充分就业与任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失业率是指失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摩擦性失业与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结构性失业的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无论什么人,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衡量一个国家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充分就业与任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失业率是指失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摩擦性失业与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结构性失业的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经济增长可以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经济增长和经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哈罗德- 多马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根据哈罗德- 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新古典增长模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经济增长的充正确错误A 第十一章判断题经济增长的充正确错误B 第十一章判断题经济增长的必正确错误B 第十二章判断题增加国民收入正确错误B 第十二章判断题总供给曲线的正确错误A 第十二章判断题凯恩斯主义总正确错误A 第十二章判断题在短期总供给正确错误A 第十二章判断题在长期总供给正确错误B 第十二章判断题当考虑到总供正确错误A 第十二章判断题在总需求不变正确错误A 第十二章判断题在资源尚未得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消费和储蓄都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边际消费倾向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自发消费随收正确错误B 第十三章判断题在资源没有得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乘数的大小取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边际消费倾向正确错误A 第十三章判断题在任何情况下正确错误B。
西方经济学作业四(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一、填空题1. 某银行吸收存款 1000 万元,按规定应留 200 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20%);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5000)万元。
2. 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的比例是(货币乘数)。
3.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 、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4. LM 曲线向 (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5. 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 失业。
7. 如果把 1995 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 100, 200l 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 115,则从 1995 年到 200l 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 15% ) 。
8. 紧缩性缺口引起 ( 周期性) 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9. 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0.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 顶峰是 ( 繁荣 ) 的最高点,谷底是 ( 衰退 ) 的最低点。
12. 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 (需求管理) 、 (供给管理) 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13. 财政政策是通过 (政府支出与税收) 来调节经济的政策。
14. 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卖给( 中央银行以外的其它人) 。
15. 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
16. 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
17. 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
18. 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总需求)+净出口。
19. 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 AD 曲线向(左 ) 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减少 ),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西⽅经济学》作业4答案《西⽅经济学》平时作业(3)答案⼀、填空题:1.国内⽣产总值的计算⽅法主要有⽀出法、收⼊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NDP 。
3.名义国内⽣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
4.物价⽔平普遍⽽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是技术进步。
7. ⽣产⼀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的惟⼀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流动⽽引起的失业。
11.效率⼯资是指企业⽀付给⼯⼈的⾼于市场均衡⼯资的⼯资。
12.总需求曲线是⼀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条向右上⽅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物价⽔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在这条线上任何⼀点都是收⼊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任何⼀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产总值相等。
18. 净现值是指⼀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现值与现在投⼊的资⾦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出)是决定均衡国内⽣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选择题: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B )A.汽车制造⼚新⽣产出来的⼩汽车B.旅游公司⽤于载客的⼩汽车C.⼯⼚⽤于运送物品的⼩汽车D.公司⽤于联系业务的⼩汽车2.最全⾯反映经济中物价⽔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C )A.消费物价指数B.⽣产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D.名义国内⽣产总值指数3.劳动⼒总量包括(A )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作年龄⼈⼝B.总⼈⼝中除⾮⼯作年龄⼈⼝外的所有⼯作年龄⼈⼝C.总⼈⼝数D.所有失业的⼯作年龄⼈⼝4.经济增长是指( B )A.技术进步 B.国内⽣产总值或⼈均国内⽣产总值的增加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社会福利和个⼈幸福的增进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率为( B )A.50万/100万=0.5B.100万/50万=2C.100万/(100万+50万)=0.67D.50万/(100万+50万)≈0.336.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D )A.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B.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C.只影响实际变量⽽不影响名义变量D.只影响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D )A.最低⼯资法B.效率⼯资C.⼯会的存在D.经济中劳动⼒的正常流动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项与物价⽔平⽆关( C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9.物价⽔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为( B )A.沿同⼀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移动B.沿同⼀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移动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动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动10.技术进步会引起(A )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移动B.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动D.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动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D )A.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增加,价格⽔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增加,价格⽔平下降C.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价格⽔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价格⽔平下降12.引致消费取决于(C )A.收⼊B.边际储蓄倾向C.收⼊和边际消费倾向D.⾃发消费13.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B )A.消费B.投资C.政府⽀出D.净出⼝14.加速原理说明了( B )A.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B.投资的变动⼤于产量的变动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D.投资的变动⼩于产量的变动1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的是( 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消费倾向为0.5D.边际消费倾向为0.8三、判断题: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今年的国内⽣产总值。
《西方经济学》作业四(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分)二、填空题(20分)1、制度,资源,技术;2、消费需要,投资需要,政府需要,国外的需要;3、交换媒介,计价单位,贮藏手段;4、G =S/C;5、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6、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准备率政策;7、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各种转移支付;8、国家的大小,开放程度,各国边际进口率的大小;9、国际收支平衡,复式记帐;10、商品,劳务,国际间单方转移;11、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12、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实现,国际收支均衡;13、进口增加,国民收入增加;14、增加,改善;15、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16、自由浮动(清洁浮动),管理浮动(肮脏浮动)。
三、判断题(10分)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错。
四、计算题(10分)1.解:ΔY=[1/(1-C)]·ΔÃ∴200=[1/(1-c)]·80∴MPC=o.6,MPS=1-0.6=0.4,a=1/(1-0.6)=2.5答:乘数为2.5,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储蓄倾向为0.4。
2.解:MPC=ΔC/ΔY=200/500=0.4MPS=1-MPC=1-0.4=0.6a= 1/(1-c)=1/(1-0.4)=1.67答:边际消费倾向为0.4,边际储蓄倾向为0.6,乘数为1.67。
五、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这是需求管理的一种。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
通过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2、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但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
第四次作业
答:
一、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
(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
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
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
如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3.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
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4.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
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使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5.汇率因素。
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过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6.货币政策变动。
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7.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第一: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不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我们应从最重要的原因即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
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
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
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
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资推动通货膨胀,由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导致。
⑵ 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导致。
⑶进出口推动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升及出口迅猛增加导致。
3.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而带来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过程。
这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因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进行需求干预治理的结果。
当发生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时,假定社会总需求不变,工资和物价会螺旋上升,失业增加,产量下降。
政府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失
业和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物价会进一步上
升,从而形成所谓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如图9—5所
示。
假定最初由于生产领域的原因导致总成本上
升,供给曲线AS 由
0AS 向左上方移到1AS ,1AS 与最初的需求曲线0AD 交于1e 点,价格水平由0P 上升
到1P ,为了遏制实际产出的减少和防止出现高的失
业率,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和刺激需求的措施,需求
曲线由0
AD 上升到AD ,这样使原来由成本推动的价格上升进一步得到需求拉上的支持,1AD 与1
AS 相交于2e 点,1P 上升到2P ,需求扩张拉动的价格上升,又会进一步引起成本上升,供给曲线
1AS 由移到2AS ,与1AD 相交于3e ,此时价格水平为3P 。
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就表现出一种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互推动的机制,AS 与AD 分别向左上和右上方移动,价格
则沿着均衡点的轨迹0
1234e e e e e →→→→……所确定的水平0P 到1P 、2P 、3P 、4P
……呈“螺旋式”上升过程。
4.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
包括结构型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供给主义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
⑴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
⑵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⑴ 税收。
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
⑴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⑵ 再贴现率: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图9—5 混合型通货膨胀
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作及优缺点
财政政策的操作:
1.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2.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
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
1.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2.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⑴财政收入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必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只能加在商品价格上;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则会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水平。
⑵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政府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人们将此收入用于储蓄。
四、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
在此期间,我们最能够体会的是我国的利率变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段。
当国家经济“过热”现象,应当实行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
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
双紧政策的适用条件有三:
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
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
第三,经济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