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14.73 MB
- 文档页数:7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得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得生物要依赖于不同得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得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得环境中?②您知道吗?在我们得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得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得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得感想。
(生命得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就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得?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得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得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得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得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 画一画您心中得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就是有本质区别得: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得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得智慧与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得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 1、寻找生存得家园牛羚→水草丰茂得草园蓝鲸→辽阔得海洋鸟儿→森林与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得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得家园人类→用智慧与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得美丽家园 2、生命健康得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得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得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得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得折磨。
小学三年级下册生态生活与安全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态环境保护课时一:我们的家园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生态,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界的美好和生态环境现状,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课时二: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许多珍贵的物种和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它们。
同时,本课还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步骤。
通过观察图片、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地球。
课时三:垃圾分类我做主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垃圾产生的原因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周围环境健康和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课时四:保护水资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二单元安全知识教育课时一:警钟长鸣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交通安全法规等信息。
通过播放有关交通安全的动画片、图片等形式,以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发言来让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课时二:电闸惊险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家庭电器的危险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家电。
通过教师的讲解、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器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课时三:坐电梯要安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梯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电梯的构造、电梯的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电梯。
课时四:消防安全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理解火灾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安全地逃生。
通过真实情境的练、演示、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应对突发火灾的基本技能。
本教案涵盖了小学三年级下册生态生活保护与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地为学生规范生态生活和提供安全保障。
三年级下册的《生命-生态-安全》课程解读1. 课程概述《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是针对我国三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一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以生命科学、生态学和安全知识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认识各类生命形态,理解生命规律;-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态环境、安全意识强的品质。
3. 课程内容3.1 生命科学-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人体结构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3.2 生态学-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3 安全知识- 个人安全- 交通安全- 防火安全- 食品安全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终结性评价以考试形式进行,涵盖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
6. 教学资源- 教材:《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下册- 辅助材料: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 实践基地:学校实验室、动物园、植物园等7. 课程实施建议-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态观和安全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Unit 1: Love LifeTopic 1: Seeking a Habitat for SurvivalTeaching Objectives:1.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animal n。
which is to find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survival.2.Understand the n process of living organisms to their environment。
and experience the hardships and wisdom of survival.3.Resp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organisms.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y: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animal n。
experience the natural law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hrough animal n.Teaching Materials: Headwear of antelopes。
frogs and fish。
ns。
crocodiles。
and grizzly bears.Teaching Time: 2 class hoursTeaching Process:1.Life's Little n MarkStarting with the n of swallows and salmon。
introduce the n to be explored: where do animals go through hardships and 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Activities:1) Sing a children's song: Guide students to sing the children's song "Little Swallow。
三年级下册《生态生命安全》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态安全、生命安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
3. 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应急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实地考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态安全1. 生态安全概述:生态环境的内涵、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等方面的污染与破坏。
3. 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公民责任。
第二单元:生命安全1. 生命安全概述:生命价值的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 生命安全问题:意外伤害、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
3. 自我保护与急救:基本急救知识、逃生自救方法。
第三单元:和谐共生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2.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遵纪守法、关爱他人、共建和谐社会。
3. 和谐共生实例:国内外优秀案例分享。
三、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生态生命安全》三年级下册。
2. 辅助教材:相关文章、案例、视频等。
3. 实地考察资源:环保项目、灾害事故现场等。
4. 网络资源:相关政策法规、优秀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论文、演讲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川教版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掌握简单的生态知识和安全常识。
3. 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注意自身安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生态环境和安全的知识。
2. 学会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
2.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命的世界1. 课1:生命的奇迹2. 课2:生物的多样性3. 课3:人与自然第二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1. 课4:生态环境的认识2. 课5:生态环境的保护3. 课6:我们的地球第三单元:安全常识1. 课7:生活中的安全2. 课8:交通安全3. 课9:自然灾害的安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生命、生态、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 采用PPT、动画等教学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讲解基本概念,阐述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环节:课堂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1. 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课后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下册教案(一)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下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生命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知道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教学内容第一课生命的定义和重要性1.生命的概念2.生命的重要性3.课堂练习: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身边的一种生命第二课生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生态保护的概念2.生态保护的方法: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自然资源3.课堂练习: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个生态保护海报第三课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减少污染的基本方法:垃圾分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3.课堂练习:让学生制定一份减少污染的计划教学方法1.PPT讲解+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展示3.互动问答+演练练习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检验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2.作业评分以及课堂的练习分析,可查看学生掌握情况和理解深度教学资源1.PPT2.相关案例3.课堂练习题参考资源1.《小学生命与健康教材》2.《小学环境科学教材》教学流程第一课生命的定义和重要性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生命的重要性,并询问学生对于生命的了解和认识,以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生命的概念(15分钟)使用PPT或教材,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概念,并解释生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第三步:讲解生命的重要性(15分钟)利用示例或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命在人类和地球上的重要性,涉及到生命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等。
第四步: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生命,画出它的形态及它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课生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演示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水资源日益减少等环境问题,并指出应该如何去保护环境。
第二步:讲解生态保护的概念和方法(20分钟)使用PPT或教材,向学生讲解生态保护的概念和方法,如何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自然资源及减少碳排量等方面。
第三步: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设计一个生态保护主题的海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这个海报。
三年级下册的《生命-生态-安全》课程解读本文档旨在解读三年级下册的《生命-生态-安全》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爱护环境。
-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课程内容生命的尊重- 学生将研究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如人体器官、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
- 通过故事、图片和实地观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并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生态环境保护- 学生将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安全知识与技能- 学生将研究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道路交通安全等。
- 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观察、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教师将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评估方式- 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小测验、项目作业、实践表现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提升。
总结《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研究生命的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知识与技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身边的生活和环境问题。
同时,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多样性也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完整版)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学校:___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教师:___教学内容:热爱生命第一单元——寻找生存的家园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需要依赖不同的生活环境。
2.让学生知道许多生物和人类共享地球这个家园。
3.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难点:让学生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1.生命小问号导入话题:燕子、牛羚和鲑鱼等动物都在寻找什么?2.探索新知①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说出各种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②让学生知道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和我们共同分享地球这个家园。
③阅读教材第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后的感想。
3.生命小智慧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营建家园的。
①介绍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使用火和制造简单的石器。
②介绍人类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③介绍人类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4.动手操作让学生画一画他们心中的美好家园。
5.全课小结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的本质区别: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人类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主题:寻找生存的家园动物: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教学内容:热爱生命第一单元——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课时安排:约2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打预防针?2.探索新知让学生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历程。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了解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是指一切有机体的总称。
2. 生命的宝贵: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3.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2. 观看短片:播放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关爱生命,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
作业:1.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2. 制定一个尊重生命的行动计划。
第二章:生态环境与人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含义: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生态环境的破坏:讲解生态环境目前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 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活动:2. 观看短片:播放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
作业:1. 写一篇关于生态环境的作文。
2. 制定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第三章:食品安全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含义:介绍食品安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食品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
2. 食品安全问题:讲解食品安全目前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展示食品安全问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
作业:1. 写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生命的宝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生命的宝贵性3. 珍爱生命的方法和意义教学活动:1. 观看生命诞生的视频,感受生命的奇迹。
2. 分组讨论:生命的宝贵在哪里?3. 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感悟生命的意义。
4. 总结如何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定义和作用2. 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3.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意义教学活动:1. 观看生态环境破坏的视频,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生态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3. 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 总结如何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食品安全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食用食品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2.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影响3. 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方法和意义教学活动:1. 观看食品安全问题的视频,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3. 分享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方法,如正确储存食品、洗净蔬菜等。
4. 总结如何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第四章:交通安全常识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保自己的交通安全。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交通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影响3. 遵守交通规则的方法和意义教学活动:1. 观看交通安全问题的视频,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三年级下册《安全-生态-生命》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和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年级下册《安全-生态-生命》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生态和生命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惯。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环保行为。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观。
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安全知识1. 交通安全: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防火安全:防火知识,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提高防火意识。
3. 防水安全:防水知识,提高防水意识,掌握基本救生技能。
第二单元:生态知识1. 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的内涵,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知识,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3.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方法,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单元:生命教育1. 生命起源:了解生命起源,认识生命奇迹。
2. 生命成长:生命成长过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3.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安全、生态和生命知识。
2. 游戏教学: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态度等。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成果,如作业、测试等。
3. 综合素质评价:从安全意识、生态意识、生命观念等方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六、课程实施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单元:热爱生命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即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
2.了解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过程,感受生存的艰辛和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体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
2.从动物的迁徙中体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头饰,包括牛羚、蛙鱼、狮子、鳄鱼和灰熊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引导学生从XXX的迁徙、鲑鱼的洄游等生命现象入手,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迁徙,要寻找什么。
活动:1.唱儿歌:“XXX,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XXX 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2.教师提问:“XXX年年春天回到这里仅仅是为了美丽的春天吗?”引发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3.观察图片,思考动物迁徙的原因。
二、生命小博士了解动物迁徙的目的是寻找能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园,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的家园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并从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迫迁徙的艰辛中感受到生存的考验,体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过渡活动:游戏-松鼠与大树玩法:两个人扮演大树,松鼠站中间,教师喊:“松鼠”,松鼠换窝,重新找家,教师也可参与;教师喊:“大树”,大树撤开,去找松鼠成立新家。
松鼠、大树都不能碰到大石头(教室里的桌子),否则就要扣分。
活动中可加上夸张的动作,比如:大树挺直身躯,双臂高举形成树洞,松鼠半蹲在洞内,表露幸福的表情或动作等。
活动一:头脑风暴-快速说出家的好处1.学生快速说出家的好处,人和动物均可。
2.结合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的家园在哪里?可利用头饰设计扮演活动,比如:我是小松鼠,我的家在树上。
辅导建议:强调不同的生命依赖着不同的生命环境,食物、水、安全的环境等都构成动物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的生存家园。
活动二:讲生命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动情的讲述牛羚(牛羚俗称角马。
教学辅助资源中有更详细的介绍)大迁徙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可观看相关的视频。
完整版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班级二三年级年芬潘传教师学年下期2017—2016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