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组历程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96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值一、细胞增殖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2、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3、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2个或多个细胞核。
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
4、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5、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6、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1.分裂间期:(复制合成,数不变)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第一章:小组工作的概述失范/异化: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无序状态。
在失范社会中,曾有的统一信仰遭到怀疑和抛弃,而个人又尚未确立自身的信仰体系,所以社会成员会感到失落,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感。
这种心理上的挫折感会产生一系列后果,比如犯罪和自杀,因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失范并不单指个人行为,它也涉及群体行为。
小组工作的定义: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
计划小组: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建立的小组,可能由组员建立,也可能由组外人士、团体或机构组建。
因此,此类小组的明显特点是事先策划组建的,目的明确。
偶现小组:是人们发现自己身处同一场所而形成的,或者一群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谈话或互动了解而形成的小组,这类小组的特点是情境性的、自我组织性的。
形成小组:指在外在因素影响下而组织的小组。
它们通常是出于某些目的,在某些人的影响下人为形成的。
自然小组:指由于自然事件发生、人际吸引或成员处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小组。
它们通常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自发成立,如家庭、同伴、朋友网路、街头团伙和帮会。
自愿小组:是基于组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自愿小组中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与的。
非自愿小组:指组员不是因为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小组,组员参与小组是迫于强制压力和指令而参与的。
封闭小组:指的是从小组首次聚会到小组结束,组员的身份不会发生改变,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增加或减少小组组员。
开放小组:指的是在小组过程中允许组员离开或者加入。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一套信念体系,根据这个体系,我们会确定自己所期望的世界是怎样的,人类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并根据这个信念体系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纲默写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②2.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其中主要方式是。
细胞只有进行分裂才具有周期性。
4. 的细胞,从时开始,到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和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6.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7. ⑴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①分裂间期:主要完成和。
②前期:逐渐解体.逐渐消失.出现和。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③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上。
(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注: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④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注:染色单体消失。
⑤末期:和消失.和重新出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注: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简记: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⑵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9.①染色体的变化:②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着丝点间的关系:复制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复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10.回答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下列问题。
(1)核膜、核仁消失于期,重新出现于期。
始终看不到核膜、核仁的时期(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于期,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期。
(3)纺锤体形成于期,消失于期。
(4)DNA加倍是在期,原因是。
(5)姐妹染色单体产生于期,消失于期。
(6)染色体开始出现的时期是消失的时期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原因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7)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 1:2:2的时期是(8)动物细胞中心体复制的时期,前期中心粒的数目是,中心体的数目是。
11.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细胞增殖表面积/体积—-→物质运输速率体积增大→细胞生长细胞核/细胞质——→控制与必需生长减数分裂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特点: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DNA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分为G1期、S期、G2期分裂期M: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变成纺锤体;形态散乱中期:染色体排成一个平面,叫赤道板;纺锤体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裂开;染色体数加倍,平均分配并向两极移动末期: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细胞壁重建记忆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着丝点、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复制分裂DNA122染色体112染色单体020注意:染色体数 = 着丝点数 DNA数 = 线条数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又无染色单体4、假定某生物体中一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为2N,填写下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2N2N2N4N2NDNA数目2N→4N4N4N4N2N染色单体数0→4N4N4N00、5、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4N4 4NDNA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染色单体二、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实质: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主要特点:①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程度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③普遍性: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小组动力(六)﹕小组历程分享问题﹕各人由进入FES到现在所经历的过程及变化。
一﹑何谓「小组历程」﹖小组历程是指小组开始至结束期间有着不同的阶段的发展﹐而影响着小组各方面因素都在其中经历改变及转化。
这些因素包括﹕1.个人层面(personal level)﹕需要﹑目的﹑认同(identification)﹑动机﹔2.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level)﹕沟通﹑跟随与领导(followership-leadership)﹑冲突与顺从(conflict-conform)﹑关系与工作的取向(socio-task orientation)﹔3.小组层面(group level)﹕凝聚力﹑结构﹑目标澄清及完成(goalclarification & achievement)﹑规范形成(norm formation)等。
当讨论小组历程时﹐需要问究竟我们是从哪一个角度去探讨。
当然﹐不同因素或层面是互相关连的。
例如组员的需要及领导功能是紧扣的﹐在小组初期时﹐组员是期望组长会给予清晰的指引﹐但倘若组长采取一个自由放任的领袖模式﹐这就会带来小组内的冲突及张力﹐组员会觉得久缺指引﹐而组长觉得组员太苛求。
这时小组在未充足经历起始的阶段﹐就进入一个冲突的阶段。
二﹑不同小组历程的描述1. 个人心理角度这个段阶主要就小组内人际关系及个人需要去描述小组历程。
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融入(inclusion)→控制(control)→关怀(affection)a.融入。
在这个阶段里﹐组员刚刚进入小组﹐需要被接纳及拥抱。
在其中有一些组员会经常发言﹐他是期望其他人去聆听自己﹐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
同样﹐有一些组员会表现得较为沉静及被动﹐但这并不表示他不需要其他人的接纳﹐只是他期望别人采取主动﹐与多发言的组员自己采取主动刚刚相反。
故此﹐我们不能单单从言语上沟通去分析组员﹐可能会错解情况。
在这段时间玩一些破冰游戏是好的﹐而其中一个目的是让组员有被接纳的感觉。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第六单元知识点详解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细胞的增殖1. 概念细胞增殖是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其特点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复制,并在分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3.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
二、细胞的分化1. 概念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细胞分化后,一般不可逆转,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普遍性: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3. 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 细胞的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
细胞衰老表现为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等。
2. 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细胞的癌变细胞癌变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
2. 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
第六章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决定细胞物质运输能力。
细胞的核质比—通过基因表达控制蛋白质合成。
二、细胞增殖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分为前期、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已分化成具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无细胞周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每条染色体有两个DNA 。
2.前期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6、口诀: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 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幼儿园中班社会《关心生病的朋友》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主题:关心生病的朋友1.2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1.3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小朋友1.4 活动时间:2024年x月x日1.5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关心生病的朋友》、生病的朋友图片、卡片、贴纸等。
2.2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生病朋友房间,放置一些生病用品,如药杯、体温计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关心生病的朋友》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3.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照顾生病的朋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
3.3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生病的朋友和照顾者的角色,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感受。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心家人和朋友。
4.2 区域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关的关心他人的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
4.3 主题班会:教师可在班会中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评价: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关心他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5.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3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活动步骤详解6.1 第一步:教师讲述故事《关心生病的朋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一个关于关心生病朋友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故事中应包含生病朋友的困境和周围人的关心行为,引发幼儿的同情心和关心意识。
6.2 第二步:小组讨论如何照顾生病的朋友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何照顾生病的朋友。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想法,如:给生病的朋友送水果、陪伴他们玩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