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知识文库 第17期22 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以法国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院为例张宇鹏法国工程师教育是令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英教育,经过了200 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享有盛名,独树一帜。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际,研究、借鉴法国工程教育成功的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法国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工程师学院培养特点,提出我国工程师培养可借鉴的方法。
一、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特点1、课程教学强调基础,重视实践。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为法国培养出大批精英人才,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社会工业化需求的推动下,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具有以工具性基础和知识性基础为内涵的基础化倾向,认为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具有较熟练实践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这种倾向与法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法国的专业实验课自成体系,并不依附于理论课,但是法国教师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课讲义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理论推导,应用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
2、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Polytech Nice Sophia 共有企业老师300余名,企业有关专家和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从一些大公司和企业的高层中聘请有实践背景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工业和市场需求,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工作,直接参与三年逐级递进加强的实习环节,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好地面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培养工程师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的考核和退出机制。
在工程师学院,淘汰机制严格,第一年淘汰30%。
一般三门课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需大于10分,总平均分要高于12分,每个模块内课程没有具体要求。
学校对学生抄袭零容忍,发现即为0分。
并使用查重系统严格对实验报告和代码进行查重,不满足查重要求的即为0分。
考试分数差的多的学生直接退学,考试分数不及格但是查的不多的学生最多有一次留级重修的机会,再有考试不过就退学,学生管理自主,自己对自己负责。
University Education 2016年6月June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教学大纲、授课方式、考评方法和师资建设方面是工程师培养体系预科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我国高校工科物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预科物理具有广而深的知识体系,采用固定的小班教学和以板书为主的授课形式,具有灵活多变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和课堂辅助教学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为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物理教学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科物理教学;法国预科物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6-0151-02[收稿时间]2015-11-21[基金项目]感谢中国民航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CAUC-ETRN-2015-8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201181)的支持。
[作者简介]胡雪兰(1982-),女,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预科物理教学与研究。
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在高等教育中侧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落实“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能够解决21世纪工程科学与技术中新问题的优秀工程师。
物理是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物理知识体系和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无疑对工科基础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科专业设置、培养质量保障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可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诸多借鉴。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于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研究日趋深入,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也逐渐为大家所了解和接受。
从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体系看中国工程师教育
王乐梅;牛薇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法国工程师教育是令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英教育,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享有盛名,独树一帜.进入21世纪,中国工程师教育有所发展,但仍存在问题.参考法国工程师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国工程师教育实际情况及国情,中国的工程师教育应该从观念、培养质量、工程师的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总页数】6页(P133-138)
【作者】王乐梅;牛薇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法国与中国工程师教育之比较
2.我国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鉴于法国高等专业工程师教育
3.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获法国工程师教育最高级认证
4.“德、法工程师文凭”教育研究系列成果之六法国工程师培养的特点
5.法国工程师大学校教育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企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启示【摘要】法国高等工程师学校以培养社会各界精英而闻名于世,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可以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所借鉴。
本文从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体制产生入手,具体分析法国高等工程师学校精英教育模式独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体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08-011.引言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参与该计划。
该计划是我国重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性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
现阶段我国卓越计划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而国外高等教育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案例,法国高等工程师学校是法国教育系统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其具有的精英教育理念、明确的培养目标、多面性的教育方式以及与产业界全方位对接、注重学生实习环节等特点,为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综合性大学工程师培养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值得学习与借鉴。
2.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特点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英教育体系,其规模小、专业少、专业化程度高,教学环境与工业界实际技术环境接近,这个系统与中国的研究院类似,但不是搞基础研究,而是参与企业工业项目的研究工作。
学制为5年,等同于硕士学位,毕业后可获得法国工程师证书和工程硕士证书[2]。
具体而言,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约占法国高中毕业生10%比例的学生进入预科班后,经过两年艰苦学习与严格的考试,经过多次筛选只有50%的学生才能最终进入工程师学校就读。
法国高等教育是欧洲高等教育中最特别的体制之一,它是由综合性大学(Universites )和大学校(Grande ecole francaise )两类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构成的“双轨制”高等教育体制。
综合性大学深受法国历史影响,其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相对大学校而言更加传统,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其由于录取门槛低、免学费而受到法国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青睐。
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大学校是法国精英教育的代表,其规模极小,招生人数不超过1000人,培养涉及工、商、理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每年在法国录取率仅有10%左右,而且仅从预科班中录取。
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为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法国在实行原有学制的同时还实行“358”学制。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保证法国大众教育的普及,又能保证精英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双轨制”模式的历史背景巴黎大学是法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源头,是中世纪时教会为宣传需要而建立的。
12世纪初,教师们开始效仿行会制度,建立教育“行会”,大学便有了雏形。
巴黎大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型”大学,教师为发起者,教务由教师掌管。
12世纪后期,巴黎大学逐渐趋于成熟,得到法国国王的认可。
16世纪时,法国“宗教改革”改变了巴黎大学的命运,大学由国家直接掌管。
18世纪,由于政权的动荡、工业革命的影响,巴黎大学受到教会的干涉,教学模式逐渐僵化,教学内容陈旧保守,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学生学而无用,无法满足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给大学校的诞生打下了政治和社会基础。
大学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时期,以当时开办的皇家水文地理学院和国立航海学校为标志。
为满足当时军事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法国建立了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矿产、工业及军事方面的人才,如巴黎矿业学校(MINES)、巴黎路桥学校(Ecole des Ponts ParisTech)、巴黎炮兵学校(Ecole d'artillerie )等。
法国人才培养模式引言:法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领先科技和文化的国家,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法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一、高等教育体系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其严谨的课程设置和优质的教学质量而闻名于世。
法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如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
这些学校不仅提供广泛的学科专业选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并从本科开始专注于所选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法国的高等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这种培养模式使得法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具备很高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二、职业培训体系除了高等教育体系,法国还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职业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学徒制度和职业技能培训。
学徒制度是法国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徒制度允许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企业中实习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和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徒制度的优势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法国还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职业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培训课程和实践项目,法国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三、科研创新体系法国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法国的科研创新体系由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共同构成,形成了一个密切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
法国的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等,这些机构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法国的大学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
这种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融合,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广东化工2019年第12期·166· 第46卷总第398期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比较与思考韩东梅1*,康明亮2,黄希哲1(1.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82;2.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82)A Comparative Study and Thinking on the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French Engineer Training ModeHan Dongmei 1*,Kang Mingliang 2,Huang Xizhe 1(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82;2.Sino-French 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Techn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82,China)Abstract:Different teaching model was compared and discussed on chem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French engineer training mode,thinking and outlook was proposed.So that we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Keywords:french engine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training mode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型有竞争力的工程师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法语教学研究——以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为例李俊仙,程关兵(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摘要:随着中法友好关系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中法合作工程师学院在中国诞生,法语教学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与传统的专业教学和二外教学不同,面向工程师的法语教学应采取针对性策略。
文章以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的法语教学实践为例,对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法语教学进行探讨,强调在教学中分析教学对象,尊重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语音、语法以及词汇教学为例,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法语教学手段;并指出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法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2-0136-03法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精英教育体系,培养了各个领域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法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其中工程师教育是法国精英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笔者所在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是经我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民航大学和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合作建立的办学机构。
该学院旨在系统引进法国航空工程师培养体系的优质资源,为中国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和欧洲在华航空企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的精英人才。
本学院的教学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预科教学和工程师教学,教学任务由中法籍教师合作完成。
法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是预科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工程师阶段的学习。
在法语教学中,我们采用当今社会盛行的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综合素质。
法语教学效果依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作为参考标准。
在三年的预科教学结束时,学生的法语水平需达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规定的B1水平。
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试图通过分析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从影响教学效果的众多层面探讨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摘要】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法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教学模式多样化,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合作紧密,拥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未来,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将继续发展,注重质量保障,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面临着挑战,如如何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竞争力等。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希望,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法国高等工程教育、重要性、历史、体系、教学模式、国际合作、未来发展、质量保障、成就、挑战、发展前景1. 引言1.1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性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工程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和科技人才,为法国在工程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密不可分。
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法国高等工程教育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注重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
法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法国开始建立工程学院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巴黎高等工程学院(Éco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成立于1747年。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优异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享誉全球。
本文将重点介绍法国高等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学生实习的情况,以期为改善我国大学生的实习现状开拓思路。
一、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培养模式法国高等教育是由综合大学和大学校(Grande Ecole)双轨组成的,前者承担着高等大众教育的职责,后者则是法国精英教育的代表。
工程师大学校是大学校中的一类,最早的工程师大学校是巴黎路桥学院,始建于1747年。
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旨在培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此类“技术学院”起初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师大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生源,特别是几所传统的高等工程师学院,其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素质更是在国际上声名远扬。
那么究竟法国工程师大学校较之综合大学有哪些特色呢?1.招生机制不同。
在法国,法律规定凡是具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BAC)的人都可以申请进入大学,目前超过80%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通过这一资格考试进入大学。
而要进入工程师大学校则先要经过选拔,进入设在高中的大学校预备班或是工程师大学校自设的预备班,经过两到三年高强度的预科学习后,最后参加严格的大学校入学竞考。
因此“小而精”是工程师大学校的特点,其在校人数只占法国大学生总数的5%。
2.高等工程师教育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法国最知名的几所传统工程师大学校都是以培养通用工程师为目的的,而作为通用型人才,需要掌握几乎全部工程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逻辑。
整个预科阶段及2/3工程师阶段的教育都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强度大且课程涉及机械、信息、电子、材料、物理等多门学科。
在工程师阶段的学习,学生除了要完成300学时左右的课程外,还要参加企业实习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课程基本上没有固定教材,内容注重体现学科和行业的最新成果,很多理论课都配有一定课时的实践课。
工程师培养中新型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摘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合作创办的中法工程师学院是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优势资源互补、打造高水平国际化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典范,其充分利用联合办学这一优势,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和国际接轨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师培养新型模式法语教学互动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9-0035-0221世纪的人才问题非常突出,其中就包括工程师的培养。
我国现有工程师210多万人,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整体素质却偏低,对于怎样培养工程师,系统、成型的考虑还不多。
相比之下,法国拥有工程师头衔的人社会地位很高,多数都成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中坚力量,负有重要技术职责,工资也很可观,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和法国教育部于2004年11月在北京签署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共同创建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协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国外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曾引入到我国并进行教学实践,中国就像一个大试验基地,语言教学的种子在这里播种、耕耘和收获。
但似乎哪一种都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当我们联系教学方法评价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似乎没有显著的差别。
中法工程师学院成立五年多来,外语教学团队经过不断总结和对学生的跟踪访问,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简单的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当他们渴望去接纳并主动学习时,学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熟烂于心、举一反三。
下面将从教学大纲制定、互动课堂教学等环节来介绍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法语教学新模式。
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特别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接触外语的环境相对较少,教材不但为教学和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而且能创造语言的用法和使用相互联系的环境。
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法国工程师教育是令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精英教育,经过了200 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享有盛名,独树一帜。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际,研究、借鉴法国工程教育成功的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法国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工程师学院培养特点,提出我国工程师培养可借鉴的方法。
一、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特点
1、课程教学强调基础,重视实践。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为法国培养出大批精英人才,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社会工业化需求的推动下,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具有以工具性基础和知识性基础为内涵的基础化倾向,认为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具有较熟练实践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这种倾向与法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法国的专业实验课自成体系,并不依附于理论课,但是法国教师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课讲义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理论推导,应用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
2、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Polytech Nice Sophia共有企业老师300余名,企业有关专家和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从一些大公司和企业的高层中聘请有实践背景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工业和市场需求,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的工作,直接参与三年逐级递进加强的实习环节,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好地面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培养工程师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的考核和退出机制。
在工程师学院,淘汰机制严格,第一年淘汰30%。
一般三门课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需大于10分,总平均分要高于12分,每个模块内课程没有具体要求。
学校对学生抄袭零容忍,发现即为0分。
并使用查重系统严格对实验报告和代码进行查重,不满足查重要求的即为0分。
考试分数差的多的学生直接退学,考试分数不及格但是查的不多的学生最多有一次留级重修的机会,再有考试不过就退学,学生管理自主,自己对自己负责。
二、与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1、不提交毕业论文也可毕业。
我国不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均需要花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系统的学位论文,该论文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中,除了修完所需课程外,仅需要提交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半年实习期间的实习报告即可获得毕业文凭、获得工程师学位。
2、贯穿学业的三个强制性实习。
工程师三年的3个实习都是强制性的,可以视作完成学业的必修课。
一年级结束时1-2个月的实习要求学生作为普通工人、职员或店员出现在企业或者商店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
力。
二年级结束时2个月的实习中学生是技术员,能够进行辅助性的工程技术研究或开发工作。
三年级的大实习就要求学生就以工程师身份进行半年的实习工作,锻炼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或开发的能力。
3、触及工业技术前沿的机会多。
尼斯综合理工的工程师学业还包含三个project(类似于我们的课程设计),由企业导师命题并指导学生完成。
此类命题通常为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技术问题,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触及本领域技术前沿的机会,为他们毕业后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过渡。
三、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对中国工科教育的启示
从我国教学现状出发,我们需要借鉴法国工程师大学校教育体系中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但必须通过创新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制。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定位工程师的地位。
在我国,人们认为工程师(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社会地位相比教授、研究员似乎要低一些。
而法国工程师教育是通过立法来保证教育质量的,CTI是法国专门及唯一负责工程师职衔认证的机构,这对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监督作用。
因此,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减少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才能保证大学在法律规定下的办学自主权,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办学质量,使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到实处。
2、合理规划课程课时,让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而知识是在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理解与提高的。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叫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流”不是“源”,直接经验才是“源”。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工程科学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和掌握,合理规划课内总学时,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练习课、讨论课和实验课比例,给予学时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训练时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独立或者合作的实验过程中得到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
3、灵活运用开放资源、企业资源及现代信息技术。
在法国大学校的很多课程中,如C语言编程课程直接使用互联网上的开源资源,如Linux、gcc、emacs 等;如VHDL编程课程直接使用美国Altera公司提供的设计项目资料,学生需要回答公司项目资料中提出的设计问题;如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直接使用美国TI 公司提供的基础开发板和实验指导教程,学生需要按照教程完成逐个实验的仿真与调试,并回答教程中的实际问题;如概率论与应用统计课程,直接使用开源的网上互动式多功能服务站WIMS系统等。
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紧密贴合企业实际,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
国外课程很少有统一的教材,迫使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及企业资料作为补充。
卓越工程师教育应该提倡课堂上多讲思路和方法,以问题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介绍最新的案例和学科发展动态,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将
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