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仲裁司法監督的時間後移趨勢及意義
三、仲裁司法監督的理論基礎和必要性
1、理論基礎: ①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仲裁司法監督的
法理基礎 ②對仲裁進行監督符合司法最終解決的
原則精神 2、仲裁司法監督的必要性 ①仲裁的性質決定了司法監督的必要性
②仲裁的價值目標決定了司法監督的必 要性
③仲裁本身的局限性決定了司法監督的 必要性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 定不予執行。
仲裁的司法監督
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買賣節能燈的合同。 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如果發生糾紛,應提交某仲裁 委員會仲裁。後來,乙公司提貨時發現甲公司提供 的貨有嚴重的品質問題,於是向甲公司提出賠償損 失的要求,甲公司不允,雙方協商未果。乙公司遂 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提出申請的時間為8月18 日,仲裁委員會於8月28日受理此案,並決定由3名 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甲、乙公司分別選定了一名 仲裁員。乙公司作為申請方又委託仲裁委員會主 任指定了首席仲裁員。乙公司所選的仲裁員恰好 是乙公司上級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此三名仲裁 員公開對此案進行了審理。當事人當庭達成了和 解協議,仲裁庭依和解協議製作了仲裁調解書,此 案圓滿結束。
1、特點: ①被動性和間接性 ②程式性 ③事後性 ④“雙軌制”審查,即對國內仲裁與涉外仲裁
採取不同的監督模式 2、仲裁司法監督的範圍 ①對仲裁管轄權的確定:仲裁協議效力的認定
、是否存在越權仲裁及漏裁現象
②對仲裁程式的司法監督 ③對仲裁員行為的司法監督 ④公共秩序審查:爭議事項的可仲裁性問題 3、仲裁司法監督的時間範圍: ①仲裁程式開始前 ②仲裁程式進行進程中 ③仲裁程式完結後
度問題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 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 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