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规定.doc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4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项目名称: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项目编号: 2005K01(A)主编单位:深圳市规划局王玉国刘天亮刘义刚深圳市城管局吴学龙刘泽华罗向东田学根梁顺文姜建生冯向明周美香刘初国陆洪文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证书号:规划021074院长:王富海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总规划师:王富海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主管总师:汪弘毅高级规划师编制部门负责人:丁年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卢星明注册规划师参与编制人员:唐圣钧助理工程师韩绘芳工程师刘桂禄工程师席海燕助理工程师郭平助理工程师韩刚团助理规划师徐虹见习成果内容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二部分:图纸第三部分:专题报告摘要一、规划目标一个总目标创建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分目标:建立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环保型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系统;设置数量和布局均能满足城市发展整体需求的各类环卫设施;保障近、远期环卫设施用地需求,控制远景环卫发展备用地。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整个深圳市行政辖区。
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三、规划原则系统性原则以运筹学、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协调性原则注重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统筹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从全市层面统筹完成设施布局;务实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确保设施用地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尽量延长现有填埋场使用期限。
三、技术路线现状调查相关规划解读问题分析与总结规划思路规划方案技术路线目标内容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部门座谈走访,了解我市城市固体废物产生、收运与处理的状况及相关环卫设施的状况。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6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分类投放第三章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第四章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第五章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房屋装饰装修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按照《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和本市其他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制度约束、习惯养成、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目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培训、行政执法和经费保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
第六条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目标,提供相应保障。
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区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
鼓励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纳入居民公约。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或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市、区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建设、教育、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相关工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6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房屋装饰装修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按照《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和本市其他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制度约束、习惯养成、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目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培训、行政执法和经费保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
第六条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目标,提供相应保障。
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区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
鼓励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纳入居民公约。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或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市、区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建设、教育、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相关工作。
第八条市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将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回收利用和处理设施布局纳入本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暂存点、生活垃圾转运站(中转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要求,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废弃物、病死畜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控地区的生活垃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25175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CJ/T 227 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CJJ/T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DB4403/T 58 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规范SZDB/Z 233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规范SZDB/Z 326 废旧织物回收及综合利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类别的含义和说明见附录A。
3.2生活垃圾产生源sourc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产生生活垃圾的各种场所,包括住宅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场所。
3.3住宅区residential community被城市道路、自然分界线、人工分界线所围合,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
包括商品房小区、福利性住房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城中村、统建房小区的住宅建筑以及附属设施。
3.4机关企事业单位government offic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人员相对稳定,且在写字楼、办公楼等室内场所办理相关事务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
深圳市住宅区(城中村)⽣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要求 住宅区(城中村)⽣活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类投放点、废旧织物投放点、⼤件垃圾(年花年桔)投放点和其他垃圾投放点(收集转运点)。
⼀、分类投放点 (⼀)设置要求 1. 每个住宅区(城中村)应⾄少设置1个分类投放点,原则上每1000户应设置1个分类投放点。
2. 分类投放点应设置有害垃圾(电池、灯管)、可回收物(玻璃、⾦属、塑料、纸类)分类收集容器。
电池、灯管收集容器可分别设置或⼀体式设置,应具有防⽔、防误开功能。
玻璃、⾦属、塑料和纸类收集容器应分别设置。
分类收集容器正⾯应喷涂或粘贴分类标志,并保持标志清晰和完整。
3. 分类投放点应设置分类投放指引牌,内容与⽣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致。
露天设置的分类投放点宜硬底化、设置挡⾬棚。
(⼆)管理要求 1.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分类投放点的⾸次统⼀设置,包括分类投放点建设和分类收集容器⾸次配置。
物业服务企业或管理责任单位负责分类投放点的⽇常监督管理和收集容器后续更新。
2. 物业服务企业或管理责任单位应每天对分类收集容器进⾏保洁维护,部件缺失、破损须及时更新或维修,确保垃圾收集容器外观与功能完好、摆放整齐、⼲净卫⽣,分类投放点⽆残留垃圾、污⽔。
3. 有害垃圾暂存⼀定量后,物业服务企业或管理责任单位应通知专业收运企业上门收运;可回收物暂存⼀定量后,物业服务企业或管理责任单位应⾃⾏售卖或通知专业收运企业上门收运。
4. 专业收运企业应提供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免费预约回收服务,每⽉⾄少巡回收运⼀次。
5. 分类收运车辆应采⽤密闭厢式货车,保持外观⼲净整洁。
厢体应标注分类类别、收运公司名称、回收联系电话、监管电话、车辆编号、委托单位名称等基本要素。
有害垃圾收运车辆应配备灭⽕器、防油⼿套、应急药箱等应急器材,危险标志、严禁烟⽕字帖、反光带、反光贴等指⽰标志。
6. 收运⼈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作业时应着统⼀服装,正⾯应印制“资源回收”字样,背⾯应印制收运公司名称或委托单位名称。
机关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依法保护环境和卫生,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机关应当依法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倡导绿色生活,积极推广分类投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建立垃圾分类的机制。
第四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各级机关应当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六条机关应当督促和协助下属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第七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各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倡导先进的垃圾分类管理经验,促进机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提高。
第二章垃圾分类管理第八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全面实施。
第九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投放的制度,明确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要求,规范垃圾分类投放的方式和时机。
第十条机关应当加强对垃圾分类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分类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防止垃圾混装混运。
第十一条机关应当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化工作,加强对垃圾的减量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第十二条机关应当注重垃圾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机关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机制,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
第十三条机关应当规范垃圾分类管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机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第十四条机关应当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垃圾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机关工作人员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管理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暂存点、生活垃圾转运站(中转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要求,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废弃物、病死畜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控地区的生活垃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25175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CJ/T 227 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CJJ/T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DB4403/T 58 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规范SZDB/Z 233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规范SZDB/Z 326 废旧织物回收及综合利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类别的含义和说明见附录A。
3.2生活垃圾产生源sourc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产生生活垃圾的各种场所,包括住宅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场所。
3.3住宅区residential community被城市道路、自然分界线、人工分界线所围合,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
包括商品房小区、福利性住房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城中村、统建房小区的住宅建筑以及附属设施。
3.4机关企事业单位government offic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人员相对稳定,且在写字楼、办公楼等室内场所办理相关事务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
ICS13.030.10Q86备案号:SZDB/Z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 153—XXXX 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4)引言 (5)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6)4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 (8)4.1 一般要求 (8)4.2 有害垃圾投放要求 (9)4.3 可回收物投放要求 (9)4.4 厨余垃圾投放要求 (10)4.5 其他垃圾投放要求 (10)5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 (11)5.1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 (11)5.2 收运企业要求 (12)5.3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求 (12)6 宣传与监督 (13)6.1 宣教指导 (13)6.2 监督管理 (13)参考文献 (14)附录A(资料性附录)住宅区生活垃圾类别及范围 (15)附录B(资料性附录)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台账记录样表 (16)前言为贯彻《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法规及标准,推广深圳市2015年以来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有效经验,统一、规范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为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战略、提高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提供技术指导,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分类收运处理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而编写。
本标准替代《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SZDB/Z 153-2015)。
本标准与SZDB/Z 153-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之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新增引言,说明了标准修订的意义;——删除了总则,将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分为分类投放要求、分类收运要求、宣传与监督3个部分,各环节之间的任务边界被厘清;——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实际情况,用分类投放点和分类暂存点替代了原标准中的分类收集点,细化了相关要求,并删除了资源回收日相关规定;——新增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考核指标。
深圳市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标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成为了我国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一直以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其中,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标准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规范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深圳市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标准展开探讨。
一、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的地理位置分布1.1 垃圾分类投放点应根据居民分布密集区域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居民生活、工作区域都可以方便地找到垃圾分类投放点。
特别是在住宅区、商务区、学校等区域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以满足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垃圾分类需求。
1.2 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情况,以方便乘坐公共交通的居民和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1.3 在特定重要场所和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也需要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以保证这些场所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工作。
二、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的功能和设施要求2.1 垃圾分类投放点应当根据不同种类的垃圾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桶或容器。
比如设置有机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等,以满足不同垃圾种类的分类投放需求。
2.2 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设置应考虑到不同居民裙体的实际需求,可以设置儿童专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方便儿童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
2.3 垃圾分类投放点还应配置相应的标识标牌、垃圾分类指南等宣传和教育设施,以便引导居民和游客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2.4 在垃圾分类投放点周边,需要保证通风良好、干净整洁、防止异味扩散等设施条件,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环境的舒适度。
三、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的管理和维护3.1 垃圾分类投放点的管理和维护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的管理责任制和日常巡查制度,确保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正常使用和环境卫生。
3.2 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损坏、污染等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维修和清理,以保证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正常使用。
深圳市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规定(试行)市政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机场、客运站、轨道交通以及旅游、文化、医疗、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要求如下:一、设置要求(一)在市政道路,选择每个地铁站人流量最大的1个进(出)站口设置1个分类投放点,每个公交站台设置1个其他垃圾投放点。
人流密集路段和没有地铁站、公交站台的路段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设置。
在其他公共场所,应至少选择1处人流较大、便于投放的场地设置分类投放点,鼓励根据人流量和场地实际增加设置。
(二)分类投放点应分别设置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其他垃圾投放点仅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三)市政道路的垃圾收集容器样式与附件1、2保持一致,其他公共场所分类收集容器的样式可参考附件1或自行设计。
分类收集容器正面应喷涂或粘贴清晰、准确的分类标志,标志图例与附件3保持一致。
(四)公共场所原设置的两分类桶应逐步撤除,除市政道路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少量单一的“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二、管理要求(一)市政道路由各区、街道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分类设施设置,督促辖区清扫保洁企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其他公共场所依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经营管理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简称管理责任人),负责分类设施设置和日常监督管理。
(二)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企业及其他公共场所管理责任人应每天对收集容器进行保洁维护,部件缺失、破损须及时更新或维修,确保容器外观与功能完好、摆放整齐、干净卫生,分类投放点无散落垃圾、污水。
(三)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等可回收物暂存一定量后,清扫保洁企业或管理责任人应自行售卖或通知专业收运企业上门收运。
三、收运要求(一)除其他垃圾按照现有方式进行收运处理外,各区城管部门负责招标委托专业企业分别回收处理公共场所产生的各类垃圾,确保各类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二)专业收运企业应提供玻璃、金属、塑料和纸类等可回收物免费预约回收服务。
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保护环境,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减量化、资源化、环境友好、分类管理、全员参加、科学规范。
第四条生活垃圾应当依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管理责任第五条事业单位应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负责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岗位应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七条生活垃圾产生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照本制度的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并确保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分类容器中。
第三章垃圾分类容器设置与使用第八条事业单位应依据生活垃圾分类的需要,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并标明分类种类。
第九条事业单位应当为每个员工指定固定的分类垃圾桶,并供应清洁工具,确保分类垃圾桶的清洁。
第十条生活垃圾投放时,应当确认垃圾的分类,然后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中。
第十一条生活垃圾分类容器应定期清理、消毒,保持乾净。
第四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第十二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如下:1.固定的分类垃圾桶依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设置。
2.员工依据垃圾的分类性质投入相应的分类垃圾桶。
3.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负责人定期巡查,检查分类垃圾桶使用情况。
4.对于未按要求分类投放的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负责人应当进行引导和矫正,并向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
5.定期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清理、消毒,确保乾净卫生。
第五章生活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本地相关政策,与环卫部门协商,订立生活垃圾的及时处理方案。
第十四条可回收物应当进行回收利用,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特地的回收机制,并与垃圾回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第十五条对于有害垃圾,事业单位应建立特地的存储设施,并妥当处理,确保其不对环境和人员健康产生危害。
行政单位垃圾分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行政单位垃圾分类管理,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垃圾分类标准1.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2.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油漆等。
3. 湿垃圾(厨余垃圾):指餐饮服务活动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如食物残渣、蔬菜水果皮核、茶叶渣等。
4. 干垃圾(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尘土等。
三、垃圾分类要求1. 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规程。
2. 行政单位应当设置分类明显的垃圾桶(箱),并根据垃圾类别和产生量合理配置垃圾桶(箱)数量。
3. 行政单位应当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行政单位应当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四、垃圾分类操作规程1. 投放垃圾时,应当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同类垃圾放入同一垃圾桶(箱)。
2. 投放有害垃圾时,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有害垃圾污染环境和伤害人体。
3. 投放湿垃圾时,应当将厨余垃圾进行沥干,减少水分含量。
4. 投放干垃圾时,应当将垃圾尽量压缩,减少占用空间。
五、监督与考核1.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 行政单位应当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垃圾分类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行政单位应当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对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法律责任1. 行政单位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
2. 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监督的原则。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第五条本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建立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落实所辖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目标,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组织推进、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经贸信息部门负责可回收物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有害垃圾处理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建设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
第九条市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的方式、处理流程和时限,依法处理举报和投诉,并反馈结果。
第二章分类标准和分类投放第十条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为三类:(一)可回收物,是指可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弃织物、废弃电子产品等;(二)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应当专门处置的废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三)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其他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