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6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污染源B. 评价环境质量C. 控制污染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监测的常规项目?A. 空气质量B. 水质C. 土壤D. 噪声3.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等距采样D. 以上都是4.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物理污染?A. 温度B. 辐射C. 噪声D. 重金属5.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生物污染?A. 悬浮颗粒物B. 细菌总数C. 化学需氧量D. 氨氮6.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方法不适用于水质监测?A. 色谱法B. 光谱法C. 质谱法D. 重量法7.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气8.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土壤湿度B. 土壤温度C. 土壤pH值D. 土壤有机质含量9.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水温B. 水压C. 水色D. 水质10.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噪声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分贝B. 赫兹C. 频率D. 波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环境监测中,大气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3. 环境监测中,水体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4. 环境监测中,土壤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5. 环境监测中,噪声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阐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描述环境监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试题库环境监测中,对水样进行采集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水样B. 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采集C. 将水样暴露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再采集D. 无需注意采集容器的清洁度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A. 声级计B. 分光光度计C. 颗粒物采样器D. 气体检测仪环境监测站对某区域进行噪声监测,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高?A. 监测点选择在安静的公园内B. 监测点附近有施工活动C. 监测时间在深夜进行D. 监测仪器校准准确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A. 定期校准监测仪器B.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 随意更改监测方法以提高效率D. 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准确反映土壤污染状况?A. 只在土壤表层采样B. 根据土壤类型和污染历史选择采样点C. 忽略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D. 采样后不进行样品处理直接分析环境监测中,对于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A.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B. 忽略异常数据,只分析正常范围内的数据C. 对监测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D. 根据监测数据编写监测报告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A. 水样的采集时间B. 水样的保存温度C. 监测仪器的精度D. 以上都是环境监测站对某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监测,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低?A. 监测点选择在工厂排放口的正上方B. 监测时间在工厂生产高峰期进行C. 监测仪器未能准确校准D. 监测点受到周围树木的遮挡。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汽车尾气C. 土壤侵蚀D. 燃烧化石燃料答案:C2. 以下哪种污染物不属于水体污染的范畴?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3. 环境监测中,土壤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重金属含量B. 有机污染物C. 土壤湿度D. 土壤pH值答案:C4. 环境噪声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噪声的主要来源?A. 交通噪声B. 工业噪声C. 建筑施工噪声D. 植物生长答案:D5.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监测的内容?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量C. 土壤肥力D. 生态系统功能答案:C6.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固体废物的监测指标?A. 化学需氧量B. 重金属含量C. 有机物含量D. 放射性水平答案:A7.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目的?A. 评估环境质量B. 制定环境政策C. 预测环境变化D. 制造污染源答案:D8.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方法?A. 现场采样B. 实验室分析C. 遥感监测D. 人工模拟答案:D9.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电子显微镜D. 离心机答案:D10.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方法?A. 数据整理B. 数据分析C. 数据预测D. 数据销毁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监测中,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一氧化碳D. 颗粒物答案:A, B, C, D12. 环境监测中,水体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化学需氧量B. 悬浮固体C. 氨氮D. 总磷答案:A, B, C, D13. 环境监测中,土壤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重金属含量B. 有机污染物C. 微生物数量D. 土壤湿度答案:A, B, C14. 环境监测中,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量C. 生态系统功能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15.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哪些?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电子显微镜D. 光谱仪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确定污染源C. 制定环境政策D. 所有上述选项2.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指标是什么?A. pH值B. 溶解氧C. 悬浮物D. 所有上述选项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生活垃圾D. 所有上述选项5.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分层采样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和代表性。
7. 大气监测中,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______μm的颗粒物。
8. 水质监测中,______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9.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统计分析。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2. 描述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D5. D二、填空题6. 代表性、准确性7. 2.58. 氮、磷含量9. 微生物监测、植物监测10. 数据校验、数据整理三、简答题11.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环境质量的定量信息,评估环境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等。
12. 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是气相色谱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浓度。
四、论述题13. 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准确的环境状况信息,帮助评估现有政策的效果,指导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为公众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排放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用于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是:A. pH值B. 溶解氧C. 化学需氧量(COD)D. 总磷和总氮4. 土壤污染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5. 噪声监测中,分贝(dB)是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以下哪个分贝值代表的声音最弱?A. 20 dBB. 40 dBC. 60 dBD. 80 dB6.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指标是指:A. 微生物数量B. 植物种类多样性C. 动物种群数量D. 所有以上选项7.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B.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 土壤微生物分析D. 土壤气相色谱分析8. 大气中PM2.5是指:A.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B. 直径小于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C. 直径小于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D.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有机颗粒物9. 水质监测中,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A. 酸碱滴定法B. 比色法C. 电导法D. 电位滴定法10. 在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参数常用于评价土壤的酸碱度?A. 土壤有机质含量B. 土壤pH值C. 土壤湿度D. 土壤温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2.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在水质监测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常用化学指标。
4. 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考试题1、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设-------------断面、----------------断面和-------------------断面; 答案:对照控制消减2、在采样水断面一条垂线上,水深5-10米时,设------点,即-----------;若水深≤5米时,采样点在水面-----------------处;答案:二水面下米河底上米下米3、水质监测中采样现场测定项目一般包括-----------、---------------、-----------------、---------------、---------------;即常说的五参数; 答案:水温 pH 电导率浊度溶解氧4、保存水样的措施有---------、-------、--------、--------;答案:选择适当材质的容器控制溶液的pH 加入固定剂冷藏或冷冻5、单独采集测定-----------、-----------和------------项目的水样,应定量采样;答案:硫化物、石油类、悬浮物-------、6、采集监测下列项目水样时,应贮于何种容器中、如何保存:①CODCr---------③总氰化物--------、--------④挥发份---------、②BOD5------------、\-------------------------------⑤硫化物——---、——----⑥溶解氧——-----、_-------⑦总汞——-----、—————⑧石油类——---、——----⑨氟化物——-----、——----⑩氨氮————、——------答案:①硅硼玻璃瓶或塑料瓶 加硫酸pH <2 2-5℃ 冷藏 ②硅硼玻璃瓶或塑料瓶 冷冻③硅硼玻璃瓶或塑料瓶 加NaOH pH >12 ④硅硼玻璃瓶或塑料瓶 按1克/L 加C U SO 4 加硫酸pH <2 ⑤棕色瓶 防止曝气,先加乙酸锌-乙酸钠500ml 水样加2ml,加水样后NaOH 加500ml 水样1ml,水样应充满不留气⑥玻璃溶解氧瓶 MnSO 4和碱性碘化钾⑦玻璃瓶 加硝酸pH <2并加K 2CrO 7 ⑧硅硼玻璃瓶 加盐酸pH <2⑨塑料瓶 2-5℃ 冷藏⑩玻璃瓶和塑料瓶 加硫酸pH <27、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水物应在------------布点采样;答案: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出口处8、 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二类污水物应在---------------布点采样;答案:排污单位总排口9、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时,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三例,并说明各类在何处采样答案:分为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两类;如总汞,总铬,六价铬等属于第一类污染物;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等属于第二类污染物;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不分行业和废水排放方式,一律在车间或车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排放第二类污染物的废水,应在排污单位的废水出口处设采样点;有处理设施的企业,应在处理设施的排出口处布点;10、 工业废水的采样的采样频率如何确定答案:按生产周期确定,生产周期在8小时以内的每2小时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小时的每4小时采样一次;其他废水的采样,24不小于2次;11、简述水质采样注意事项答案:⑴采样时不能搅动底部沉淀物;⑵保证采样点准确;⑶洁净的容器在装入水样前,应先用该点的水冲洗3次,让后装入水样,并按要求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⑷待测溶解氧的水样,应严格不接触空气,其他水样也应尽量少接触空气;⑸认真填写采样记录;⑹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⑺采样结束前,应仔细检查采样记录和水样,若有漏采或不符合规定者,应立即补采或重采;12、水样保存一般采用那些措施答案;⑴选择适当材质的容器;⑵控制水样的pH;⑶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⑷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13、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平均不点法、--------布点法、------布点法和--------布点法;答案:方格同心圆扇形按功能区14、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状态大致可分为----------和---------以及--------两类;答案:气态蒸汽气溶胶15、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等,这些物质在其分子结构上都具有形成恶臭的原子团,因此也称---------;答案;硫醇类硫醚类硫化物发臭团16、测定总悬浮颗粒物常用------法;采用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采样器;采样器按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m/s,单位面积滤膜在24小时内滤过的气体量应为---------m3/㎝224h;答案:重量大流量中流量小流量 2~17、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答案;≤100μm TSP ≤10μm PM1018、大气采样口的高度一般以人的呼吸带-----m为准;答案:19、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直径----μm 的颗粒物;对其采样时常用-----滤膜,该滤膜在使用中应注意滤膜的----向上;答案:空气动力学当量≤100 超细玻璃纤维毛面20、采集TSP时两台采样器应相距----m;采集SO2、NO2时,仪器间应相距----m.答案:2~4 121、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是以标准状况-----℃-----kPa时的体积为依据;美国、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的惨比状况---℃-----kPa;答案:0 2522、用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计时,主要的误差来源是时间的测量,因此要求皂膜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刻度区;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cm/s;答案;423、为了使用流量计使用状态和校准状态尽可能一致,校准流量计时-----流量计连接到采样系统中进行,这样采样系统中的收集器、流量调节阀等所生产的气体助力对流量造成的影响会----;答案;应将减至最小24、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通常布点应遵循那五项原则答案:⑴采样点位应包括监测区域的高、中、低浓度区;⑵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区为主要监测范围,上风向区作为对照点;⑶工业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多设采样点,郊区和农村则少一些;⑷人口密度大的地方设采样点多一些,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少一点;⑸经常超标的地区采样点数目少一些;2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几类各类区所指那些答案:分三类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25、气体测定用液体吸收管瓶最常用的有哪些答案;有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瓶、多孔玻柱吸收瓶多孔玻板吸收瓶和冲击式吸收瓶等;26、测定TSP时,对采样后的滤膜应注意些什么答案:应检查滤膜是否出现物理性损伤,是否有穿孔漏气现象;若出现以上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27、影响大气采样效率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答案:⑴收集器和吸收剂⑵采样的速度⑶采气量和采样时间28、用吸收瓶采样时,如何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漏气答案:先将吸收瓶前管路堵死,打开抽气泵抽气,待负压表压力指针升到约 kPa时,堵死流量计与抽气泵之间管路,同时停止抽气;如1min内压力下降不超过150Pa时,则认为该采样系统不漏气;29、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如何规定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答案;取值时间为日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取值时间为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30、环境空气监测采样时,采样装置至建筑物的距离至少应是其突出高度部分的多少倍答案:2~倍3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的测定,可用标准皮托管或非标准型皮托管对称---型皮托管配-----型压力计或-----压力计测定;答案:SU倾斜式3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min,但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不得少于-----m3,取3次采样的算数均值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答案:33133、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还有锅炉-------的影响;答案;性质负荷34、当进入采样嘴的气流速度与烟道内的烟气流速------时,才能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这也就是-----采样;答案:相等等速35、在矩型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且流速比较均匀对称时,可取------作采样点;答案:断面中心36、对烟气温度测定常用的有-----和--------;答案: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点偶温度计37、用S型皮托管测量管道内的静压,不是实测而是通过测出-----和------后计算的;答案;全压动压38、蒸汽锅炉的负荷是指锅炉的------,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旽的-------,单位为--------;答案;蒸发量蒸汽 t/h39、在锅炉烟尘测定时,测定位置应尽量选择在----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定位置应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经管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位的上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答案:垂直 6 340、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并应曾加测点数量;答案;41、通常在风机后的压入式管道中,静压和动压都为----,全压为-----;答案; 正正42、煤在炉内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和----及其他物质;答案; 烟尘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一些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43、标准皮托管的校正系数为----;答案: 144、烟气测试中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mm;答案;8045、当锅炉和除尘器的气密性不够理想时,除尘器出口的过剩空气系数-----;答案; 上升46、锅炉烟尘测试标准方法中规定,对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答案; 75﹪47、当烟道断面流速和固态污染物浓度分布不均匀时,通常采用----采样法取样; 答案;多点48、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它表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管壁的压力,管道内气体的压力比大气压大时,静压为---,反之静压为----;答案;正负49、通常在风机前吸入式管道中,静压为----,动压为----;答案;负正50、在锅炉烟尘的测试时对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有何要求答案;鼓风、引风系统应完整,工作正常,风门的调节灵活,可调风量匹配合理;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耐磨涂料不脱落;51、用预测流速法测定烟尘时,需测定哪些参数才能算出等速采样流量答案;测定烟气温度、压力、含湿量等气体参数和流速;52、气体动压与其流速之间有何关系答案:气体流速与气体动压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可根据测得的动压计算出气体的流速;53、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烟尘排放量主要受:①锅炉燃烧方式;②锅炉运行情况;③燃煤性质如灰分、粒度等;④锅炉负荷因素的影响;54、对锅炉负荷的测定有哪几种方法答案:应采用蒸汽流量法、水表法或量水箱法;当所测锅炉不具备上述设备时,可用耗煤量法;55、等速采样中的等速是指哪两个速度的等速答案:指采样气体进入采样嘴的气流速度与采样点烟气流速相等;56、当圆形烟道的直径小于0.3米时,设几个采样测点对气流分布有何要求答案:对于直径小于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的小烟道,可取烟道中心作测点;即一个测点;57、当矩方形烟道的断面面积为多少时,可取断面中心作测点答案:当烟道断面面积小于,流速分布比较均匀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当环境污染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值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A.加强执法力度B.实施源头治理C.提高环境质量标准D.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答案:B2. 下列属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是:A. 氨氮B. 二氧化硫C. 重金属含量D. 土壤pH值答案:B3. 下面哪个因素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A. 大气降水B. 河流自净能力C. 农田施肥D. 水体流动速度答案:C4. 根据《环境保护法》,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是:A. 建设项目的设计、选址、施工和运营等环节B. 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C. 建设项目的选址D. 将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已建项目答案:D5. 环境质量的指标除了空气、水和土壤质量外,还包括:A. 声环境质量B. 视环境质量C. 地球磁场质量D. 风环境质量答案:A二、填空题1. 土壤中的大气物质交换主要通过 ________ 过程进行。
答案:扩散2. 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于 ________ 污染和 ________ 污染。
答案:点源,非点源3.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形式为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固体颗粒,气态物质4. 环境影响评价分为 ________ 评价和 ________ 评价两个层面。
答案:预测性,评价性5. 根据《环境保护法》, ________ 有权拒绝涉及环境保护的运输活动。
答案:公众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各种因子、污染物和其它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提供环境质量的实时数据,帮助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环境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预警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早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最后,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环境监测岗位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1.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或()。
答案:水系源头处、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2.湖()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答案:网格3.在采样()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m处和()m处;若水深≤5m时,采样点在水面()m处。
答案:水面下0.5、河底上0.5、下0.54.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沉积物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之处。
答案:正下方、河床冲刷、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5.测()、()和()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答案: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6.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答案:生产周期、2、37.()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答案:污染源、扩散形式8.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地下水污染控制监测点()采用()布点法布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答案:网格9.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口应高出地面()m,井口安装(),孔口地面应采取()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答案:0.5~1.0、盖(或保护帽)、防渗10.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6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一次。
答案:枯水期、每月11.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称为()。
A、控制断面B、对照断面C、削减断面答案:B12.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和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完整环境监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3、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
4、控制断面:为了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它是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9、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10、总需氧量(TOD):指水中的还原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 2的含量(mg/L)计。
11、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2、硫酸盐化速率: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是二氧二碳)转化为硫酸盐微粒的速度。
13、降尘:是指大气中自然沉降于地面上的灰尘,又称自然降尘。
1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15、声功率:是单元时间,声波通过垂直于流传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
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元为W。
16、声强:声强是指单元时间,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流传方向单元面积的声能量,单元为2W/m17、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
1.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2.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水体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氨氮B. 总磷C. 生化需氧量(BOD)D. 总氮3.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碘量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5.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重量法B. 光学散射法C. 电化学法D. 化学发光法6.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7.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总磷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8.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9.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10.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土壤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多环芳烃(PAHs)B. 氨氮C. 总磷D. 总氮11.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12.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3.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总氮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凯氏定氮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14.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水体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A. 氨氮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15.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总磷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16.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7.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臭氧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18.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19.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20.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1.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总氮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凯氏定氮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22.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土壤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A. 多环芳烃(PAHs)B. 氨氮C. 总磷D. 总氮23.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气相色谱法2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气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5.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6.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水体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氨氮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27.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8.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9.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0.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31.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2.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3.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5.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氨氮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36.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A. 氨氮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37.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38.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9.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总有机碳(TOC)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40.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1.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总有机碳(TOC)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紫外吸收法B. 红外吸收法C. 化学发光法D. 电化学法42.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43.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总悬浮固体(TS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重量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4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5.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土壤中总悬浮固体(TSS)含量的主要方法是:A. 重量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46.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7.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大气中总悬浮固体(TS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重量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48. 下列哪种污染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A. 氨氮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 多环芳烃(PAHs)D. 臭氧49. 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水体中总溶解固体(TDS)浓度的主要方法是:A. 重量法B. 电化学法C. 紫外吸收法D. 红外吸收法答案:1. A2. C3. A4. C5. A6. A7. A8. D9. A10. A11. B12. D13. A14. A15. A16. D17. C18. B19. A20. A21. A22. D23. D24. A25. B26. C27. B28. A29. B30. C31. B32. D33. B34. D35. A36. A37. D38. D39. D40. D41. D42. B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一、判断题(共 50 题)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 √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 ×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
( ×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 × )5、测定 PH 值的样品可放置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
( ×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 SO2 时,当显色温度在20℃±2℃,比色皿为 lcm 时,要求试剂空白液不应超过 0.03 吸光度。
( ×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
(×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定。
( √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 √ )10、在 K2Cr2O7 法测定 COD 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 COD 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 × ) 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μm 滤膜过滤 ,其滤液消解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 √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 BOD5 测定。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 )14、测定挥发酚的 NH3-NH4Cl 缓冲液的 pH 值不在 10.0 ±0.2 范围内,可用 HCl 或 NaOH 调节。
(× )15、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 ×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环境监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测量和记录的科学方法,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因子?A. 温度B. 湿度C. 光照强度D. 土地所有权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人工采样B. 自动采样C. 历史文献分析D. 假设推测3.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以下哪种检测方法是常用的?A. 水质监测B. 声音监测C. 岩石抽样D. 空气采样4. 下列哪项是环境监测的目的之一?A. 促进环境破坏B. 分辨环境差异C. 掩盖问题存在D. 财政浪费5. 环境监测在以下哪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A. 人类健康B. 节约成本C. 提高生产力D. 降低标准二、填空题1. ________ 是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之一,用以确定监测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以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物的________ 变化趋势。
3. 环境监测法约束监测活动的具体规则和要求,通常由________ 来制定和管理。
4. 环境监测一般分为________ 等级。
5. 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哪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哪些方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B5. A二、填空题1. 调查2. 持续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4. 级别5. 数据处理三、解答题1.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掌握和评估环境变化,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应用领域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各个环境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样和实验分析技术,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自动监测系统,如传感器、无人机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环境监测。
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模型建立与预测等方法。
环境监测试卷试题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应用化学系《环境监测》试卷(含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填空(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的氮。
3、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5、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COD时,所用催化剂为Ag2SO4。
6、测定80.0ml水样的DO,消耗0.010mol/L的Na2S2O3 14.24ml,该水样的DO(O2,mg/L)为14.24。
7、两份水样pH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0和7.0,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1000倍。
8、I2+2S2O32-= 2I- + S4O62-9、用容积为20L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50%(V/V),欲配制50ppm的SO2标准气,需要加入2ml原料气。
10、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14.0;14.1501→14.2。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A类污染物,在总排污口采样监测二类污染物。
A、一B、四C、三D、二2、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A条件下称重。
A、恒温、恒湿B、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干燥后C、105 5℃烘箱内烘干D、室内自然干燥3、实验数据中对于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的测量数据称为B。
A、离群数据B、可疑数据C、正常数据D、剔除数据4、环境监测实行C监测原则。
A、总体B、平均C、优先D、综合5、大气污染物监测布点时,对有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一般采用 A布点法。
A、同心圆B、扇形C、网格D、分散式6、标准状态下测定某汽车尾气中CO含量为2.8mg/m3,若用ppm表示,则CO含量为 A ppm。
监测知识考试含答案全套环境监测技术考试题库1,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_和_。
()A,使用B拆除C,闲置D.新增答案:BC2.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_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OA.社会发展B.国家经济C.技术条件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HJ/T 373-2007)规定固定污染源运行状况时,应记录企业的_情况。
()A.人员情况B.生产情况C.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D.企业自行监测情况答案:BC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一()A容量总量控制B.目标总量控制C.指令性总量控制D.区域性总量控制E.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5.以下一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
OA.铁、车孟B.铅、镉C,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D.氤化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答案:AC6.流域同步监测中,以下属必测项目的是一()A.pHB,AsC.CODD.NH3-N答案:ABCD7.按照赋存介质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O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ABE8.按照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
()A.孔隙水8.包气带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BCD9.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_。
()A.生物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毒性作用答案:ABC10.无机氮是一的总和,无机氮也称“活性氮”。
()A.硝酸盐氮B.亚硝酸盐氮C,氨氮D.凯氏氮答案:ABC11.加强一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
OA无人机B.大数据C.人工智能D.卫星遥感答案:BCD12.水质样品保存时,添加保存剂的方式有_。
OA.抑制溶液PHB.加入抑制剂C.加入氧化剂D.加入还原剂答案:ABCD1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一和。
OA数据型B.报表型C.综合型D.文字型答案:AD14.对含采样结果在内的监测报告,应包括_信息。
完整版)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试卷试题-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应用化学系《环境监测》试卷(含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填空(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的是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的氮。
3.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5.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COD时,所用催化剂为Ag2SO4.6.测定80.0ml水样的DO,消耗0.010mol/L的Na2S2O3 14.24ml,该水样的DO(O2,mg/L)为14.24.7.两份水样pH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0和7.0,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1000倍。
8.I2+2S2O3=2I+S4O69.用容积为20L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50%(V/V),欲配制50ppm的SO2标准气,需要加入2ml原料气。
10.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14.0;14.1501→14.2.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A类污染物,在总排污口采样监测二类污染物。
答案:D。
2.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105±5℃烘箱内烘干。
答案:C。
3.实验数据中对于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的测量数据称为可疑数据。
答案:B。
4.环境监测实行综合监测原则。
答案:D。
5.大气污染物监测布点时,对有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一般采用扇形布点法。
答案:B。
6.标准状态下测定某汽车尾气中CO含量为2.8mg/m3,若用ppm表示,则CO含量为2240ppm。
答案:D。
7.在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应该设置监测断面。
环保检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A2.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影响睡眠B. 影响听力C. 影响视力D. 引起心理疾病答案:C4. 以下哪种垃圾属于可回收物?A. 塑料瓶B. 菜叶C. 废电池D. 过期药品答案:A5.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一个人对环境的影响B. 一个人行走的距离C. 一个人消耗的资源量D. 一个人产生的废物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义务;责任7.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_______。
答案:污染8.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_______。
答案:无害化9.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_______。
答案:噪声监测10.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什么是生态平衡,并说明破坏生态平衡可能带来的后果。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
破坏生态平衡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12. 阐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大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3. 说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A. 查明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监测的内容()A. 水质监测B. 大气监测C. 噪声监测D. 火车运行监测答案:D3. 我国环境监测实行()制度。
A. 分级管理B. 统一管理C. 分散管理D. 集中管理答案:A4. 以下哪种污染物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一氧化碳D. 氯化钠答案:D5. 下列哪个不属于水质监测指标()A. pH值B. 化学需氧量C. 生物需氧量D. 碳酸饮料含量答案:D二、填空题6. 环境监测数据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7. 环境监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采样、测试、数据处理8. 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9. 环境监测中,采样点的设置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代表性、均匀性、可比性三、判断题10.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
()答案:正确11. 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环境执法的依据。
()答案:错误12. 环境监测数据只能反映当前环境状况,不能预测未来环境变化。
()答案:错误13. 环境监测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4. 简述环境监测的作用。
答案:环境监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查明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预测环境变化,为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3)评价环境治理效果,为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4)监督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环境权益。
15. 简述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答案: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水平。
(2)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指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4、水体自净指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稀释的同时发生挥发、絮凝、水解、配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至无害化的过程。
5、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物的总称。
6、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7、空白试验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8、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9、指示生物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水生生物。
10、噪声指凡是使人烦恼、讨厌、刺激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三种。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 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0.3~0.5m处,当水深_5~10m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水面下0.3~0.5m 处和河底上0.5m处。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成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于监测的含量及形态。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平行布点法。
环境监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3、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
4、控制断面:为了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它是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9、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10、总需氧量(TOD):指水中的还原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含量(mg/L)计。
11、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2、硫酸盐化速率: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是二氧二碳)转化为硫酸盐微粒的速度。
13、降尘:是指大气中自然沉降于地面上的灰尘,又称自然降尘。
1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15、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
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16、声强: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17、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
18、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19、个体:总体中的一个单元。
]20、误差: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值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在数值上的表现即为误差。
21、偏差:是指个别测量值与多次重复测量值之偏离程度。
22、精密度: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的偶然误差的大小。
23、灵敏度:是一个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在被测物质改变单位质量单位浓度时所引起的相应量变化的程度。
它反映了该方法或仪器的分辩能力。
24、检出限:指一个分析方法对被测物质在给定的可靠度内能够被检出的最小质量或最低浓度。
二、填空题1、所有缓冲溶液都应避开(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蒸气,保存期不得超过(3个月),出现浑浊、沉淀或发霉等现象时,应立即废弃。
2、标准缓冲溶液是用于(确定或比对)其他缓冲溶液PH值的一种(参比溶液),其PH值由(国家标准计量部门)测定确定。
3、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20℃时)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4、制备纯水的方法很多,通常多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5、蒸馏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除去(非离子杂质和离子杂质),缺点是设备(要求严密),产量很低因而成本高。
6、在安装蒸馏装置时,水冷疑管应按(下入上出)的顺序连续冷却水,不得倒装。
7、不便刷洗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法: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按(常法用水冲净)。
8、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出水量大),因而成本低。
9、样品消解时要选用的消解体系必须能使样品完全分解,消解过程中不得引入(待测组分)或(任何其他干扰物质),为后续操作引入干扰和困难。
10、任何玻璃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
11、实验室用水的纯度一般用(电导率)或(电阻率)的大小来表示。
12、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试剂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或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13、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有:(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控制水样的pH,加入化学试剂(固定剂及防腐剂),冷藏或冷冻)。
14、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有(电测法和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和极谱法有时也用于水质检验)。
15、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水平状态,用(底脚螺丝)调节水平。
16、一台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应包括哪四个部分?(波长校正;吸光度校正;杂散光校正;比色皿的校正)。
17、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接测定?(需要经过与待测物质的标准比对而得到测定结果的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色谱法等)。
18、无二氧化碳水的制备方法有(煮沸法、曝气法和离子交换法)。
19、水样在(2~5℃)保存,能抑止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
20、监测数据的五性为:(精密行、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21、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有(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实验值测定、标准物质对比实验和质量控制图)。
2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又称(外部质量控制)。
23、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24、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25、痕量分析结果的主要质量指标是(精密度)和(准确度)。
26、在监测分析工作中,常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以减少监测结果的(随机误差)。
27、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表示方法为:(标准曲线的斜率)28、校准曲线可以把(仪器响应量)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定量地联系起来。
29、全程序空白实验是(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步骤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30、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并采用相同的分析步骤,取相同的试剂(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除外),但空白试验不加试料。
31、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32、在方法验证中需用的基准物质,如标准溶液,要与标准物质进行比对、核查。
测量完成后,计算两者的平均值,若在(95%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即可使用。
33、测定下限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美国EPA规定以(4倍检出限浓度)作为测定下限。
34、在加标回收率测定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应注意(加标量控制在样品含量的0.5~2倍,加标后的总浓度应不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
35、试剂空白值对(准确性以及最低检出浓度)均有影响。
36、密码质控样指(在同一个采样点上,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密码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
37、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38、准确度可用(标准样品分析和加标回收率测定)来评价。
39、精密性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40、精密度通常用(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1、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通常引用(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专用术语。
42、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43、校准曲线的检验包括(线性检验、截距检验和斜率检验)。
44、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截距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准确度);斜率检验即检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45、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002),现场采集的水样分为瞬时水样和混合水样,混合水样又分为等比例混合水样和等时混合水样。
46、湖泊、水库采样断面垂线的布设:可在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按水体类别设置监测垂线。
47、采样断面是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等。
48、地表水监测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和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49、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50、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
51、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52、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如COD、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铅、镉和砷等,要逐步实现等比例采样和在线自动监测。
53、测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54、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DO、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 2~3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应使用正规的不干胶标签。
55、测定油类、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56、测量pH时应停止搅动,静置片刻,以使读数稳定。
57、玻璃电极在pH10的碱性溶液中,pH与电动势不呈直线关系,出现碱性误差(钠差),即pH的测量值比应有的偏低。
58、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为除去水样色度和浊度,可采用絮凝沉淀法和蒸馏方法。
水样中如含余氯,可加入适量Na2S2O3;金属离子干扰可加入掩蔽剂去除。
59、用于测定COD的水样,在保存时需加入H2SO4,使pH <2 。
60、K2Cr2O7测定COD,滴定时,应严格控制溶液的酸度,如酸度太大,会使滴定终点不明显。
61、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显色酸度一般控制在0.05-0.3mol/L(1/2H2SO4),以0.2mol/L 时显色最好。
62、测定铬的玻璃器皿用硝酸与硫酸混合液或洗涤剂洗涤。
63、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NH3)或铵盐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滴定法方法。
64、1德国硬度相当于CaO含量为10 mg/lL。
答:、1065、油类是指矿物油和动植物油脂,即在pH≤2能够用规定的萃取剂萃取并测量的物质。
66、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KMnO4。
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67、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消解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的量,以氧的mg/L 表示。
68、用钴铂比色法测定水样的色度是以与之相当的色度标准溶液的度值表示。
在报告样品色度的同时报告pH 。
69、测定BOD5所用稀释水,其pH值应为7.2、BOD5应小于0.2mg/L 。
接种稀释水的pH值应为7.2、BOD5以在0.3-1mg/L 之间为宜。
接种稀释水配制后应立即使用。
70、在两个或三个稀释比的样品中,凡消耗溶解氧大于2mg/L 和剩余溶解氧大于1mg/L 时,计算结果应取平均值,若剩余的溶解氧小于1mg/L 甚至为零时,应加大稀释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