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 格式:ppt
- 大小:656.00 KB
- 文档页数:39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高,血脂高直接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高,这涉及到预防的重点在哪里?是单一重点预防还是联合治疗方案的(血压血脂管理)这些都涉及到防治策略的一系列调整。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二)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正式颁布。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CHC)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线上专家研讨会(查看解读一)。
全国各地的高委会专家第一时间研究了美国2017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并结合中国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期评述专家为: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副主委李玉明教授、副主委杨天伦教授、委员张新军教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述评。
名誉主委孙宁玲教授诊断高血压指南的标准前移,即≥130/80 mmHg基于美国10年来(2007-2017年)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13.7%,接受药物治疗的仅增加了1.9%(34.2%~36.2%/10年)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也基于一些重要的研究,例如SPRINT研究和JAMA的meta分析,鉴于美国患病人数与治疗人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诊断目标的前移,以及早期血压管理对美国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药物治疗理念以10年风险>10%+ 血压≥130/80 mmHg可以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而前面任何一种状况(仅10年风险>10%或者血压≥130/80 mmHg且<140/90 mmHg)都是以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而不必强调药物治疗。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美国指南的这种血压分级理念和治疗理念适合中国吗?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1)要看中国目前有多少血压在≥130/80~140/90 mmHg的人群(2)在这样的人群中,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有多少?(3)目前的我国的生话方式干预的结果可以使多少人达到血压下降5%~10%的效果(4)中国目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线性关系是什么?血压高直接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升高,血脂高直接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高,这涉及到预防的重点在哪里?是单一重点预防还是联合治疗方案的(血压血脂管理)这些都涉及到防治策略的一系列调整。
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是一个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的非营利组织。
成立于1924年,AHA的宗旨是降低心脏疾病和中风对全球人口的影响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使命与价值观
AHA的使命是通过科学研究、宣教、支持患者、心脏病与中风防治等手段来减少心脏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
AHA的价值观包括:
•推动科学研究,寻找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方法;
•提倡公众健康,强调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危险因素来预防心脏病;
•增强急救意识,让更多人掌握基本心肺复苏知识,以提升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
•支持患者权益,倡导个性化治疗和关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主要活动领域
AHA在心血管领域开展了多项重要活动,包括:
•提供心脏健康信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支持心脏病科研项目,促进科学进展;
•制定心脏病防治指南,推动临床实践标准化;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志愿者服务,支持心血管健康。
未来展望
未来,AHA将继续秉承“用心关爱生命”的宗旨,致力于打造更加健康、快乐的社会。
通过不懈努力,AHA将助力更多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美国心脏协会的简要介绍,希望更多人关注心脏健康,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全文)关键词:AHA 心血管急救心肺复苏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
1960年,Kouwenhoven、Knickerbocker 和Jude 三人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病人。
同年,在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
两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病人。
在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在过去的50年里,早期识别,早期CPR,早期电除颤以及早期转运到急救医疗中心的这一准则挽救了全世界无数条生命。
这些被挽救的生命证明了复苏研究和临床转化的重要性,这也是庆祝CPR 50周年的原因。
我们要想实现复苏先驱们赋予我们的使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各个治疗系统之间的心脏骤停存活率存在着惊人的差异,一些系统报道的存活率比另外一些系统的高5倍多。
尽管一些技术,比如体外自动除颤仪(AEDs)有助于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然而除非第一目击者愿意和有能力救治,否则没有最初的干预措施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此外,要想成功,第一目击者和其他施救者必须分工协作,整合成一个整体,共同致力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
本概述突出强调了2010 AHA CPR和ECC指南的主要变化。
科学家们和医务人员参加了综合的证据评估过程。
他们根据当前的科学进展来辨别对存活率最具有影响的潜在因素,进而分析CPR 步骤的程序以及每一步的优先性。
在现有证据效力的基础上,他们推荐了那些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
专家们一致赞成继续强调高质量的CPR—足够的频率和深度,保证充分的胸廓回弹,尽可能的减少按压中断,以及避免过度通气。
・标准与规范・作者单位:25001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关于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4年修订版)蒋世亮 季晓平 张运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 /AHA )修订的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 M I )处理新指南于2004年8月发表。
与1999年版指南相比,新指南作了较大修改[1],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院前处理胸痛患者在含化硝酸甘油014mg 无效后(观察时间为5m in ),应立即与当地急救中心联系。
疑诊为STE M I 且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应立即口服阿司匹林(非肠衣片)162mg ~325mg 。
急救人员应尽快赶到发病现场(目标时间为8m in )行心电图(ECG )等检查,在具备心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救护车中可对STE M I 患者行院前溶栓治疗,从接诊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应控制在30m in 内。
若不能行院前溶栓,应尽快转送至附近医院行再灌注治疗。
若行溶栓治疗,从送达医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应控制在30m in 内;如行直接PC I 治疗,从院前开始转送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应控制在90m in 内。
有下列情况的STE M I 患者应迅速转送至条件较好的医疗中心行血管成形术(PC I 或CABG ):(1)心源性休克;(2)有溶栓禁忌证;(3)死亡危险性特别高。
强化院前急救的目标是将患者的总缺血时间控制在120m in 内。
二、急诊室处理11诊断程序:应在10m in 内完成病史采集、体检和12导联ECG 描记,若有适应证,应在接诊30m in 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m in 内开始直接PC I 治疗。
应常规行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检查,但不应因之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实行。
疑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行床旁X 线、经胸或经食管超声、胸部CT 、MR I 等检查明确诊断。
21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1)吸氧:低氧血症的患者(SaO 2<90%)应吸氧。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新近联合发表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治疗临床实用指南[1]。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具体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新指南对心衰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修订,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例如生活质量、参与决策、护理协调、过渡和姑息治疗。
一、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1.心衰的分类与定义分为2类4期。
第1类: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40%)的心衰(HFrEF),也称为收缩期心衰。
第2类:LVEF保留(≥50%)的心衰(HFpEF),也称为舒张期心衰,又分为LVEF临界(41-49%)和LVEF 改善(>40%)两种。
A期:心衰高危但无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衰症状。
B 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无心衰体征或症状。
C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且(曾)有心衰症状。
D期:顽固性心衰且需要特殊干预。
ACC和AHA的这种分期强调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用于描述具体的患者和人群。
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分级则强调运动能力和疾病的症状状态。
2.心衰(包括HFpEF)患者的初次和多次评估病史和物理检查应认真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物理检查,寻找导致心衰发生或加速进展的心性和非心性疾患或行为。
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询问3代家族史,帮助诊断家族性DCM。
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评估其容量状态和生命体征,包括多次评估体重、颈静脉压和有否外周水肿或端坐呼吸。
风险评分多变量风险评分可评估门诊或住院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
应用风险评分预测慢性患者结果的模型包括西雅图心衰模型、心衰存活评分、CHARM风险评分和CORONA风险评分。
I-PRESERVE评分尤其适合于慢性HFpEF。
在急性失代偿性患者,应用ADHERE分类回归树状模型、AHA随指南而行评分、EFFECT风险评分、ESCAPE风险模型和出院评分、以及优化心衰风险预测列线图。
诊断性检查初次化验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血清电解质(包括钙与镁)、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糖、空腹血脂、肝功能和甲状腺刺激素。
美国心脏协会:从医疗到公益作为世界上领先的心脏病研究和教育组织,(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拥有一个纯洁而远大的使命——通过改善心脏健康,减少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构建健康社会。
无论是从医疗角度还是公益角度,AHA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
一、AHA历史与使命成立于1924年的AHA,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致力于推动心脏健康科学的发展,通过教育、研究和社区预防等多种形式,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心脏病信息,管理和服务,力求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因素,提高心脏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率。
从AHA的原始宣言中,就可以看出其核心使命:以心脏为中心,促进卫生、对抗疾病、灭绝癌症、预防残疾以及提高健康和幸福的水平。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心脏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死亡率也高得惊人。
因此,AHA的成立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的使命不仅是推动医学的进步,更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
二、AHA的组织结构AHA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该机构下设的支部和总部、医疗团队、科学/教育行业、政府关系、捐赠和募集资金、志愿者和社区服务等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心脏健康的工作。
其中,AHA的科学/教育行业建立了多个项目和机构,如心脏病研究组织、心脏和脑卒中对抗基金会等。
这些机构和项目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医学领域的进步,关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力求让患者能够收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因此,在AHA的组织结构中,科学/教育行业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他部门也围绕着该部门展开,共同构建了一个相互协作,融洽合作的组织结构。
三、AHA的公益事业除了医疗领域的研究和教育之外,AHA也致力于健康的公益事业。
其中,心脏瓣膜疾病的教育和筛查、立即抢救项目、非洲和亚洲的心脏教育等项目都是AHA的重点公益事业。
这些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开展,将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达到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的效果。
《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要点速递与释义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的基本手段。
自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
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当前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
本文就近年来心肺复苏研究与争议焦点及《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要点作一介绍。
标签:心肺复苏;除颤器;心脏骤停;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自1956年彼得·萨法尔(Peter Safar)和詹姆斯·伊拉姆(James Elam)提出口对口人工呼吸和1960年Kowenhoven等[1]提出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 massage),以及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首个心肺复苏指南[2]以来,基于早识别、早呼救、早心肺复苏(CPR)、早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的心肺复苏在全球已经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
如今,心肺复苏已经成为抢救心脏骤停和濒死患者的基本急救技术之一。
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10心肺复苏指南》)更是成为了全球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
1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修改背景自《200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05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仍存在较多悬而未决的问题[3]。
其后的相关研究表明,《2005心肺复苏指南》仍有较多需改进的地方,表现为:①实施《2005心肺复苏指南》以来,心肺复苏质量和存活率也有所提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还需提高;②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差异较大[4-5];③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任何目击者进行过现场心肺复苏。
aha学员手册AHA学员手册 - 相关参考内容AHA(美国心脏协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心脏病和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非营利组织。
他们的学员手册提供了学员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以帮助他们完成心脏急救和基本生命支持(BLS)培训。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旨在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的技能和知识。
1. 接触紧急情况- 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的紧急情况:本节详细介绍了CPR和AED的用途,以及学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应对。
包括检查响应、呼叫急救、判断心脏骤停和开始CPR等方面的内容。
2. BLS技能- 成人心脏骤停的CPR:本节介绍了成人心脏骤停的CPR步骤,包括正确位置定位、胸部按压、救命气道操作等。
还提供了正确的手位置和按压频率等实用技巧。
- 成人和儿童的AED应用:本节概述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包括AED的工作原理、正确的贴片位置、AED声音和指示灯的解释等。
此外,还介绍了AED用于儿童和成人时的差异。
3. 基本生命支持技能- 成人和儿童窒息急救:本节介绍了应对成人和儿童窒息的技巧。
内容包括正确的胸部压迫位置、背部击打和人工呼吸的步骤和技巧等。
- 成人和儿童窒息急救(单人):此部分重点介绍如何单独应对成人和儿童窒息。
主要内容包括胸部压迫的正确位置和力度、人工呼吸的方法以及处理窒息解除情况。
4. 专业操作技能- 环境控制:本节概述了在急救场景中必须考虑和处理的环境因素。
内容包括保持场景安全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执行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等。
- 管理窒息的成人和儿童的气道:该部分介绍了管理成人和儿童气道的技巧。
重点包括正确的气道开放方法、降低窒息风险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气道异物阻塞等问题。
5. 面对专业问题- 面对复苏中的困难情况:本节旨在帮助学员应对CPR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况。
内容涵盖了如何应对换手困难、操作AED不成功等情况。
6. 基本生命支持流程提示卡- 该提示卡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总结了BLS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2019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要点《2019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更新要点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2019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这一指南对于成人心脏复苏和急救提供了重要的更新要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此次指南中的新变化和重要内容。
首先,指南强调了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根据最新研究,从猝死到开始进行心脏复苏的时间是关键,每经过一分钟,复苏成功的概率就减少10%。
因此,指南强调应该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要尽早开始进行心脏按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指南强调使用胸外按压。
过去,人们在进行心脏复苏时强调的是人工呼吸,但是现在的指南提出,胸外按压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发现,在复苏过程中,足够的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是关键。
指南推荐每分钟至少进行100-120次的按压,并且按压深度要至少达到2英寸(大约为5厘米)。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血流循环,将氧气输送到重要的器官。
第三,指南中对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进行了一些更新。
AED是一种可以分析心律并提供电击的设备,可以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
新指南建议,所有的设立有AED的公共场所都应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除此之外,指南还指出,AED应该被广泛使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
因为AED具有自动诊断和电击的功能,拥有这种设备的人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并且AED一般是智能化的,会提供语音指导,帮助操作者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指南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该尽量避免过度通气,过度通气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血液回流。
同时,指南还对复苏药物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心肺复苏期间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等。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一些对突发心脏病患者的处理方案,包括心肺复苏后的综合治疗和心脏抢救等。
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全文)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美国心血管麻醉师协会(SCA)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发布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
新指南更加强调早期干预、全程关注,强调团队合作,风险评估,并对心脏瓣膜病进行了重新分期。
在某些瓣膜病分级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上也进行了更新及细化。
该指南在疾病的干预效果的随访、预后及生存质量的评估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其中关于血栓形成、瓣膜性栓塞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防治方面。
下面就指南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并重点关注瓣膜病与血栓栓塞事件的防治及心源性脑栓塞相关的内容。
一、瓣膜病人诊治一般原则(一)瓣膜病人的拟诊及评估不管临床表现,所有确诊瓣膜病还是疑似瓣膜病都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行胸片和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脏彩超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瓣膜损害程度,对心腔、大血管的影响,心脏功能等。
其他辅助检查,如经食管心脏彩超(TEE),CT,磁共振,应激试验,诊断性心导管检查(还可以治疗瓣膜疾病病人)也常被采用。
对于存在外科风险的,尤其是存在并发症的病人,推荐进行心脏介入检查。
应定期对这类病人进行随访,随访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当病人出现症状加重时,随访的频率应该大于每年一次。
在无症状的左心衰,某些瓣膜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结局,这都迫使提高随访频率。
重复检查频率(心脏彩超)取决于瓣膜狭窄程度、对左右心室的影响以及瓣膜状态。
(二)评价瓣膜疾病严重程度新版指南参照2013年心衰管理指南,依据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结局和相关症状,瓣膜的形态改变对心脏瓣膜病进行分期(见表1),疾病的分期对治疗方式和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将瓣膜疾病分为A、B、C、D四期,分别是危险期、进展期、无症状重度病变期和有症状重度病变期。
分期标准包括:(1)存在或者无临床症状;(2)瓣膜疾病的严重性;(3)因瓣膜病变导致心室腔的容积或者压力变化;(4)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5)心音的改变。
二尖瓣动脉狭窄分级标准二尖瓣动脉狭窄(Mitral valve stenosis,MVS)是指二尖瓣口的狭窄,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阻力增加。
该疾病是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发生于二尖瓣病史患者。
二尖瓣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可通过不同的分级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二尖瓣动脉狭窄分级标准:1.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标准:- I级:患者无症状,日常活动无限制。
- II级: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有轻度受限,但在静息状态下无症状。
- III级:患者在轻度活动或者饭后活动时出现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
- IV级:患者在轻度活动以及静息状态下均有症状,并且症状较重。
2.卷积卡诺非斯心脏病变分级标准(Wilkins Score):该分级标准通过心导管检查评估二尖瓣狭窄的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级别I:瓣膜开放面积≥1.5cm^2,无可见狭窄。
-级别II:瓣膜开放面积1.0-1.5cm^2,有轻度狭窄。
-级别III:瓣膜开放面积0.5-1.0cm^2,有中度狭窄。
-级别IV:瓣膜开放面积<0.5cm^2,有重度狭窄。
3.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主要通过二尖瓣瓣膜面积(mitral valve area, MVA)和压力半梯度(mean pressure gradient, MPG)来评估二尖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根据平均压梯度和瓣膜面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ⅰ级:MVA ≥1.5cm^2;MPG ≤5mmHg。
- ⅱ级:MVA 1.0-1.5cm^2;MPG 6-10mmHg。
- ⅲ级:MVA 0.6-0.99cm^2;MPG 11-20mmHg。
- ⅳ级:MVA <0.6cm^2;MPG >20mmHg。
4.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脏瓣膜疾病协会(EHRA)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根据心导管检查测得的最大压力梯度、瓣膜面积以及心室射血流速度来评估狭窄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