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肠外营养液安全性配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我院全肠外营养液使用分布及配方分析摘要: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使用全肠外营养液(TPN)的科室和处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我院2014年1月—6月分500张TPN处方资料。
从处方分布、配方、剂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我院TPN处方基本合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性。
经过组织科室多方学习与协调,现临床医生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配方,关注TPN配伍稳定性、控制使用疗程减少TPN治疗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了TPN支持治疗作用。
关键词:处方;合理用药;TPN[Abstract]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that is not by mouth nor by nasogastric or gastrostomy and jejunostomy,but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nutrient solution to supply the patient all required nutrients,includingheat(carbohydrate,fat emulsion),essential and non essential amino acids,vitamins,electrolytes and trace elements,water.Through the use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Ya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TPN)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epartment and prescription usage.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2014 January - June 500 TPN prescription information.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prescription,prescription dose distribution,etc.,found the TPN prescription in our hospital was basically rational,there are still some unreasonableprescription.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s multi-party learning and coordination,we strictly making individual clinicians formula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the use of treatment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TPN TPN compatible stability,control of atten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TPN support therapy. [Key Words]prescription;rational drug use;TPN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1]。
肠外营养制剂的配制及安全性研究3肠外营养制剂的配制及安全性研究推荐本文--------------------------------------------------------------------------------□3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充分认识肠外营养的各种并发症,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及积极治疗,是实行肠外营养的重要环节。
并发症可分为技术性、代谢性及感染性三类。
3.1 技术性并发症这类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
包括穿刺致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或胸导管损伤等。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防治原则为:置管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导管留置期间必须严密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保持在原始固定位置、输注通畅与否、严防导管滑脱等意外;从严掌握经深静脉输注的适应证,一旦患者情况允许,尽快改由周围静脉途径[14]。
3.2 代谢性并发症可能出现的代谢性并发症包括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低血糖症、血清氨基酸不平衡、高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微量元素如锌、铜、铬、硒等缺乏,维生素a、d缺乏或过多症等以及肝胆功能异常、瘀胆。
从其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三方面: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以及脑外营养本身所致。
防治原则:选用合理的营养液配方。
为防止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应避免单独快速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或按8 g~12 g葡萄糖加1 u胰岛素。
输注速度必须保持恒定;严格按常规要求监测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尿糖、肝肾功能等;出现肝功能异常及黄疽时应考虑中止肠外营养治疗[14]。
3.3 感染性并发症肠外营养的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服毒症。
其发病与置管技术、导管使用及导管护理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寒战、高热,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
在找不到其他感染灶可解释其寒战、高热时,应考虑导管性服毒症已经存在。
发生上述症状后,先作输液袋内液体的细菌培养及血培养,丢弃输液袋及输液管,更换新的输液。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ention,TPN)是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制订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是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混合注入静脉营养袋为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营养物质由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TPN的配制与应用受到普遍重视与广泛应用。
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已证实TPN在纠正氨平衡、加速创口愈合、提高抵抗力的方面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成为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凡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制剂室都应具备符合要求的配制TPN的环境条件,并配备药剂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高质量地完成对病人的营养支持,保证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经济,现就TPN的配制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做一介绍。
1 TPN的成分及作用TPN的成分组成:糖类、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1.1 葡萄糖:为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的C原子,是TPN主要热能的来源。
每克葡萄糖代谢可产生热量 4.1Kcal,但葡萄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对糖尿病手术或创伤所致的胰岛素不足的病人,必须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常用的葡萄糖注射液的品种及规格: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
1.2 脂肪乳:静脉用脂肪乳剂是经精制去除游离脂肪酸、致热物质及色素等杂质的大豆油、芝麻油等食用植物油,在乳化剂作用下,分散成<1m的球粒,并加入等渗剂所组成的O/W型可供静脉注射的制剂。
一般有10%,20%,30%三种不同浓度,其中30%脂肪乳剂,不仅为肠外营养提供与血浆等渗和更浓缩的能源,而且因磷脂与甘油三酯的比值(PL/TG)低于其他脂肪乳剂,故更利于其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1.3 电解质: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电解质之需要应根据机体丢失或摄人量不足来补充[1],按“平衡”的原则确定。
经验交流114 2015年14期肠外营养液配制及输注时的安全性问题陈娜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邢台市肿瘤治疗中心),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肠外营养液在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明确肠外营养液配制过程中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剂的使用方法,及输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讨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时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肠外营养液;配制;输注;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4-0114-01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简称PN),是由水、电解质、糖类、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可适当的加入抗生素、胰岛素等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患者不适宜通过胃肠道供给营养时,需要采用肠外营养的方式。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肠外营养应用于临床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肠外营养液在配制及输注时的安全性还存在诸多问题。
肠外营养液大都由人工配制,我院由ICU护士专门配制,存在潜在污染及药物配伍禁忌等问题。
输注时制剂高渗状态、静脉感染、代谢紊乱等问题也时有出现,这要求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1]。
1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1.1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根据成人基础代谢要求,每天补充热量105 kJ/kg,氨基酸0.8 ~ 1.0 g/kg,脂肪乳 1 ~ 1.5 g/kg, 每天约需4.5 g NaCl 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2]。
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20%的脂肪乳500mL,复方氨基酸10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安美达、水乐维他各10mL,门冬氨酸钾镁30mL。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适当补充蛋白质、血浆等。
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调整肠外营养液的营养组成。
1.2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为了保证不出现配制过程中便于观察液体情况,避免出现成分之间相互反应,要遵循以下原则:磷酸盐类要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溶液中;维生素加入到脂肪乳当中,顺序从无色到有色;将维生素和脂肪乳的混合液移入3L袋中,排出气体后将液体混匀,贴标签并注明配方组成、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配置时间、有效期等[3]。
我院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陈少环 黄忠强 陈莉华 郑高平【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本院设计的全肠外营养液处方, 从而对临床全肠外营养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腹部外科和心胸外科住院患者300份全肠外营养处方, 由医生和药师记录详细记录每份处方的处方成分、处方稳定性、处方配比情况, 并进行相关分析、点评。
结果 通过对腹部外科和心胸外科抽取的300份全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分析, 发现本院全肠外营养液处方的设计基本合理, 部分处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液体量不足(液体量<1500 ml的处方占40%)、基本成份比例不合适(包括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成份配比>1∶1的处方占35%、没有脂肪乳含量的处方占30%等情况)等。
本研究中处方的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制剂、电解质、维生素。
葡萄糖浓度为10%~20%的处方有50份, 一价阳离子<150 mmol/L的处方有300份, 二价阳离子<5 mmol/L的处方有290份。
热氮比处于522~627 kJ∶1 g的处方为183张。
结论 本院通过对全肠外营养液的分析并结合临床的实践报告, 可找到正确改进的方法, 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全肠外营养治疗。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DOI:10.14164/11-5581/r.2019.13.089全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成分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等制剂。
现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1~6月腹部外科和心胸外科住院患者300份全肠外营养处方, 由医生和药师将每份处方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给予点评、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1~6月腹部外科和心胸外科住院患者300份全肠外营养处方, 由医生和药师记录详细记录每份处方的处方成分、处方稳定性、处方配比情况, 并进行相关分析、点评。
2 结果通过对腹部外科和心胸外科抽取的300份全肠外营养处方进行分析, 发现本院全肠外营养液处方的设计基本合理, 部分处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液体量不足(液体量<1500 ml的处方占40%)、基本成份比例不合适(包括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成份配比>1∶1的处方占35%、没有脂肪乳含量的处方占30%等情况)等。
全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置和处方合理设计全肠外营养液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将上述各种营养成分混合以后同时输入,在混合过程、储藏过程中,使各种营养成分相对原来的单一制剂稳定性有所下降,使患者实际输入的营养成分含量达不到要求,甚至这些不稳定的营养成分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以后,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为此本文对影响肠外营养液的各种不稳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保持肠外营养液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应该采取的措施,确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组分合理化的设计和规范化的配置。
1影响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因素和应采取的处方设计 1.1脂肪乳的不稳定性脂肪乳是人们采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的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
油滴的粒径一般控制在0.4到1μm,以接近人体液中乳糜微粒的大小。
人肺部的微血管直径大约是5μm,如果油滴的粒径超过5μm,油滴容易停留在这些部位,造成患者的肺部栓塞。
因此各国药典对静脉用脂肪乳的粒径均有严格规定。
2005年中国药典规定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乳滴的粒度90%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
美国32版药典规定乳滴粒径>5μm的比例(thevolume-weighted percentage of fat greater than 5μm,PFAT5)不得超过0.05%。
现在市售的脂肪乳产品一般选用卵磷脂作为乳化剂。
卵磷脂分子紧密地排布在油滴与水相的界面上,阻止了油滴的直接接触。
并且由于磷脂分子的电离和吸附作用,使油水界面上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由于静电吸引,这个负电荷层外又吸引着一层正离子,油水界面上形成了一个双电层。
从油相表面到水相存在着电位差ζ,这个电位差使油滴之间相互排斥,电位差越大,排斥力越大,油滴越稳定。
所以脂肪乳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产品,储存期一般在2年左右。
可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酯80∶pH7.0缓冲液(1∶100)500m L(分7次)进行冲洗,可消除5种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回收率均高于70%。
④从实验结果可知,对同品种而规格不同的药品,可采用规格较大的药品进行验证即可。
⑤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并不受供试品抑菌性的影响,可用常规法进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则需要使用薄膜过滤法,分别用冲洗液400m L分5次(规格为0.4g),800mL分8次(规格为1.2g)进行冲洗后,方能检测。
参考文献:[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S].YBH04602003.[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临床用药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3] 刘朝晖,董悦.硝酸咪康唑栓剂400mg联合霜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100-101.[4] 魏雅莉.硝酸咪康唑栓400mg、1200mg治疗人流术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4,2(3):42-43.[5] 杨毅,王友芳,卞美璐.两种剂量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5):349-350.[6] 孙爱军.硝酸咪康唑栓400mg与1200mg的特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869. [7] 李惠娥,赵生奇,李秋菲.硝酸咪康唑栓中控制菌检查方法的研究[J].西北药杂学志,2005,20(12):262. [8] 陈新颜,郭丽真,姚秋萍.薄膜过滤法用于硝酸咪康唑栓的控制菌检查[J].海峡药学,2004,16(4):76. [9] 中国药典2005年版[S].二部2005:附录93,73.(收稿日期:2009-05-03)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的配制与质量探讨王卫东,张振霞(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摘要: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的配制与质量相关问题。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体会全胃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RN是将各种营养要素直接输入血液。
由于营养均衡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由于其输注时间长营养成分又是各类微生物及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所以配制要求极为严格。
7年开始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液现将配制体会介绍如下。
配制人员要求配制护士要求专业素质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配制护士在药师审核、指导、把关下工作使用前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用法、用量确保用药合理规范杜绝配伍禁忌。
严格三查七对按直立、倒立、平视三步骤自下而上按顺序检查药物。
由于配制任务重品种多数量大核对是重中之重。
双人核对、逐支核对浓度核对是配制中的重点。
配制护士标准为双人配制一人戴无菌手套负责加注保持右手及加注注射器保持无菌状态另一人负责袋灌注和安瓿折断工作。
配制质量控制我院条件有限未设配液中心配制在科室治疗室。
配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配制前对治疗室台面、地面湿式清扫5mg/8-消毒液擦拭消毒紫外线照射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配制时间选择在下午各种常规治疗基本做完治疗室经消毒处置后严禁人员流动减少空气尘埃。
所有物品操作前检查袋、注射器、及各种类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及数量、质量严格核对。
配制人员卫生冼手、规范着装戴一次性帽子及口罩加注者戴无菌手套(无粉)。
加注时严格按照配伍禁忌和加注原则进行操作先水剂后脂剂先将葡萄糖类、氨基酸及各类电解质类溶合无沉淀后加入脂质类药物如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等。
配制时勿使空气进入袋内保证袋内成为一个全封闭的输液系统减少空气污染。
输液微粒的预防正确割锯安瓿割锯痕长小于安瓿1/周用酒精消毒后方可掰开掰时倾斜5°减少玻璃屑污染严禁敲打。
配药用针头的反复使用多次穿刺橡胶皮塞造成皮塞污染。
配制时应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皮塞微粒。
瓶内注入药液时瓶塞固定插入1枚针头抽吸药液时使用1枚针头减少瓶塞污染。
药物与制剂肠外营养液配制技术及稳定性考察尹明兰,史海雯,董玉勇(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天津 300140)摘 要 目的:探索肠外静脉营养液配制的合理性,考察脂肪乳剂在营养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取30份不同药物配比的临床应用处方,在温度25o C及4o C时,分别观察0~72小时营养液的p H值、不溶性微粒、微量元素、脂肪乳滴的变化。
采用微粒分析仪、酸度计、高倍显微镜等对肠外静脉营养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p H值在5.1~ 5.5时,营养液48小时内稳定,无变化;不溶性微粒数在每100ml中平均6~12个直径小于10μm。
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每100ml中≥10μm不超过15个的范围之内;微量元素的化合价会影响其稳定性,营养液中一价的微量元素较二价的更稳定些,肠外营养液中微量元素的浓度与其稳定性呈线性关系,微量元素浓度越高,营养液越不稳定。
营养液中脂肪乳剂的稳定性与5%和50%葡萄糖总量有关,葡萄糖含量<23%时营养液稳定。
结论:上述配制技术和四项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按其在现行条件下配制的肠外静脉营养液安全、有效、可靠。
关键词 肠外营养,配制技术,稳定性考察中图分类号:R927.11 T 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3)05-0017-02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 n,PN)支持,起源于1952年法国医师Ro bert Auba niac首先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输液,解决了用高渗糖的胃肠外营养的途径问题。
1967~1968年美国费城附属医院外科组实验室的研究证实了PN治疗的有效性,并引起全世界的重视。
北京协和医院于1971年将PN技术用于临床治疗子宫穿孔、肠瘘并发腹膜炎的危重病人,获得成功。
到1990年标准PN支持的全部药物国内已经能制造,并逐渐普及到一些中小城市医院,抢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肠外营养液配置需要把握的要点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肠外营养液配制的关键要点。
在营养成分选择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成分,确保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配方稳定性是保证肠外营养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满足个体化需求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调整配方,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计算配比是确保配方配制准确的保障,需要根据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进行计算。
注意输注速度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总结了以上要点后,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个体化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为肠外营养液配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有助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肠外营养液配置、营养成分、配方稳定性、个体化需求、配比计算、输注速度、要点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外营养液配置是指将所需的营养成分按照一定比例和配方混合制备成液体,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其输入患者体内,以满足患者因疾病或手术等原因无法通过口服膳食获得足够营养需求的情况。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质量和配制过程的控制是确保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支持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其生命和健康。
肠外营养液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营养成分、如何确保配方的稳定性、如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如何进行合理的配比计算以及如何控制输注速度等。
对肠外营养液配置需要把握的要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肠外营养液配置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肠外营养液配置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肠外营养液配置中需要把握的要点,帮助临床医生和配方师更好地制定合适的配方。
通过深入研究营养成分的选择、配方稳定性、个体化需求、合理计算配比和注意输注速度等关键要点,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科学、更安全、更有效的肠外营养液配置方案,从而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及稳定性的应用及研究朱磊(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6)摘要目的:分析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方法及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液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总结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及稳定性等相关措施及信息。
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肠外营养液治疗后,有35例(70.00%)患者营养状况良好,11例(21.00%)营养不良,4例(9.00%)营养低下。
输注期间,发生发热反应患者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因肠外营养液成为较复杂,故在配制时应具有规范的配制流程、环境及无菌操作技能,分析影响其稳定性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严格审核医嘱,以确保营养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关键词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1)01—0121—02众所周知,肠外营养具体指的是从患者静脉内进行营养供给,是为微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提供的一个过程。
肠外营养液是由诸多营养物质混合配置而成:主要包括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对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液的方式能够保证无法进行正常饮食的患者也能够获得营养支持,推动患者伤口的愈合,同时还可以帮助患儿生长和发育。
因该溶液具有输注时间长、营养全面及配制要求高等特点,故需要相应配液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慎独精神,且保证无菌操作,严格掌握不同药物制剂间稳定性影响及配伍禁忌,进而保证患者按时输注[1]。
临床研究发现,配制技术的高低对营养液的质量可产生直接影响,若混合顺序出现错误,则易带来溶液变色、浑浊、凝聚、沉淀等不良现象,不仅降低患者疗效,加重病情程度,且易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影响医院口碑⑵。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肠外营养液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制及稳定性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总结混合配制的具体操作及保持肠外营养液稳定性、高效性的相应策略。
配置中心肠外营养液质量控制的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配置中心肠外营养液配置质量的控制。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经验及配制说明书,做好配置环境、人员、处方审核、营养液稳定性、混合液配制五个方面的控制。
结果经过控制,肠外营养液质量稳定,能够安全使用。
结论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应确保配制环境卫生符合要求,配制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在充分了解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破坏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维持其稳定性,同时,还要掌握混合配制的流程方法,以更好提高肠外营养液质量。
【关键词】配置中心肠外营养液质量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08-02肠外营养液能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改善其营养状况,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1]。
其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于特定的配液袋中。
本研究对配置中心肠外营养液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现将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经验及配制说明书,做好配置环境、人员、处方审核、营养液稳定性、混合液配制五个方面的控制。
1.2 方法1.2.1 配置环境的控制配制间应具有一万级洁净度[2],面积在二十平方米以上,湿度60%左右,温度23℃左右,在配置间中应用五帕以上的气流定向流动,坚持记录环境要素。
应选择百级紫外线消毒装备及层流台,确保直径较大的微粒能够滤除。
高效过滤器应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空气流速测试,确保其正常性能。
应保持配置间的卫生清洁,在配置前后都需要对操作台平面及四周、配置间地面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周消毒无菌物品两次,每月对无菌物品及配置间空气细菌进行培养。
另外,还要对层流台进行清洁、消毒。
1.2.2 配置人员的控制对于配置人员,应提高其专业技能。
对新来员工进行全静脉营养液配置技术、PIVAS操作规程、无菌操作规范、液体治疗学及输液质量知识等的培训。
全肠外营养液临床配制稳定性的评价郑越【摘要】目的考察临床上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或葡萄糖等配制全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稳定性.方法将10%葡萄糖注射液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分别加入到配方相同的全肠外营养液中,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不同时间取样观察两组注射液的外观变化、pH、不溶性微粒、渗透压、脂肪乳颗粒变化和电解质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 h内的外观、pH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渗透压大约高100 mOsm/L,不溶性微粒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肪颗粒经时变化较大.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对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量,且配制后尽快输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rmula stability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solution prepared by using mixed carbohydrate and electrolyte injection or glucose injection. Methods 10% glucose injection and mixed carbohydrate electrolyte injection were added into TPN solution with same prescription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sampl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for observing the appearances, pH value, insoluble particles, osmotic pressure, change of fat emulsion particles and electrolytes cont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ppearance and pH within 48 h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smotic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nearly 100 mOsm/L. The quantitie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were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time extension. The size of fat particles w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time.Conclusion Mixed carbohydrate and electrolyte solution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PN solution. In clinical use, its content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repared TPN solution should be infus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preparation.【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24【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全肠外营养液;配制;稳定性【作者】郑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医务部,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9;R943全肠外营养制剂(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临床上主要用于不能通过胃肠道摄取营养物质的危重患者。
全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性配制
【摘要】目的:为保证全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的准确性与营养液的稳定性,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全肠外营养液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安全有效。
方法:总结一年内我科为全院所配制的肠外营养液的配方,根据经验积累,寻找最佳的配制方法。
结果:tpn配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密审核配方,合理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保证营养液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肠外营养;配制;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0-01
全肠外营养(t o t al pa ren t er al nu t ri t io n ,t p n )[1],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分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 o t al nu -t rien t adm ix t ur e ,t n a ),为营养不良者、可能产生营养不良、胃肠无功能者提供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护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功能与代谢,利于患者的康复。
tna有以下的优点:(1)减轻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简化操作,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护理病人。
(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营养利用和代谢。
(3)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
2012年1月到12月我院配制的肠外营养液总数为9862例,使用人次为1216例,涉及的科室34个,通过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所遇到
的一些安全隐患,总结肠外营养液的正确配制和安全有效的保存方法,避免发生差错与安全事故。
1 正确地配制营养液
1.1 配制间的要求:pn液配制室由更衣室、摆药室和配制室三部分组成[2]。
所有房间必须经物理和化学措施进行消毒灭菌,配液间达到无菌的环境。
具体做法: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氯化磷酸三钠清洗消毒剂)浓度为1%~3%的td溶液,擦拭消毒操作台、摆药台、治疗车、桌面,墙面和地面等。
用75%乙醇纱布擦拭不锈钢台面,净化台台面等。
擦拭后,再用紫外线消毒车对各室进行空气消毒
30min,同时开启配制间的百级净化台风机。
1.2 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各室的操作规程去做。
首先要洗手,进入更衣室更衣,换鞋,并带好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摆药室。
进入配制室需再次更衣,换鞋,洗手,按要求穿标准的防静电服,戴手套或用消毒液擦拭双手后,才能进入配液程序。
1.3物品的准备:按营养处方备齐所需的药品和配制所需的物品。
如一次性静脉营养袋、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治疗巾、治疗盘、纱布和消毒用品等。
1.4摆药:接到pn处方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科室、配制日期、用药品种、用量和医师签字)。
按处方顺序,将所需药品放在摆药台上。
经2人核对后,对所有药品进行初步消毒(75%乙醇擦拭或乙醇壶喷洒)放入药品筐,由传递窗口送入配液室。
1.5配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保证pn液的安全、无菌。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保证pn液的准确无误。
2 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全合一”营养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可产生化学反应的成分,脂肪乳剂的“水包油”乳剂特性很可能受加入药物的影响[2]。
肠外营养患者应选用多腔导管进行药物治疗。
2.1 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伍:容易产生沉淀的要分开输注,或选用替代品。
营养液中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存在时,在需要大剂量输入维生素c 时,维生素c 应单独输注,尽量不加入肠外营养液中;在选用碱化试剂时,可以用醋酸钾或醋钠来代替碳酸氢钠[3]。
2.2 如果营养液中容易产生沉淀的物质同时出现,一定要注意各种成分的体积和浓度,不仅仅是最终体积和浓度,还要注意在配制过程中的浓度,例如要严格注意在加入钙离子时营养液的体积和磷酸根的浓度。
2.3 在配置胃肠外营养液时应注意混合的顺序,例如为避免产生磷酸氢钙沉淀,在混合时,要先加入磷酸根;混合顺序的末尾加入碳酸根。
2.4 为避免磷酸氢钙沉淀的生成,选用钙制剂最好选用葡萄糖酸钙;选用磷制剂,也最好选用有机磷制剂。
2.5 在加入脂肪乳之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已产生沉淀或
浑浊现象。
但肉眼并不能观测到所有已产生的沉淀,所以最好还是要使用在线过滤器。
2.6 特殊药物的配伍全营养混合液输注袋对胰岛素有吸附作用,胰岛素最好能够单独以静脉输注泵持续输注,若客观条件有限,则建议在营养液配制完毕,输注前即刻才加入胰岛素。
肝素如添加入“全合一”营养液中,可导致脂肪乳颗粒破坏,因此不建议在“全合一”营养液中添加肝素。
3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保存
3.1避光、冷藏保存,无脂肪乳剂、含水溶性维生素的全营养混合液尤其应注意避光。
3.2配制完毕但暂时不输注的全营养混合液应放于冰箱2-80c内环境中,准备输注前1~2小时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常温下预热。
3.3 配制完毕的全营养混合液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与仪器维护
4.1每月定期进行一次配制室与操作台面的空气培养,配制室内与洁净工作台的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直径0.5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3500个[4],均符合要求。
每月定期进行配制人员手的细菌培养以及抽样送检,各项指标均达标。
4.2水平层流台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工作状况完好,一般每6个月检测一次,建议由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检测。
总之,tpn配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密审核配方,合理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保证营养液的安全有效性。
我科这一年来所有配制的全肠外营养液中,未发生一例差错,抽样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要求。
为了保证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医务
人员还需要努力学习好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严格掌握好各项操作技能,积极发扬医务人员的慎独精神,把工作做到精、准、细、稳。
参考文献:
[1] 卢火木,杜芳琼,赵秋玲全肠外营养液中电解质的配制安全与防范对策【j】,海峡药学,2012,7(24):211
[2] 齐学进等,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46
[3] 杨辉,田丽,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方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9(15):304
[4] 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