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梅毒检测方法的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13.69 KB
- 文档页数:3
常用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RPR法、TRUST法应用于梅毒检测的效果,寻求一种合理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梅毒的早期诊断。
方法:采用ELISA、RPR法和TRUST法对疑似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用TPPA 法进行确证,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
结果:采用RPR、TRUST、ELISA法对1508份标本进行检测,共计发现152份阳性标本,ELISA法的检测结果与TPPA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TRUST法的检测结果与TPPA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26%;RPR法的灵敏度为92.10%,特异度为98.49%;TRUST法的灵敏度为91.12%,特异度为99.20%。
结论: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疑似梅毒患者的初筛检测。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效果分析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其发病率近年来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梅毒的病程一般可以分为三期,一期、二期及三期梅毒,我们通常说的早期梅毒是指第一期和第二期梅毒,即病期在2年以内的梅毒感染。
目前多采用四环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梅毒[1]。
对于早期梅毒通常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而晚期梅毒往往治疗效果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对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方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利于合理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蔓延更有深远的意义[2]。
目前用于早期梅毒诊断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测定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测定非特异性抗体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本院采用上述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进行检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1.1 样品来源:凡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均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以后进行检测。
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评价梅毒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性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
早期梅毒性病感染很难被发现但又会向后不断发展。
因此,早期梅毒感染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检测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于病人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不完全过氧化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诊断梅毒螺旋体抗体荧光素酶免疫吸附检测(TPPA),这些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常用的梅毒筛查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它可以检测人类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又称为抗TP检测。
ELISA检测的优点是能够测定大批样本,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快速且对血清中滴度的敏感性较高。
但是ELISA检测法并不特异,其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此外,ELISA的检测结果会被某些不相关的因素干扰,例如接种疫苗或感染了其他病原体。
不完全过氧化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是一种新的抗体检测方法,它是在ELISA的基础上开发的。
在I-ELISA中使用的抗原更为纯净,而且可以排除非特异性DNA序列的干扰。
因此,I-ELISA的测试结果比ELISA更加准确,且对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高。
诊断梅毒螺旋体抗体荧光素酶免疫吸附检测(TPPA)是一种利用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相互作用的方法。
TPPA是目前最敏感的梅毒检测方法之一,又称为外消旋试验、顺应性试验。
它可以检测到梅毒感染的多种抗体,包括IgG、IgA和IgM。
但是,TPPA检测结果不能用来鉴定感染的梅毒种类,因此可能存在误诊的情况。
总之,早期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同的检测方法也存在不同的缺陷。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症状和体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将来会出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梅毒检测方法,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周秀萍;杨长顺;刘志杰;李争鸣【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RPR、TP-ELISA、TPPA三种方法对228例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RPR法的灵敏度为73.0 %,ELISA 法为97.4%、TPPA为99.7%.RPR法与TP-ELISA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法与TPPA 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LISA与TPPA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合理选用.【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0(007)017【总页数】2页(P1851,1877)【关键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者】周秀萍;杨长顺;刘志杰;李争鸣【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18000;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18000;湖南省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它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病程长、危害大,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临床诊断梅毒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检测非梅毒螺旋体(NTP)抗体,有应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等,此类检测方法开展较早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
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分析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
方法基于本次研究需求,分别采取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化学发光法(CL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免疫印迹法(WB)对120例标本实施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比分析5种检测法阳性率,将WB作为参照分析其他4种检测法的总符合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
结果经分析,TPPA法、CLIA法、ELISA法以及Trust法和WB法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WB检测法当作确认试验,TPPA 法、CLIA法、ELISA法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均比较高。
结论经研究结果分析可知,TPPA法、CLIA法、ELISA法不管是敏感度,还是特异度均比较高,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检测法。
关键词血清学;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在临床中梅毒作为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传染性非常高,目前在献血员以及临床患者输血之前、各种创伤性检验中梅毒血清学检验已成为常规检测中一项基本项目,基于该形势下,选用快捷、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以及操作便捷的检测法对于正确筛查与诊断梅毒也变得尤为重要[1,2]。
本次研究就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用标本来自2012年7月~2015年5月到本院诊治患者120例,全部标本均实施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5.26±4.9)岁。
1. 2 方法于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静脉血,以3000 r/min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一般为10 min,经血清分离实施检测。
5种血清检测法所用仪器如下:洗板机、水浴箱、Clem Cli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振荡器、Roto-2600c酶标仪以及离心器等;所用试剂有CLIA试剂、ELISA试剂、TPPA试剂、WB试剂以及Trust试剂。
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评价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它可以在许多器官和组织中定植,包括疣状腺、肝、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它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梅毒病菌的感染通常以粘膜或皮肤可见的溃疡为起始,在早期阶段体内的抗体还不能被检测出来。
因此,在早期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室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传统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传统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DFM)、血清学检测、细菌培养和多重PCR检测等。
其中,•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DFM):通过显微镜观察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的运动,该方法检测敏感性较高,且可在白移植体上进行,但无法确定感染时间和恢复时间。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经常用于检测梅毒的抗体,有ELISA、IFA、TPPA、VDRL、TRS等。
血清学检测可以测出梅毒感染的体内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
TPP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查出梅毒肯定诊断率高达 99.6%,但不适合体液检测。
•细菌培养:通过实验室细菌培养技术,培养出梅毒病菌从而进行检测。
细菌培养虽然能检测到梅毒病原体,可是很难培养出来,检测敏感性不高。
•多重PCR检测:PCR 技术可以在体液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梅毒病菌,并且实验室成果不受时间和治疗的影响,PCR结果仅为体液标本。
PCR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但现阶段并未被广泛采用。
可以看出,传统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存在一些共性的弊端:缺乏多样性和准确性、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不能满足早期梅毒的诊断需要。
新型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随着医学技术和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也不断涌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新型检测方法:•病理学检查:通过患者的组织切片,使用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CFT)或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抗体或梅毒螺旋体,由于病毒容易定位损伤的部位,所以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很高,但是病理检查需要采集人体自身组织进行检测,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损伤较大。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评价发表时间:2017-10-18T13:26:21.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6期作者:程凤菊尚青王健[导读] 在梅毒感染早期存在窗口期而检测不到抗体等。
东平县人民医院 271500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在特征性皮损中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在血清中检测到抗体。
但梅毒的表现非常复杂,如感染梅毒后可不出现皮损或皮损不明显,检测不到病原体;在梅毒感染早期存在窗口期而检测不到抗体等。
所以各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病原学检测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是能够在梅毒的早期提供临床明确诊断依据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性病治疗机构实验室常规必备检测手段之一。
但由于该检测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即暗视野显微镜,并需经过培训、具有经验的人员操作,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所以它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镀银染色法可以采用普通显微镜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
但由于口腔中除密螺旋体外还有其他螺旋体定植,因此不推荐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法检查采自口腔损害的标本。
二、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目前提供诊断依据的主要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常用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TRUST)。
但检测脑脊液中的抗体时,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另外,如果对病人进行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需根据RPR或TRUST定量试验及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判断。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除比较经典的TPPA方法外,已出现了很多新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ELISA方法以及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检测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根据各种方法的特性,其适用的领域以及适用策略各有不同。
ELISA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筛查,而快速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适用基层诊疗服务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梅毒螺旋体抗原抗体检测方法,都不能代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临床意义。
梅毒常用的实验室诊断、疗效监测的检测方法应用评价摘要】目的为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梅毒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疗效监测的检测方法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方法对226个临床标本和30个标准血清盘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VIGC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5类共6种方法进行盲法检测。
结果 TPPA、TPHA、ELISA-1、ELISA-2、DIGCA 5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FTA-ABS的灵敏度分别为96.18%、92.83%、92.65%、98.21%、98.67%。
特异度分别为99.46%、99.89%、99.16%、99.42%、99.45%。
Youden,s指数分别为92.31%、90.25%、90.43%、97.15%、97.37%。
一致率分别为99.26%、99.58%、98.81%、99.13%、99.45%。
对30个血清盘标本,TPPA、TPHA、ELISA-1、ELISA-2、ELISA-3、DIGCA-1、DIGCA-2 7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血清盘相应预期结果的灵敏度分别为92.00%、40.00%、100.00%、100.00%、100.00%、65.40%、64.00%。
特异度分别为100.00%、100.00%、86.00%、100.00%、85.70%、94.70%、100.00%。
Youden,s指数分别为92.00%、40.00%、86.80%、100.00%、86.80%、60.30%、66.70%。
一致率分别为93.00%、57.10%、95.60%、100.00%、95.70%、75.50%、75.50%。
TRUST-1、TRUST-2 2种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对血清盘相应预期结果的灵敏度都是83.50%,特异度分别为96.50%、93.20%。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价目的探究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所有送检的1000例标本用TP - ELISA法筛查,其中47例阳性标本同时进行TPPA 、RPR,TP-AD的检测。
结果1000例标本首先用TP - ELISA法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标本47例,检出率为4.7%。
以TPPA检测的结果与RPR法和TP-AD进行比较,TP-AD与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与RPR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建议4种方法的检测顺序为,ELISA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用TP-AD比对,根据需要再进一步做TPPA与RPR进行确诊和病程监测。
标签: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所以选择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疾病控制有着重要意义[1]。
本研究对临床常用的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 ELISA)、TPPA 、RPR 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乳胶法(TP -AD)4种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标本均来自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1000例门诊与住院患者,包括了行体检的健康孕、产妇的人群。
1.2 仪器:DNM960Z-G酶标仪,DEM-3自动洗板机。
1.3 试剂:TP - ELISA试剂盒由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RPR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TP -AD试剂盒由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1.4 检验方法:所有送检的1000例标本用TP - ELISA法筛查,其中47例阳性标本同时进行TPPA 、RPR、TP-AD的检测。
(1)TP - ELISA: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用DNM960Z -G酶标仪检测,标本A 值≥cut off值为阳性。
常用梅毒检测试验的评价1.TRUST检测的非特异性类脂质抗体为梅毒螺旋体损伤组织所产生,一般在硬下疳出现4周才能检出,故TRUST对I期梅毒抗体检出敏感性较低。
TRUST检测与病程有关,当感染者接受治疗后或疾病处于非活动期时,抗体水平迅速降低或消失,对三期梅毒和治疗后梅毒的检出率低。
此外TRUST受多种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影响而出现假阳性,甚至在正常人也可出现假阳性。
但是操作方便,试剂价格便宜,反应快,方便测定抗体滴度,其抗体滴度的变化与梅毒的治疗呈正相关,适用于疗效的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以及基层医院的筛检。
2.应用TPPA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此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可终身保留,检测结果不随病情发展和治疗而变化,故TPPA作为梅毒的确诊试验,对各期梅毒的检测结果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假阳性反应。
TP P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用肉眼判断结果,结果可靠性下降,无法保存原始数据,并且试剂昂贵,操作复杂,检测时需将样本作系列稀释,不利于大批量样本筛查,也不能用于疗效判断。
3.ELIsA是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抗原,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与TPPA检测结果相符程度高。
TP-ELISA的主要缺点是检测梅毒混合型IgG和IgM抗体,IgG抗体在梅毒治愈后很长时间还存在很高的阳性率,甚至终身阳性。
因此阳性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不能判断梅毒正在活动与否,所以不能作为疗效检测的方法。
也有的实验室证明TP-EL ISA实验假阳性较高。
导致假阳性的原因为风疹、水痘、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另外ELISA一步法由存在抗体过量检测不出的钩状效应。
但ELISA法用酶标仪判断结果,结果较为客观,原始数据易于保存:同时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酶标仪,使检测更为快速、准确,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
生崮国缝里生撞壁盘查!塑!王!且竖≥旦鲞要生越gbi!塑!堕!些坚旦!坐t!Q!!坐ti塑皇!&!塑!:yQ!jQ,盟!!193[实验研究与疾病监测]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估张华荣1董国富1雷红宇1朱红2陈正明1廖莉1蔡树燕1张绍福2冯翔宇1刘启军1刘建礼2张国新1(1重庆出入境检验栓痘局,重庆400020;2北京出八境检验捡疫局,北京100026)摘要[目的)为出入境人员梅毒榆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方法和推荐程序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为修订1995版国家标准提供借鉴。
[方法]对1994个临床标本和40个标准血清盘标本,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弱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eHA)、酶联免疫吸跗试验(ELIsa)、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DIGC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5类共7种方法进行盲法检测。
统计分析采用美国SAS技术公司的sAs统计分析软件V8.02版。
[结果】(1)总的检测情况和诊断指标:对1994份临床标本,采用唧A、1PHA、ELISA一1、ELISA一2、IGCA一15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FTA-ABs的灵敏度分别为89.47%、86.84%、86.84%、8947%、92“%。
特异度分别为99.34%、9969%、99.18%、9923%、99.44%。
Youden’s指数分别为8881%、86.54%、86.2%、8871%、91.54%。
一致率分别为99.15%、99.45%、9895%、99.05%、9930%。
对40个血清盘标本,采用TPPA、TPHA、EUSA一1、EusA-2、ELISA一3、D1GCA—l、DIGCA_27种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血清盘相应预期结果的灵敏度分别为92.OO%、4000%、100.Oo%、100.00%、100.OO%、65.40%、6400%。
特异度分别为100.00%、100.00%、85.70%、】0000%、85.70%、94.70%、100.00%。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评价与比较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梅毒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
方法收集梅毒患者血标本100例,分别采用TPPA、TRUST、ACONSYP(SYP)三种方法检测。
结果在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通过TPPA、TRUST、ACONSYP (SYP)三种方法检测均呈阳性的有93例,其中有98例TPPA检验呈阳性,有93例TRUST检验呈阳性,96例SYP检验呈阳性。
在120例非梅毒对照组中,有116例经TP-ELISA检测呈阴性,其特异性为96.67%。
结论TPPA、TRUST、ACONSYP(SYP)三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为避免此现象对梅毒检出率的影响,可对TP—ELISA检验呈阳性的标本,做TRUST和TPPA 复检。
标签:梅毒;TP—ELISA;TRUST;ACONSYP;TPPA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手术、接吻、哺乳、输血等方式传播。
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1]。
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梅毒的实验室方法,其中血清学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血清试验和特异性抗体血清试验。
为了尽早发现和确诊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需找出一种灵敏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为此,我们收集了100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和120例非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TPPA、TRUST、ACONSYP(SYP)三种检测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材料:我们收集的100例患者均为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单位检测的梅毒患者,经TP-ELISA检测血清标本都呈阳性,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4±0.6)岁,此组作为实验组;又选取120例非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孕产妇25例,20例冠心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20例结核病患者,15例肝病患者,30例正常体检者,年龄18~79岁,平均(51±0.3)岁,其中男71例,女。
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估摘要】目的:对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梅毒患者血清标本60份,对其分别采取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并对5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对比发现,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其他四种手段发生显著升高(P<0.05);TRUST、TPHA法以及胶体金法的敏感性较低(P<0.05)。
结论:在梅毒血清检测中,ELIS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可与TPPA发联合,作为梅毒筛查的首选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胶体金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12-02临床上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会对皮肤黏膜以及神经、骨骼、心血管等组织器官产生侵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梅毒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
采取高效、敏感、快速的检查手段对梅毒进行筛查的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60份梅毒血清展开了检测,并对5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性病科门诊临床确诊梅毒患者,抽取其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期这18例,二期者42例,另抽取同期收治的非梅毒患者,100例,包括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例,肿瘤患者12例,肝炎患者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例,孕妇10例,脑血栓患者7例,健康体检者24例。
三种梅毒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梅毒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份梅毒阳性标本和200份梅毒阴性标本采用ELISA、TRUST、GIC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ELISA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100.0%,TRUST的灵敏度为52.5%,特异性为100%,GICA的灵敏度为99%,特异性为100.0%。
ELISA与TRUST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41,P<0.05),GICA与TRUST 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38,P<0.05),ELISA与GICA的灵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用GICA对梅毒进行筛查,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梅毒进行确诊,并用ELISA结合TRUST进行疗效判断,既能快速筛查又具备较高特异性,是较为理想的梅毒血清学检查项目组合。
标签: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梅毒属于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又称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手术、哺乳、输血、接触污染物也可被传染【1】。
近年来为控制梅毒的传播,多数医院对手术、输血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都进行梅毒的实验室检查【2】。
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TP-Ab)和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
TP-Ab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依据。
因此,选择灵敏度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
为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作者对200份梅毒阳性标本和200份梅毒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梧州红十字会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及门诊被确诊为梅毒患者的200份阳性血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龄22-70岁;同期本院经健康体检为健康人的200份梅毒阴性血清为健康对照组,男98例,女性102例,年龄20-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