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三江六岸城市的规划共5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53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7•【字号】赣市府发[2006]9号•【施行日期】2006.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赣市府发[200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已经2006年3月21日召开的市政府第九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一、编制目的编制《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中共赣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整合圈域要素资源,协调圈域空间分工与合作,增强圈域产业协作和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植产业集群,提高圈域整体竞争力,把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市商品、要素和物流交易较为活跃的区域,成为全市经济引力较强的对接“洼地”与经济张力较强的辐射“高地”。
二、指导思想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培育城市经济圈为中心,淡化行政区划概念,从区域角度强化市、县两级及县级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形成圈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全面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扶持重点领域及优势产业的优先发展,增强圈域自我发展能力;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优质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圈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依据1、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2、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3、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4、《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9年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我国陶粒砂主要用于石油支撑剂,是需求量最大的陶粒砂品种之一。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9850.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95.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9%;流动资金2355.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1%。
达产年营业收入1968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017.80万元,税金及附加190.61万元,利润总额4667.20万元,利税总额5501.56万元,税后净利润3500.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1.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38%,投资利税率55.85%,投资回报率35.54%,全部投资回收期4.31年,提供就业职位356个。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18•【字号】赣市府发[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赣市府发[200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为积极推进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发改委编制了《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经2007年10月31日市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并原则通过,现予批转,请你们根据该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八年一月十八日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加快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繁荣、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为全面落实《决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根据赣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制定本项目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赣县和南康市的部分区域,实施期限为2008-2011年。
本规划总体思路是,以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为目标,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前布局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体制不顺、投资不足、各种设施不配套、综合效益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带动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展开。
公示材料公示材料《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公示材料一、规划背景三江是宁波的母亲河,是宁波地域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骨干,承载了宁波城市“商、港、水”的文化精髓,传承了宁波以港兴市的历史文脉。
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三江六岸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先后开展了“三江六岸”城市设计、百里文化长廊规划等总体层面的规划以及湾头、甬江东岸、甬江北岸、鄞奉片区、长丰片区等沿江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了宁波大剧院、老外滩、和义大道、宁波书城、滨江公园等一系列滨江重要公共建筑和公共开放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战略统筹不足,分区段设计多,整体布局考虑不足,关注开发多,关注生态文化不足,形态设计多,对体制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一个统筹纲领性的战略规划。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六个加快”和“中心城品质提升”的战略部署,宁波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公示材料公示材料提高城市软实力。
作为宁波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开敞空间,三江六岸开发建设将作为城市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宁波、促进生态文明、弘扬城市文脉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从总体层面加强对三江六岸的规划引领作用,规划以统筹整合、转型提升为重点开展了《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
统筹整合是指从三江流域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协调现有的各市县、片区规划,通过整合,形成区域统一协调的发展方向,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推动有序发展。
转型提升是指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出发,转型提升原三江农业灌溉、工业码头等功能,更关注生态、关注文化、关注民生福利,更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谋划“三江走廊”所代表的城市品牌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希望藉由《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能够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生态、文化、品牌形象塑造,使三江六岸真正成为宁波城市转型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真正成为“市民之江、城市之魂”。
公示材料公示材料二、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外围流域段和中心城区段。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1规划区位与规划范围1.1蓉江新城与章江新区、三江文化科技新区、凤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隔江相望,三面环江,南靠峰山。
1.2本次规划范围东至赣州环城高速,南至樟木河,西北至章江,规划面积77.03平方公里,其中市才支撑。
面对高校园区现状生活配套设施不足以及高校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面积为56.03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1平方公里。
2编制背景与目的2.1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与内容;2.2二是通过蓉江新城的开发建设,缓解和释放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2.3三是指导规划区内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以及为蓉江新城建设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3现状基本概况现状已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25.89公顷,主要集中在高校区、赣州出口加工区、潭口镇区、潭东镇区、豪德商贸物流园区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区域以建好了赣南大道、蓉江一路、105国道、323国道等道路设施,交通出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4功能定位蓉江新城是章康新区核心区;是区域性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中心;是以金融商务、科研创新、商业会展、文化创意体育、旅游休闲服务、教育创业培训、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的赣州市CBD中心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是绿色低碳、智慧智能、宜居宜业、宜人宜行的生态文明示范新城。
5规划目标(1)目标一:章康新区核心区;《若干意见》中提出应科学规划建设好章江新区,蓉江新城应成为章康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与引擎。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8•【字号】赣市府办字[2007]73号•【施行日期】2007.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07]73号)章贡区人民政府,赣县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2007年4月19日,市政府副市长、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又林主持召开市规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规委会副主任尹礼山出席了会议,谢宝河、马玉福、周逸洪、李江、朱和生、韩振飞等23位市规委会成员到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黄华,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遵良和市地震局副局长曾谷林列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市水西湖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及周边地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赣江路地段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赣州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控制性规划》和《赣州市中心城区新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等六项规划以及经市规委会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的有关地块建筑方案及规划技术指标调整问题。
现将会议议决的事项纪要如下:一、关于《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中几个问题1、会议原则通过《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水东梅林控规》”),会议要求,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要再次征求章贡区政府、赣县政府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后,并结合本次市规委会委员的合理意见,督促规划设计单位对《水东梅林控规》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按法定程序提请审议、批准。
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赣江两岸滨江区域规划管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8.07•【字号】洪府发〔2020〕28号•【施行日期】2020.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赣江两岸滨江区域规划管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关于进一步完善赣江两岸滨江区域规划管控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规划管控区域示意图2020年8月7日关于进一步完善赣江两岸滨江区域规划管控的若干意见随着我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一江两岸”城市空间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4年起,我市陆续开展了《南昌市“一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南昌市“一江两岸”详细城市设计》和《南昌市“一江两岸”规划控制导则(含分区指引)》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引导下,中心城区赣江两岸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风貌,并成为城市的一张魅力名片。
为助力南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一江两岸”风貌水平,需要完善赣江两岸区域规划管控,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规划管控意见。
一、优化完善“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对现有“一江两岸”城市设计进行优化,并补充增加城市高速公路环内赣江两岸滨江区域管控相关内容,由市自然资源局统一做好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
具体如下:(一)城市设计优化管控区域:具体为现有“一江两岸”详细城市设计范围,北起赣江大桥,南至九龙湖过江大桥,东起沿江大道以东500-1000米的范围,西至赣江大道以西500-1000米的范围,总规划面积约为25.67平方公里。
(二)城市设计增加管控区域:高速公路环内赣江两岸滨江管控空白区域,其中:赣江西岸由北至南包括临空经济区(福银高速以南)、经开区、九龙湖过江大桥以南、VR科创城等区域临江第一个街区;赣江东岸由北至南包括高新区、南昌县东新区域临江第一个街区,扬子洲镇及蒋巷镇福银高速以西区域。
赣州市水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内容一、规划范围赣州市水东组团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东面,贡江、赣江右岸,与河套老城组团、水西组团隔江相望。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厦蓉高速,西南邻赣江、贡江,东至贡江大道及自然山体,用地面积23.64km2。
二、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地区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直接依据。
在本地区内所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均应遵循本法律条文。
三、发展定位赣州中心城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滨水生态新城。
四、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水东组团人口规模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水东组团建设用地面积为1275.14公顷。
详见附表1。
五、规划结构规划水东组团的空间结构为“一核、二轴、四心、四区”。
一核:以宋城旅游、水西民俗休闲、水东田园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三江口文化旅游核心。
二轴:沿江文化旅游发展轴及虔东大道城市发展轴。
四心:商业中心、田园度假旅游中心、马祖文化中心、七里瓷窑文化中心。
四区:北部居住区、田园度假区、南部居住区、七里瓷窑文化体验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水东组团以京九铁路、虔州大桥-水东大道为界限分为3个街道,虔州大桥上游地区至京九铁路地区为东河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京九铁路至贡江大道地区为贡江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虔州大桥下游地区为虔东街道,下辖3个居住小区。
(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行政办公设施按居住区级、小区级两级设置。
保留水东镇镇政府和水东镇派出所;新建1处派出所。
其余行政办公设施结合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设置。
(2)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文化设施按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三级设置。
规划区级文化设施一处,居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社区中心内,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邻里中心内。
(3)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共设置小学8处、初中3处、高中2处。
(4)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体育设施按区级(独立占地)、居住区、小区级(配建)三级设置。
规划设置区级体育设施3处。
居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社区中心内,小区级文体设施附设在邻里中心内。
文本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根据、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建设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生活居住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文物古迹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规划控制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规划实行方略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赣州中心城区水东片区旳发展需要,为顺利进行水东片区生态旳保护与都市开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文本(下称文本)。
第二条本次规划文本合用于水东片区23.4平方公里范围内旳各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旳规划管理工作。
规划区内开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均应符合文本旳规定。
第三条文本波及旳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既有旳有关原则、规范指定旳,未波及旳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西省和赣州市旳有关法规、标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