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3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况计焱焱 抗病毒药包括常规干扰素(IF N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 ),核苷(酸)类似物(N A ):拉米夫定(LA M )、阿德福韦(A DV)、恩替卡韦(ET V)和替比夫定(LdT ,T BV),均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 B)。
许多良好科学依据的研究报告不断发表,对这些抗乙肝病毒(H BV )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影响因素等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对H BeAg 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H BV 相关肝硬化病人、H BV 感染的特殊人群治疗策略已达成了共识。
另外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资料也陆续公布,受到极大的关注。
最近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均修改了慢乙肝治疗指南,以帮助广大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改善治疗结果[1-3]。
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的CH B 近期治疗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 LT 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1-4]。
长期治疗目的是预防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导致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最终延长生存期。
H BeAg 阳性病人达到H BeAg 阴转和抗H Be 阳转,即H BeAg 血清学转换,这是比较满意的指标,与长期应答有关。
最理想的结果是H BsAg 转阴(伴抗H Bs 阳性),伴有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但不易获得。
二、已经批准的药物治疗H BeAg 阳性的病人 常规干扰素(IFN )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2IF N)的抗病毒作用略低于核苷类(N A)药物,然而由于IF N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H BeA g 血清学转换率较高,85%的病人停药后持续H BeAg 阴性,小部分病人在停药随访中可出现血清学转换。
经IF N 治疗,H BsAg 阴转的病人可能比NA 治疗的病人多一些。
最近研究显示:影响IF N 应答的预测因子除了高水平的A LT 和低水平H BV D NA 外,可能与H BV 基因类型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控制这一传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1. 核苷类似物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乙型肝炎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HBV DNA合成来减少或清除体内的HBV载量。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并根据患者的血液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剂量。
2. 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干扰素通常需要使用更长时间(至少6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发烧、头疼和肌肉酸痛等。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乙型肝炎感染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HBV感染血液学指标、肝功能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肝脏病变以及是否怀有妊娠意愿等特殊情况。
三、改善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 戒酒戒烟:长期饮酒和吸烟会对肝脏造成更大损害,因此最好戒酒戒烟以减轻肝脏负担。
3. 适度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定期随访和监测: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B超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控制除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预防控制也是减少感染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这一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1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慢性乙肝抗病毒耐药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首要治疗措施,我国于2010年推出新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规范慢性乙肝防治。
本文通过对1例慢性乙肝患者4年的抗病毒治疗历程回顾,对照《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分析各阶段治疗措施的得与失,总结经验,以利将来的临床实践。
病历资料患者,男,50岁。
主诉:乏力、腹胀、尿少月余,2008年8月5日入院。
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饮食差,尿量明显减少,色黄。
无腹痛、腹泻,无黑便。
来院就诊,彩色超声回报:肝硬化,腹腔积液。
按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院治疗。
既往乙肝病毒携带10余年。
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肝掌(+),巩膜黄染(+),腹移动性浊音(+)。
化验乙肝五项hbsag(+)、hbeag (+)、hbcab(+)。
肝功能:alt 186u/l,ast 106u/l,che 3218u/l,alb 31.2g/l,tbil 50.2μmol/l,dbil 34.6μmol/l。
hbv-dna 6.48e+07iu/l。
诊断: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给予抗病毒、保肝、利尿、静滴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因为经济原因,患者选择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
治疗20天,乏力、腹胀消失,尿量正常。
彩超:未见腹腔积液,肝功能:alt 48u/l,ast 40u/l,che 3810u/l,alb 36g/l,tbil 30.5μmol/l。
好转出院,继续拉米夫定100mg/日抗病毒治疗。
2008年11月(服拉米夫定12周)复查hbv-dna 3.36e+04iu/l。
2009年2月(服拉米夫定24周)复查hbv-dna<5.00e+02iu/l。
抗病毒效果满意,继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其后近2年半,患者未进行监测。
2011年9月20日(服拉米夫定近3年)复查hbv-dna 1.70e+07u/l,结果表明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自行换用阿德福韦10mg/日口服抗病毒治疗。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大约15%至40%的人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患者,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治疗适应症的确定。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适应症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要考虑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抗病毒治疗指南的建议,慢性乙肝患者中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对象主要包括,HBs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HBsAg阳性、HBV DNA阳性、肝脏病理活动度明显增高的患者;HBsAg阳性、HBV DNA阳性、肝功能异常的患者;HBsAg阳性、HBV DNA阳性、家族史中存在乙肝相关疾病的患者等。
二、治疗药物的选择。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还包括了治疗药物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毒学指标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指标监测。
三、治疗疗程的确定。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还包括了治疗疗程的确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药物的选择,医生会确定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程。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地进行抗病毒治疗,直至达到停药指标。
四、治疗效果的评估。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还包括了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HBV DNA检测、HBsAg检测等,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复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得了乙肝一定要开始抗病毒治疗吗?
*导读: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
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
40多年前,乙肝病毒被发现,随后,随着对乙肝病毒的研
究越来越多,发现乙肝病毒是导致乙肝进展的根本原因,台湾学者的研究发现:只要乙肝病毒复制持续存在,乙肝就会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
拉米夫定研究显示: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比例近一半。
因此,各国乙肝治疗指南都明确指出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第1 页。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造成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慢性疾病。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部分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乙肝,而一小部分患者则被归类为慢乙肝特殊患者。
本文将就这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指南进行讨论。
一、慢乙肝特殊患者的定义和分类慢乙肝特殊患者主要指那些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1) 免疫耐受阶段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2)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微;3) 生物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较低。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慢乙肝特殊患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2) HBeAg阴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3) HBsAg消失(或免疫耐受状态)的慢乙肝特殊患者。
二、抗病毒治疗的指导原则对于慢乙肝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需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 安全性:根据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2) 忍受性:考虑患者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 疗效性:根据患者的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评估治疗的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三、不同类型慢乙肝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1) 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或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As),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
治疗时间一般持续48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随访并监测HBeAg、HBV DNA和肝功能指标等。
2) HBeAg阴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首选的抗病毒药物为核酸聚合酶抑制剂(NAs),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
治疗时间一般持续至少12个月,治疗结束后也需要进行随访和监测各项指标。
3) HBsAg消失(或免疫耐受状态)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推荐密切随访并监测血清HBsAg、肝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等。
四、治疗后的随访和转归评估对于慢乙肝特殊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转归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