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数据库实验预习报告04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四进程与线程一、实验目的(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2)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查阅资料,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 shared,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 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
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1) 观察上述进程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
三、实验过程1、进程的与线程的创建和构造(1).进程的创建和构造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
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
fork()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2)线程的创建和构造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
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四)姓名:田垒班级学号: 2010080405226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年12月12日实验四、视图和索引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维护索引的方法(2)掌握建立、使用视图的方法二、实验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者Windows XP。
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或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三、实验内容1.使用SSMS创建视图向导通过SSMS的Create View Wizard创建新视图1)在SSMS中,展开“数据库”后,在视图处单击鼠标右键。
2)双击菜单“创建视图”3)选择表order4)选择字段Ono, Cno, Pno, Onum5)输入条件语句WHERE Onum >106)输入视图名称v_order8)在SSMS中的“数据库”→OrderMag→视图下查看视图v_order9)在查询窗口中输入并执行语句SELECT * FROM v_order10)结果如何?显示的字段是否为前面自己定义的字段?是11)删除视图v_order。
视图设计视图视图查看视图2.在查询中创建视图1) 建立一个视图,包括订单号、零件名称、顾客名称、订单金额等信息create view 客户信息asSELECT ame, o.Ono, s.pname, o.OsumFROM Orders o,store s,Customer c结果:2)建立一个视图,查询订单金额大于100元的大客户信息。
create view 大客户信息asSELECT *FROM Orderswhere Osum>100结果:3)建立一个视图,查询每个顾客签订订单的总金额create view 顾客签订订单的总金额asSELECT Cno,sum(Osum) 金额总数FROM Orders group by cno结果:3. 察看系统提供的示例数据库pubs上有哪些索引,是什么类型的,列表记录下来。
数据库实验报告(通用3篇)数据库试验报告篇1一、实训时间:20_年5月13日至5月24日二、实训地点:三、实训目的与意义:1,这次实习可以使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学问用于实践增加了我对电脑技巧的一些认知。
2,通过这次实习也可以让我体验到上班族的生活为我将来毕业后找工作打下了基础。
3,并且这次实习可以非常好的关心我完成将来的毕业论文。
四、实训感悟:还依旧记得来的第一天对这里很茫然,不知道实习要做些什么。
然后经过老师的急躁讲解,熟悉了自己实习要做些什么,得到了许多心理熟悉,对许多问题都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同时,我熟识了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国家命名的“中国丝网之乡”、“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中国丝网产销基地“、”中国丝网出口基地“—河北省安平县。
使我们队公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这半个月的实习训练,我了解到自己所学的如何在实践中运用。
当然学的更多的是如何在更新网站内容和添加商品,每天不厌其烦的更新添加,观察自己的胜利更多的是兴奋。
还有发布了一些关于公司产品的博客,比如新浪,网易。
而后又尝试在百度知道上提问与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网站搜寻相关内容来回答各种丝网问题,通过百度知道这个平台,我对公司又了更一步的了解。
经过半个月的实训我学到了许多之前没有学过没有接触到的东西,熟悉到自己的不足,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尽快的学会在社会上生活,敢于面对社会的压力,使自己可以在社会上成长进展。
数据库试验报告篇2由于平常接触的都是一些私人项目,这些项目大都是一些类库,其他人的沟通相对可以忽视不计,因此也就不考虑规范化的文档。
实际上从学习的经受来看,我们接触的学问体系都是属于比较老或比较传统的,与现在进展快速的IT行业相比许多状况已不再适用,尤其是当开源模式渐渐走近开发者后更是如此。
虽然这次是一个数据库课程设计,由于本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是本着对自己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角度考虑的,所以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数据库以外的设计。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题目:实验一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管理学号班级日期2014302692 孟玉军10011402 16.10.12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备份,删除和还原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数据库和表的要求(第五版教材第二章习题6要求的数据库)数据库名:SPJ,其中包含四表:S表, P表, J表, SPJ表●完成以下具体操作:(1)创建SPJ数据库,初始大小为 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2)在SPJ数据库中创建如图2.1-图2.4的四表(只输入一部分数据示意即可)。
S表:P表:J表:SPJ表:(3)备份数据库SPJ(第一种方法):备份成一个扩展名为bak的文件。
(提示:最好先删除系统默认的备份文件名,然后添加自己指定的备份文件名)(4)备份数据库SPJ(第二种方法):将SPJ数据库定义时使用的文件(扩展名为mdf,ldf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复制到其他文件夹进行备份。
原位置:新的位置:(5)删除已经创建的工程项目表(J表)。
(6)删除SPJ数据库。
(可以在系统默认的数据存储文件夹下查看此时SPJ数据库对应的mdf,ldf文件是否存在)删除过后文件不存在(7)利用备份过的bak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
(还原数据库)(8)利用备份过的mdf,ldf的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
(附加)(9)将SPJ数据库的文件大小修改为100MB。
(10)修改S表,增加一个联系的字段sPhoneNo,数据类型为字符串类型。
2.利用SQL语言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数据库和表的要求数据库名:Student,其中包含三个表:S:学生基本信息表;C:课程基本信息表;SC:学生选课信息表。
●完成以下具体操作:(1)用SQL语句创建如图2.5-图2.7要求的数据库Student,初始大小为20MB,最大为10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10M兆字节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1.ODBC配置以及程序调试:(50分)(1)配置一个ODBC数据源,要求数据源名称:student,其中包含s(学生信息)表。
用系统工具配置ODBC,点击“添加”:出现以下对话框,选中SQL Sever,点击完成: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设置属性,如图,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后出现如下,更改默认数据库,点击下一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测试连接后出现测试成功的对话框:点击确定退出ODEC数据源管理器。
(2)阅读并运行实验给出的例子程序,理解ODBC编程,要求简单写出自己对这段程序的理解或者流程图,并且请给出程序运行结果示例图。
对程序的流程:1.定义句柄和变量(句柄包括环境句柄,连接句柄,语句句柄)2.初始化环境(1).分配环境句柄(2).设置管理环境属性(3).连接数据库3.建立连接(1)分配连接句柄(2)连接失败则返回错误值4.初始化语句句柄5.执行语句6.处理结果集合7.中止处理(1).释放语句句柄(2).断开数据源(3).释放连接句柄(3).释放环境句柄结果显示:2.参考给出的ODBC编程示例,使用ODBC技术,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包含对数据库SPJ的连接,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
(50分)插入数据:insert into s values('S6','胜利','47','北京')检验数据库内:删除数据:Delete from s where sno=‘S1’查询数据:Select pno,pname from P更新数据:update s set status='100' where sno='S33.用JDBC实现对数据库student的连接,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
(选做实验)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对于未解决问题请将问题列出来)除了标题内容以外,该部分内容中还可以写对于实验的一些感受,建议,意见等。
实验4 译码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掌握集成译码器74LS138的应用;
3.掌握集成译码器的扩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数字电路实验箱
2.集成电路: 74LS20
3、集成电路: 74LS138
三、实验内容
1.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2、利用3-8译码器74LS138和与非门74LS20实现函数:
3.用两片74LS138组成4-16线译码器;
四、实验结果
1.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2.利用3-8译码器74LS138和与非门74LS20实现函数:
3.用两片74LS138组成4-16线译码器;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更加深刻的学习了译码器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也比较系统的掌握了用Multisim进行仿真的方法。
数据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库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提高对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希望能够熟练运用SQL 语句进行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以及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索引和视图等对象。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MySQL 80,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实验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使用 MySQL Workbench 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
三、实验内容1、数据库创建使用 CREATE DATABASE 语句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_management”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学生管理相关的数据。
2、表的创建在“student_management”数据库中,创建了以下几张表:“students”表,包含学生的学号(student_id)、姓名(name)、性别(gender)、年龄(age)等字段。
“courses”表,包含课程的课程号(course_id)、课程名称(course_name)、学分(credit)等字段。
“enrolls”表,用于关联学生和课程,包含学生学号(student_id)、课程号(course_id)和成绩(grade)等字段。
3、数据插入使用 INSERT INTO 语句向上述表中插入了一些示例数据,以方便后续的查询和操作。
4、数据查询通过 SELECT 语句进行了多种查询操作,例如:查询所有学生的信息。
查询特定性别学生的信息。
查询选修了某门课程的学生名单及成绩。
5、数据更新使用 UPDATE 语句对部分学生的年龄或成绩进行了修改。
6、数据删除使用 DELETE 语句删除了一些不再需要的数据记录。
7、索引创建为“students”表的“student_id”字段和“courses”表的“course_id”字段创建了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8、视图创建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_course_grade_view”的视图,用于展示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
实验四进程与线程一、实验目的(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2)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查阅资料,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 shared,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 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
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1) 观察上述进程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
三、实验过程1、进程的与线程的创建和构造(1).进程的创建和构造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
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
fork()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2)线程的创建和构造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
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
实验四预习报告实验项目:数据更新、视图建立实验目的:熟练掌握数据更新和视图建立语句。
实验内容:利用有若干数据的三个表:Student,Course,SC,在查询分析器完成:1、利用INSERT语句向表中插入数据。
●插入一门“数值分析”课程,其课程号为9,2学分;insert into coursevalues('9','数值分析','',2)●建立一个和SC表结构相同的表SC1,并输入若干数据,将SC1中的数据插入到SC表中●insert into sc(sno,cno,grade)●select * from sc12、利用UPDATE语句更改表中数据。
●将3号学生的选修课成绩改为95;●Update sc●Set grade=95●Where sno=’95003’●将“CS“系的学生的选修课程号改为3;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Update scSet cno=’3’Where student.sdept=’cs’●Update student●Set sage=sage+1●Where sdept=’cs’●3、利用DELETE语句删除表中数据。
●删除选修课成绩低于60分的选课记录;●Delect●From sc●Where grade<60●删除所有的“CS“系的学生选修课记录;●Delete●From sc●where ‘cs’=(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student.sno=sc.sno)4、利用CREATE VIEW语句建立视图●建立一个视图TUS(sno,sname,ssex)该视图是“CS“系的女生名单;●Create view tus(sno,sname,ssex)●As select sno,sname,ssex●From student●Where ssex=’女’and sdept=’cs’●建立一个视图TUSSC(sno,avgg),avgg为学生选课的平均成绩;●Create view tussc(sno,avgg)●As select sno,vg(grade)●From sc●建立一个视图TUSSCC(sno,sname,cno ,ccredit),为学生所选选课程的学分一览表;●Create view tusscc(sno,sname,cno,ccredit)●As select cname,sname,cno,ccredit●From student,course,sc●Where student.sno=sc.sno。
数据库原理实验课实验预习报告题目: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数据库原理实验课实验报告题目: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预习报告格式:预习内容: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步骤(操作说明及相关截图或具体源程序代码)实验结果(运行结果截图)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分成两份文档保存,正文宋体小四,标题三号黑体,命名规则:班级姓名第几次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以上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格式数据库原理实验课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实验预习报告一:SQL数据库中1.表的概念。
2.写出:添加、修改、删除表中记录的SQL语句语法。
实验报告一:1. 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下列数据表,并添加10条记录,粘贴运行结果。
员工数据表(Employee)2.书写语句查询工资高于2000的项目部的人员的姓名,粘贴运行结果。
3.书写查询语句查询来自CCH公司的项目名称(以CCH开始)和负责人姓名,粘贴运行结果。
4.将所有REALIDEA公司的项目的结束日期更改为2002年1月8日,粘贴运行结果。
实验预习报告二:SQL数据库中,索引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实验报告二:1.分别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在实验二的数据表"员工数据表"中基于"姓名"创建索引,要求索引名为"IDX_Name",索引类型为非聚集索引,粘贴运行结果。
2.用SQL语句应用索引"IDX_Name"查询工资高于2000的项目部的人员的姓名和工资数,写出语句,粘贴运行结果。
3.删除索引"IDX_Name",写出SQL语句,粘贴运行结果。
实验预习报告三:SQL数据库中,视图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实验报告三:基于表"项目数据表"和"员工数据表",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要求为:1.视图名为"员工项目"。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对SQL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2. 表的设计与数据类型3.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4. 索引与视图的应用四、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1)创建数据库```sqlCREATE DATABASE db_student;```(2)删除数据库```sqlDROP DATABASE db_student;```2. 表的设计与数据类型(1)创建学生表```sql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age INT,gender ENUM('男', '女'),class VARCHAR(50));```(2)创建课程表```sqlCREATE TABLE course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credit INT);```3.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1)插入数据```sqlINSERT INTO student (name, age, gender, class) VALUES ('张三', 20,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NSERT INTO course (name, credit) VALUES ('高等数学', 4);```(2)查询数据```sql-- 查询所有学生信息SELECT FROM student;-- 查询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信息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age > 20;-- 查询课程名称为“高等数学”的课程信息SELECT FROM course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3)修改数据```sql-- 修改学生张三的年龄为21岁UPDATE student SET age = 21 WHERE name = '张三';-- 修改课程“高等数学”的学分UPDATE course SET credit = 5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4)删除数据```sql-- 删除学生张三的信息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 '张三';-- 删除课程“高等数学”的信息DELETE FROM course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 ```4. 索引与视图的应用(1)创建索引```sql-- 创建学生表id字段的索引CREATE INDEX idx_student_id ON student(id); -- 创建课程表name字段的索引CREATE INDEX idx_course_name ON course(name); ```(2)创建视图```sql-- 创建包含学生姓名和课程名称的视图CREATE VIEW student_course_view ASSELECT , FROM studentJOIN course ON student.class = course.id;```(3)查询视图数据```sql-- 查询视图中的数据SELECT FROM student_course_view;```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了SQL语言的运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次实验报告一、描述QuartusII软件基本使用步骤1.用文本编辑器正确编写源文件(本例run.v),并经modelsim仿真确认该电路设计正确.2..打开QuartusII软件,新建工程New project (注意工程名和设计文件的module名保持一致),选择和开发板一致的FPGA器件型号。
(本课程为Cyclone IV E系列EP4CE115F29C7)3.添加文件,点击file->open,之后选择要添加的文件,并勾选Add file to current project.4.编译,Start Compilation ,编译源文件(如有错误修改后,重新编译)。
5. 查看电路结构,使用Tool->RTL viewer工具查看电路图结构,是否和预期设计一致。
6.管脚绑定,使用Assignment->pin planner将设计的全部输入/输出接口与开发板的对应管脚进行一一对应。
PIN_Y2 -to clkPIN_H19 -to out[7]PIN_J19 -to out[6]PIN_E18 -to out[5]PIN_F18 -to out[4]PIN_F21 -to out[3]PIN_E19 -to out[2]PIN_F19 -to out[1]PIN_G19 -to out[0]PIN_M23 -to rst7. Processing->Start Compilation,全编译生成可下载文件。
(.sof)8. 连接开发板,安装所需驱动程序(在设备管理器中,选择路径为quatus安装路径)9. 点击start开始烧录,完成后开发板上出现流水灯。
二、题目代码以及波形1.跑马灯设计及FPGA实现①编写模块源码module run (clk,rst,out);input clk,rst;output [7:0] out;reg [7:0] out;reg [24:0] count;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rst)begincount<=16'b0;endelsebegincount<=count+1;end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if(!rst)beginout<=8'hff;endelsebegincase ( count[24:21] )0: out<=8'b1111_1110;1: out<=8'b1111_1101;2: out<=8'b1111_1011;3: out<=8'b1111_0111;4: out<=8'b1110_1111;5: out<=8'b1101_1111;6: out<=8'b1011_1111;7: out<=8'b0111_1111;8: out<=8'b1011_1111;9: out<=8'b1101_1111;10:out<=8'b1110_1111;11:out<=8'b1111_0111;12:out<=8'b1111_1011;13:out<=8'b1111_1101;14:out<=8'b1111_1110;15:out<=8'b1111_1111;endcaseendendmodule②测试模块`timescale 1ns/1psmodule tb_run;reg clk_test;reg rst_test;wire [7:0]out_test;initialclk_test=0;always #1 clk_test=~clk_test;initialbeginrst_test=1;#1rst_test=0;#1rst_test=1;#180rst_test=0;#1rst_test=1;endrun UUT_run(.clk(clk_test),.rst(rst_test),.out(out_test));endmodule③仿真后的波形截图④综合后的RTL图形1.有限状态机设计(教材Figure 6.86)①编写模块源码module sequence (Clock,Resetn,w,z);input Clock,Resetn,w;output z;reg [3:1]y,Y;parameter [3:1]A=3'b000,B=3'b001,C=3'b010,D=3'b011,E=3'b100;always@(w,y)case(y)A:if(w) Y=D;else Y=B;B:if(w) Y=D;else Y=C;C:if(w) Y=D;else Y=C;D:if(w) Y=E;else Y=B;E:if(w) Y=E;else Y=B;default: Y=3'bxxx;endcasealways@(negedge Resetn,posedge Clock) if(Resetn==0)y<=A;elsey<=Y;assign z=(y==C)|(y==E);endmodule②测试模块`timescale 1ns/1psmodule tb_sequence;reg Clock_test,Resetn_test,w_test;wire z_test;initialbeginClock_test=0;Resetn_test=0;w_test=1;endalways #10 Clock_test=~Clock_test;initialbegin#10Resetn_test=1;w_test=1;#10w_test=0;#20w_test=0;#20w_test=0;#20w_test=1;#20w_test=1;#20w_test=0;#20w_test=0;#20w_test=1;#20w_test=0;#20w_test=0;#20w_test=0;#20w_test=1;#20w_test=1;#20w_test=0;#20w_test=0;endsequence UUT_sequence(.Clock(Clock_test),.Resetn(Resetn_test),.w(w_test),.z(z_test));endmodule③仿真后的波形截图④综合后的RTL图形三、本次实验收获和心得通过本次试验真正接触了FPGA开发板并向板子上烤了文件,虽然题目较为简单,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软件内部没有需要的开发板型号,自己通过搜索和下载,找到了相应的扩展包并成功添加进入高版本的quartus II软件当中,我的体会是,数字电路归根到底还是依靠硬件实现的,所以将代码的执行效果反映到硬件上是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不断练习,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限状态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验题目:给定电文进行哈夫曼编码,给定编码进行哈夫曼译码。
要求电文存储在文件1中,编码后的结果存储在文件2中,给定编码存储在文件3中,译码后的结果存储在文件4中。
·实验目的:练习二叉树的使用,练习文件的操作。
一、需求分析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给定电文输入为字符型,可以输入30种不同的字符,可以输入空格,但空格不能转为二进制前缀码。
给定编码进行赫夫曼译码时,输入为无符号整型0和1。
2、输出的形式:编译后赫夫曼编码(对应字符和编码)输出分别为字符型和无符号整型。
给定电文进行赫夫曼编码输出为无符号整型0和1,电文保存在文件1中,编译所得的二进制前缀码保存在文件2中。
给定编码进行赫夫曼译码输出为字符型,给定的编码保存在文件3中,译码保存在文件4中。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可以电文不同字符数目小于等于30的电文进行赫夫曼编码,可以对给定编码(已经获得的赫夫曼编码对应的编码)进行译码4、测试数据:1)、加法:(输出:)请输入电文内容:(输入:)HELLO WORLD(程序输出:)H 101E 100L 01O 000W 111R 110D 001赫夫曼编码:101100010100011100011001001(文件1:)HELLO WORLD(文件2:)101100010100011100011001001(输出:)请输入需转换的编码:(输入:)101100010100011100011001001(程序输出:)转换后的电文:HELLOWORLD(文件3:)101100010100011100011001001(文件4:)HELLOWORLD二概要设计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树的定义:ADT Tree{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关系R: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若D仅含一个数据元素,则R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1)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2)若D-{root}≠Φ,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D2…Dm(m>0),对任意j≠k(1<=j,k<=m有Dj∩Dk=Φ,且对任意的i(1<=i<=m),唯一存在数据元素xi∈Di,有<root,xi>∈H; (3)对应于D-{root}的划分,H-{<root,xi>,…,<root,xm>}有唯一的一个划分H1,H2,…,Hm(m>0),对任意j≠k(1≤j,k≤m)有Hj∩Hk=NULL,且对任意i(1≤i≤m),Hi是Di上的二元关系,(Di,{Hi})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树,称为根root的子树。
数据库实验4-实验报告数据库实验 4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库实验 4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中的某些关键概念和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_____,运行环境为_____操作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为_____。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创建数据库首先,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相应的命令或操作界面创建了一个名为“_____”的数据库。
在创建过程中,指定了数据库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字符集、排序规则等,以满足后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二)创建数据表在创建好的数据库中,根据实验要求创建了若干个数据表。
例如,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s”的表,用于存储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student_id)、姓名(student_name)、年龄(age)等字段。
创建表时,仔细定义了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等属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插入接下来,向创建的数据表中插入了一些测试数据。
通过执行相应的插入语句,将学生的具体信息逐个插入到“students”表中。
在插入数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数据的格式和合法性,避免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插入失败。
(四)数据查询完成数据插入后,进行了各种查询操作。
使用了简单的查询语句,如“SELECT FROM students”来获取所有学生的信息。
还使用了条件查询,如“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18”来获取年龄大于 18 岁的学生信息。
通过这些查询操作,熟悉了如何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五)数据更新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
例如,通过执行“UPDATE students SET age = 20 WHERE student_id =1”的语句,将学号为 1 的学生的年龄更新为20 岁。
在更新数据时,谨慎操作,确保只更新了预期的记录。
《《可视化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报告题目:(实验四)数据库应用设一、试验目的:熟悉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学会运用数据库组件结构中的数据集组件、数据源组件和数据控制组件;练习使用BCB DataBase Desktop创建数据表、编辑数据表;练习使用BDE Administrator设置、连接、管理数据;练习使用Query 组件及SQL语句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通讯录应用程序,通讯录中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院系、班级、地址、邮编、电话1、电话2、E_mail地址。
2.该通讯录应用程序应具有信息的查看、编辑功能。
3.该通讯录应用程序应具有对信息的添加和删除功能。
4.该通讯录应用程序应具有如下对信息的查找功能:1)按院系查找,用户选择一个院系后应列出该系的所有班级户选择某一班级后应列出该班的所有学生信息。
2)按姓名查找。
3)按学号查找。
4)支持模糊查询。
三、试验步骤:1.通过“程序”中的Borland C++Builder6中的BDE Administator选项中的“对象”中的“新建”,出现如图对话框,如图(1)所示,选“确定”,之后修改数据库别名为“TongXunLu”,PATH改为E:\C++Builder6程序\我的程序,(我的程序为新建文件夹),最后在“对象”选项卡中选“应用”,修改路径后如图(一)所示。
图(1)图(一)通过“程序”中的Borland C++Builder6中的Database Desktop选项中的“文件”中的“新建”选项卡中的“表”,出现如图对话框,如图(2)所示,选“OK”,之后建立表结构,如图(3)所示,最后点击SaveAs选择C++Builder6中的“我的程序”,选择BanJiMC文件进行保存。
选项中“文件”中的“打开”选项卡中的“表”,选择“我的程序”->BanJiMC 表,选择“编辑”,所见表如图(4)所示。
图(2)图(3)图(4)图(5)注意:后面紧接的图是在浏览状态下的相关操作。
数据库预习报告(4)5.1目的与要求1.掌握查看一些系统存储过程的用法。
2.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方法以及步骤。
3.掌握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方法以及步骤。
4.掌握ODBC数据源的配置,了解ODBC编程技术。
5.2实验准备1.了解存储过程(系统存储过程以及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基本概念和类型。
2.了解创建存、查看、执行、修改和删除储过程的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3.了解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4.了解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5.了解ODBC数据库配置和编程知识。
5.3实验内容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视图“V_SPJ”更名为“V_SPJ_三建”。
T-SQL源码:exec sp_rename v_spj,v_spj_三建;2.存储过程的创建与使用:(1)使用SPJ数据库中的S表、P表、J表、SPJ表,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
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任意输入一个工程代号时,将返回供应该工程零件的供应商的名称(SNAME)和零件的名称(PNAME)以及工程的名称(JNAME)。
T-SQL源码:create proc jsearch@jno char(2)as select sname,pname,jname from s,p,j,spjwhere s.sno=spj.sno and p.pno=spj.pno and j.jno=spj.jno and spj.jno=@jno;执行:exec jsearch'J1'(2)创建一个带有输出游标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2,功能同),执行jsearch2,--查询“J1”对应信息,并且将得到的结果用print语句输出到控制台。
(需要使用游标) T-SQL源码:create proc jsearch2@jno char(10),@names_cursor cursor varying outputasset@names_cursor=cursorforselect s.sname,p.pname,j.jname from s,p,j,spjwhere spj.sno=s.sno and spj.pno=p.pno and spj.jno=j.jno and spj.jno =@jnoopen@names_cursor执行:begindeclare@sname char(10)declare@pname char(10)declare@jname char(10)declare@mycursor cursorexec jsearch2'j1',@names_cursor=@mycursor outputfetch next from@mycursor into@sname,@pname,@jnamewhile (@@fetch_status= 0)beginprint'sname:'+@sname+'pname: '+@pname+'jname:'+@jname fetch next from@mycursor into@sname,@pname,@jnameendclose@mycursordeallocate@mycursorend(3)使用SPJ数据库中的S表,为其创建一个加密的存储过程—jmsearch。
实验4:存储过程/触发器/ODBC数据库编程
2012302516 10011206 邹维韬
1.1.目的与要求
1.掌握查看一些系统存储过程的用法。
2.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方法以及步骤。
3.掌握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方法以及步骤。
4.掌握ODBC数据源的配置,了解ODBC编程技术。
1.2.实验准备
1.了解存储过程(系统存储过程以及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基本概念和类型。
2.了解创建存、查看、执行、修改和删除储过程的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3.了解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4.了解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触发器触发器的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5.了解ODBC数据库配置和编程知识。
1.3.实验内容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视图“V_SPJ”更名为“V_SPJ_三建”。
(5分)
2.存储过程的创建与使用:(共计45分)
(1)使用SPJ数据库中的S表、P表、J表、SPJ表,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
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任意输入一个工程代号时,将返回供
应该工程零件的供应商的名称(SNAME)和零件的名称(PNAME)以及工程的名
称(JNAME)。
执行jsearch存储过程,查询“J1”对应的信息。
(10分)(2)创建一个带有输出游标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2,功能同1),执行jsearch2,查询“J1”对应信息,并且将得到的结果用print语句输出到控
制台。
(10分)
(3)使用SPJ数据库中的S表,为其创建一个加密的存储过程—jmsearch。
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执行该存储过程时,将返回北京供应商的所有信息。
(10
分)
(4)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存储过程jsearch, jmsearch的文本信息。
(5分)
(5)执行jmsearch存储过程,查看北京供应商的情况。
(5分)
(6)删除jmsearch存储过程。
(5分)
3.触发器的创建与使用:(共计30分,每小题5分)
(1)在student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名为insert_s的INSERT触发器,存储在S表中。
该触发器的作用是:当用户向S表中插入记录时,如果插入的sdept值
为’CS’,’IS’,’MA’以外的值,则提示用户“不能插入记录这样的纪录”,
否则提示“记录插入成功”。
触发器创建成功之后,向S表插入记录,验证
触发器是否正常工作。
(2)为student数据库中的S表创建一个名为dele_s1的DELETE触发器,该触发器的作用是禁止删除S表中的记录。
触发器创建成功之后,删除S表中的记
录,验证触发器是否正常工作。
(3)为student数据库中的S表创建一个名为dele_s2的DELETE触发器,该触发器的作用是删除S表中的记录时删除SC表中该学生的选课纪录。
触发器创
建成功之后,删除S表中的记录删除S表中的记录,验证触发器是否正常工
作(SC表中的数据被正常删除)。
(4)为student数据库中的S表创建一个名为update_s的UPDATE触发器,该触发器的作用是禁止更新S表中“sdept”字段的内容。
触发器创建成功之后,
更新S表中“sdept”字段的内容,验证触发器是否正常工作。
(5分)(5)禁用update_s触发器。
禁用之后,更新S表中的“sdept”字段的内容,验证触发器是否还继续正常工作。
(6)删除update_s触发器。
4.ODBC配置以及程序调试:(20分)
(1)配置一个ODBC数据源,要求数据源名称:student,其中包含s(学生信息)表。
(2)阅读并运行实验给出的程序,理解ODBC编程,要求简单写出自己对这段程序的理解或者流程图,并且请给出程序运行结果示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