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
- 格式:ppt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23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带答案一、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写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
(1)陶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话没说完被打断3.选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和____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陶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铁罐的特点是________。
4.最后铁罐去哪里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拓展。
年年有余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的“鱼”文化,情趣盎然。
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
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跃龙门”;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余”;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
④年年有鱼或连年有鱼,都是“有余”的谐音,只是为了讨个吉祥的口彩而已。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课堂⼩结参考答案第⼀课时1.⾼傲谦让弱⼩古代2.骄傲⼤桥捧着⽊棒虚⼼考虑懦弱需要尘⼟尖尖价格介绍第⼆课时1.是不是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5.骄傲谦虚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内容简析】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之⼀,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场⽐赛决定谁的⼒量⽐较强,能让路过的旅⼈脱下⽃篷。
北风越是⽤⼒吹,旅⼈就把⾃⼰包得越紧。
然⽽,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因为闷热⽽不得不脱下⽃篷。
【引发思考】北风在⾃然界代表寒冷、令⼈发抖,在这则寓⾔⾥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经常引起他⼈的反感;太阳则是⼀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尽,却不能让旅⼈脱掉⼤⾐。
太阳稍露⾝⼿,旅⼈便情不⾃禁解⾐摘帽。
有些⼈总是企图⽤暴⼒征服⼈,⽽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远远⽐暴⼒⼤。
【故事寓意】北风与太阳这篇寓⾔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强迫更为有效,待⼈处事不是给⼈压⼒、给⼈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厉⾊或者使⽤暴⼒,是⽆法令⼈⼼服⼝服的,反⽽是要给⼈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欢喜、⼼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节课去年⾕⽼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点落实到位:⾸先,这篇课⽂的段落⽐较多,学⽣不容易整体把握课⽂内容。
所以,我就尝试让学⽣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个⾃然段,这样课⽂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也能⼀下⼦就找到。
在设计中,我⾃⼰⼼⾥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在两个不同的地⽅,⼜通过默读课⽂找出了相应的⾃然段。
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对全篇课⽂内容的把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盛东西的,并()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陶罐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快乐阅读。
亮出你自己每到黄昏,住在河岸边的动物们都会来河岸遛弯。
戴着眼镜的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还思考着什么;花猫和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大象背着手,脚步重重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小兔子最快乐,跳上跳下……整个河岸,热烈、快乐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生活在河里的小螃蟹这会儿就趴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河岸上的一切。
“嗨!小家伙!在看什么呢?”一只乌龟跟小螃蟹打招呼。
“看河岸上遛弯的人!他们真有趣!”小螃蟹说,眼里流露出羡慕。
“喜欢是吗?走!我们这就去加入遛弯的队伍!”乌龟说。
“可是我……我走路是横着爬的,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小螃蟹说出了他的担忧。
“哈哈……”乌龟笑了,“怎么会呢?你横着走,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你看,小兔走路(AABB式),鸭子走路(AABB式),花猫走路(ABB式),我走路(ABB式)……各有特色哦!别担心,亮出你自己!”小螃蟹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河岸。
“你好!小螃蟹!”大家都热情地与小螃蟹打招呼,没有一个人在乎他是竖着走还是横着爬!河岸上留下一长串小螃蟹带着泥浆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很美!很美!1.动物们走路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陶罐和铁罐是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
陶罐的材料是陶瓷,质地较为脆弱,容易被摔碎;而铁罐的材料是铁,质地较为坚硬,不容易被损坏。
在生活中,陶罐和铁罐各自有着各自的用途。
陶罐主要用来盛放液体,例如水、酒、油等。
在古代,人们常用陶罐盛放酒水,因为瓷器不露味,可以保持液体的清香;而铁罐主要用来盛放干货、铁器等物品,例如大米、红枣、糖果等。
铁罐可以防潮、防虫,并且不易生锈,可以保持里面物品的干燥和清洁。
在故事里,就讲述了一个与陶罐和铁罐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乡下的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分别喜欢陶罐和铁罐。
一天,老农民去了城里,当他回来后惊讶地发现陶罐摔碎了,而铁罐却依旧完好无损。
老农民很生气,因为陶罐里面盛放的是酒水,这些酒水全都洒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钱。
他决定惩罚陶罐,所以把它砸碎,不再使用。
这时,老农民的儿子们站出来,请求老父亲给陶罐一个机会,因为陶罐虽然被摔碎了,但是可以修理好,并且能够再次使用。
老父亲考虑了一下,最终同意了儿子们的请求。
于是,他们将陶罐修好后,把它重新使用,陶罐便再次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尽管陶罐比铁罐容易摔碎,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在我们生活中,也要懂得欣赏每一个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
除了以上内容,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学习一些语文知识点。
例如:1. 掌握并运用生字:陶罐、铁罐、盛放、液体、干货、生锈、重量、碎了、修理等。
2. 锻炼语文表达能力:例如,为什么老农民把陶罐砸碎?如果是你会做出什么选择?3. 学习阅读理解: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补充丰富知识:例如,可以通过故事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学习造物者的智慧和人类对物品的不断发展。
另外,这个故事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事物和人,不盲目地以一个方面的缺点来评价一个人或物品,而是要认真观察,发现其它方面的亮点和优点。
类文阅读——6陶罐与铁罐蜻蜓和蚂蚁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那么你——”“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A.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在干些什么呢?D.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不能不劳而获B.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C.不能光看眼前D.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答案: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河蚌与珍珠清亮的河水里,一群小河蚌正在老河蚌的带领下欢快地“散步”。
忽然,老河蚌停了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应该去捡一粒沙子。
”小河蚌们按照老河蚌的要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去捡了沙子,埋进了身体里,就像种下了一粒种子,耐心地等待发芽、开花、结果。
可是,有一只贪玩的河蚌,没有把老河蚌的话当成一回事,在大家捡沙子的时候,它偷懒没有去捡,蒙混过了关。
岁月像河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小河蚌们长大了,它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蚌壳,惊喜的是,在蚌壳里面,竟然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灿烂辉煌)的珍珠。
《陶罐和铁罐》
写作特点
1、本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铁罐人格化,并以人格化的语言、神态,来比喻生活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
2、全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及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从对方的不同态度和得到的不同结果,辩证地概括出它们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因此,这则寓言有声有色,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写法提示
这则寓言通过对比,刻画了两个不同形象:铁罐傲慢,蛮横;陶罐谦逊,有理有节。
对比的写法,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情节简单,寓意却十分深刻,结尾耐人寻味也是一大特色。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一、课文背景。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古代,陶罐和铁罐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特性,作者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1. 角色特点。
- 陶罐:它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但很谦虚。
例如,在面对铁罐的奚落时,陶罐总是很温和地回应,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不与铁罐争强好胜。
- 铁罐:它质地坚硬,非常骄傲。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它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带有挑衅的话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还说陶罐“懦弱”,认为自己比陶罐高贵得多。
2. 情节发展。
- 故事以铁罐不断地奚落陶罐展开。
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自己坚硬无比,而陶罐一碰就会碎。
陶罐虽然据理力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了土里。
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依旧完好无损,还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
而铁罐却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主题思想。
1. 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即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如容易被氧化。
陶罐虽然脆弱,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铁罐。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2. 关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陶罐的谦虚和包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它在面对铁罐的无理奚落时,没有生气,而是理智地回应。
这种内在的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自身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铁罐的傲慢最终导致了它的消失,这也警示我们不要过于自负。
四、写作特点。
1. 对话描写生动。
- 课文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铁罐的话总是盛气凌人,如“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话语,充满了攻击性。
三年级下册语文 6 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很谦虚。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寓意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
他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
不过,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哲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4个字。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奚落”这个词是理解陶罐和铁罐关系的关键。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从后面铁罐说的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等语句中,能看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在课文中,铁罐的话总是充满了傲慢,如“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而陶罐则很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能清晰地体会到二者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即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陶罐和铁罐的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书陶罐和铁罐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原文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关于作者黄瑞云,1932年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词语盘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词语盘点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3.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如:性格懦弱。
4.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5.恼怒:气恼,发怒。
如:十分恼怒。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
7.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8.羞耻:不光荣,不体面。
如:不知羞耻。
9.理会:理睬。
如:谁也没理会他。
10.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如:岁月流逝。
11.覆灭:全部被消灭。
如:全军覆灭。
12.覆盖:遮盖。
如:覆盖上积雪。
13.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14.翻来覆去:本课指屡次重复地。
近义词:骄傲--傲慢谦虚--谦逊懦弱--软弱轻蔑--轻视确实--实在争辩--分辩恼怒--发怒羞耻--差辱理会--理睬流逝--消逝覆灭--消灭倒塌--坍塌惊讶--惊异朴素--质朴兴奋--冲动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荣傲慢--谦恭朴素--奢华兴奋--镇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课文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复。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原文】國王的禦廚裏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一個是鐵的。
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
”陶罐謙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這並不是懦弱。
”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
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
再說……”“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會鐵罐。
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
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
兩個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塵土。
許多年代過去了。
有一天,人們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個陶罐。
“喲,這裏有一個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起來。
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
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他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也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
【教案一】一、教師導課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7課《陶罐和鐵罐》。
板書,齊讀課題。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過渡: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二、教師提取課文主線。
1、指名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多指幾名學生說,將主要內容說清楚。
)2、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線。
師:剛才老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個詞:“奚落”(板書)那麼誰能說說“奚落”是什麼意思呢?3、指名學生回答。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讲的是:在国王德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后来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山,海水覆盖厚厚的尘土,许多年过去人们发现了陶罐,把它擦洗干净,陶罐就成了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当陶罐让人帮忙找铁罐时,人们翻来覆去连铁罐影子都没有见到。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学情:小学三年级处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度阶段,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认读陶,御,谦,吵,素等八个生子,会写御厨,奚落,懦弱,相提并论,倒塌等几个词语。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了解文章大意。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个故事学会尊重别人,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骄傲,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读书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会叙述文
章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重点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深刻体会故事所表现出来的道理。
为了认清教材的重难点,是学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