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源流行语
- 格式:ppt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44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在当今社会,日源“中制外来词”成为了新流行语中的常见现象。
这些词汇大部分是从日本引入的外来词,经过了一定的修改和适应,融入了中文语境。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后,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涌入每个国家的语境中。
在中国,由于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许多日本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产品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为了方便交流和表达,日源“中制外来词”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除了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和抵制的意味。
在中国,随着日本流行文化的不断普及,一些外来词汇也被中国年轻人广泛使用,这种使用不仅仅是因为词汇的方便和流行,更是因为对日本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也受到了一定的抵制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些外来词汇的使用过于频繁,影响了中文的纯正性;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多地使用日源词汇会威胁到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追求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渴望追求新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成为了他们彰显个性和独特性的方式之一。
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接触,又体现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流行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抵制,暴露出社会对于文化认同和保护的关注。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更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标志。
「(ry」ってどうやって使うんだ?该如何使用“(ry”?使い方は貴方の自由です。
昔、よく漫画の中で「それ以上はちょっと…もごもご…」などと語尾を誤魔化したセリフを見たと思いますが、そんな風に使うと思っておけば良いでしょう。
“(ry”的使用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比如说,以前在漫画中常常看到类似“再说下去就有点……”之类暧昧不明的台词,“(ry”在此种场合就可以进行替换。
これ以上言いたくないのよ我不想再说下去了!“続きは察しろよ、おまいら”的文例:それはまぁ何だ、あいつの場合は真性のア(ry表示“你们也稍微懂点察颜观色吧”。
例子:这算是怎么回事啊,那家伙真的是白……ひどいことやきついことを言う時などに使われます。
在委婉地说一些苛责批评的话时可以使用,减少使用过激的言辞。
これ以上言うのは面倒なのよ说到这份上已经够了,再说就是累赘了。
全部書かなくても解ってんだろ、おまいら的文例:どこのどいつが言い出したんだか小一時間ほど問い詰め(ry表示“就算你不全写出来我也懂好不好”。
例子:不知道谁泄的密,害我被追问了快1个小时。
真的是……このようにテンプレートだったり、よく使われる文章だったりするときに多様されます。
たとえば「女性は実はオタクが好き!」という記事に対してのコメントとして「※ただしイケメンに限る」というのがあります。
あまりに使われるために「※ただしイケメン(ry」など使ったりします。
“(ry”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做一些常见词汇的替代品,也可以作为常见文的省略描述。
比如说针对“女性其实喜欢宅一点的人”这样一篇文章发表评论时,可能会出现“但也仅限于帅锅”的网友答复。
一般此时直接套用“(ry”,说成“但是帅锅的话……”,这就是常见句的一种省略形式。
ちなみに携帯から打つのならば「以下略」の方がずっと打ちやすかったりします。
みなさまも気に入ったら明日からぜひ使ってみ(ry最后补充一下,手机按键的话,“以下略”还是要比“(ry”方便操作的。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是指近年来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日语衍生词汇。
在社会语言学角度上看,这一现象反映了中日两国在文化、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社会语言变迁的特点。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的产生、传播和影响。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产生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些日本的新兴词汇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社会语境。
这些词汇一方面满足了中国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在社会发展中的密切联系。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的产生。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在社会语言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词汇的广泛传播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语言使用习惯,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
一些日本流行文化词汇的使用,使得中国社会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些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也给汉语语言本身带来了影响,一些传统的汉字词汇受到了冲击,同时也促成了部分新词的产生,推动了汉语的语言发展。
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也反映了现代社会语言变迁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的流入也变得更加常见。
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变迁,新事物的诞生和社会现象的多样化也需要新的词汇来进行表达。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成为了社会语言变迁的一个缩影。
浅析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的某语言社区内反映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具有民间性、可复制性、传染性和变异性的新生语言单位。
[1]流行语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和趋势。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当基于社会新现象的流行语出现时,大众传媒就会发挥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并促使其迅速传播、扩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本从1984年开始,通过刊物《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杂志的问卷调查方式每年评选出可反映当年度日本社会现象且引起话题的年度前十名流行语,称之为年度新语流行语大赏,并给与这些词语相关的人物或团体颁奖,此活动一直举办至今。
随着对流行语的关注,我国也有了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等评选活动。
自2008年开始,中国语言文字类国家期刊《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其评选结果每年都会引起人们关注并成为话题。
流行语之所以得到如此的传播与发展是因为网络科技的发达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媒介,更因为流行语对我国国民的日常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的日源词始自2008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本着流行、创新、文明的原则,通过条目收集、条目筛选、专家审核、征求意见、最后审定等五个步骤,最终确定每年的10个流行语。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80个流行语,其中有9个源自日语。
它们是:2008年的宅男宅女;2010年的~控达人;2011年的卖萌吐槽;2014年的断舍离萌萌哒;2015年的脑洞大开颜值。
这些词在进入汉语之后大部分都较原词在使用范围、使用用法、使用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1.进入汉语后使用范围扩大宅男宅女:该词是由日语舶来词御宅衍生而来,日语写作お宅或御宅。
原本是称呼对方家里的敬语,汉语一般翻译为府上。
后来意义发生变化,泛指那些热衷于ACG次文化(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男性。
随着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发展,甚至出现了御宅文化。
由此衍生出的宅男一词从台湾地区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特指那些不修边幅,整天憋在屋子里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看动漫或电视剧的男性。
这些词来自日本,你肯定不知道我们都知道,日语的组成吸收了很多外来词。
其实在日本文化的崛起的同时,也向外输出了非常多的日本流行词。
尤其是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将许多日语创造词带入中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词。
1、卡拉OK"卡拉OK(カラオケ)"是"KARA(日语里"空"的发音)"与"ORCHESTRA(管弦乐)"两个词的合并。
据说原来是小乐队所使用的俗语。
各地巡回演出时,在歌手到达之前乐队的练习过程中使用,有"缺了歌手"的含义,即"空奏管弦乐"的暗语。
卡拉OK的发明人通常认为是日本的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从高中时代起,就参加乐队,经常在神户市内的一些夜总会演出。
1970年,他开始在夜总会专门为客人伴奏。
一次,他应一位出差要去外地的客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伴奏录在磁带上,客人非常满意。
他由此产生了灵感,用一台汽车音响,加上扩音器,回声设置,麦克风和一个投币100日元能运转5分钟的计数器,拼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演唱机。
1971年,他开始在神户的一些娱乐场所以每月2万日元的价格出租他的机器。
1972年,他创立了克莱森特公司,成为卡拉OK行业的第一人。
80年代初,日本公司大举投资海外,由此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文化开始风靡全世界。
(微博:惠学日语平台,敬请关注)2、过劳死「过劳死」一词在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2002年1月17日,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过劳死源自日语"過労死(かろうし)"「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
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日本流行语1.あたまにくる这和「むかつく」一样,是"气的发昏"、"惹人生气"的意思。
「あたまにくる」、「あたまにきた」都很常用。
2.あたまを下(さ)げる/あたまが下(さ)がる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头低下来」的意思,不过可不是说因为犯错误或害羞,而是「钦佩/佩服」的意思。
比如说∶你的同学或同事-小李,在休息天也热心地去研究室做研究,让你感到钦佩时,你可以对他说「李さん、休日も实验だって。
研究热心だね。
あたまが下がるよ」3.いい颜(かお)をしない这个词的字面翻译就是∶没有好脸色,表示不赞成的意思。
含有不满的语气。
比如说「我想继续上研究生,可是男朋友不赞成。
」用日语来表述就是「わたしは大学院まで进みたいけど、彼がいい颜をしないんだ」4.いまいち表示不太满意,还差那么一点儿的意思。
比如∶"昨日みた映画はいまいちだった。
"就是昨天的电影不像传说的那么好、不太值得看的意思。
5.いらいらする「いらいらする」是形容人因为焦急而坐立不安的样子。
当看见某人为了什么事情着急时,你可以问他「いらいらしてどうしたんですか」6.うける「うける」本身是「接受」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常常跟日本年轻人在一起,你会发现当你说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时,他们会大笑着说「あ、うける!」。
这里的「うける」简单点说就是「逗死我了」的意思,往深里说一些就是「我接受你的幽默感,你真逗」的意思。
不管怎么理解,当你被逗着了,你就可以说「うける」,比「おもしろかった」时髦得多啦。
7.うそ~原意为"谎言",但现在多用于「そうですか、それはおどろいた」的场合。
那翻译成汉语就是"是不是真的?"、"真难以致信"的意思了。
这和「マジで?マジ?」的语感基本相同,但「うそ~」多含比较惊讶的成分。
8.うまくいってる?「うまい」在这里是"顺利"的意思。
本年最新日语流行语■のんびりする就是「消遥自在、优闲自得」的意思。
很多中国人来了日本之后多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ストレスがたまる」的国家。
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日曜日は家でのんびりする」,就是说星期天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休息,或者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バタバタする「最近バタバタしてて,友だちにメ-ルもできない」最近忙得不可开交,连给朋友写邮件的时间都没有。
「バタバタ」是忙得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的意思。
这词的使用率也很高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パニクるパニクる是最近年青人常说的话,它来自パニック(panic)这个单词。
意思就是“极度焦躁、急躁、着急的混乱状态”■ハマる本意为「恰好合适,装上,收纳」。
但现在多用于表达「入迷,陷入,热衷」的意思。
如∶“最近,わたしはフランス映画にハマっている”就是“最近我看法国电影入了迷”的意思■バリバリ「バリバリいいね!」总是听到日本朋友这么说。
「バリバリ」就是「とても、とても」的意思,但是跟「とても」相比,如果你用「バリバリ」的话,那就显得很「日本人」了。
■バレバレ当你搞了什么恶作剧,却被人揭穿了,你就可以说「あ、ばれた!」,这句话就是「完了,露馅了!」的意思。
「バレバレ」就是说某件事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ヒット如果你喜欢棒球,那么一定知道「ヒット」在棒球比赛里是「安全打」的意思。
不过「ヒット」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最畅销、大受欢迎、揭起热潮」的意思。
比如说「今年のヒット。
ソング」,就是说「今年的最受欢迎歌曲」;还可以说「今度のえいがはヒットした」,就是「这次的电影大受欢迎」的意思。
■びびる这是相当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你经常跟日本的年青人在一起,你就会听到他们总是用很夸张的语气说「びびった!」,就是「吓死我了!」的意思。
实际上「びびった」就是「びっくりした」,但是如果你学会了用「びびった」来表现你的惊讶语气,你在日本人面前就会变得更加日本人■ブ—ム就是流行、热潮、高潮的意思。
B信息时代的进步促使网络语言飞速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大量涌现的日源借词现象不容小觑,这些网络日源借词在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中,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变,以便能更好地被汉语所接受和吸收。
本文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源借词传入的译介方式、汉化程度及其流行原因作以浅析。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及普及,网络交际也变得尤为重要,网络交际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交际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运用的工具,用来表达他们网络情感和生活,是在网络环境中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是包含了口语化及符号化的书面语言,其中就包含了网络流行语。
日源借词中分为网络日源借词与非网络日源借词,区别主要有两点:从来源上看,网络日源借词的来源范围相对较窄,大部分是来自于日本的ACG次文化(animation动画,comic 漫画,game游戏的合称);非网络日源借词来源范围相对较宽,主要体现在各类的文献、文学作品、技术说明、艺术创作等。
从适用范围看,网络日源借词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基本存在于网络交际中;非网络用语适用范围相对更加广泛,生活用语、学术研究、文献编撰等均可以找到它们的使用痕迹。
一、网络日源借词的译介方式根据译介方式将其分为以下五类:(一)音译直接引用日语的发音标出相应的汉字。
比较典型的有卡哇伊(かわいい)、欧巴桑(おばさん)、萝莉(ロリ)等。
音译词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为汉字的这种方式非常便利,但是在日语中,声调的变化可能导致词义的不同(如『かわいい』,①调音的词意为“可怜”,③调音的词意才是“可爱”);日语口语中“浊化”的现象非常多(如『あなた』,尾音正常发音为“ta”,并不是“da”),严格来说,这样的音译词都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而且汉语同时表意,过多的使用音译词对汉语并不合适,所以音译词的数量相对来说较少。
(二)意译根据日语表达的意义用适当的汉语来表示。
比较典型的有校园节/学園祭、生鱼片/刺身、酱汤/味噌汁。
这种形式的产生与长期使用汉语的中国人逐渐形成的要求望文生义的心理是分不开的。
萝莉:爱卖萌、超级卡哇伊的小女生御姐:女王级人物,领导力强,性感大美女(这个··)正太:纯正可爱系的小男生大叔:猥琐或者魁梧的老大男兄贵:?(这个我貌似不太熟)傲娇:拽兮兮,娇滴滴废柴:啥都不会的人腹黑:就是内在很很的邪恶的人冰山:冷漠得不像话的,基本上都是“面瘫”腐女:爱看那种动漫或者小说(你懂的)的女的,(这种女的基本上都是宅女)自然系:跟小清新差不多吧,反正很自然,不会浓妆艳抹的天然呆:一看就是傻乎乎的样子,谈什么事都反应慢二次元:漫画、动漫的世界三次元: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世界萝莉:萝莉(ロリ),是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缩写,洛原指美国一部小说,后在日本引伸发展成一种次文化。
“萝莉”或“萝莉塔”作为名词用以指称“女孩子”本身,或指称“穿着萝莉装的女性”。
但作为形容词有时会专指“拥有萝莉风格”,例如萝莉装(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
当然,有鉴于目前某些奇怪法律的原因,幼女一词较为敏感,故有网友归纳了以下论断:把一个小女孩推倒,她如果说:“好痛哦~~”那就是幼女;如果她惊恐的说:“你想干什么!?”那才是萝莉。
御姐:日文写做“御姉”(おねえ),本意是对姐姐的敬称,引申为指外表、身材和个性成熟的年轻女性类型,具备一些个性的高年龄层少女或青年女性(通常20岁~36岁),身高通常160cm以上。
相对于萝莉控、正太控,偏好御姐者常被称为“御姐控”。
另外,“御姐控”也可能是姐弟恋中的弟弟。
御姐十大标准1.成熟。
御姐的第一标准就是成熟。
也就是性格上冷静,淡定,认知上对各种事物的理解是多面复杂的,性格坚强,心智成熟,拥有高贵的气质等。
年龄划分大概可以从20-36岁,这个年龄范围基本是根据概率划分的,其中也会出现个别特例,可以根据情形适当放宽。
2.母性。
一方面展示出其强攻的性质,另一方面也要有宽大的包容力和母性本能。
如果说萝莉是可以激发人的保护欲的话,御姐应该正相反,能给人可靠的感觉,被保护的欲望,只有能做到这一点的,才是合格的御姐。
日语流行语分析随着日本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日语流行语也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本文将从词汇、含义和来源三个方面对一些常用的日语流行语进行分析。
一、词汇日语流行语通常使用简洁、生动的词语,其中很多是通过缩略、重组、借用等方式创造出来的。
例如,“干巴爹”就是“顽張ってください”的缩略语,意为“加油”;“喵”则是“ねこ”的音译,意思是“猫”;还有诸如“卡哇伊”、“欧吉桑”等词语,都是从日语中借用的音译词汇。
二、含义日语流行语的含义通常与它们的字面含义不完全一致,而是带有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情感色彩或幽默感。
例如,“宅”这个词语在日语中原本指“家里蹲”,但在中文中却可以表示对某种事物的狂热迷恋者,既可以用于动漫、游戏等特定领域,也可以用于形容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的人。
此外,“233”这个数字在日语中原本是表示笑声的数字,但在中文语境中则可以表示对某种事情或人的喜爱和赞赏。
三、来源日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多样化,其中很多是从日本动漫、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作品中诞生的。
例如,“纳尼”、“控”等词语就源自于动漫作品中的角色台词;“萌萌哒”、“老司机”等词语则是从网络用语中演变而来的。
此外,还有一些日语流行语则是源自于社会热点事件、新闻报道等,例如“神户牛肉门”就是因为在神户大地震后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而形成的流行语。
总之,日语流行语是一种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其词汇、含义和来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及其流行语的特性和魅力。
在日语中,新语流行语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语言形式,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从构词的角度出发,探讨日语新语流行语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一、日语新语流行语的定义日语新语流行语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传播和使用的词汇或短语,通常与日本社会的文化、娱乐、科技等领域相关。
这些新词汇或短语通常是临时创造或从其他语言中引入的,而且在发音、字形和意义方面都可能发生了变化。
文化长廊简析新时期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源外来词陈诗若 武汉大学文学院摘 要: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传播,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外来词也日益增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库,为汉语词汇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文选取近年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日源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类型、文化内涵和流行原因,旨在为外来词的规范及东亚文化的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日源外来词作者简介:陈诗若(1996.8-),女,汉族,上海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162-01网络流行语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与文化方式,折射出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不同的面貌与文化心理。
网络流行语中的外来词则是吸收、借用和接纳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反映出我国网民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体现出其在我国的流行与传播。
本文从各大新媒体社交平台,如贴吧、微博等,选取近年来具有代表性、传播度与影响力的日源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类型、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探讨日源外来词的流行原因,旨在为外来词的规范以及东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一、日源外来词——日本御宅文化网络流行语中的日源外来词主要是从日本动漫、影视、游戏等娱乐产业中借用而来,反映了日本御宅文化在中国的盛行——沉迷于动漫、电子游戏等虚拟的二次元世界。
其形式以字母词、音译词与借形词为主,词性多为名词,使用人群多为青少年。
1.动漫和游戏领域“CP”是英文单词“Couple/Coupling”的缩写,意为情侣。
日本动漫同人作者将其作品中存在恋爱关系的角色配对,称之为“CP”。
“聖地巡礼”指一些漫迷们实际到访漫画或动画中出现的地方。
“干物女”指认为很多事情都很麻烦而凑合着过的女性。
“大师球”是日本掌机游戏《口袋妖怪》系列中的虚拟道具,演变成“活捉、与XX合影”的意思。
日本当前流行语1. できちゃった婚=奉子成婚2. チョベリバ(超ベリ-バット)=最恶の意味(超very bat)3. ワカッティング(わかっている)=分かっている(了解)4. チョベリブ(超ベリーブルー)=最郁の意味(超very blue)5. 超MM(M=マジ、M=むかつく)=超マジでむかつく(真的超抓狂的、超生气的)6. ジャネバイ=じゃあね。
バイバイ(再见,拜拜)7. 超ジラレナイシン=信じられない(真不敢相信)8. 超SW(S=性格、W=恶い)=超性格恶い(个性超恶劣)9.オ-ル(オ-ルナイト)=彻夜(熬夜、通宵)10.ピッチ=PHS11. チョバチョブ(超バット超ブルー)=郁状态(超恶劣超郁卒)12. 山ハンド=山の手线(山手线)13. ブ-ヤ-=涩谷14. 超SBS=ス-パ-ビュティフルセクシ-(超美超性感)15. ロチュー=路上でキスする(在路边接吻)16. シングルグル=彼氏がいない事(没有男朋友)17. ビビリンゲボ-ボ-=びっくりすること(吓一跳、很意外)18. キンパ-=金发19. ケロンパ(发のケ、ロンゲ、金发のパ)=长发の男20. 超センムカ=先生にむかつく(老师很抓狂、很生气)21. チョマハキレスン(超マッハキレル寸前)=怒りが爆発する寸前(即将要发飙)22. ギャクキレ=いままで冷静だった方が怒りだす事(把脾气好的人给惹到发火)23. マクル=マクドナルドに行く(去麦当劳)24. マッパー=SMAPのファン(SMAP的迷)25. V=V6のファン(V6的迷)26. ロンゲ=长发27. ガンクロ=色黑の人(黑脸辣妹)28. バチこく=嘘をつく(撒谎)29. 借りパク=借りた物を返さない(借来的东西不还)30. チッチッチッ=格好いい男に视线がせまる事(外貌协会、只看帅哥的意思)31. 超MMC=超マジにムカツクので杀す(超生气,气到想宰了对方)32. オニ=ひどい(超级過分)33. こくる=告白する(告白)34.オニブス=ひどいブス(超级丑女)35. ノープロ=问题ない(没问题)36. Cビー=格好恶い人(外型很差的人)37. 超BM=バカ丸だし(超级笨蛋)38. ヤリコン=SEX目的のコンパ(以性为目的的联谊)39. ドル=どうする(要怎么办?打算怎么做?)40. YM=ヤルキマンマン(充满干劲、干劲十足)。
マジで这个词来源于「真面目に」但逐渐变成"真的"的意思了,它相当于「本当に」。
经常听到「マジで?」、「マジ?」,这就是"真的吗?"的意思。
那「マジで美味しい」就是"真的很好吃"的意思了63.まめこまめ的缩写。
是诚恳、忠实、勤勉的意思。
比如:「まめにメ—ルくださいね!」(要常给我写邮件)「まめにそうじする。
」(常打扫卫生)64.むかつく这句话有两种意思。
一种为生理上的"恶心"、"反胃"。
但不常用。
第二种是"生气、发怒"的意思。
我以前经常说"气死我了"、"烦死了"这些都是日语中的「むかつく」,这句话是经常可以从日本人的口中听到的65.めっちゃ悔しい(めっちゃくやしい)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懊悔或非常窝心」的意思。
最初的首创者是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400米泳银牌得主,当时日本队的田岛宁子选手。
当坐在电视银屏前的日本国民为她取得银牌而欢呼时,面对摄像机镜头的田岛宁子选手却是用了一句「めっちゃ悔しい」,表达她对金牌失之交臂的懊悔心情。
66.やさしい(ya sa xi)今天说一句很简单的日语,就是「やさしい」。
讲这么简单的日语有一定的原因,因为来日本之后觉得意思最丰富的就是这句。
好吧,让我们把形容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词都想出来「温柔,善良,热情,和蔼,恳切,体贴···」,在日本只这一句「やさしい」就够用了。
不只是女人,形容男人体贴入微、形容老师和蔼可亲、形容长辈善解人意、形容同事热情友好···全都可以用这句67.やったね「テストに合格したよ。
」,「やったね。
」"考试合格了。
","太棒了。
"「やったね。
」是"太好了"、"棒极了"的意思。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结构、文化、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语言变体、语言政治、话语分析、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权力等方面。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人们关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方式、语言变化的原因以及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权力关系,进而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的发展。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正式的语言规范,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俚语、新流行语等。
通过对这些语言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变化的规律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社会语言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流行语的趋势在当今社会,新流行语的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新词汇和短语可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迅速走红。
许多新流行语的产生与网络文化息息相关,有些甚至是因为某些网络事件或热点话题而突然火起来。
新流行语的流行速度也变得无比迅速,有些词汇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大众熟知的用语。
这种快速传播的现象也受到了年轻人的热衷,他们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也乐于尝试新的词汇和短语。
新流行语的兴起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些与科技、娱乐、时尚相关的词汇成为新流行语的热门对象,反映了年轻人群体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
新流行语的产生也可以反映社会话题的变迁,一些涉及政治、环境、社会等议题的词汇也可能成为新流行语的素材。
新流行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新流行语的趋势在当今社会愈发明显,其产生与传播速度之快、与社会变迁之密切关系使其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新流行语中日源“中制外来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新的流行语常常都会从外来词当中派生出来,比如近些年的网络用语中常常出现的日语词汇。
这些日语词汇在语言学上被称为“中制外来词”,即通过中间人媒介(如网络、媒体等)进入中文言语中的外来词。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新流行语中的日源词汇,其使用背后往往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特点、信仰和行为。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首先,这些新流行语往往呈现出新一代年轻人对文化的认知和消费趋势。
比如最近几年大热的“cosplay”,该词汇源自日文“コスプレ”(即cosplay的音译),意为“角色扮演”,指的是扮演日本动漫或游戏中的角色,一种受到年轻人热爱的文化消费方式。
在这个词汇背后,反映出的是年轻人对于日本流行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于虚拟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样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对于自我表达的需求和对于个性化消费的追求。
其次,这些新流行语的日源外来词汇,也往往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紧密联系。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中日两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在新流行语中,除了“cosplay”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如“御宅族”(otaku)指一类狂热的动漫、游戏爱好者,“二次元”指代二次元文化,这些都展现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与互通。
最后,这些新流行语的使用也往往与身份认同和社会取向相关。
比如,“咕值”(gu 值)是指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或有价值的程度,“UP主”则是一个用于特定视频网站中指发布视频的个人,这些词汇体现了网络文化中人们对于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分层和人们对于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等社会媒体的使用情况。
综上所述,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不仅是语言变迁的表现,也是日本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体现。
在使用这些流行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年轻人身份认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101.气(き)が气(き)でない/气(き)が气(き)じゃない中文解释就是「着急/慌神/焦虑/坐立不安/急的什么似的」。
比如「公车好久也没来,生怕上班迟到,急的什么似的」这句话的日语翻译可以说成「バスがなかなか来ないので、会社に迟れはしかないと、气が气でない。
」102.气(き)が向(む)く中文意思就是「心血来潮/一高兴」等意思。
比如「山本老师以前心血来潮的话有过连续五小时上课。
」的日语翻译可以说成「山本先生は、以前は气が向けば5时间も续けて讲义をしたそうだ。
」103.气(き)が小(ちい)さい中文意思是「气量小/度量小/小心眼儿」等。
比如说「那人真是小心眼儿啊!」的抱怨就可以说「あの人は气が小さいね。
」104.气(き)が知(し)れない中文意思就是「不知道怎么想的/不知道想些什么」等,比如「老师(都)等了一个小时,不知道小林是怎么想的。
」的日语说法就是「先生を1时间も待たせるなんて、小林君の气が知れないよ。
」105.气(き)が重(おも)い中文解释就是「心情沉重/心里不轻松」等意思。
如果想用日语说「因为快要考试了,心里不轻松」就可以说「试验が近づいたので气が重い。
」106.气(き)にする中文意思是「介意,在乎」。
比如说「伟人们都不太在乎贫穷。
」的日语翻译可以说「伟い人たちは贫乏をあまり气にしない。
」107.气(き)になる中文意思就是「担心、挂念/有意、有心」。
比如你问「前辈,(你)好象对新来的美惠的事情挺关心呀。
」时,就可以说「先辈、新入部员の美惠さんのことが气になってるみたいですね。
」108.气(き)に食わない中文意思是「不称心/不中意/不顺眼/看不惯/讨厌」等意思,在语气中多含有不满的意味。
比如你在挑选鞋子的时候「这双鞋子的款式挺好,但是颜色怎么都不称心。
」的日语说法可以说「このくつ、デザインはいいけど、色がどうも气に食わないんだ。
」109.气(き)のせい中文意思就是「心理作用/神经过敏」等意思。
比如你告诉别人「那是你的心理作用。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日源“中制外来词”在新流行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外来词在不断地融入到汉语中,对汉语语言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汉语社会文化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探讨这些新流行语中的日源“中制外来词”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现象,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变迁和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日源“中制外来词”在新流行语中的传播随着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加,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化和产品开始进入到中国市场,其中包括日本动漫、日本音乐、日本美食等。
这些日本特色的文化产品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深受他们的喜爱。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日语词汇被引入到了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了新的流行语。
“宝可梦”、“二次元”、“福利”、“妹子”等词汇都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来自日本的词汇,我们称之为日源“中制外来词”。
日源“中制外来词”在新流行语中的传播,不仅仅是日本文化影响力的体现,更是现代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产物。
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媒介,这些日本词汇得以在中国快速传播和流行。
这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对于语言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日源“中制外来词”的社会文化影响随着日源“中制外来词”的流行,它们所承载的日本文化元素也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宝可梦”是一款由日本公司开发的动漫和游戏品牌,它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已经成为了中国年轻人的日常用语之一。
这个词汇的流行,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动漫和游戏文化的热衷,也代表了对日本文化的一种认同和追求。
而“二次元”一词则代表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二次元文化的追捧和喜爱。
这些日源“中制外来词”所蕴含的日本文化元素,无疑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体系。
日源“中制外来词”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