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五常 介绍黑龙江五常PPT 动感中国
- 格式:pptx
- 大小:19.27 MB
- 文档页数:20
五常市介绍五常市历史悠久、山河秀丽,周朝时即有人烟,汉代内地人移入。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开始垦壤,人口日增,农事发展。
在五常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始称“五常”。
1913年(民国二年)设五常县,1956年与拉林县合并,1993年6月1日,撤县设市。
五常市位于哈尔滨市南部,亦黑龙江省最南部,地处北纬44°04'至45°26'和东经126°33'至东经128°14'之间。
北部东部与阿城、尚志、海林市接壤;西部南部与吉林省榆树、舒兰市和蚊河县毗邻,市域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
五常市地形狭长,纵长180公里,东西宽42公里,是一个半山区。
境内有大小山峰271座,主要山峰有秃顶子高1668.9米,凤凰山高1633米,大青顶子高954米,大锅盔山高1014米,拉林河、牦米河、溪浪河、阿什河穿越市境,共有大小河流97条,全长2200多公里。
五常市属多类型地貌,地貌构成为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由东往西依次为山区半山区、浅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耕地面积240万多亩,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
林地面积630万亩.木材总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山产品储量丰富.矿产资源20种。
市府所在地五常镇与省城哈尔滨市相距115公里。
全市辖11个镇、17个乡、人口104万,其中朝、满、回、蒙等13个少数民族占人口的14.6%.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97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公里,自然泡沼400多个。
闻名全省的龙凤山水库,蓄水2.7亿立方米,水面4万亩,灌溉面积32万亩,由于河水来自深山区的泉岩溪涧,是难得的无污染水源,为生产无污染绿色水稻提供了保障。
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建筑石.工程砂.石灰石.石英.煤.河流石.泥炭.草炭.砂金.白粘土.矿泉水储量较大。
山产品储量丰富,主要有蕨菜、灰菜、木耳、蘑菇、猴头等十余种,药材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等700余种,野生动物有紫貂、麝、鹿、熊、狍子等几十种,鸟类有200余种。
五常稻花香资料五常稻花香是朝鲜人田永太研发的,其叶子和稻花都是香的,稻花香二号就是有"五优稻4号”抗病能力强。
五常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东南部),地处北纬44° 04’至129° 14’之间。
地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格局,有耕地面积388.7万亩,其中水田180万亩(国家认证的绿色水稻150万亩,有机种植基地11万亩),被誉为“中国香米之都”、“张广财岭下的水稻王国”。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內水稻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75%以上,大气环境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大气标准。
常年活动积温2700度左右,无霜期130-140天,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地区。
土地肥沃,水利充沛,年均降水700毫米左右,径流量32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200多条。
二、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初渤海国时期(六世纪中叶),境内的朱其川即有农民种植水稻。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有少数朝鲜族农民在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利用河流引水种稻,1853年吉林将军把五常大米送往朝庭,得到咸丰皇帝好评,特恩准在民乐、常堡一带大面积开荒种稻。
所以, 五常市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美誉。
三、独特地域特殊品味五常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口盆地,像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的“ C'字,东南部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遮挡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又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水稻灌浆到成熟的 & 9两个月,盆地内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拉大,平均温差13C,比同纬度地区大5C之多,使水稻成熟期相当集中,水稻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
五常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食之棉软爽口,开锅饭味沁人肺腑,这是支链淀粉含量高所致。
即使同一品种采用同一技术,出国五常地域改种到其它地区,其大米食味品质将发生变化。
四、什么是有机大米?有机大米指的是栽种稻米的过程中,使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出来的大米。
黑龙江五常市一粒大米里的五常智慧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郭煦在黑龙江五常,一粒稻米持续走红,加速释放经济辐射效应,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摄影/宁颖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农业大县(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也是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占哈尔滨市的四分之一,因盛产大米而名闻天下,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
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五常大米品牌强度值达926,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5名。
在擦亮五常大米这张绿色名片的道路上,五常市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与努力。
实现稻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数据链;生物科技赋能突破DNA指纹鉴定、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种稻米也“种”风景,“文旅+”新业态风生水起……立足做强主导产业,五常市积极推动大米产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以及“文旅+”、创意设计融合发展。
2023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攀升至710.28亿元,连续七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聚焦“五品”精准发力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由哈尔滨市代管。
这里的水稻种植已有170多年历史,被评为“优质大米之乡”。
为了推动大米产业跨越式发展,五常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促进大米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
早在2023年7月23日,五常市政府与东方集团就共同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谷加工园区及五常大米交易市场项目签署了协议。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根据协议,五常市政府与东方集团共建全省最大的稻谷加工园区,以及全国一流的大米物流园区,五常大米交易市场;优质稻谷综合加工以五常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年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交易园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年物流吞吐量超过80万吨。
随后,黑龙江省第一大稻米加工制作商北大荒、中粮集团也开始入驻五常市,甚至国际粮油巨头益海嘉里也开始在五常市布局。
五常大米简介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吉两省结合部,地处北纬44°04´至45°26´和东经126°32´至128°14´之间。
市域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地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格局,全市辖24个乡镇,260个行政村,人口102万。
有耕地面积388.7万亩,其中水田180.8万亩,位列全国水稻生产五强县之一。
有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美誉。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五常大米贵冠满身,1999年在人民日报举办的全国优质稻米评比中被评为“中国优质大米之乡”, 2001年被国家工商局核准“五常大米”注册产地证明商标,200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核准“五常大米”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10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4年、2007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五常市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50.1亿斤,增长7.8%,其中水稻产量25.1亿斤。
平均单产699公斤,商品稻谷22亿斤,加工商品大米13亿斤,水田面积和水稻商品量两项指标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一。
2010年预计水稻实现总产值50亿元,仅商品大米一项农民就创收45亿元,户均1.36万元,人均4600元。
五常大米取得诸多荣誉并成为农民增收产业主要得益于以下六个方面: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水稻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75%以上,大气环境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大气标准。
常年活动积温2700度左右,无霜期130-140天,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地区。
土地肥沃,水利充沛,年均降水700毫米左右,径流量32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境内龙凤山水库蓄水2.7亿立方米,新建成的磨盘山水库蓄水5.4亿立方米。
市域交通方便,拉滨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