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六课(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要义与核心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感受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是发展,体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分析与归纳社会信息的技能,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培养运用科学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现象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核心。
知道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了解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
教学难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教师准备: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学生准备:认真阅读预习课本,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及时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视频播放】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对于“科学发展观”内容地解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导语】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设计意图:播放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视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一:我感悟【播放视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知道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考点一、储蓄存款1、含义2、分类:比较定期、活期存款的异同3、储蓄的投资特点: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灵活方便,对居民生活很有利,但相比之下,作为投资方式其收益是比较低的,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比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也可能贬值。
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也有损失利息的风险,因为银行规定,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则在一定时间内按活期计息。
【特别提示】储蓄存款并非毫无风险,存在着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特点提示】储蓄存款是不是越多越好?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给我国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抑制居民即期消费,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第二,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容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储蓄的高增长还使得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不利于我国融资格局的优化。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中国的高储蓄(1)原因①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为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提供前提和基础。
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
③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的缺乏,以及人们对其他投资方式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进一步带来了居民储蓄保持较快增长。
④目前居民的高储蓄率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
(2)积极影响----利①对个人来讲,有利于获得利息收入;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对社会来讲,有利于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不良后果----弊①高储蓄说明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完善;反映了投资形式单一。
②储蓄的高增长加大银行的压力,银行承担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程标准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基础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罗马法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它并非一部的法典,而是一套法律体系。
2、罗马法形成过程㈠起源: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1、背景⑴公元年,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
⑵随心所欲的解释习惯法,损害了的利益。
⑶平民反对贵族的一系列斗争。
2、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公元,罗马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
3、成文法内容:见课本P26页“学思之窗”;4、评价⑴使审判、量刑皆,的利益得到保护。
⑵不足: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
主要维护的利益,奴隶、平民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㈡发展:公民法→万民法1、公民法⑴含义: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
又叫市民法。
《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2、万民法①产生原因:①的需要;②的狭隘性;•③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形成时间: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③适用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
㈢最终形成:《民法大全》公元,东罗马皇帝汇编成《》------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特点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点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4、评价(1)对当时:维系和稳定罗马国家统治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保护,提倡(核心内容),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3)保护,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2)对后世: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影响;如:《拿破仑法典》、《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人权宣言》都以罗马法为理论基础;现代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都受罗马法的影响;2)近代资产阶级反对、推进的有力武器。
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股票、债券和保险股票、债券和保险》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股票、债券和保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债券和保险》是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
作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知识,它是现代经济生活重要的内容。
积极投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在研究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后,懂得如何合理的选择投资,对中学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股票、债券和保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理性的理财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和特点。
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能概括出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企业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并采用问题教学法、自主研究法、比较归纳法、多媒体展示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获取、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积极投资,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
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从国家的角度,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1、教学重点:股票、债券、保险的特点,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2、教学难点:①股票、债券、保险的异同;②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异同3、教学重难点的依据:研究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介入经济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所以,这些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
而本节课要涉及股票、债券和保险的问题,学生接触的相对较少,所以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第六课第二框题《股票、债券和保险》导学案使用说明:1、用20分钟的时间,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六课第一框(P49),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课堂上,依据探究案,独立思考,将思考的成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股票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知道股票投资的收益,了解债券的含义,知道三种债券的区别,了解商业保险的种类和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
培养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会如何比较事物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
【预习案】自主学习筑牢基础(20分钟预习新内容。
根据学案在课本上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把握关键词,重视理解掌握,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课前预习】一、股票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____________。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__________。
2.特点: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____________.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________________.3.收益: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________.4.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____________,提高资金____________,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债券1.含义:债券是一种____________,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债券的分类三、保险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____________,向保险人支付__________,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