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点加氯去除氨氮
- 格式:docx
- 大小:20.57 KB
- 文档页数:17
高效吹脱法折点氯化处理高氨氮废水案例以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水为例,介绍高效吹脱法+折点氯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工程实例。
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00m3/d,即125m3/h,进水NH3-N质量浓度高达1200mg/L。
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效果很好,出水NH3-N质量浓度小于15mg/L,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1.废水水质某颜料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氧化铁行业生产量最大、销售量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化工企业,年产氧化铁颜料92000吨,产品有氧化铁红、铁黄、铁黑、铁橙、铁棕、铁绿,以及超细、耐高温等深加工系列产品50多个。
设计处理量为3000m3/d,所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产工艺废水和地面冲洗废水,经处理后直接排放,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设计进出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1。
2.工艺流程工艺选择废水的主要来源为生产工艺废水和地面冲洗废水,由于生产中大量使用铁屑、硝酸、硫酸而引起的,造成废水pH很低,废水中Fe离子、氨氮质量浓度很高。
对废水水量、性质进行分析,对于其中Fe离子,主要采用调节pH、曝气氧化使其转化成Fe(OH)3和Fe(OH)2,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对于高氨氮,由于废水水量大,而COD较低,如采用A-O生物脱氮工艺,须补充大量有机碳,必将造成运行成本增大。
且生化脱氮工艺控制要求高,需建造大规模构筑物,占地面积大。
再者,生化系统的运行调试周期达数月之久,方能进入正常。
为此,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再考虑实际操作运行管理方便,采用了高效吹脱+折点氯化法来处理高氨氮废水。
吹脱法用于脱除水中氨氮,即将气体通入水中,使气液相相互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的游离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折点氯化一般应用于饮用水消毒,具有不受盐含量干扰,有机物含量越少氨氮处理效果越好,不产生污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
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常见的除氮工艺有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一、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生物陈氮法)(一) 生物硝化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生物硝化的反应过程为: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 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
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
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
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 生物反硝化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折点加氯技术处理农药废水中氨氮的研究杨洪新;胡金玲;姜雪松;马文静【摘要】考察折点加氯技术对农药生产企业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各种因素对折点加氯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折点加氯技术对氨氮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当m(Cl2)︰m(N)=8.2︰1.0,反应体系pH值为7,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折点加氯技术对氨氮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氨氮的质量浓度降至20 mg/L,氨氮去除率达到80%.【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8(017)005【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废水处理;氨氮;折点加氯;研究【作者】杨洪新;胡金玲;姜雪松;马文静【作者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21;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21;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21;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86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1]。
物理法与化学法又分为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化学氧化法、折点氯化法等[2]。
离子交换法虽能去除部分氨氮,但存在交换剂的交换容量有限,交换剂使用需要改性、脱附等问题;吸附法目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尚未找到价格合适、性能良好的吸附材料;电化学氧化法受电极材料的限制,能耗偏高,不属于主流处理工艺;生物法目前应用最广,但是只适合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而且存在处理时间较长,效果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相比之下,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效果较好,具有设备简易、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因此,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农药企业高氨氮废水。
本实验旨在考察折点加氯技术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氨氮初始浓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药剂投加比例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反应参数。
1 实验部分1.1 材料和试剂实验用水取自某农药生产企业不同生产工艺节点废水。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用水质量保障日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处理工作中,消毒作为保障水质的重要环节,在滤除水杂质,清除水污染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下我国水处理采用的加氯法在提高水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体中传染病的蔓延。
本文以加氯法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水处理过程中的氯投加量和处理后的余氯停留时间,对水处理中的余氯脱除方法进行探究,并基于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技术,对水体余氯脱除的实际处理手段进行探究。
关键词:折点加氯法;水处理;脱氨氮;余氯处理1.折点加氯法脱氨氮研究背景我国作为煤矿储备大国,煤矿的开采与利用十分普及。
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制焦炭以及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的部分冷凝水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煤炭工业中的废水多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高浓度的酚以及多类型的氨氮有机物。
煤炭工业废水的产生,对我国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直接污染了河流与水库,进而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此外煤矿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其中氨氮化合物的有效清除,这也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
随着我国对用水及其安全处理工作的大量开展,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了A/O法实验研究课程,鞍山耐火设计研究院也对内循环法的废水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社会各领域对含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总结中,折点加氯脱氨氮法与活性炭技术余氯处理法得以提出,这也为当下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2.水处理折点加氯原理分析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水处理是基于A²/O法生物处理技术基础,对生化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至10mg/L,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含氨氮废水的折点加氯处理,也有效去除了水中的二价硫和可氧化氰化物,使得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水厂去除氨氮的工艺一、物理法物理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沉淀法、膜分离技术等。
1.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形成絮凝体,在沉淀池中沉淀分离,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药剂有氯化钙、氢氧化钙等,这些药剂可以与水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使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过滤,从而去除氨氮。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纳滤等。
其中反渗透技术去除氨氮的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
二、化学法化学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折点氯化法、酸化吹脱法等。
1. 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氯气,使氯气与氨氮反应生成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氯气,成本较高。
2. 酸化吹脱法酸化吹脱法是通过向水中加酸,使水中的氨氮转化为铵离子,再通过吹脱作用将铵离子从水中去除。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会产生酸性废水。
三、生物法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A/O工艺、A2/O工艺等。
生物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但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处理周期较长。
四、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强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包括芬顿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但需要投加大量的氧化剂,成本较高。
总氮简称为TN,水中它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这时如果要把污水正常的排放到河道中去,是需要对其进行去除的,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具体的去除方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氨氮的去除含氨氮废水目前市场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一般通过以下几种办法去除。
第一,折点加氯氧化法,通过加入次氯酸钠或者漂白粉进行氧化,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氨氮去除剂基本以漂白粉为主。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NH2Cl + HClO →N2↑+3H++3Cl- +H2O第二,利用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其原理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联合作用,将水中氨氮转化为氮气以达到脱氮目的。
首先通过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再进行反硝化,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其反应原理图如下所示:2NH3+3O2→HNO2+H2O+能量(亚硝化作用)2HNO2+O2→2HNO3+能量(硝化作用)2、有机氮的去除生物法,氮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可实现向氮气的转化:化学法,通过氧化使氮化合物直接从有机氮、氨氮直接转化为氮气:生物法成本较低,效果稳定,但工艺复杂,操作困难,且占地面积较大,运行时间较长;化学法省去中间转化步骤,更快速直接,但成本较高,折点加氯法控制难度大,效果不稳定。
3、硝态氮的去除主要是指硝酸根离子,目前有采用离子交换、膜渗透、吸附以及生物脱氮的方法。
其中离子交换法、膜渗透法以及吸附法都只是硝酸根离子的浓缩与转移,无法真正去除总氮,浓缩以后的硝酸根废液需要进一步处理。
以上就是巩义市景阳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家公司主要经营产品有:聚丙烯酰胺PAM(阴,阳,非离子)污水除磷剂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铁、氧化钙、磷酸二氢钾、活性炭、聚合硅酸铝、硫酸亚铁等各种脱色除臭、助凝剂。
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
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关键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
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
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
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
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
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
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Cl2+H2O→HOCl+H++Cl-NH4++HOCl→NH2Cl+H++H2O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用次氯酸或者次氯酸盐,把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加工工艺。
当然还可以把氯气进入水中,运用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随后在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
N2。
当氧化剂添加水里后,水里氨氮会被首要氧化成一氯铵,随后会被继续氧化变为二氯胺、三氯铵,三氯铵不稳定,会变为氮气释放出来,这就是折点加氯法的反映基本原理和过程,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进入量超出该点时,水里的游离氯便会增加。
当添加的氧化剂做到足量时,水里的氨氮浓度最低标准(可是并非为零),同时水里余氯成分也是最低标准,超出这一点以后,水里余氯成分就刚开始升高,因而该点称之为折点,该状况下的氯化称之为折点氯化。
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判断的情况。
折点氯化法不连续点氯化法是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一种,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氮气而将水中氨去除的化学处理法。
该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同时使一部分有机物无机化,但经氯化处理后的出水中留有余氯,还应进一步脱氯处理。
在含有氨的水中投加次氯酸HClO,当pH值在中性附近时,随次氯酸的投加,逐步进行下述主要反应:NH3 + HClO →NH2Cl + H2O ①NH2Cl + HClO → NHCl2 + H2O ②NH2Cl + NHCl2 →N2 + 3H+ + 3Cl- ③投加氯量和氨氮之比(简称Cl/N)在5.07以下时,首先进行①式反应,生成一氯胺(NH2Cl),水中余氯浓度增大,其后,随着次氯酸投加量的增加,一氯胺按②式进行反应,生成二氯胺(NHCl2),同时进行③式反应,水中的N呈N2被去除。
其结果是,水中的余氯浓度随Cl/N的增大而减小,当Cl/N比值达到某个数值以上时,因未反应而残留的次氯酸(即游离余氯)增多,水中残留余氯的浓度再次增大,这个最小值的点称为不连续点(习惯称为折点)。
此时的Cl/N比按理论计算为7.6;废水处理中因为氯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C1/N比应比理论值7.6高些,通常为10。
此外,当pH不在中性范围时,酸性条件下多生成三氯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硝酸,脱氮效率降低。
在pH值为6~7、每mg氨氮氯投加量为10mg、接触0.5~2.0h的情况下,氨氮的去除率为90%~100%。
因此此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适用。
处理时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mg氨氮有时需要9~10mg氯气折点,氯化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用活性炭或SO2进行反氯化,以除去水中残余的氯。
虽然氯化法反应迅速,所需设备投资少,但液氯的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且处理成本也较高。
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代替液氯,会更安全且运行费用可以降低,目前国内的氯发生装置的产氯量太小,且价格昂贵。
除氨脱氮工艺的优缺点汇总近20年来,我国对氨氮污水处理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目前氨氮处理实用性较好国内运用最多的技术为:传统生物脱氮法、氨吹脱汽提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法等。
一、各类脱氮工艺简介1、传统生物脱氮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以及同化作用来完成。
传统生物脱氮的工艺成熟,脱氮效果较好。
但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多、常需外加碳源、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
2、氨吹脱包括蒸汽吹脱法和空气吹脱法,其机理是将废水调至碱性,然后在吹脱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经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出来。
此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适用性强,投资较低。
但能耗大,有二次污染。
NH4++ OH-= NH3 +H2OOH-一般由NaOH提供,NaOH分子量为40;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计算得去除1kg NH4+需要NaOH 2.86kg,按工业级NaOH 2.0元/kg计算,去除1kg NH4+的药剂成本为5.72元(吹出氨气不吸收)。
吹脱耗电约为4度/吨。
3、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法实际上是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NH4+)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NH4+牢固地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虽然离子交换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树脂用量大、再生难,导致运行费用高,有二次污染。
4、膜过滤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但投资成本太大,而且对废水的水质要求太高,尤其是盐度等。
5、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9?工厂用水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工业用水与废水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Vol. 31 No. 6 2000周彤,郭晓,周向争(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鲍宪枝(大连市排水处,辽宁大连116000)收稿日期: 2000 - 09 - 19在城市污水中,特别是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氮, 90 %以上是以氨的形式存在,以氨氮形式脱氮,比去除硝酸盐氮容易而经济,在某些场合并不要求脱除总氮而只对脱除氨氮有要求。
氨在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时会增加用氯量。
氨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性,当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回用时,要考虑冷却设备腐蚀损害问题。
因而在考虑将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氨氮的去除尤为重要。
氨氮的去除有以下方法:1折点加氯法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
如果在二级处理中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NH3+ HOCl→NH2Cl(一氯胺)+ H2ONH2Cl + HOCl→NHCl2(二氯胺)+ H2ONHCl2+ HOCl→NCl3(三氯化氮)+ H2O上述反应与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
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115∶1时,(质量比716∶1),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
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
在废水处理中,达到折点所需氯总是超过质量比716∶1 ,当污水的预处理程度提高时,到达折点所需氯量就减少。
三种处理出水加氯量见表1。
折点加氯产生酸,当氧化1mg/ LNH3- N时,需1413mg/ L的碱度(以CaCO3计)来中和,实际上,由于氯的水解,真正需要的碱度为15mg/ L。
大多数情况下,pH值将略有降低。
为了达到折点反应所加入的氯剂,除形成次氯酸外,还增加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含量。
在废水复用情况下,溶解固体的含量可能成为影响回用的障碍。
投加不同氯剂对总溶解固体的影响见表2。
摘要:污水回用中氨氮去除有许多方法。
当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利用冷却塔的曝气作用,控制pH7. 08. 0 ,污水含氨氮2050mg/ L ,浓缩倍数为2的条件下,可使循环水的氨氮浓度< 1mg/L。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回用;循环冷却水中图分类号:X703 ,TU991. 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455(2000)06 -0009 - 03Removal of NH3-N in the Reuse of Municipal Wastewaterfor CirculatingCoolingWaterZHOU Tong,GUOXiao ,ZHOUXiang-zheng,BAOXian-zhiAbstract :Thereare manywaysforthe removalof NH3-Ninthe reusingwastwater. Whentreated municipal wastewateris reusedforindustrial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itispossibletomake NH3-Nconcentrationinthecirculatin gwater < 1mg/L byusingthe aeratingfunctionof coolingtower to control thepHvalue between 7. 0and 8. 0 , the NH3-Nconcentrationin the wastewaterat 2050mg/L andtheconcentrationtimesat 2.Key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reuseof wastewater; circulatingcoolingwater表1折点加氯需氯量[1 ]建议设计值13∶112∶110∶1经验值10∶19∶18∶1Cl2∶NH3- N到达折点所需质量比废水处理程序原水二级出水二级出水再石灰澄清过滤工业用水与废水?10?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Vol. 31 No. 6 2000工厂用水折点加氯法因加氯量大,费用高,以及产酸增加总溶解固体等原因,目前尚未见以此为主要除氨方法的污水厂在运行。
2氨吹脱在废水中,铵离子和氨气相互转化:NH4+?NH3+H+当pH为7时,只有铵离子存在,在pH为12时,只有氨气存在,在适当条件下溶解氨能从废水中释出。
氨吹脱工艺是将水的pH值提到10181115的范围,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通过塔内大量空气循环,气水接触,使氨气逸出。
环境温度低于0℃时,氨吹脱塔实际上无法工作[2 ]。
当水温降低时,水中氨的溶解度增加,氨的吹脱率降低。
由于水中碳酸钙垢在吹脱塔的填料上沉积,可使塔板完全堵塞。
另外,吹脱塔的投资很高。
因此,国外原有的吹脱塔基本上都已停运。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使用选择性离子交换剂———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是近期开发的工艺[3 ],废水中的铵离子将斜发沸石中的钠或钙替代出来,失效的沸石使用再生液再生,再生液通过氨吹脱塔脱氨。
斜发沸石是沸石中的一种,在美国西部有几处矿床自然存在。
沸石的交换容量可由废水的离子浓度来估计,同时要进行半生产性试验,有的用418kg/ m3。
此法存在的问题是:再生液需要再次脱氨;在沸石交换床内,氨解吸塔及辅助配管内存在碳酸钙沉积;废水中有机物易造成沸石堵塞而影响交换容量,须用各种化学及物理复苏剂除去粘附在沸石上的有机物。
目前这种方法应用也不多。
4生物法脱氨目前,生产中经常大量采用的方法是生物法脱氨[4 ]。
污水处理到硝化阶段,生物反应在完成碳的氧化后再完成氮物质的氧化,使氨氮能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但这样需延长生物处理时间,并增加供氧量,这将使生物处理的基建投资和供氧动力增加,无疑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加大废水回用成本。
5循环水系统脱氨该法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成果[5 ]。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课题组将再生水作工业冷却水回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利用循环水系统,特别是冷却塔,进行脱氨。
循环水系统只要运行得法,掌握一定条件,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可以作为脱氨兼用,既不需增加处理费用,又使水质达到回用要求,从而解决了氨氮指标影响回用的这一关键技术。
5. 1循环水系统脱氨的效果循环水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泵和换热设备组成。
在冷却塔内,水与空气接触,进行蒸发冷却,然后供换热设备循环使用。
冷却塔由于蒸发、风吹、排污而需补充水,当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作为补充水进入循环水系统中时,补充水中的氨氮在冷却塔内得以脱除。
这一规律在试验和工业化实践中所证实。
表3是某厂使用再生水的循环水系统水质分析的典型数据:城市污水经二级和深度处理后,氨氮尚有1030mg/ L左右,进入冷却系统后,在浓缩倍数2的情况下,氨氮达到014mg/ L的低值。
且不随浓缩倍数增加和运行时间长短而积累。
表3说明在工业用水实践中,循环水系统中氨氮可小于110mg/L ,满足包括电力工业在内的工业循环冷却水氨氮指标小于1mg/L的要求。
5. 2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氨氮的去除机理是由于循环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合适的水温,很长的停留时间,巨大的填料表面积,充足的空气等等优良条件促使氨氮转化。
据测定,80 %为硝化作用,10 %为解吸作用,10 %为微生物同化作用,三种作用综合,而以硝化为主。
因此,下列因素对氨氮的去除有影响。
5. 2. 1冷却塔浓缩倍数,停留时间冷却塔的浓缩倍数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浓缩表2折点加氯对TDS的影响总溶解固体的增加∶消耗的NH3- N化学药剂的投加以氯气进行折点氯化以次氯酸钠进行折点氯化投氯气后,用石灰中和全部酸度投氯气后,用NaOH中和全部酸度6. 2∶17. 1∶112. 2∶114. 8∶1表3某厂使用再生水的循环水系统水质分析循环水7. 93301502820. 4304. 4注:硬度、碱度均以CaCO3计。
项目pH硬度/(mg?L- 1)碱度/(mg?L- 1)Cl-/(mg?L- 1)NH3- N/(mg?L- 1)CODcr/(mg?L- 1)SS/(mg?L- 1)补充水(再生水)7. 01509512113214. 2?11?周彤,郭晓,周向争等: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工厂用水倍数越高,补给水量越少,循环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越长。
循环水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从公式(1)求得:T=VQb+Qm(1)式中T—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h;V—循环水系统容积,m3,一般为循环小时流量的1/ 31/ 5;Qb—排污和泄漏损失水量,m3/ h;Qm—风吹损失水量,m3/ h。
例如1×104m3/ h的循环水系统,当浓缩倍数为2时,循环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为1215 h;当浓缩倍数为5时,停留时间为50 h。
可见其停留时间很长[6 ]。
当浓缩倍数2以上,城市污水中氨氮含量为2050mg/ L时,循环水中氨氮浓度可小于1mg/ L。
我国大多数工业冷却系统,浓缩倍数在2左右,所以,大多数工厂的循环水冷却系统都具有很高的去除氨氮的能力,这一去除氨氮的创新技术,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5. 2. 2碱度和pH经计算,每氧化1gNH3- N要消耗碱度7114g(以CaCO3计)。
当碱度不足时,应当补加。
循环水系统pH要保持在710810 ,使循环水的pH值适宜硝化菌的活动。
5. 2. 3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在适宜的温度下,硝化菌活性高增长快,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增强。
通常冷却塔水的温度长期保持在2540℃范围内,恰是在硝化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并且不存在低温时硝化菌效能减退问题。
这是任何市政污水处理构筑物无法比拟的。
5. 2. 4供氧量计算得出,将1gNH3- N氧化为NO2-- N,需耗氧3143g,将1gNO2-- N氧化为NO3-- N,需耗氧1114g,硝化作用共耗氧4157g。
氨氮的硝化应保证空气量为硝化所需空气量的50倍。
在冷却塔内,每立方米水的空气量可达2000m3,供氧充足,溶解氧可以达到饱和。
这样高的空气量可以提高溶解氧向液膜的传递速率,有利于硝化活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