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 格式:pdf
- 大小:773.95 KB
- 文档页数:7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汇总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1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1多级污泥系统此流程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1.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1.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2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折点加氯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的条件优化摘要:本文针对电厂工业中含有氨氮的废水,研究了反应温度,pH,次氯酸钠的加入比例,反应时间对折点加氯法去除废水中氨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氨氮含量62 mg / L,pH = 11.60,总氮含量210 mg / L,凯氏氮含量44.7 mg / L的原始水样,折点加氯法最佳控制条件为:25 oC,加药后pH = 6.8 ~ 8.0,m(Cl2) / m(NH4+ - N) = 9.0~9.3,反应20 min。
1. 工程概况沙特拉比格电厂工业废水来源主要有:机组启动排水、锅炉化学清洗废水、空气预热器清洗废水、除尘器冲洗废水,厂区工业废水收集管网。
其中氨氮主要来源于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
根据沙特废水排放标准要求排放废水氨氮小于1 ppm。
电厂产生的废水中氨氮约30 ppm,最高时162 ppm,远远高于排放标准。
2. 实验原理氯加入含有氨氮的废水中会发生以下反应[6]:当废水中加入氯的量较少时,氯与水反应,见反应 ( 1 ),生成HClO的量较少,HClO主要表现出其酸性,见反应 ( 2 ),随着废水中加氯量的增加,由反应 ( 1 )生成的HClO的量增加,HClO主要表现其氧化性,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见反应 ( 3 )。
3. 实验条件3.1 实验地点沙特拉比格电厂水质分析实验室,室温25 °C。
3.2 实验仪器哈希DR1900分光光度计、哈希DRB200消解器,奥立龙pH计。
3.3 试剂哈希氨氮、总氮、总凯氏氮、COD检测试剂,现场机组排水槽取废水(精处理再生结束后废水),桶装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0.4 %,NaOH溶液,0.1 N / L。
3.4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取100 mL水样于若干锥形瓶中,改变实验温度,次氯酸钠溶液与废水中氨氮比例,次氯酸钠的加入次数,加药后pH值,反应时间等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因素,优化去除氨氮的效果,取反应后的水样进行氨氮含量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折点加氯的方法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0.7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2.1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时:HO2+CL2i.52.5某dHOCL+HCL某=70d/52.5≈1.33d(mg/L)……①yQ=a+某≈a+1.33d(mg/L)……②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为:a+1.33d(mg/L)2.2水中含有b(mg/L)的胺氮,采用折点加氯法时:2.21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时:NH3+CL2177051.5z某1dNH2CL+HCL某1=70d/51.5≈1.36d(mg/L)……③yQ1=a+某1≈a+1.36d(mg/L)……④z=17d/51.5≈0.33d(mg/L)……⑤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1为:a+1.36d (mg/L)。
由⑤式可知,为保证加氯点能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水中胺氮的含量必须满足条件:b≧0.33d(mg/L)……⑥2.22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BC段的Q2点时:在AB段氨与氯气反应,水中的氨全部被消耗掉:NH3+CL2177051.5b某2&NH2CL+HCLnbp;z1某2=70b/17≈4.12b(mg/L)……⑦z1=51.5d/17≈3.03b(mg/L)……⑧即在AB段的耗氯量为某2≈4.12b(mg/L),产生的氯胺为:z1≈3.03b (mg/L)。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9?工厂用水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工业用水与废水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Vol. 31 No. 6 2000周彤,郭晓,周向争(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鲍宪枝(大连市排水处,辽宁大连116000)收稿日期: 2000 - 09 - 19在城市污水中,特别是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氮, 90 %以上是以氨的形式存在,以氨氮形式脱氮,比去除硝酸盐氮容易而经济,在某些场合并不要求脱除总氮而只对脱除氨氮有要求。
氨在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时会增加用氯量。
氨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性,当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回用时,要考虑冷却设备腐蚀损害问题。
因而在考虑将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氨氮的去除尤为重要。
氨氮的去除有以下方法:1折点加氯法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
如果在二级处理中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NH3+ HOCl→NH2Cl(一氯胺)+ H2ONH2Cl + HOCl→NHCl2(二氯胺)+ H2ONHCl2+ HOCl→NCl3(三氯化氮)+ H2O上述反应与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
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115∶1时,(质量比716∶1),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
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
在废水处理中,达到折点所需氯总是超过质量比716∶1 ,当污水的预处理程度提高时,到达折点所需氯量就减少。
三种处理出水加氯量见表1。
折点加氯产生酸,当氧化1mg/ LNH3- N时,需1413mg/ L的碱度(以CaCO3计)来中和,实际上,由于氯的水解,真正需要的碱度为15mg/ L。
常见脱氮工艺优缺点对比表1、常用脱氮工艺简介1、传统生物脱氮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始于上世纪30年代,真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
自Barth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的开创,A/0工艺、序批式工艺等脱氮工艺相继被提出并应用于工程实际。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三段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该工艺是将有机物降解、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作用三个阶段独立开来,每一阶段后面都有各自独立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第一段曝气池的主要作用是代谢分解有机物,并使有机氮氨化。
第二段硝化池主要进行硝化反应,将氨氮氧化,同时需投加碱度以维持一定的PH值。
第三段是反硝化反应器,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被还原为N2,安装搅拌装置使污泥混合液呈悬碳源以满足悬浮状态,并外加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碳源。
A/O生物脱氮工艺A/O生物脱氮工艺如图所示,该工艺将缺氧段置于系统前端,其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能够少量补充硝化反应之需。
另外,缺氧池中反硝化反应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可以减少补充碳源的投加甚至不加。
通过内循环将硝化反应产生的硝态氮转移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应,硝态氮中氧作为电子受体,供给反硝化菌的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动,并完成脱氮工序。
在A/0生物脱氮工艺中,硝化液回流比对系统的脱氮效果影响很大。
若回流比控制过低,则无法提供充足的硝态氮进行反应,使硝化作用不完全,进而影响脱氮效果;若控制过高,则导致硝化液与反硝化菌接触时间减短,从而降低脱氮效率。
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硝化液回流比,使系统脱氮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序批式脱氮工艺(例如CASS)序批式脱氮工艺与A/0工艺相比,其运行方式有所不同,但在脱氮反应机理上基本与A/0生物脱氮工艺一致。
序批式工艺为间歇的运行方式,采用一个独立的反应池替代了传统的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反应区组合而成的A/0生物脱氮反应器。
序批式脱氮工艺以时间的交替方式实现了缺氧/好氧环境,取代了传统空间上的缺氧/好氧,因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灵活的操作方式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
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常见的除氮工艺有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一、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生物陈氮法)(一) 生物硝化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生物硝化的反应过程为: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 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
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
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
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 生物反硝化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折点氯化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黄海明;肖贤明;晏波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2008(34)8
【摘要】稀土冶炼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有机物含量少,盐度高,难以采用生化处理,使得低浓度NH4+-N无法得到有效去除。
为了使该类废水能实现达标排放,对折点氯化去除NH4+-N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表明,pH为7,Cl/NH4+为7:1时,反应10~15min,废水中NH4+-N去除率达98%,并对中和后的草酸沉淀母液进行了试验,发现Cl/NH4+为8:1时NH4+-N去除效果最好,余氯经Na2SO3还原后可被完全去除。
通过经济分析,NH4+浓度在100mg·L-1左右的废水采用折点氯化处理是经济可行的。
【总页数】4页(P63-65)
【关键词】氨氮废水;折点氯化;余氯;氨氮去除氯
【作者】黄海明;肖贤明;晏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相关文献】
1.化学沉淀—折点氯化法处理稀土氨氮废水 [J], 罗宇智;沈明伟;李博
2.折点氯化法处理废水中氨氮工艺研究 [J], 刘恒嵩;彭玉玲;丁伟
3.折点氯化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及工艺设计方案 [J], 谭玉虎;孙戈;刘柏年;汤玲花;汪绳;李俊杰;;;;;;
4.折点氯化法处理鸟粪石生产废水氨氮的试验研究 [J], 张睿;徐世凯;郭风;阮仕平
5.超重力强化折点氯化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J], 丁鑫;高克昌;郝二国;韩艳辉;吴亚朝;焦纬洲;刘有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厂去除氨氮的工艺一、物理法物理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沉淀法、膜分离技术等。
1.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形成絮凝体,在沉淀池中沉淀分离,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药剂有氯化钙、氢氧化钙等,这些药剂可以与水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使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过滤,从而去除氨氮。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纳滤等。
其中反渗透技术去除氨氮的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
二、化学法化学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折点氯化法、酸化吹脱法等。
1. 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氯气,使氯气与氨氮反应生成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氯气,成本较高。
2. 酸化吹脱法酸化吹脱法是通过向水中加酸,使水中的氨氮转化为铵离子,再通过吹脱作用将铵离子从水中去除。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会产生酸性废水。
三、生物法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A/O工艺、A2/O工艺等。
生物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但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处理周期较长。
四、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强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包括芬顿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但需要投加大量的氧化剂,成本较高。
出水氨氮超标有哪些有效的应急手段可以使用?在污水处理厂硝化系统消失问题,出水氨氮超标时,想要快速、有效的去除氨氮,只能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来应急了!常用且有效的物化手段目前只有折点加氯及沸石吸附法!市场上的许多氨氮去除剂就是次氯酸盐,就是就是利用折点加氯的原理!本文具体介绍一下两种工艺,让大家能做到遇到问题心中有底!详细问题也可以到污托邦社区沟通!一、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法是用化合价+1价氯的化合物次氯酸钠(或者次氯酸钙),把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加工工艺。
当然还可以马上把氯气进入废水中,运用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随后在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
当氧化剂添加水里后,水里氨氮会被首要氧化成一氯铵,随后会被连续氧化变为二氯胺、三氯铵,三氯铵不稳定,会变为氮气释放出来,这就是折点加氯法的反映基本原理和过程,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进入量超出该点时,水里的游离氯便会增加。
当添加的氧化剂做到足量时,水里的氨氮浓度最低标准(可是并非为零),同时水里余氯成分也是最低标准,超出这一点以后,水里余氯成分就刚开头上升,因而该点称之为折点,该状况下的氯化称之为折点氯化。
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推断的状况。
1、加氯量-余氯曲线看懂加氯量-余氯曲线,是用好折点加氯法的关键所在。
在水的加氯处理中,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曲线的x轴和y轴分别代表加氯量和余氯量,单位为mg/l。
其中,水中的加氯量可分为需氯量和余氯两部分。
如图所示:需氯量是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是指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细菌的再度繁殖,尚需维持的少量氯。
1)当水中无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需氧量为零,加氯量等于余氯量,如图中所示的虚线L1,该线与坐标轴成45度角。
2)当水中含有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但主要不是游离氨时,需氧量OA满意后就会消失余氯,如图所示虚线L2,这条线与x轴交角小于45度,其缘由为:水中有机物与氯作用的速度有快慢。
折点氯化法不连续点氯化法是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一种,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氮气而将水中氨去除的化学处理法。
该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同时使一部分有机物无机化,但经氯化处理后的出水中留有余氯,还应进一步脱氯处理。
在含有氨的水中投加次氯酸HClO,当pH值在中性附近时,随次氯酸的投加,逐步进行下述主要反应:NH3 + HClO →NH2Cl + H2O ①NH2Cl + HClO → NHCl2 + H2O ②NH2Cl + NHCl2 →N2 + 3H+ + 3Cl- ③投加氯量和氨氮之比(简称Cl/N)在5.07以下时,首先进行①式反应,生成一氯胺(NH2Cl),水中余氯浓度增大,其后,随着次氯酸投加量的增加,一氯胺按②式进行反应,生成二氯胺(NHCl2),同时进行③式反应,水中的N呈N2被去除。
其结果是,水中的余氯浓度随Cl/N的增大而减小,当Cl/N比值达到某个数值以上时,因未反应而残留的次氯酸(即游离余氯)增多,水中残留余氯的浓度再次增大,这个最小值的点称为不连续点(习惯称为折点)。
此时的Cl/N比按理论计算为7.6;废水处理中因为氯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C1/N比应比理论值7.6高些,通常为10。
此外,当pH不在中性范围时,酸性条件下多生成三氯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硝酸,脱氮效率降低。
在pH值为6~7、每mg氨氮氯投加量为10mg、接触0.5~2.0h的情况下,氨氮的去除率为90%~100%。
因此此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适用。
处理时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mg氨氮有时需要9~10mg氯气折点,氯化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用活性炭或SO2进行反氯化,以除去水中残余的氯。
虽然氯化法反应迅速,所需设备投资少,但液氯的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且处理成本也较高。
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代替液氯,会更安全且运行费用可以降低,目前国内的氯发生装置的产氯量太小,且价格昂贵。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氨氮是水污染因素中重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及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等。
水体中氮含量超标,不仅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引起富营养化,还对人类以及动植物有严重危害。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废水处理过程中脱氮的研究,但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仍未考虑脱氮的问题。
因此对废水中氮的去除,特别是氨氮的去除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文介绍几种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1 氨氮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1. 1 吹脱法氨吹脱工艺是将水的pH 值提到10. 5 11. 5 的范围,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通过塔内大量空气循环,气水接触,使氨气逸出。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处理中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常需加石灰,经吹脱可以回收氨气。
夏素兰从相平衡与气液传质速率两方面分析了氨氮吹脱工艺的影响因素,认为调节pH 值是改变吹脱体系化学平衡的重要手段,喷淋密度和气液比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胡继峰等认为去除率要达到90 %以上,pH 值必须大于12 且温度高于90 ℃。
胡允良等实验室研究确定氨氮质量浓度为7. 2 7. 5 g/L 废水的最佳吹脱条件为:pH 值为11 ,温度为40 ℃,吹脱时间2 h ,出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为307. 4 mg/L。
黄骏等采用吹脱法处理三氧化二钒生产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工业试验,出水达标排放。
吹脱法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其优点是设备简单,可以回收氨,但也存在许多缺点,主要有: ①环境温度影响大,低于0 ℃时,氨吹脱塔实际上无法工作; ②吹脱效率有限,其出水需进一步处理; ③吹脱前需要加碱把废水的pH值调整到11 以上,吹脱后又须加酸把pH 值调整到9 以下,所以药剂消耗大; ④工业上一般用石灰调整pH 值,很容易在水中形成碳酸钙垢而在填料上沉积,可使塔板完全堵塞;⑤吹脱时所需空气量较大,因此动力消耗大,运行成本高。
1. 2 化学沉淀(MAP) 法在一定的pH 条件下,水中的Mg2 + 、HPO43 - 和NH4+ 可以生成磷酸铵镁沉淀,而使铵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折点氯化法处理废水中氨氮工艺研究作者:刘恒嵩彭玉玲丁伟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2期[摘要]氨氮是一种化合物,含氮量高,氮在化合物中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氨或者铵离子。
农田中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未被土壤吸收而造成的流失也是造成污水中含氮量较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国家对于废水中排放的氨氮含量有相关的规定值,含量超过规定值的废水不能予以排放。
主要分析了折点氯化法处理废水中氨氮工艺。
[关键词]折点氯化法;废水;氨氮[中图分类号]X758 [文献标识码]A氨氮是一种化合物,含氮量高,氮在化合物中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氨或者铵离子。
人与动物的排泄物是氨氮化合物的主要产生原因之一,至此,污水中的含氮量达到了2.5KG及以上每人每年。
农田中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未被土壤吸收而造成的流失也是造成污水中含氮量较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冶炼、化工、炼焦、油漆等工业制造生产后留下的废水中也有氨氮的大量存在。
1.氨氮废水简介经科学研究表明,氨氮作为一种主要耗氧的水体污染物,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超标就会引起地表水的富营养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水生植物容易繁殖,过度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少溶解氧而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更严重的是,氨氮的氧化产物是亚硝酸盐氮,这种物质有毒,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就能破坏水生动物的抵抗能力,使其生病。
大量即可严重破坏水生动物的肝脾肾等功能器官。
综上所述,氨氮在废水中的含量对于水体的质量而言有害无益,所以,减少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更好地减少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还水生动植物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经过多年来相关学者的研究,目前处理废水中氨氮含量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膜分离法、折点氯化法和电化学方法等。
从实际用途、处理成本、处理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之后,本文选择折点氯化法进行全面介绍。
2.折点氯化法简介将氯气直接通入废水中,当通入量达到氨浓度为0的条件时,此时水中的游离氯含量不高。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用水质量保障日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处理工作中,消毒作为保障水质的重要环节,在滤除水杂质,清除水污染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下我国水处理采用的加氯法在提高水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体中传染病的蔓延。
本文以加氯法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水处理过程中的氯投加量和处理后的余氯停留时间,对水处理中的余氯脱除方法进行探究,并基于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技术,对水体余氯脱除的实际处理手段进行探究。
关键词:折点加氯法;水处理;脱氨氮;余氯处理1.折点加氯法脱氨氮研究背景我国作为煤矿储备大国,煤矿的开采与利用十分普及。
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制焦炭以及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的部分冷凝水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煤炭工业中的废水多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高浓度的酚以及多类型的氨氮有机物。
煤炭工业废水的产生,对我国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直接污染了河流与水库,进而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此外煤矿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其中氨氮化合物的有效清除,这也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
随着我国对用水及其安全处理工作的大量开展,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了A/O法实验研究课程,鞍山耐火设计研究院也对内循环法的废水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社会各领域对含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总结中,折点加氯脱氨氮法与活性炭技术余氯处理法得以提出,这也为当下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2.水处理折点加氯原理分析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水处理是基于A²/O法生物处理技术基础,对生化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至10mg/L,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含氨氮废水的折点加氯处理,也有效去除了水中的二价硫和可氧化氰化物,使得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