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 格式:docx
- 大小:181.68 KB
- 文档页数:2
每一次的全球性疫情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次苦痛的灾难,面对着自然界带来的各种疾病,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很多无法攻克的病毒难题。
更不用说在科学尚未发达的过去。
今天科普君来盘点一下,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全球性的疫情:一、流行性感冒不要以为流行性感冒的名字里有“感冒”两字,就以为与寻常感冒差不多,然后忽略了这个疾病的危害和严重性,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病原)的区别。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流感相比于普通感冒有着更高的危害性与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
例如造成至少25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和我们可能亲身经历过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
流感在何时最早出现已无从考证,但最早在公元前412年,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便已记录下了被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疾病的大肆流行。
20世纪到21世纪为止,人类总共经历了4次流感大爆发,分别是西班牙流行感冒、亚洲流感、香港流感和09年甲型H1N1流感(也称猪流感).被认为是禽流感的一种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于1918年开始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士兵之间流行开来,成为了人类所遭遇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随着美军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横渡大西洋,自5月到6月间开始在欧洲流行开来。
第2波开始于1918年秋季,几乎是在全世界同时爆发,病原性进一步增强,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者剧增。
第3波的时间在1919年春季到秋季,依然形成了世界性流行。
这场流感最终感染者达到5亿人,要知道1918年全球人口总数才接近18亿,也就是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西班牙流感”,而这场流感据保守预计至少造成2500万人死亡。
另外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毕竟各国已经没有可作战的额外兵力了。
另外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西班牙流感发端于美国却被称为“西班牙流感”,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各大交战国都有意限制“流感”的舆论,意图渲染为无足轻重的“小感冒”,只有西班牙媒体实诚的将流感称为灾难,甚至于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流感,故这场源于美国的流感便戏剧性的称为“西班牙流感”20世纪另外两次流感,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分别在世界范围分别造成了200万和100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是什么意思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是什么意思?下面给大家分享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什么是“大流行”?“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
世卫组织将流感分为6级,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在跨国蔓延。
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
2009年,从美国和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大流行”,曾引发不少争议,因为这一流感虽然蔓延全球,但致死率较低,与人们印象中的严重传染病不一致。
因此,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
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弹性。
谭德塞11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威胁的评估,这不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全球大流行特征是什么?欧洲疾控中心:将某一种疫情宣布为“全球大流行”,这是世卫组织的职责。
“疫情爆发”(outbreak)是指,给定的时间段内,一种疾病在特定地点和人群中发生的比例比通常预期的要多。
“流行病”(epi demic)跟“疫情爆发”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但往往意味着更严重的情况。
“疫情爆发”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它的地理局限性,但“流行病”则推示了可能扩散的危机局势。
二者的差别很细微,但也很重要。
相比之下,“全球大流行”(pandemic)是指“流行病”进入全球广泛传播的阶段,通常会影响数量巨大的人群。
世界上最严重的十大疫情疫情并非今天的新生事物,而是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每次人类抗击疫情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同样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抗疫经验。
更重要的是人类要学会怎样从疫情中走出来,花最小的代价,保护人的生命的安全。
一、黑死病:公元1346-1353年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靠染病的啮齿类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播,不过如今这种病菌可能已经灭绝了。
遇难者的尸体被埋在大型墓葬中。
黑死病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死的人太多了,劳动力成了稀缺货,工人的收入更丰厚了,欧洲的农奴体制也走到了终点。
研究表明,活下来的工人们更容易获取肉类和高品质的面包。
缺乏廉价劳动力可能也促进了技术创新。
二、美洲瘟疫:16世纪美洲瘟疫是被欧洲探险家带到美洲的一大堆“欧洲病”,包括天花在内的这些传染病导致了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瓦解。
有些专家估计,西半球大约90%的原住民都被疾病杀死了。
1519年,埃尔南·科尔蒂斯率领的西班牙部队仗着疫情攻下了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提兰。
另外一只由法兰西斯克·皮泽洛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在1532年征服了印加人。
西班牙人占领了两个帝国的土地。
后者的军队饱受疾病的蹂躏,无力抵抗西班牙人的侵略。
当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荷兰人开始在西半球探索,在疾病的助纣为虐下,原住民群体的抵抗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三、马赛大瘟疫:1720年-1723年历史记录显示,马赛大瘟疫是从一艘名叫“大圣安托万”的船只靠港法国马赛后开始的,船上的货物来自地中海东部。
虽然这艘船被隔离了,但鼠疫仍传入了城市,可能是通过跳蚤传播的。
瘟疫传播势如破竹,在接下来的3年中,多达10万人命丧马赛及其周边地区。
据估计,马赛人口可能因此减少了30%。
四、流感大流行:1889-1890年在现代工业时期,新型交通渠道使得流感病毒更容易掀起灾难。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流感传遍全球,夺去了100万人的生命。
只用了5个星期时间,这场大流行就抵达了死亡率的顶峰。
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文导读:西班牙流感、黑死病、天花和艾滋病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瘟疫。
1.西班牙流感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至於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事件经过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
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
世界瘟疫史⼤事年表世界瘟疫排⾏第⼗名,西班⽛流感。
墨西哥流感发⽣在1918年到1919年间,正赶上第⼀次世界⼤战,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数,⽐⼀战都多,全球感染5亿⼈,有4000万⼈到5000万⼈因为西班⽛流感去世。
流感最早在1918年春天发⽣于美国⼀个军营,开始只是普通感冒,死亡率不⾼,由于当时正值第⼀次世界⼤战,病毒迅速随着⼠兵传到各国。
到了1918年秋天,流感卷⼟重来⽓势汹汹,死亡⼈数直线上升,因为西班⽛政府先报出疫情来,所以习惯称之为西班⽛流感。
西班⽛流感有个很奇怪的特点:年轻⼈易感死亡率⾼,⽼⼈孩⼦等体质很弱的⼈反⽽死亡率没那么⾼。
据说⼀战也是因为这次流感导致募兵困难⽽提前结束了。
西班⽛流感病毒是后来各种流感的祖宗,被命名为H1N1.第九名,墨西哥瘟疫1576年在今天的危地马拉、墨西哥和秘鲁⼀带发⽣过⼀场⼤瘟疫,夺⾛⼤约1500万⼈的性命,每5个⼈就有3到4⼈感染疾病,从发病到去世只有4天时间,瘟疫夺去了当地⼈⼝的百分之⼋⼗,⼟著⼏乎死亡殆尽。
被瘟疫感染的⼈很痛苦,死时,头疼腹痛,眼睛⿐⼦嘴⾥出⾎。
现代有⼈研究墨西哥瘟疫得出的结论是:沙门⽒菌感染。
现代有抗⽣素,沙门⽒菌可以控制,但是四百年前⼈们得了这个病只有等着⽼天裁决。
第⼋名,结核病。
这个病很有名,很多很有名的⼈和结核扯上过关系,⽐如鲁迅,林徽因,还有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约也是结核病去世的。
结核病现在依旧是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的疾病,对于结核病现在中国免费供药,但是世界很多地区的缺医少药,他们得了这个病只有等死。
展开全⽂⽹上能看到的数据,2017年全球因为结核病⽽去世的⼈有170万。
第七名,天花。
天花长期以来⼀直是中国古⼈的⼀道坎,天花⼀辈⼦只出⼀次,如果侥幸活下来,就能终⽣免疫,但是出天花⽆疑是⼀次地狱考练,很多⼈⽆法过关。
中国古⼈讲究多⼦多福,多⽣的⼀个原因就是⼩孩⼦会因为出天花夭折,不管是对皇帝家还是普通百姓家天花都⼀视同仁。
古⼈拜的神明中有⼀位痘神,⼈们拜痘神希望他能⾼抬贵⼿放⾃⼰孩⼦⼀条⽣路。
流感的流行历史是怎样的?流感的流行由来已久,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流行,引起严重的人类伤亡。
仅仅18世纪到19世纪就发生了七次流感的世界大流行。
20世纪以来的几次流感大流行都对人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1918-1919大流行这次流感大流行被成为西班牙流感,是人类现代史上最大的瘟疫,大约造成2000多万人的死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的2倍多。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2)1957-1958年大流行本次流感1957年2月爆发于中国贵州,4月蔓延至香港地区,之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全球10-30%的人口受到这次流感流行的影响,死亡人数较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少,占到总人口的0.25%。
(3)1968-1969年大流行这次大流行首发于我国南部香港和广州地区,之后波及全球,发病率高达30%,总共引起30多万人的死亡。
(4)1976年美国猪型流感爆发1976年美国新泽西一个兵营里发生猪型流感爆发,但因控制得当,及时接种疫苗,避免了大规模流行。
(5)1977年流行1977年在我国北方的中小学校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发流感流行,并从北向南扩散,遍及全国。
但没有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只在世界各地发生了中小规模流行。
(6)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人感染禽流感事件,最后造成150万只鸡被宰杀,6人死亡。
(7)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2009年春,墨西哥爆发了严重的猪流感疫情,目前疫情还在蔓延当中。
H1N1流感百年流行史人类对抗H1N1流感历程“西班牙流感”后,美国加强了对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
1931年,第一株H1N1流感病毒H1N1 SIV(A/Swine/Iowa/15/31)被美国爱荷华州的一家实验室分离并鉴定。
1940~1960 年 ,英国、前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报道了猪群中存在H1N1 SIV的抗体。
但此后近20年时间里,SIV好像在欧洲国家中销声匿迹了。
回顾历史上的4次大流感作者:生命经纬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19期大流感指的是全球范围的流感大暴发。
引发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旧的流感病毒重现。
此种流感流行时,人体内几乎没有对抗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又尚无有效的疫苗,所以流感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感染者可发生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这种流感可以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国家以及全球。
据统计,从20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4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 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暴发夺去了近5 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19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只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传播至澳大利亚。
即不到一年时间就席卷全球。
本次流感共有3个流行波:1918年4月~7月为第一波,首发在法国前线,在美、法军队中暴发,当时也叫三日热,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很快播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同年7月~11月为第二波,席卷欧、美、亚、非各大洲,症状重,病死率高,如法国第一波病死率为0.12%,而第二波为7.7%;1919年1月~5月为第三波,流行程度轻,时间短。
1918年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近5 0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
死亡年龄呈“W”.型分布:分别为≥70岁的老年人,20~40岁的青壮年,5岁以下儿童,其中以青壮年为主。
2024最近爆发的流感叫什么在2024年,一场新型的流感病毒爆发引起了全球关注。
这种新型流感病毒被称为N2087,其传播速度极快,引起了很多人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N2087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比之前的流感病毒更加强大,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挑战。
N2087流感病毒的特点是症状轻微,潜伏期短暂,但传染性极强。
患者通常在感染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与此同时,N2087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在密集人群中传播迅速。
为了应对这场突发的流感疫情,各国纷纷采取了紧急措施。
政府部门发布了相关防控信息,加强了边境管控和疫苗研发工作。
公众被要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医疗工作者加班加点救治患者,研究人员全力开展疫苗研发工作。
面对这场流感疫情,国际社会展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联合国组织了全球性的视频会议,就疫情防控和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
世界各国纷纷向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共同抗击疫情。
虽然N2087流感病毒带来了严重的困扰,但人们对抗击疫情的信心依然坚定。
通过全球合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感染人数逐渐减少。
最终,各国共同努力下,成功遏制了N2087流感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和安全。
总的来说,2024年爆发的N2087流感疫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范例。
通过全球合作和科学防控,我们成功战胜了这场流感疫情,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让人类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热点专题流感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厉害的传染病之一。
从16世纪以来的400年里,有记载的全球性的“大流感”至少有30次。
20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了6次重要的大流感。
4 《生命与灾害》 2018-1历史上的流感大暴发方 研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是由H1N1亚型病毒引起,目前的研究并不能确定这次流感的起源地,比较获得认可的起源地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福斯顿军营,由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军带到法国,然后从美军卸载的布雷斯特港开始暴发。
西班牙流感作为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在1918~1919年,以三个传染高峰几乎同时传遍了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不超过11个月的时间里造成全球约5 0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三倍以上,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传染病灾难。
亚洲流感1957年的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由H2N2病毒引起,这次流感由于首发地在亚洲,因此被称为“亚洲流感”,这次流感是由H2N2流感病毒引发。
该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随后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30%左右,全球至少100万人死于该次流感。
香港流感香港流感因1968年首发于我国香港特区而得名,引起“香港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于1968年7月在香港首次分离。
1968年的香港流感导致了100多万人的死亡,其中英国有3万死亡病例,美国共有3.4万人因感染致死。
中国香港报告了4万~6万个病例 , 占人口总数的15%。
美国猪流感1976年2月,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猪(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暴发事件,约 200 余人被感染,其中 10 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
1/4的美国人注射了疫苗,因而并没有暴发大规模疫情。
俄罗斯流感发生在1977年11月~1978年1月的俄罗斯流感,由H1N1亚型毒株引起,至 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病例。
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病毒株为1950年流行的H1N1毒株的变异体。
【科普】历史上的传染病大流行(二)引言概述: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大流行曾多次席卷整个世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这篇科普文章将继续探讨历史上的传染病大流行,主要涵盖黑死病的蔓延、天花瘟疫、病毒性肺炎、流感大流行以及结核病的流行。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以及应对传染病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黑死病的蔓延:1.1.黑死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1.2.黑死病在欧洲的大流行和影响1.3.黑死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4.医学和社会对抗黑死病的措施1.5.黑死病的后续影响和历史教训2.天花瘟疫:2.1.天花瘟疫的起源和传播2.2.天花瘟疫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2.3.天花瘟疫对人类的影响2.4.接种疫苗对天花瘟疫的控制2.5.天花瘟疫的消失和对传染病控制的启示3.病毒性肺炎:3.1.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3.2.2002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3.3.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传播和对抗3.4.2019年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3.5.对于病毒性肺炎的未来防控策略的展望4.流感大流行:4.1.流感病毒的分类和传播途径4.2.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影响4.3.1957年和1968年的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4.4.2009年H1N1甲型流感的流行4.5.对流感大流行的全球控制和疫苗的研发5.结核病的流行:5.1.结核病的传染途径和临床症状5.2.结核病在欧洲和美洲的流行情况5.3.结核病的疫苗和药物治疗5.4.结核病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损失5.5.结核病的全球控制进展和预防措施总结:通过对历史上的传染病大流行的回顾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染病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和伤害,也能够认识到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虽然医学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但仍然需要全球合作和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威胁。
只有通过持续的预防措施和集中力量的防控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2020最近的流感病毒
在今年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流感疫情。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
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感染性较强,是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
最近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株引起的。
这种流感病毒在
2020年迅速传播,并导致了大量的流感病例和甚至死亡病例。
H1N1流感病毒最
早被发现于2009年,当时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新型流感大流行,被称为甲型
H1N1流感。
流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当一个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人咳
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到周围的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气后可能感染流感。
此外,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感染者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后,再触摸其他物体,其他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也易感染流感。
预防流感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流感病毒的人
密切接触等。
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来说,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面对流感病毒的传播时,大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
场所,及时就医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流感疫情的爆发提醒我们要重视卫生防护,共同抗击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愿我们共同携手,度过这场流感疫情,迎接更加健康的明天。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
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
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
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
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
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
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
这
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
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
分离出致病原。
因此,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
原是一个谜。
1997年,美国科学
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
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
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
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
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
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
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
但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大大低于1918年。
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
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
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
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
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quot;俄罗斯流感"流行。
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
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
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
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
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
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
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流感。
当年5月,一名儿童感染致死,其感染的病毒被确定为与甲型
禽流感密切相关。
在此之前,从未证实过人类出现此种亚型的感染。
同年11月,香港出现了17例类似病毒的系列感染。
患者多病情严重,
以成年病人尤甚,其中5例死亡。
同时在香港饲养或进口的鸡群中出
现了H5N1病毒爆发流行。
由此提示,禽类实际上是这次流感流行的
传染源。
在香港当局大量宰杀鸡禽之后,感染并未进一步扩散。
1999年4月,从香港两个住院患儿(分别为1岁及4岁)体内分离
出了两种甲型流感病毒H9N2株。
对样本的分析表明,这两种病毒与
1997年从人体及鸡禽中分离出的甲
轻微,并均已痊愈。
1999年11月~2000年4月,欧、美、亚三洲均发生了中度以上的流
感爆发流行,其中最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861/10万。
但
与往年同期相比,流感的发病人数并未增加,引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