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10
(3)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第一次自大、自满,结果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自大自满往往会使 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 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 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这里既有河 伯对自身的新的认识,即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识到“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2
9
(2)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有所见必有所感。
第一次所感,“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把河 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若发出 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 穷也……”为自己的浅陋而叹,也为大海的广阔而叹。
20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21
•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 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 何。
• 贻笑大方: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
艺的专家。
17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实际上,进入鲁迅的本真生命过程就可以发现,只有百草 园而没有三味书屋的鲁迅,是难以想象的,根本无法铸造成 思想和文学巨匠的鲁迅。从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6年求学, 迅哥儿长大了,从他的童年迈出了走向成人的第一步。
18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要成为“成人”,是不能只有百草园的, 他也 应该有自己的三味书屋。鲁迅与庄子相似,都是 在离乡飘泊的途中写心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