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16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课件一、综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术后恢复过程中,除了医疗护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功能锻炼也极为重要。
本文将概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的、原则以及常见的功能锻炼方法,为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提供指导。
乳腺癌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恢复和生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后的身体状态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整体的身体功能。
有效的锻炼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感染、淋巴水肿等。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手臂的正常功能,包括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通过功能锻炼,还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安全舒适等原则。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锻炼过程中要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要确保锻炼的全面性,涵盖各个部位的肌肉和关节。
最重要的是,锻炼过程中要确保安全舒适,避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等。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手臂的肌肉力量;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
具体的锻炼方法将在后续的内容中详细介绍。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制定锻炼计划时,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和安全舒适等原则。
本文综述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的、原则以及常见的功能锻炼方法,为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提供了指导。
1.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乳腺癌手术作为一种重大治疗手段,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尤其是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要重视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
医学健康科普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上臂,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需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可分步骤进行。
(1) 术后24小时内可做伸指、握拳锻炼每天数次。
(2) 术后2~3天,患者可坐起,继续伸指、握拳、并开始屈腕和屈肘关节,每天数次。
(3) 术后4-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摸同侧耳部及对侧肩部动作。
(4) 术后1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肩部活动。
(5)术后9-10天可拆除切口缝线。
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
(6)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关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
以后逐渐到患侧手进行梳头,每天数次。
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7) 出院后,在家庭或单位要特别努力去做所有常规的日常活动,如盥洗、梳头、扫地、提轻物等。
患者要逐渐借助简单的器械装置加强练习,即牵拉钉在高处的松紧带,每天数次。
患者将患侧手指经头扪及对侧耳廓,以后逐渐到患侧手进行梳头,每天数次。
患者面对、侧对墙壁作摸高动作,同时在墙上划线记录摸高的进展,每天练习。
患者双手握轻竹竿或木棍,以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逐渐进行前举、侧上举、后上举的训练,每天练习数次。
在上述训练过程中,应努力避免或消除腰部、腕部和肘部替代肩关节的运动。
要求在术后l~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基本上达到抬举自如的程度。
如患侧上肢出现水肿,更应进行上述训练,并同时作轻柔、向心性的按摩、推拿等。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
1、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
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
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术后1-2天可做伸指、握拳、屈腕动作;第3-4天做屈肘运动,第5天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第7天可作肩部活动、第9-12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做手指爬墙运动,初时用侧手撑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第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
2、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根据伤口愈合情况,一般在手术后第10天开始进行以下锻炼:1)手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弯曲两肘,将手掌放在墙臂上与肩膀对齐,以食指、中指紧贴墙壁,慢慢往上爬,直至牵拉伤口痛,然后手掌下移。
2)钟摆运动:两脚分开,弯腰向前,双手自然下垂,两臂一起左右摆荡、高至肩膀。
3)拉绳运动:在高于头部的横杆上搭一绳子,双手各持一端,健侧手将绳子往下拉,使患侧手臂抬高,然后抬高健侧手,使患侧手臂自然下降4)划圈运动:取一绳,一端系于门柄上,另一端握于手中,顺时针转动,然后在逆时针。
5)肩部运动: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及运动量逐渐加大,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
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
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
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