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案-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77 KB
- 文档页数:4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我国胆道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病与胆道的解剖生理有关,并与饮食结构有关。
通常女性多见,随着科学发展,胆道疾病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目前除传统的OC和IVC造影检查外,B超、CT、及PTC等在胆道疾病的诊断中最常用。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包括胆石病、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道肿瘤的病人的护理。
临床上胆石病、胆道感染、胆道蛔虫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互为影响。
胆道肿瘤多出现进行性黄疸。
胆道疾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和肝脏功能,导致病人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甚至全身感染病等严重并发症,故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
胆道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
(一)肝内胆管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其行经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基本一致,三者由同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裹。
(二)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内左右肝管出肝后形成肝外左右肝管,左肝管长约2.5~4 cm,右肝管长约1~3cm,直径均o.3cm。
两者在肝门下方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长约2~4cm,直径为0.4~0.6cm,沿十二指肠韧带右前缘下行,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2.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根据胆总管的走行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
约80%~85%个体的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壶腹,称为乏特(Vater)壶腹。
其周围有Oddi括约肌围绕,具有调节和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的作用。
3.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外观呈梨形,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
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底部圆钝,为盲端;体部向上弯曲形成胆囊颈,颈上部呈囊性膨大,称Hartmann 袋,是胆囊结石易嵌顿的部位。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胆道疾病的病理生理。
2.熟悉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3.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女,55岁,因上腹胀痛伴皮肤发黄1个月入院。
既往史:有哮喘病史,间断口服平喘药物。
现病人诉上腹部轻微胀痛,无咳嗽、咳痰,无气喘,无胸闷、气促。
查体:T 36.2℃,R 20次/分,P 66次/分,BP 130/80mmHg。
神清合作,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CT:各级肝内胆管扩张并胆总管末端结石,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炎。
LFT:总胆红素433.8μmol/L,直接胆红素412.2μmol/L,间接胆红素21.6 μmol/L。
初步诊断:①胆总管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②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问题:1.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2.应对病人做好哪些观察要点?一、胆石症胆石症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已达10%,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2.57∶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胆固醇结石的比例已明显高于胆色素结石。
(一)概述1.病因(1)胆道感染胆汁淤滞、细菌或寄生虫入侵等引起胆道感染,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和磷脂酶能水解胆汁中的脂质,使可溶性的结合性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后者与钙盐结合,成为胆色素钙结石的起源。
(2)胆道异物蛔虫、华支睾吸虫等虫卵或成虫的尸体可成为结石的核心,促发结石形成;胆道手术后的缝线线结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时,食物残渣随肠内容物反流入胆道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
(3)胆道梗阻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滞留,滞留胆汁中的胆色素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形成胆色素钙结石。
(4)代谢因素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含量相对减少,不足以转运胆汁中的胆固醇,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并析出、沉淀、结晶,从而形成结石。
(5)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内胆汁淤滞亦有利于结石形成。
第三十二章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第三周课时安排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十二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和生理概要
第二节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第三节胆石病
第四节胆道感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一)掌握胆道疾病的护理,特别是术后护理。
(二)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三)了解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主要内容
(一)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
(二)胆石病和胆道感染: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三)胆道肿瘤。
(四)护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各种胆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
(二)难点:胆石形成的原因,胆石病与胆道感染的关系,胆道损伤。
讨论、思考、作业:
1.胆道病人为何需要进食低脂饮食?
2.胆道病人为何会发生黄疸?其皮肤搔痒的原因是什么?
3.为何严重胆道疾病病人的凝血机制会发生障碍?应如何预防出血?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版,2008.
2.赵群主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何国平,喻坚主编.实用护理学.北京:人民且生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