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 格式:docx
- 大小:17.84 KB
- 文档页数:5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解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中考所占分值为2-3分。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二.怎样划分文言停顿划分文言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三.停顿小技巧(一)句子语法结构1.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夫/君子之行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例:然则/天下之事5.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当/先主/屯新野6.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反问句等。
(二)语意关系1.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3.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以“云”“曰”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说课【学生分析】: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结壮,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整体分析】: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主要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结壮,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边做练习,边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一、解释什么叫句读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句读的重要性断句的位置例外,产生的语义也例外。
(1)趣味断句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专题四: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一、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夺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情感。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注意事项:“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开(“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到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可以正确断句。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典型题析】一、划分停顿的主要方法1. 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水皆缥碧。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
④盖竹柏影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然胡不已乎?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④余闻之也久。
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
①宋何罪之有?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内容:文言文断句班级:姓名:学号: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断句考点;2.引导学生能正确诵读古代诗词,读准节奏和停顿。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盐城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4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型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峤,字巨山,赵州人。
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
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①,人辄传讽。
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终而去。
峤前与王勃接,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
今集五寸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属(zhǔ)缀:指写作。
②幸蜀: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十五通.五经( )②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帝惨怆.( )④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中与崔融齐名3.翻译下列句子。
(1)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
(2)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
4.帝慨叹李峤为“真才子”,含义丰富,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精通,通晓只悲伤成为,成了 A 2.中/与崔融/齐名3.(1)李峤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传诵。
(2)让楼前擅长唱《水调》的人来演奏歌唱。
4.“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赞李峤的话;李峤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传诵,且与文学大家崔融、苏味道齐名,可见李峤确实有才华,是真才子;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变,由高高在上的帝王成了仓皇出逃之人,此时善《水调》者所歌李峤之词,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触发了唐明皇的感慨;由此可以看出,李峤的诗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很深刻的,赢得了唐明皇的共鸣,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对李峤的赞赏与肯定。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与练习题一.知识精讲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患,死于安乐》)。
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论战》);(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1)中“其一”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例(3)介词“为”后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其一”“以”“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考点视角】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2.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案例导学】案例: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2021年江西)[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
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思路点拨〗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这是一道主观题。
我们平时说话、读文章时往往会在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有时还会在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所亲睐”,“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主语部分,“被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所亲睐”是谓语部分,在这两者之间要作停顿。
古人说话也是如此,“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这一个句子可分为两部分,“落笔”是主语部分,指苏东坡一挥而就的诗文,“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部分。
〖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变式训练〗1.请在划线句子的适当位置加一个恰当的标点符号。
每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
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在其后面画“√”。
(1)前后类/如此()(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3.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对(A.有一天/有??在/文本和斜坡B.如/记住我的话C.禁令越严格/传播越广/d.海外/诗歌流行4.下列句子中有一句在朗朗节奏的划分上是错误的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是。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考纲分析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绍兴中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1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3 分)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
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3分)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二)解释什么叫句读
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三)句读的重要性
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1)趣味断句
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2)
《吝啬的财主》: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3)
《机智的客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四)经典例题,感悟断句,总结方法。
例1: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参考答案: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
(名词、对话、对称、虚词)
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总分)
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顶真)
请学生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让学生把方法讨论一下。
(五)断句妙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
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
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2)、找虚词,定句读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②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③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或、况、而况、且、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4)、看句式,定句读
古文中还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宾语前置句。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等。
此外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然则”这些复音
虚词,记住这些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6)、依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六)牛刀小试: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
3、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
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
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经过5分钟的练习后,再校对答案。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
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2、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
3、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
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作业:
完成课堂资料中的句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