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
- 格式:doc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12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撰文 / 陈光文(绘图 / 骆玫)常德乃湘北之重镇,川贵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3年11月,侵华日军发动了所谓的“常德作战”,试图打开通往川渝的门户。
两国开战后,经过54天激战,中国军队奋勇阻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
虽然曾短暂失守常德,但此战最终以成功驱逐日军并再次收复失地而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被美国《芝加哥太阳报》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兵家必争之地——常德1943年夏,应美英两国的要求,中国准备派出一支部队前往缅甸作战,以打击侵占东南亚的日军,并声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攻势。
但日军大本营对盟国的这一行动也十分清楚,于是命令侵华日军对中国军队进行牵制,就选定对准备抽调兵力入缅参战的第六战区的防区发动一场战役,并选定了常德这一战略要地。
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常德是湖南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一旦占领此地,不但可以控制周边常德会战经过要图(绘图/ 飞飞)宜昌长阳宜都枝江松滋江陵第39师第58师一部第3、13师第34师一部第18军第10集团军王耀武兵团第29集团军第68、116师第40师一部弥陀寺华容南县常德第57师欧震兵团地区,而且还能对重庆这个临时首都构成威胁。
敌我两军力量对比分析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以第11军、第13军第116师团为主力,整个进攻部队包括6个师团、1个混成旅、两个大队、第3飞行师团100多架飞机,进攻总兵力达10余万人。
这次战役统一由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计划分三路同时推进,直逼常德城。
计划由战斗力很强的第116师团担任攻城任务。
石门慈利沅江时间:11月2日至11月21日 主要作战地点:洞庭湖西岸与常德城郊以北的广大地区时间:11月18日至12月3日 主要作战地点:常德郊区和常德城内第一阶段:积极防御顽强阻击日军进攻第二阶段:艰苦卓绝的常德防御作战这一阶段作战中打得最激烈的战斗是石门战役和慈利战役。
常德保卫战中孙明瑾面对日本强烈的炮火坚决到最后一个人本文导读:孙明瑾是江苏人,他刚开始本身是学文学的,后来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慢慢的感受到外国列强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压迫,以及看到我们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非常的气愤,于是他愤然的弃文从武,准备用枪杆子来保卫自己的国家,用抢杆子唤醒我们的中华民族。
孙明瑾后来他就考入了黄埔军校的第六期,考入军校的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实现了一步,所以说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学校期间表现非常的刻苦、努力和优秀。
后来在北伐战争中,他也是一夫当关,冲锋在前,所以说当时从排长一直升到了副团长。
孙明瑾本身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在国民党军队当中的仕途也是非常的顺,所以说他在抗日战争之前已经做到了副师长的职位,后来到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
他也奔赴了第一前线,参加过非常多的战斗,最后凭借战功升任第十军第十师师长。
后来他率领部队驰援常德,1943年日军大军压境进攻常德,常德会战拉开了序幕,当时孙明瑾的第十师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双方都死亡非常惨重,阵地经常反复争夺,白刃战时常不断,当时孙明瑾的第十师就是驻扎在常德以南六十公里的阵地上。
常德保卫战于是日军的先头部队便和第十师交上火,由于这部分部队是日军的先头部队,所以说兵力和火力并不是很强,于是就被第十师给击退,因为当时的命令是继续向前,于是孙明瑾的第十师击败了日军先头部队之后,继续往前开进,但是在开进的过程当中,突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所以说面对日军的围困,孙明瑾师长站在阵地高处向全体官兵喊话,他说:我们中国军人如今站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之下,面对外族对我们的侵略,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如果我们再后退一步,我们还能退到哪里?我们对不起我们的老百姓,对不起我们的家人,更对不起我们的祖宗,古人为了对抗外族侵略者可以马革裹尸,今天我们就是要血染疆场,今天我们就是要证明我们中国军人不比日本军人差。
于是在孙明瑾将军的鼓励和沉着的指挥之下,双方一度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最后击溃了日军,但是此时的常德已经被日军围的水泄不通,要想冲进去非常的难,而且这个时候的第十师战斗部队消耗非常大,伤亡也非常大,当时日军为了孙明瑾,调用了飞机对孙明瑾的十师头顶上狂轰滥炸,重兵包围了孙明瑾的部队。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余程万冤不冤?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余程万冤不冤?常德会战地图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以机关枪向敌人猛烈地扫射 常德战后城墙残余情况 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蒋介石对部下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英雄的理解。
争议从常德会战刚刚结束就开始了。
为什么要被审判?保卫常德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
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仅剩师长余程万率200余人突围(包括两名美国记者,其中就有著名的爱泼斯坦),几乎全军阵亡!同时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敌人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大伤元气。
作家张恨水据此写成《虎贲万岁》长篇小说。
战后,蒋介石闻知常德失守,余程万擅离阵地,震怒之下,下令将其撤职、扣押,送交军法处审判,并扬言要将他判处死刑!余程万被押解重庆。
消息传出,常德民众群情激昂,六万多人签名作保,求免余程万一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74军军长王耀武也出面求情,57师的残部更是感到奇冤难辩:指挥官竭尽全力守城了,为什么还要被处罚?最终,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了事。
刑期未满,王耀武再向军法处说情,将余保出,在第24集团军服役,渐升至第26军军长。
余程万冤不冤?说冤,也不冤。
战前,蒋介石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
并一再要求“不成功,便成仁”。
这命令的背后,是牺牲57师以缠住日军主力的决心。
而余程万当即复电:“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均抱与常德共存亡之决心……”余程万常训诫部属:“军人之职为国守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近日吕良伟主演的《喋血孤城》开始在全国公映,这部关于常德保卫战的影片也引起了一片热议——国军抗日王牌军第74军第57师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12昼夜,直至全军覆没。
实际上当时在第57师周围部署的国军部队多达二十万之众,却为什么对其救援迟迟未至?各种解释纷繁,实际上国军整体战斗意志匮乏,内部山头派系林立造成的利益排挤等原因导致的国军战斗力低劣才是救援迟迟未至的真相。
本专题绝大部份文字出自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又名郭汝桂,中国重庆铜梁县人,曾为民国时期国军中将。
郭汝瑰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此后他历经十年先后在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全面的军事教育。
抗战爆发后,郭汝瑰随所在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会战,因表现优秀逐步升迁。
抗战结束后他又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并两次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宜宾率领第72军起义。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
(以下开始除图片的文字图注和编者按外,其它大部分皆为郭汝瑰所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原文,略作删改,编者按中部分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文字。
)常德会战简要地图,国军从最开始的部署就是将常德用来固守,以吸引日军的重兵。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在中国战场上,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位于湖南湖北的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键入文字]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师长却要被枪决1943 年11 月到12 月,中日双方围绕湘北重镇常德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守军74 军57 师八千虎贲将士血战十六天,最后只剩下三百多人。
虽然常德一度沦陷,但在五天之后就重新收复,因此从整个会战来讲,依然是场胜利,但会战中为何援军迟迟不到?会战结束后为何又要枪决死守常德的师长?为什么是常德抗日战争进入1943 年下半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海空军力量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在亚洲大陆上,中国为了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 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面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侵华日军决定在确保现有占领区的同时,于1943 年秋季投入45 个大队约十万兵力发动常德作战。
日军之所以会选中常德,是因为常德不但是湘北重镇,更是川贵门户,武汉失守后,还是西南大后方唯一的物资补给线。
同时又是湘西经济政治中心,一旦占领常德,就可以控制洞庭湖地区富庶的粮食产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乘机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迫使抽调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盟军在缅甸的联合反攻。
鄂西会战后第六战区共有四个集团军和江防军,总共12 个军、35 个师,防守着从监利至石牌、再折向汉水的V 字形防线,正面长达270 公里,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鄂西会战并未能收复石首、华容等地,所以不但使日军仍然占领着良好的西进桥头阵地,而且使防守长江南岸的第29、第10 集团军失去了长江天险之利,只能利用松滋河、九都大河、太平运河等河流建立防线。
战区长官部掌握的总预备队只有驻浏阳的第100 军,虽然第74 军驻扎在常德、桃源附近,但74 军是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并不归第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真实战斗远比《喋血孤城》电影残酷
导语:“战死的官兵实在是太多了,我所在的营就只剩下了3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止电影里这些,起码要残酷10倍以上!” 抗战中具有重大意义
“战死的官兵实在是太多了,我所在的营就只剩下了3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止电影里这些,起码要残酷10倍以上!”
抗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常德会战被搬上了大银幕,影片名叫做喋血孤城。
该片讲述了1943年秋保卫常德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多名士兵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与3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的故事。
作为参与过“常德会战”的长沙籍老兵,常德市德山乾明寺88岁的释来空法师(俗名吴淞)应邀在长沙举行的超前点映仪式上观看了该部电影,并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他所遭遇到的惨烈战斗。
参战老兵现在仅剩4人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这个时候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那些阵亡的战友。
现在,参与当年‘常德会战’的老兵全球仅剩4个,除了我和另外一个老兵吴荣凯生活在常德外,其他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
”每每讲起过去,释来空法师就要把参加“常德会战”的幸存者介绍一遍。
“电影拍摄得很好,也很真实。
但有两个地方还是出现了差错。
一是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勤务兵向余程万师长报告增援部队26日到。
其实,我所在的增援部队是1943年9月27日从驻地衡山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30日6时到达德山的。
另一处就是电影里国民党第10军3师攻打常德汽车南站,其实3师攻打的是德山。
”当年,释来空法师就在国民党第10军3师9团3营。
“我们一到达德山就投入到了战斗之中,战斗异常激烈,阵地被你来生活常识分享。
常德市——湘西门户,鱼米之乡匪首张君行劫之地常德市及其家乡湖南安乡县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属于大溪文化,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稻田,更早在八千多年前,则已开始种植水稻。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洞庭湖西,武陵山东,总面积18202平方公里。
辖2区,一市,6县和4个地方国营农场,总人口5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4万人。
有汉,回、土家,苗、维吾尔等24个少数民族,建制民族乡村4个。
东宾洞庭,北邻鄂西,西连湘西而接黔川,有“湘西门户”之称,南邻益阳以通长沙。
沅、清二水流贯其间,枝柳铁路横通西北,武陵山脉婉蜒于内。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山地、丘陵、平原各约三分之一。
西部山区群峦叠地方的个性。
让我们从这方面多知道一点点,对于我们也许有些便利处。
常德县城本身也就类乎一只旱船,女作家丁铃,法律家戴修瓒,国学家余嘉锡,是这只旱船上长大的。
对于“9.l”大案的刑侦人员来说,9月1日将是他们终身难忘的日子。
他们迅速展开工作,给现场拍照,堪察匪徒留下的蛛丝马迹。
他们给死者编了号,确认了死者身份。
运钞车上5名农行员工全部遇难。
这5名农行员工分别是随车出纳王平、李敬,经警押运员王建国、肖卫东、经警司机周军,均为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分行江北支行员工。
王平,男,25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南津市人。
今年7月由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常德农行江北支行工作。
遇难时正乘运钞车实习随车出纳工作。
被从后门撞入的劫匪枪击中头部,死在银行内。
李敬,男,29岁,高中毕业,湖南常德市人。
1989年在武陵区农行参加工作,1998年2月调入江北支行工作。
先后从事过储蓄、储蓄事后监督、微机操作、随车出纳等工作。
身中四枪,倒毙在运钞车后门处。
王建国,男,32岁,初中文化,湖南常德鼎城区长岭岗乡人。
1985年调入农业银行,曾先后从事储蓄、经警、保卫工作。
自2000年3月起一直担任农行江北支行经警押运员。
被蒙面劫匪枪击头部,死在运钞车前。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43年6月的鄂西会战结束,这场日本叫做江南歼灭战的大会战中,日军付出了2万人的伤亡,结果仅仅抢到53艘运输船而已。
国军第六战区伤亡自然更大,为4万多人,但因为战区高达14个军,并没有伤到元气。
由于第六战区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1943年下半年侵华日军考虑再做一次局部的大规模攻势,消耗第六战区的实力,以保证华中日军的安全。
此次日军战略的中心选在了湖南西北部重镇常德,这就是老萨今天要说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常德会战。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进入了1943年下半年,大日本帝国面临的危险日益增加。
1943年6月,盟军在新几内亚登陆,日军连遭重创。
8月日本空军在新几内亚的力量全军覆没,盟军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1943年10月,在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开始发动了缅北反攻战役。
装备现代化英美武器的驻印军战斗力强大,将日军精锐十八师团打的节节败退,无法招架。
1943年11月,美军发动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经过苦战,吉尔伯特群岛日军守备部队6400人,除251人被俘外(其中233人是朝鲜工兵),全部被歼。
这是美军第一次在对日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中获胜,这预示着日本帝国在太平洋上开始陷入崩溃。
太平洋战争如此不利,欧洲战场更是接近完蛋。
苏德战争中,1943年7月到8月,库尔斯克会战结束。
虽然此战苏联仍然付出远比德军大。
血城—中日常德会战纪实作者:周询“虎贲部队保常德,官兵视死皆等闲,八千勇士血流尽,一寸土地一寸血。
”——原国民革命军74军57师卫生兵顾华江背景介绍:发生在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继上海、南京、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常德,地处湘西北,“控引巴蜀、襟带洞庭”,号称“鱼米之乡”,是中国军民抗日大粮仓。
为了牵制中国军队南下远征缅甸,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中国派遣军”第11军主力和第13军一部,配备空军和毒气瓦斯部队,举兵16万,自华容至松滋地区之间分3路向湘西北发动强攻,妄图一举占领常德,并威胁长沙、衡阳。
中方共约21万官兵奋起抗击,在暖水街、茶元寺、石门、慈利等处谱写了一曲曲痛击日寇的英勇篇章。
在常德城保卫战中,74军57师8000男儿衔命守城,在常德民众的支持下,57师在师长余程万将军的指挥下与4倍于己的日军苦战16昼夜,殉国8000,歼敌近万,最后仅余100多人突围。
12月3日,常德失陷。
57师将士以一师兵力守弹丸之地达16天,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得了主动,迫使进城没几天的日寇仓惶撤退。
12月9日,常德光复。
12月20日,日军伤亡3万,败退驻地。
常德会战进行期间,正值“开罗会议”,举世瞩目。
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常德守城将军的姓名,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保证“常德就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会战的胜利,使国民倍受鼓舞,盟军为之欢呼。
常德军民浴血鏖战,惊天地、泣鬼神。
1945年建立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章城郊争夺(上)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攻克石门,随即将战略重点转向进攻常德。
日军第116师团攻占津澧后,则以主力摆脱我第44军的追击阻截,急速向常德逼近。
二十一日,日军第3师团占领桃源、陬市后,即率部强渡沅江,直向常德城沅江南岸约30华里的斗姆湖一带逼近,以截断城内守军退路。
抗日战争常德会战结果介绍
在1943年的时候日本为了能够牵制住中国军队的力量,并且试图获得中国地区的物资资源,所以在常德地区发动了战争。
日军方面为了达到目的在这次战争前准备了十万军队,而中国方面则派遣出二十一万士兵,所以说这次战争规模也是比较盛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常德会战结果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那么常德会战结果是怎样的呢?
常德会战结果还要从11月23日、24日开始说起,日本在这短时间从度过了长江,开始回到原来驻守的地方。
国共力量在此之后开始追击,但是只和日本的掩护部队发生了一些小的战争,到了12月25日的时候,国共方面已经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将战局恢复到没有发生战争时期的境地,到这个时候常德会战才算是结束了。
常德会战中双方都运用了空军的力量,在这次战争中国军队共毁坏了日本的二十五架战机,受到损坏的战机数量在十九架。
常德会战结果显示中国方面在这次战斗中总共损失的人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而且还有三位师长在这次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而日本方面虽然没有中国的损失巨大,但是中国军队还是成功的打碎了日军的目标。
日本在战争之后公布了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据说在战争中死亡人数在1274人,而受伤的人数也达到了2977人,可是这个统计是日方公布的,并不是一定是真实的。
根据日本当时出动的人数来说,当时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简介余程万率部8000人守卫常德城
导语:1943年11月初,侵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向中国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的常德地区发动攻势。
日军第11军纠集5个师团及伪军共1
1943年11月初,侵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向中国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的常德地区发动攻势。
日军第11军纠集5个师团及伪军共10万余人,出动飞机130余架,在横山勇司令官指挥下,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中国守军集中了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飞机100余架,在常德城及外围地区与敌接战。
11月3日,第七十四军57师师长余程万率部进入常德城,迅速疏散全城民众,建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战日军。
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对常德守军实施猛烈轰炸,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又发起无数次的白刃冲锋。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第57师守城官兵拼死抵抗,依托阵地节节阻击,与敌苦战16昼夜,全师官兵9000余人生还者不足百人。
12月3日,常德失守。
常德会战阻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为中国主力部队完成对敌反包围赢得了主动。
常德城攻防战之际,20余万中国军队在常德外围与10多万日伪军展开激战,将企图进犯常德的日第13师团牢牢牵制在常德西北。
12月9日,驰援的第九战区4个军打败日军,一举收复常德。
同时,第六战区转守为攻,收复失地。
敌军被迫返回原地,战略攻势未能得逞。
常德会战是正面战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生活常识分享。
常德血战之后的余程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卑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与倭贼做最后拼杀,誓死为止,以报国恩,并祝胜利。
”常德血战,虎贲师用骨岳血渊再次捍卫了荣誉。
2009年12月8日,一部名为《常德大血战》的电影杀青。
这部重现当年惨烈战场的电影,核心人物——57师“虎贲师”师长余程万由香港演员吕良伟扮演。
开头一段,即是余程万给司令长官孙连仲发电报。
孙接获电文,当即泪如雨下。
此一役,虎贲师扬名中外,而师长余程万,在经历辉煌后,留给后人的,惟有一声叹息。
一本书换来的太太常德保卫战,8000余虎贲抵抗日军,仅存83人。
常德血战后,余程万被人敬为“忠骨英魂”,有人写藏头诗赞之:虎视群倭意难平,贲威飒飒震乾坤。
不过,正是这位虎贲师长,却在常德收复后,差点被蒋介石枪毙。
常德血战的最后一刻,守军只剩300余人,而援军迟迟未到。
部下苦劝坚请下,余程万带200余人突围,与援军会合后,又杀回常德。
然而,“突围”被一些人认为是遗弃部属放弃守土,余程万被拘。
4个月后,经人求情,余才无罪释放,随即被任命为74军副军长。
为了纪念常德血战,余程万派两位手下找到了当时的小说名家张恨水,希望他能够写下虎贲军的感人故事。
张恨水先是推脱,因为他不懂军事,“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书生,又没到过战场,无法下笔”。
两位虎贲没有气馁,而是在张恨水附近住下,常常去找张聊天,久而久之,竟成了朋友。
当两人旧话重提,张恨水无法推辞。
1945年春,张恨水正式动笔写《虎贲万岁》。
小说完稿后,张恨水婉拒了余程万的丰厚酬金,甚至连请吃饭都没去,但是接受了一件礼物:一把从日俘手中缴获的战刀。
《虎贲万岁》出版后,57师扬名中国,也大大地提高了余程万的知名度。
一位很漂亮的苏州小姐看了书后,决心不顾一切委身于张恨水笔下的“虎贲英雄”。
此时抗战已胜利,余程万的军队驻扎在南京。
一次他去上海游玩,见到了这位苏州小姐。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常德这战不好打自从日军突然转向南下,战局就已经非常清楚,日军的目标就是常德。
此时第六战区高级幕僚对日军对于常德的攻势还有疑问,主要对于日军是永久性占领常德,还是为了围歼常德附近国军主力(也就是打完就撤),不能肯定。
不过,战区司令官孙连仲认为,无论日军目的是什么,常德都不能轻易放弃,务必击中第六战区主力以常德为中心和日军决战。
基于这种判断,总司令孙连仲和参谋长郭忏立即作出相应的部署调整。
具体部署为:以抗日铁军74军的第57师防守常德城,务必死守,尽量争取时间;以已经被击退的第29集团军第44军,固守常德北面的太阳山、太浮山和盘龙桥地区;以王耀武兵团第100军、第74军主力攻击,常德西北至慈利地区之敌,以策应常德的防守;薛岳第9战区增调来的4个军(李玉堂兵团和欧震兵团),在常德以南地区集结;从宜昌西北三斗坪调来的江防军精锐第18军进攻津市和澧县,在后方牵制敌人。
第29集团军73军此时伤亡太重,余部仅剩10多个连,只能编组起来于敌人侧后做骚扰战。
比较倒霉的是,由于29集团军迅速崩溃和擅自南撤,打乱了整个战役部署,让日军掌握了局部的主动权。
第六战区主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还在北面100到200多公里外同日军39师团混战,短时间内不能赶到常德。
而北线的26集团军距离更远,至于33集团军还在长江以北,都顶多只能攻击日军后方,起不到直接的支援作用。
目前最有可能解围常德是南面的李玉堂兵团,因为他们正面目前只有日军68师团一个师团,约1万多人。
68师团战斗力是此次日军参战5个师团中最差的!虽然29集团军刚和日军交战没多久,孙连仲就命令驻扎在衡阳的第九战区李玉堂兵团(第10军和第99军)就赶赴常德增援,毕竟衡阳距离常德有300多公里距离,沿途公路因为多次大战被破坏的非常厉害,预计日军攻打常德最少7天以后,李玉堂兵团才能赶到这一线,发动对常德南面的攻击。
至于常德西面虽然有100军和74军2个师,还有44军74军残部,总兵力约4万人。
常德会战有什么真相常德会战,中国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拿下胜利,此战成为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
除了战场交锋外,日本更丧心病狂的出动细菌战。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常德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常德会战的真相战死就是光荣”——师长余程万发布战前动员令“无论敌人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1943年11月15日,余师长发布了一个3563字的《陆军第57师司令部文告》。
“我们那个团原来安排守东门到北门。
”书记说起62年前的那场战斗,往事历历在目,“我跟在团长身边,每次师部传达的作战指令我都奉命记录。
”1941年4月,21岁的吴荣凯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作别,和同乡董子辉、罗子桃报考驻守长沙的74军军医处医护班,“我们都被录取了。
”吴荣凯说,在浏阳的培训只是半年,随后便开始了长沙会战,之后又奉调代号“虎贲”的常德57师,师长余程万。
1943年6月,鄂西战争结束,57师留守常德,“守备常德,与日军必有一战,余师长和上峰早就料到了。
”吴荣凯说,“洞庭湖是鱼米之乡,也是通往当年的陪都重庆的必经之地,日军为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军队抵抗的信心,企图占领常德和洞庭湖周边地区,是预谋已久的。
”“1943年11月15日,余师长发布了一个3563字的‘陆军第57师司令部文告’,也是战斗紧急动员令。
”吴荣凯说,一直有人怀疑是否有这个文告,“我可以证明,这个文告不但有,我还记得里面的内容。
”文告回顾了57师在以往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讲了得名“虎贲”师的来由,而重点则讲了57师面临的即将开展的常德保卫战的形势。
“常德北邻洞庭湖,南靠沅江,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方,在战术上是不利于固守,但是军人的天职是保国为民,我们决不能因为常德地形不利而意志动摇,命令不容任何人打丝毫的折扣。
”62年后,吴荣凯几乎仍能背出文告的内容,“我们的战斗任务就是在城外画的直径40余里的不等边五角星内,我们不能走出这个圈子,无论敌人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战死就是光荣。
常德保卫战电影观后感《常德保卫战》是一部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敌人艰苦卓越的战斗,在战争中显现出智勇双全的军人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观看完《常德保卫战》后,我深受触动,对这段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充满敬意。
下面,我将从剧情、人物塑造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展示。
首先,电影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常德保卫战的艰难与复杂。
敌人的进攻如同洪水般袭来,但是常德的军民没有退缩,他们英勇抵抗,坚决捍卫家园。
电影中展现了常德保卫战的几个重要阶段,通过细腻的情节展示了不同的战斗形式和策略。
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每一个角色在战斗中的痛苦和努力,战争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伤痛,更是对家园的深深依恋。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相当精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军官,他坚信人民力量的强大,带领全体战士坚守阵地,对抗敌人的侵略。
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成为众人的楷模。
还有一位平凡的老师,在战争中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枪,保护学生们的安全。
这些人物形象跳出了屏幕,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常德保卫战》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展示了中国军队在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坚毅不屈和勇敢牺牲的精神。
这场战斗是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一战,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和不屈民族精神。
通过电影,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艰辛和奋斗,进一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常德保卫战》还对战争的荒谬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展现战争中的种种细节,观众不仅仅可以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更能够思考战争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意义。
这种思索有助于我们对和平的珍视,对战争的警惕,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观看完《常德保卫战》,我对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意。
中国军队曾经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无数战斗中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战役背景日军攻击常德试图牵制国军
导语: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战役背景
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
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日军第11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第五、第六、第九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
生活常识分享。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近日吕良伟主演的《喋血孤城》开始在全国公映,这部关于常德保卫战的影片也引起了一片热议——国军抗日王牌军第74军第57师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12昼夜,直至全军覆没。
实际上当时在第57师周围部署的国军部队多达二十万之众,却为什么对其救援迟迟未至?各种解释纷繁,实际上国军整体战斗意志匮乏,内部山头派系林立造成的利益排挤等原因导致的国军战斗力低劣才是救援迟迟未至的真相。
本专题绝大部份文字出自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又名郭汝桂,中国重庆铜梁县人,曾为民国时期国军中将。
郭汝瑰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此后他历经十年先后在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全面的军事教育。
抗战爆发后,郭汝瑰随所在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会战,因表现优秀逐步升迁。
抗战结束后他又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并两次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宜宾率领第72军起义。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
(以下开始除图片的文字图注和编者按外,其它大部分皆为郭汝瑰所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原文,略作删改,编者按中部分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文字。
)常德会战简要地图,国军从最开始的部署就是将常德用来固守,以吸引日军的重兵。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在中国战场上,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位于湖南湖北的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
由于常德是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附近集结有大量主力部队。
日军为了达到既可牵制中国向滇、缅转用兵力,又可打击主力部队,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所以决定以常德为进攻目标,常德会战由此发生。
国军制定大包围战术中国方面对日军在1943年9月以来的频繁活动也有所察觉,第六战区判断当面日军将发动进攻。
经过各方面情报汇总,中国军队在10月下旬定下了作战计划,决心以一部兵力占领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主力向澧水及沅江两岸集中,待机全面反击而歼灭日军。
而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让抗战王牌军——74军中的王牌,拥有“虎贲”称号的57师固守常德,以将日军吸引至常德附近,尔后转移攻势,以强大的外线兵团将其围歼于常德与洞庭湖间地区。
因而从整个国民政府的作战指导思想来看,常德从常德会战一开始就将其作为第2个台儿庄来吸引日军的重兵,而后再以外线的重兵集团对日军进行围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战计划中还包括有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的重要一步,事后证明这个阶段的作战对后面的战局发展影响重大。
外媒拍摄的常德会战时,中美指挥官进行部队部署时的图片,这次战役计划构想本来很好,可很多部队执行得却一点都不彻底。
日军5日即突破一线阵地和纵深1943年11月2日傍晚,日军第11军从长江南岸的宛市、弥陀寺、藕池口、石首、华容一线,自右(北)以第39、第13、第3、第116、第68师团并列向国军第10、第29集团军新江口、米积台、章田市、百弓嘴亘洞庭洞西北畔的滥泥沟之线发起进攻,主攻方向为王家厂,助攻方向为安乡。
战斗至3日晨,守军第一线阵地先后多处被突破,其中第九战区第99军的第92师不战而退,该日守军退守狮子口、公安、甘家厂、松滋河两岸之线。
11月4日,原在第3师团后方跟进的佐佐木支队从第13、第3师团之间加入战斗。
当日中午攻占公安。
迄6日晨,日军攻占茶园寺、王家桥、新河市、东岳庙、甘家厂、三汊垴、新码头、安乡、鱼口等地,日军第13师团紧随后撤守军,于当日傍晚突入暖水街东端。
守军第10集团军退守聂家河、王家畈、两河口、暖水街、闸口、王家厂、九王庙之线主阵地;第29集团军退守永镇河、红庙、龙山、涂家湖之线。
此时距离会战开始仅5日,洞庭湖周围的滨湖地区就已大部为日军占领。
“友军”策应作战毫不积极11月8日8时,第六战区接到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命第10集团军即刻集中主力,击破向暖水街突进的日军;令第26、第33集团军各以约1个师的兵力,分向宜昌、当阳、荆门各附近寻求日军弱点攻击,策应第10集团军。
11月9日拂晓,第10集团军尚未发动反击,日军第39师团已向左翼第185师丁家大山、王家畈阵地发起猛攻;日军古贺支队则由刘家场突破了第185师右邻第199师两河口附近阵地,突进至十三条岭附近;日军第13师团亦由暖水街左右后方的马踏溪、干溪滩附近向西突进。
第10集团军无法实施反击,因为除暂6师主力仍在暖水街西北的油榨口一带与日军苦战外,其他部队都退至子良坪、河口、陵坡、马溪沟之线。
此后由于第10集团军的西撤,困守暖水街附近的暂6师主力陷于孤立。
为避免被歼,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于9日夜令该师向子良坪突围放弃暖水街。
同日,江防军及第33、第26集团军曾向荆门、当阳以北日军实施牵制性进攻;第九战区第30、第27集团军亦曾向羊司、临湘方面日军攻击,但均未影响日军第11军的攻势。
日军占领子良坪东西之线、切断第10集团军与第29集团军的联系。
编者按:第六战区第一线阵地及纵深均为河湖交错、池沼密布的天然障碍地带,易守难攻,而且战区已经经营多年。
如果各级指挥官能够以后来第57师保卫常德的精神,用机动防御逐次抗击日军,则本应可以迟滞其前进速度,并给予相当大的损耗;但由于多数指挥官一触即退,致日军发起进攻后短短5天时间就深入至暖水街、王家厂及澧水之线,而且极少损耗和伤亡,同时也丢失了大多数天然利于防守的地域,反而为日军所占据这导致了日后对常德增援作战时面临了巨大障碍。
高级指挥官缺乏战斗意志是这一阶段作战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实际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后期,尽管日军的战斗力不断下滑国军装备日益改善,但国军的大多数高级将官的战斗意志却大大消减。
在之后的1944年豫湘桂大作战中,这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数十万经营驻地多年的国军在遭受日军攻击后,几乎未做什么抵抗便立即撤退,最后竟至形成大规模溃退,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接近当时国统区面积的一半,损失异常惨重。
另外,第六战区和军事委员会部署的第33、第26集团军及第五、第九战区的策应作战也并未积极、坚决地执行,因而丝毫也没有对日军第11军进攻常德起到任何有效的影响。
实际上国军中“山头”林立,高级将官们都有本属于自己的帐,如果日军不在自己防区或者对自己威胁不大的话,都不愿投入过多兵力以避免消耗自身过多力量。
换句话说,友军的生死存亡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第6战区和第9战区大致分界图(红线和雪峰山为分界线)。
湖南因为拱卫陪都重庆的原因在抗战中一直是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双方曾多次爆发大型会战。
但由于国军中“山头派系”林立,国军这两个战区的部队联合作战少有上佳表现。
著名的常德十景之一的德山,其孤峰岭是常德城南的制高点,但由于当时驻守该处的守军第63师188团团长邓先锋带领部队逃跑,致使日军轻易占领,并封闭了常德守军的退路。
图中小图为在外线作战中牺牲的暂5师师长彭士量。
日军占领子良坪东西之线之后,留置第39师团、宫胁支队、古贺支队于暖水街一带,对第10集团军进行牵制性作战,以掩护其主力后方。
其主力第13、第3师团及佐佐木支队则于12日趋新门市、龙洞峪、胡家珊以南地区集结,准备向常德进攻。
11月13日,日军以常德为目标发起新一轮进攻,当面防御的国军阵地很快就被相继突破,多支部队开始退却。
其中73军由于仓皇转移,又屡遭日军尾随追击及超越追击,部队陷于混乱,暂5师师长彭士量于突围途中牺牲,第15师及第77师在混战中大部溃散及伤亡,迄16日夜,仅少数人分途向西南突出重围。
第73军军长汪之斌因作战失利,后被战区撤职,由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彭位仁兼任该军军长。
11月15日晚,日军第116师团按照计划从澧县以北地区及合丸台向澧县及龙山进攻加入作战。
至11月18日日军已从西、北、东三面对常德形成包围态势。
日军这时也集中全力对第74军发起猛攻。
20日18时,日军成功占领桃源,切断了第74军主力与其防守常德的第57师的联系。
22日,日军第68师团占领了汉寿,配属的户田部队占领了常德南方外围前进据点德山,封闭了常德守军的退路。
此时,作战重心已转移至以常德市为中心的附近地区。
[详细]日军大量增加阻击部队11月24日,常德基本上已被包围,守军北、南两方面的增援部队虽尚未到达常德附近地区,但军事委员会认为反击决战的时机已到,因此于10时向第六、第九战区发出训令。
当第六、第九战区遵照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开始向包围常德的日军采取包围态势行动时,日军担任攻击的部队也正向指定的攻击方向接近,作进攻常德的准备。
11月25日,日军全线进攻开始前,日军多支部队已发起进攻,争夺常德外围阵地的战斗即全线展开。
激战至黄昏后,守军阵地多被摧毁。
而入夜后,日军已逼近西门、东门、北门。
常德保卫战开始的第一天,守军即面临极为严峻的局面。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被击毙的日军尸体。
经过多年的战法总结,国军逐渐将这种大包围外线战术当作对日的一种主要战法来运用,殊不知日军也会与时俱进改变战法。
军事委员会的作战指导思想虽然是企图将日军吸引至常德附近,尔后转移攻势,以强大的外线兵团将其围歼于常德与洞庭湖间地区。
但在日军以半数以上兵力实施阻援的情况下,第79、第66、第18军此时尚远在澧水以北,第74、第100军亦被阻于岩泊渡、龙潜河、盘龙山以西,而第九战区北援的第10、第99军目前尚在资水以南,均难济当前之急。
编者按:国军常德会战最初制定的大包围战法,最早源自台儿庄战役的成功经验,之后经过武汉会战和多次其他会战的发展,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推出“天炉战法”时达到顶峰,在与日军的大型会战中屡试不爽。
这种战法的思想通常是:当日军发起进攻时,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尽量地拖累和疲耗敌人,达到这一目的后,便自动向斜侧后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线撤退),绕到敌人的包围线外面去,和外线的重兵集团从更大的层面上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最后将包围之敌予以歼灭。
但对日军来说,在与国军多次交锋后,日军也渐已熟悉国军这种战法的特点。
在此次常德会战中,日军特地将半数以上的兵力用来阻截国军对常德的增援部队,其实其目的不单是进行阻截,更重要的是让国军外线部队无法形成反包围圈,从而完全破解了国军的此种战术。
国军第57师官兵在一片废墟中仍坚持与日军作战,作为国军中王牌的王牌,57师的战斗意志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