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或限制的有害物质管控标准
- 格式:xlsx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2
有害物质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进料、生产用物料、元器件、产品和制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的零件、材料及设备的有害物质管理,确保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有害物质参照《有害物质清单》。
3. 定义3.1有害物质(HS):泛指任何物质列表于WEEE、ROHS及REACH指令,以及任何顾客所额外要求禁止使用的,且可与“限制物质”互换使用。
3.2无有害物质(HSF):泛指减少或消除列表于WEEE、ROHS及REACH指令,以及其他适用的标准或法律法规。
3.3限制物质(Restricted Substance):泛指任何物质列表于WEEE、ROHS及REACH指令,以及任何顾客所额外要求禁止使用的,且可与“有害物质”互换使用。
4. 职责4.1 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制订和不断完善无有害物质管理流程,确保符合体系运行要求和公司内部实际运作要求;负责在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4.2 公司品质部负责制订有害物质的含量达标标准,技术条件;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
4.3 营销部负责及时提供外部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4.4 采购部负责寻找符合无有害物质要求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负责与其签订相关合作事宜的协议。
4.5 品质部负责收集国外关于适用于无有害物质的标准或法律法规要求,负责监督各职能单位对有害物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并牵头组织编制相关标准、通知及相关整改文件,并维护到公司内部文件进行正式公布以及相应的考核。
4.6 设计部门负责参与制订或完善相关技术文件。
4.7 品质部负责对所有外协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禁用限用物质符合性抽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混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审核各种相关的绿色标识(如ROHS绿色标识)。
有害物质禁用限制清单及准则以下是有害物质禁用限制的清单及准则,以确保安全环境和健康风险的最小化。
1. 监管背景有害物质禁用限制的制定是基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物质的识别和控制。
监管机构负责确保禁用限制的执行,并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方针。
2. 清单与分类有害物质禁用限制的清单根据危害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类,以帮助企业和个人了解及遵守相关规定。
以下是常见的有害物质禁用限制清单分类:2.1. 剧毒物质 (Highly Toxic Substances)此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使用和处理此类物质需要极高的安全标准和措施。
2.2. 致癌物质 (Carcinogenic Substances)这些物质已被确认为能引发癌症的因素。
使用和接触此类物质应谨慎,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指南和措施。
2.3. 致畸物质 (Teratogenic Substances)这些物质对胚胎和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畸形的影响。
与此类物质接触需要小心,并遵循适当的保护措施。
2.4. 有害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s)此类物质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但与剧毒物质、致癌物质和致畸物质相比,危害程度较低。
2.5. 定向禁用物质 (Restricted Substances)这些物质基于特定用途或限制含量被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
企业和个人应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方针,确保合规性。
3. 遵守准则为了遵守有害物质禁用限制的准则,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 确保了解相关法规和指导方针,并将其应用到适当的场景中。
- 对于禁用物质,严格遵守相关限制,并寻找替代品或替代方法。
- 标记和标识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以便用户和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和处理这些物质。
- 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 定期检查和评估使用有害物质的风险,并更新控制措施以确保安全性。
4. 监管责任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执法有害物质禁用限制的规定。
有害物质禁用限制指南及标准
概述
该指南旨在帮助组织和企业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害物质,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它提供了有关禁用或限制有害物质的指导原则和标准。
1.为什么需要禁用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禁用有害物质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国际法律和相关法规要求限制某些有害物质的使用。
2.禁用有害物质的指导原则
替代性原则:优先选用无害或较少有害的替代品。
最低风险原则:确定使用有害物质的必要性,并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
维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原则:确保使用物质的过程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合规性原则:符合国家和国际法律法规的规定。
3.有害物质禁用的标准
国际标准:遵守国际标准和规范,如ISO标准。
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如REACH法规。
行业标准:了解并符合相关行业的有害物质限制标准。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确保产品不含有害物质。
4.指南实施步骤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评估现有产品和过程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制定禁用或限制有害物质的政策和计划。
培训员工和供应商,提高对有害物质禁用的认识。
建立监测和审核机制,确保实施效果。
结论
禁用有害物质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遵循相
关指导原则和标准,组织和企业可以实施有效的有害物质管理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ISO
REACH法规。
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及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及标准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要求。
目的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及标准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危险化学物质的威胁。
通过禁止或限制某些危险物质的使用,这些清单和标准有助于降低人们暴露于有害物质的风险,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清单和标准内容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和标准通常包括对某些有害物质的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规定使用的最高限量。
这些物质可以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或对生产和使用过程不安全的物质。
清单和标准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所涉及的行业和国家的立法和规定。
然而,一般而言,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禁用物质清单:对某些危险化学物质的使用进行完全禁止。
2.限制物质清单:对某些危险化学物质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其浓度或使用量。
3.标准要求:围绕使用和处理危险物质的规定和要求,例如安全操作程序、风险评估等。
遵守要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企业和个人需要遵守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和标准的要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适用的禁用和限制:企业和个人应了解适用于其行业和地区的相关禁用和限制清单。
2.替代物质的使用:如有必要,寻找并采用替代物质,以减少或避免使用禁用或限制的物质。
3.资源回收和处理:合规企业和个人应妥善处理、回收或处置禁用或限制的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资料备案和报告: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禁用限制危险物质的使用情况记录和报告。
结论禁用限制危险物质清单及标准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和个人应了解适用的清单和标准要求,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合规。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少危险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禁用限用有害物质目录及规范目录1. 简介1.1 目的和范围1.2 背景2. 禁用有害物质2.1 定义2.2 禁用原因2.3 相关法律法规3. 限用有害物质3.1 定义3.2 限用原因3.3 相关法律法规4. 规范4.1 标准和指南4.2 检测和验证要求4.3 替代品推广5. 实施与遵守5.1 责任和义务5.2 违规处理6. 结论7. 参考文献1. 简介目的和范围本文件旨在制定禁用限用有害物质目录及规范,以确保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环保和安全性。
背景随着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日益严重,许多国家和组织对有害物质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禁止,以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健康。
2. 禁用有害物质定义禁用有害物质是指在产品和制造过程中禁止使用的被认定为有害的化学物质或化合物。
禁用原因禁用有害物质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健康,减少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相关法律法规禁用有害物质的使用通常受到国家法律和国际标准的限制,如欧洲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等。
3. 限用有害物质定义限用有害物质是指在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限制使用的被认定为潜在有害的化学物质或化合物。
限用原因限用有害物质的主要原因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
相关法律法规限用有害物质的使用通常受到国家法律和行业标准的限制和规范,如限制有害物质使用指令(RoHS)等。
4. 规范标准和指南制定禁用限用有害物质的目录和规范时,应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指南,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检测和验证要求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检测和验证要求,以确保禁用和限用有害物质的合规性。
替代品推广鼓励和推广环保、低风险的替代品,以替代有害物质的使用,促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5. 实施与遵守责任和义务制造商和供应商应负责确保产品和制造过程符合禁用限用有害物质的目录和规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禁用限用有害物质的目录和规范的行为,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处罚,以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内部公开▲Q/ZX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Q/ZX 12.208–2005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2005-03-15 发布 2005-04-01 实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1范围 (1)2引用规范性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 (2)4.1环境物质说明 (2)4.2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 (2)4.3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说明 (3)4.4包装材料限制物质(重金属)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7)4.5电池限制物质 (7)5环境物质测试 (8)5.1总要求 (8)5.2包装材料重金属含量 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9)5.3测试设备要求 (10)6环境物质参考法令 (10)附录A (资料性附录)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实例说明 (11)前言本标准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产品标准中的环境物质要求部分。
本标准通过明确中兴通讯产品的部件或设备中所含环境管理物质中的禁止使用物质和限制使用物质,使ZTE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系统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
本标准最终解释权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康讯工艺技术部负责维护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康讯工艺技术部提出,技术中心规划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康讯工艺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建贾变芬。
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中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最大含量的要求以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终端产品的绿色材料采购、供应商绿色材料认证以及绿色终端产品的研发选型。
本标准适用于中兴通讯设计、制造、销售并且发布的绿色终端产品;或中兴通讯委托第三者设计、制造、贴有中兴通讯的商标进行销售或发布的中兴通讯绿色终端产品;或第三者委托中兴通讯进行设计、制造的绿色终端产品(但是,由该第三者指定的部件、材料除外)。
有害物质管理规范1 目的本规范旨在为公司内部及供应商的采购﹑品管及研发团队提供有害物质的管控要求﹐以帮助其了解和明确有害物质在环境法律法规方面和市场方面的要求﹐以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防止含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组件及产品流入公司或下游厂商并被使用,降低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之目的。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使用于产品和生产制程的有害物质的限制﹐适用范围如下:2.1公司设计和制造的产品。
如果最终客户有特定的环境技朮标准要求﹐应遵守最终客户的要求。
2.2提供给公司或由公司采购的用于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元件、部件、组装件、副资材、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
如果最终客户有特定的环境技朮标准要求﹐应遵守最终客户的要求。
3 参考文献3.1 WEEE﹕2012 年7 月4 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2012/19/EU 指令。
3.2 RoHS﹕2011 年6 月8 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电子电气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2011/65/EU 指令。
3.3 REACH:2006 年12 月18 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第1907/2006(EC)号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
3.4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94/62/EC 指令及其修正。
3.5 德国关于包装废弃物禁用和再循环法令(包装法--VerpackV),1998 年8 月。
3.6 中国RoHS﹕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标准(如GB/T 26572-2011 和GB/T 26125-2011)。
3.7TSCA﹕1976 年美国法典关于有害物质控制法案。
3.8加利福尼亚州法规93120关于降低复合木制品甲醛排放的有毒物质空气传播控制措施。
4 术语4.1物质:是在自然状态下或通过任何制造过程获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为保持其稳定性而有必要的任何添加剂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杂质﹐但不包括任何不会影响物质稳定性或不会改变其成分的可分离的溶剂。
有害物质管理规范1) 存在于原材料或制成品中,但不是其主要成分;2) 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4.5有害物质:指能够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卤素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4.6环保要求:指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XXXWEEE、RoHS和REACH等指令,以及中国RoHS和美国TSCA等法规。
5要求5.1 有害物质禁止使用禁止使用以下物质或其化合物:1) 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等重金属和卤素化合物;2) 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高于环保要求的限制值的有害物质。
5.2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以下物质或其化合物:1) 镍、铬、锡等重金属和卤素化合物的含量应符合环保要求的限制值;2) 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应符合环保要求的限制值。
5.3 原材料和组件的管控1) 原材料和组件的供应商应提供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测试报告,以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2) 公司应建立原材料和组件的有害物质清单,并定期更新;3) 原材料和组件的入库检验应包括有害物质的检测。
5.4 产品的管控1) 公司应建立产品的有害物质清单,并定期更新;2) 产品的制造过程应符合环保要求;3) 产品的出厂检验应包括有害物质的检测。
6实施6.1 公司应建立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6.2 公司应对供应商进行有害物质管控的培训和指导;6.3 公司应定期对原材料、组件和产品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和监控;6.4 公司应对有害物质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提高员工和供应商的环保意识。
本规范的实施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4.1 自然材料中含有的物质,在工业材料中使用时,在精制过程中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例如自然杂质。
4.4.2 在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在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
4.5 极限浓度是指根据各国环境法规要求,允许某种物质或元素在均质材料中存在的最大浓度,也就是说,当该物质或元素的浓度等于或超过该浓度时,必须禁止使用。
rohs六种有害物质标准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指令是欧盟针对电气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所制定的一项法规标准,旨在限制和减少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ROHS指令将六种有害物质认定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物质,这其中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
下面将对这六种有害物质进行详细介绍。
1. 铅(Lead)铅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较高的危害。
它广泛应用在电线和电缆、电池、电子电路板、焊接材料等电子产品中。
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肌肉和生殖系统的损伤,并且对发育中的儿童和胎儿有特别的影响。
ROHS指令对电子产品中的铅含量限制为0.1%。
2. 汞(Mercury)汞是一种高度有毒且易挥发的重金属,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强烈的生物累积性。
汞可出现在电子产品的荧光灯、电池、开关等部件中。
摄入汞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并对肺、肾脏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ROHS指令对电子产品中汞含量的限制为0.1%。
3. 镉(Cadmium)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
它广泛存在于镀铬制品、电池、半导体、电子电路板和螺栓等电子产品中。
摄入镉可以严重危害肾脏、骨骼和呼吸系统,甚至导致癌症。
ROHS指令对电子产品中镉含量的限制为0.01%。
4. 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六价铬是一种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过程中。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池、印刷电路板和其他涂饰物中,可导致呼吸系统损害、皮肤过敏和肺癌等疾病。
ROHS指令对电子产品中六价铬含量的限制为0.1%。
5. 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多溴联苯是一种阻燃剂,常被用作电子产品中的塑料添加剂。
PBBs对环境和生物体都具有较高的毒性,可以累积在食物链中,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造成危害。
ROHS指令对电子产品中多溴联苯的限制为0.1%。
有害物质禁用限用清单及准则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禁用和限用的清单和准则,以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禁用和限用有害物质是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关注重点,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定义为了避免歧义,以下术语在本文档中具有如下含义:- 有害物质:指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或物质组合。
- 禁用:指完全禁止使用特定的有害物质。
- 限用:指限制使用特定的有害物质的数量或浓度。
有害物质禁用清单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有害物质,其使用应被完全禁止:1. 汞及其化合物:汞是一种有毒物质,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有危害。
2. 铅及其化合物:铅对儿童和孕妇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发展具有潜在危害。
3. 致病物质:包括类癌物质、致畸物质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
有害物质限用准则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有害物质限用准则,供相关行业和组织参考:1. 限制浓度:限制有害物质在产品或材料中的最高允许浓度。
2. 替代方法:推动研究和开发无害物质替代品或替代工艺。
3. 临时豁免:在特定条件下,允许有害物质的暂时使用,但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时限。
法律依据本文档中所规定的禁用和限用准则应遵守相关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参考的法律依据包括但不限于:- 环境保护法- 化学品管理法- 进出口标准结论制定有害物质禁用和限用清单及准则对于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各相关行业和组织应积极配合,并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有害物质的禁用和限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实现。
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方式采取分级管理1环境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过程。
在环境管理中,物质管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质管制方式的采取分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和监管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方式采取分级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有害物质的管控。
而采取分级管理方式是为了根据不同物质的危害性和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
二、分级管理原则1. 危害性评估:对于每种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全面的危害性评估,包括毒性、生态影响等方面。
2. 风险评估:在危害性评估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每种有害物质的风险等级。
3. 分类管理:根据不同有害物质的风险等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分级管理方式1. 禁止使用:对于危害性极高、风险等级最高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禁止使用,以防止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 限制使用: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有害物质,可以限制其使用范围和数量,并且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3. 替代材料:针对某些有害物质,可以推广和使用替代材料,以减少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使用量。
4. 排放控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使用的有害物质,需要采取排放控制措施,确保其排放浓度和总量在安全范围内。
5. 循环利用:对于可能具备循环利用潜力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分级管理案例1. 防腐剂管理- 危害性评估: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某种防腐剂存在一定的毒性和生态影响。
- 风险评估: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该防腐剂的风险等级为中等。
- 分类管理:对该防腐剂进行限制使用,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并且使用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制。
2. 化学品管理- 危害性评估:根据化学品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全面的危害性评估。
RoHS禁止有害物质的测试标准及方法(目前所用的测试方法是业界默认的方法,并非欧盟强制规定的)1,重金属――镉
ROHS限制值为:100PPM
测试标准:EN1122
方法:
a,将剪成小碎片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
b,将烧杯从加热板上移走,冷却,再加入双氧水
c,重复步骤b,使反应溶液不再起泡且澄清之后,将烧杯从加热板移走,冷却
d,将溶液过滤,滤液以支离子水定量,再以感应耦合电浆院子放射光谱仪检测。
2,重金属――铅
ROHS限制值为:1000PPM
测试标准:US EPA3050B
方法:
a,将样品放入烧杯加入HN03加热
b,在室温冷却,加入H202再加热,直到反应完毕
c,重复步骤b
d,在室温冷却,再加入HCI并加热
e,将冷却液过滤并加以去离子水定量,再以感应耦合电浆原离子放射光谱仪检测。
3,重金属――汞
ROHS限制值为:1000PPM
测试标准:US EPA3052
方法:
a,将样品剪成碎片放入微波消化瓶中,加和硝酸与氢氟酸
b,将微波消化瓶放入微波消化器反应直至完全溶解
c,将溶液过滤,滤液以去离子水定量。
再以感应耦合电浆原子放射光谱仪检测
4,重金属――六价铬
ROHS限制值为:1000PPM
测试标准:US EPA3060A&7196A
5,溴系阻燃剂
ROHS限制值为:1000PPM
测试标准:US EPA3540C。
ROHS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是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旨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该指令规定了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等。
ROHS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电子电气设备时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二、适合范围ROHS管理规范适合于所有生产和销售电子电气设备的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创造商、代工厂、组装厂、销售商等。
三、具体要求1. 禁止使用有害物质: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电子电气设备时,必须确保其产品中不含ROHS指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
应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原材料供应商签署ROHS合规声明,并定期进行供应链审查,确保原材料符合ROHS要求。
2. 建立ROHS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ROHS管理体系,包括制定ROHS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管理体系应涵盖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创造、检测检验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符合ROHS指令要求。
3. 定期检测和检验: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的电子电气设备进行ROHS检测和检验,以确保产品中无禁用物质的超标使用。
检测可以通过自行建立实验室或者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试项目包括有害物质的含量分析、材料成份分析等。
4. 记录和追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追溯体系,记录原材料的采购信息、供应商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结果等。
在产品浮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到具体的原材料和生产批次,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培训和意识提升:企业应定期组织ROHS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ROHS意识和知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ROHS指令的要求、有害物质的识别和替代、供应链管理等。
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了解最新的ROHS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
6. 审核和改进:企业应定期进行ROHS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产品的原/辅材料等中含有的环保物质采取禁止使用、计划废除、适用对象…等措施,以防其混入产品中,以达到有害物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客户的相关要求等。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委外的产品所涉及之环保直接材料、间接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等3.名词定义:3.1.环境管理物质:包含在产品直接、间接、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中,对地球环境和人体存在着显著影响的物质。
3.2 管理等级:为管理有害物质,按以下等级进行管理3.2.1 1 级:立即禁止(此级之物质或用途必须立即禁止使用或对含有物质进行允许浓度要求)3.2.2 2 级:计划废除(此级之物质或用途,规定一定时期后予以禁止,在达到或超过表中规定的日期后,此级物质转为"1"级,不能在外购材料及辅材中使用)3.2.3 3 级:目前没有规定全部废除的目标日期,但是指定并要求努力完全废除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中所含有的物质以及其用途。
当判断可以导入其代替的零部件、开发新材料和代替技术时,即可由3 级提升至2 级,同时逐步实现全部废除的目标。
3.2.4 除外项目:依据欧盟ROHS 排除条款现阶段没有代替技术方案的物质和用途部位。
3.3 含有:系指无论是否有意或无意,在产品里使用的外购模块、零部件或元件,或者为外购模块、零部件或元件所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充、混入或粘附该物质。
(在产品中无意地加入该物质,或制程中无意地加入,均视为“含有")。
3.4 杂质: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在精制过程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 (naturalimpurity) ,或者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但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
为改变材料特性而在主原料中所加入之“杂质"物质,及含有“杂质"混入或粘附于外购模块、零部件、元件及设备时,其浓度须遵守本标准中所规定之环境管理物质的允许浓度。
制造半导体元件时,有意添加的掺杂物,亦视为“杂质",若于半导体元件中仅有极微量残存,这种情况则不视为“含有"3.5 禁止供货时期:零组件及材料禁止向本公司供货的时期3.6 HSPM:(Hazardous Substances Process Management) 危害物质过程管理,所有相关各方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遵循准则,从而达到国际间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