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散文的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银杏郭沫若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呼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搓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巩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象音乐一样洋溢入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课外阅读】艾青《虎斑贝》赏析2 今天在散文版闲逛,发现了艾青诗作赏析活动,看了《虎斑贝》一时有感,但碍于关于这首诗的鉴赏要十月末才开始,于是只有把帖子发在这里。
《虎斑贝》是一首咏物诗,但作者竭力模糊人与物的界限,从开篇的第二人称,到结尾的第一人称,作者循序渐进的完成了物与人、人与物的带入。
开篇的那几句诘问似是对虎斑贝,又似是对自己,中段的两节咏叹说的是虎斑贝,但却是作者自己带入虎斑贝之后得来的感受,带着一种同命相连的珍惜和感同身受的泣诉。
这两节与其说是作者用来喻己,不如说是用来感叹和自己怀有同样操守的一群人,在残酷现实的蹂躏中,用温润而坚定的修养与意志去固守自己纯净内心的生存状态。
如果说在第二节中“物”的形象还比较清晰的话,那么在第三节里这种“物”的概念则明显的被削弱掉,加入大量人性化元素,由静到动,勾勒出生命由平缓到颠沛的过程。
而最后一节的豁然开朗,无论从意境上还是从情怀上都由低回激烈转向雄浑壮阔,物的概念彻底被抵消,人的灵魂占据全面的主导,坚定的印证读者:这是人的感受,是“我”的感受。
从全篇的节奏看,遵循由迟缓到紧促再到舒缓的过程;从全文的情绪看,遵循着由沉吟到思虑再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整部作品中,文字的节拍与情绪的节拍结合得很圆满,将感性的抒情与理性的推论结合起来,使人读后获得安定的振奋,而非焦虑的躁动,与作者当年的心境正相一致。
另外作者着意对物与人之外的第三方环境标志物进行刻画,利用通感引导读者的感受随着诗歌的整体意境前进。
由光亮处逐渐进入深海中,体会追忆所带来的阴寒晦暗感受;再由深海而乍见光明,那种温暖和开阔的感受与意境,几乎无需特殊体会就已经流转在读者的血脉中。
最后关于全诗的主旨,除了上面提到的借咏叹虎斑贝抒发以“我”为代表的生命群体,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傲岸情怀之外,诗中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流露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于必然而至的艰辛甘之如饴,对于偶然而来的转机心存感激;诗人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保留着对生活的希望与热爱。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四讲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知识精讲】散文的内容要点,是指散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散文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整体概括大多是要概括全文主旨,而局部概括则包括概括特点、概括词意句意段意等。
1.方法(1)如何筛选整合文中信息①准确定位——对内容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目确定的范围来进行。
这个范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以严谨的层次呈现,有时以散落在文中各个地方的形式呈现。
要想正确、完整地筛选信息,首先要把范围确定好。
②全面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注意进行信息比对,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③整合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题要点。
④顺畅连缀——用归纳转述、概括分析的语句,连缀要点,力求连贯。
(2)内容要点概括的三种方法①直接摘录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作答时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意义综合法。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3)内容主旨概括“5法”①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②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③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让知识带有温度。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答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留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谈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留意讨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四周,准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精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认真取舍,做出答案。
依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纳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缘由、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许多人能依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语文散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获“线索”,能理清思路。
天津市卷《片片蝶衣生》阅读作者:余映潮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18年第09期推荐理由:选文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同时也是咏物散文。
在中考试题中,选择咏物散文作为命题材料的并不多见,这表现出命题者独到的眼光。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者设计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客观题扩展了考查的范围;主观题设题精到,分别考查提炼概括能力、文句欣赏能力和对文段作用的赏析能力。
片片蝶衣生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拥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地惹人怜惜!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写景咏物类散文阅读》教案(鲁人版教案设计)写景咏物类散文阅读(一)一朵早醒的桃花(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
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
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
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
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
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
小学生常见八大类文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指南小学生常见八大类文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指南在小学阶段,阅读文章可以分为八类,每类文章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这八类文章分别为:写人类、记事类、咏物类、绘景类、忆理类、说明类、寓言类和散文类。
第一类:写人类文章写人类文章一般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写人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读懂人物语言。
3.分析人物动作。
4.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5.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分析细节描写。
7.抓住文章主要情节。
做事讲究效率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会抓紧时间,做事讲究效率的人。
元旦那天早上,爸爸带我去买菜。
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爸爸忽然对我说:“咱们先到电影院去看看有没有好电影的票吧!”我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跟着他向电影院走去。
路上,爸爸向我解释道:“现在刚早上8点,电影院买票的人还不多,咱们就趁这个时候去。
要是等买完菜再去,买票的人多了,提着菜又不方便,工作效率不就低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爸爸又用这个实例给我讲了“运筹学”,告诉我刚才我讲的那些就是生活中的运筹学。
这样,我又接触了一门科学,并对它有了初步认识。
来到菜市场,爸爸排到了买鸡的行列中。
他见我没事干,就叫我到别的柜台转转,看看哪个柜台人多,哪个柜台人少。
我在菜市场里东瞅瞅,西看看。
当看到顾客们一张张的笑脸和售货员一个个忙碌的样子时,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爸爸让我到各柜台转转,不也是运筹学吗?一来让我看看节日的气氛,为我增加写作素材;二来让我看看各柜台的售货情况,回去告诉他,他好决定再买点什么。
嘿,爸爸的运筹学用得真妙!我转回来,把自己的想法和见到的情况仔仔细细告诉了爸爸。
他见我把学到的知识掌握了,满意地笑了。
在一次狩猎中,老猎人发现了一只藏羚羊和它的孩子。
他瞄准了母羚羊,正准备开枪,却被母羚羊的一跪所打动。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一)、散文常识概念: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状物散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状物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考点解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色,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和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写景散文常见手法是借景抒情,重点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常借助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分析象征意义。
相较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类散文没有那么多故事和人物,而是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抒情见长。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点分析】考点1:分析景和物的特点【考点解读】写景状物散文内容上以写景状物为主,阅读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寻找物与人、景与情相通的地方。
【常见题型】1.请概括景物的特点。
2.文中写别的景物有什么作用?(侧面衬托)3.赏析句子。
【解题技巧】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
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
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答题模板】1.根据要求概括。
2.写…,侧面衬托所写景物…的特点。
3.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了景物…的特点。
考点2:梳理文章思路【考点解读】“文章思路”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常见题型】1.根据要求,按照顺序,用相关词语梳理作者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
2.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3.原文中抽取了一句话,放在哪里最合适?说出理由。
4.分析段落的作用。
张抗抗散文《窗前的树》阅读答案(2) 张抗抗散文《窗前的树》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窗前的树张抗抗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
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粟,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本⽂是为⼤家整理的《少⼉散⽂:长安街的灯⽕》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当夜幕低垂的时候,漫步在新修的东长安街上,望着那路旁两排明光闪闪的街灯,活像是蜿蜒飞舞的⽕龙,远远地伸展开去,通向美丽⽽雄伟的天安门⼴场。
多么辉煌灿烂的灯⽕!照耀着两旁⼀座座新起的⾼⼤的建筑,照耀着整个宽敞平坦的⼤街,也照亮边道上每⼀个⾏⼈的⼼,使⼈们从⼼⾥产⽣⼀种奋发、愉悦、开朗、豪迈的感情,脚步⾃然地轻快起来,颈项⾃然地昂扬起来,从⼼⾥唱起胜利的歌来。
长安街的夜景,我觉得⽐⽩天更加壮美,更加绚丽。
由于这万盏街灯的点染,给它涂上了⼀层魅⼈的瑰奇的神采。
特别是当这盛⼤的节⽇期间,万⾯红旗,迎风飘展,灯⽕辉煌,霞光万丈。
古⼈以“红杏枝头春意闹”来形容春光的烂漫。
我觉得⽤这个“闹”字来描绘长安街的灯⽕,也⼗分贴切。
这正是祖国烂漫的春光。
就从长安街这⼀条街上,使我们看到北京⼏年来⽇新⽉异的变化,看到祖国这⼀⽚兴盛繁荣的景象,不由得情不⾃禁地说:北京啊——祖国的⼼脏,我爱你! 这些天来,在晚饭之后,略有余暇,我就喜欢⼀个⼈或带着孩⼦们到东长安街去欣赏那美丽多彩的夜景。
路边的⼈群,扶⽼携幼,⼀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喜⽓洋洋。
我不只⼀次地看到:有那⽩发苍苍的⽼太太、扶着⾃⼰的⼉孙,忽然停住了脚步,抬头仰望这⼀盏盏⾼⼤的灯柱,在她纹路深刻的脸庞上,露出惊奇、赞叹⽽喜悦的神情。
我不只⼀次地看到:抱在怀⾥的孩⼦,向着棉桃形的灯盏,伸出舞动的⼩⼿,在那乌⿊的眼珠⾥,闪着晶莹的光彩。
这些都发⽣在瞬息之间,却都⾜以构成电影艺术中⼀个美丽的特写镜头,可以构成⼀幅油画⼈像的精彩的画⾯。
但在他们脸上所流露的幸福、愉快、光明的情绪,恐怕是天才的演员或⾼明的画家所难于完全表达的。
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然。
街灯的光亮使⼈们的⼼情活泼、跳跃;⽽⼈们的⼼情也衬托得街灯更加明亮⽽光辉。
这真是情景交融的洵美的意境。
街灯,回忆⼀下解放以前旧北京的街灯,它给⼈的印象只有昏暗、阴沉、凄凉⽽惨淡!且不提⽼式年间,⼩胡同⾥,在每家门⼝的墙壁上,挖⼀个洞,镶块玻璃,在⾥边放置着⼀盏油灯的那种街灯。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咏物作文700字(叙事)英文回答:Once upon a time, in a small village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 was a beautiful cherry blossom tree. Its delicatepink flowers would bloom every spring, filling the air with a sweet and fragrant aroma. The villagers would oftengather under the tree to admire its beauty and enjoy the peaceful atmosphere it provided.One day, a young poet visited the village and was inspired by the cherry blossom tree. He decided to write a poem about it, capturing its elegance and grace in his words. The poem became widely popular, and soon, people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came to see the famous cherry blossom tree and read the renowned poem.As the years went by, the cherry blossom tree continued to thrive, providing joy and inspiration to all who encountered it. It became a symbol of beauty, resilience,and the fleeting nature of life.中文回答:从前,在一个乡村小村庄里,有一棵美丽的樱花树。
张晓风:咏物篇张晓风:咏物篇柳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
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
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无力魏王提”,或是韦庄的“睛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的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甫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
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
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木棉花所有开花的树看来该是女性的,只有木棉花是男性的。
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雷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
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的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酒,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的架势,却很美。
树枝也许是干得狠了,根根都麻绉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
而干到极点时,树枚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木棉花常常长得极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
咏物⼩散⽂欣赏 ⽣命是精美的⼩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命是优美的乐曲,⾳律和谐,婉转悠扬。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咏物⼩散⽂,供⼤家欣赏。
咏物⼩散⽂欣赏:稻⼦ 刘熙《释名》:“⽥就是填的意思,五⾕填满其中。
”故乡的⽥⾥填满了稻⼦。
布⾕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把古⽼的⼟地犁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砖的秧圃,撒下稻⾕的种⼦。
春⾬陆陆续续来过⼏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破⼟⽽出。
季节⼀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埂上站满了插秧的⼈们,男⼥⽼少绾起裤腿捋起⾐袖。
天空跌进了⽔⽥⾥,打湿了⼏朵淘⽓的⽩云。
⽗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到⽥边,⼸腰放下扁担,⽤⾐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画出⼀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了⽔⽥⾥。
母亲顺⼿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拆开,⼀分为⼆,左⼿握住半把秧把,然后⽤拇指、⾷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就⼀株株地分开,右⼿快速地夹住,再往⽔⽥⾥插去。
母亲的左右⼿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指撩起的⽔花从不间断。
在母亲移动过的⽔⽥⾥,嫩绿的秧苗⼀⾏⾏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的地毯。
母亲是⼀位⾼明的织⼯,织着绿锦。
母亲⽤她的⾎汗染绿⽩晃晃的⽔⽥。
村庄不动⽔稻在动,⽣动的⽔稻⽤叶⽚、⽤⾊彩托起了家园。
站在村头河堤上极⽬远眺,满天的绿像⼀场⼤⽕在⽥园⾥燃烧。
故乡秧苗的绿是⼀种燃烧的⾊彩。
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或其他颜⾊,就像世事⼀⼀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
但对于⼀场⾃天⽽降的燃烧的绿⾊,其他颜⾊都可以忽略。
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个步骤都轰轰烈烈。
风⼀阵接⼀阵来,像⼀些清清凉凉的⽔从⽔稻的⼼上润过去,润过去……⽔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底,⽔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
风吹翻了⽔稻的结构,吹动了⽔稻的情结。
我⼀路踏着⽔稻的青春,在⽔稻的⽬光⾥缓缓⾏⾛。
有了稻⽥,秋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
稻⼦⼀天天⾛向成熟,空⽓⾥弥散着稻⾹。
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们⾝躯起伏着。
咏物散文的阅读[规律探讨]1、整体阅读后,确定所咏之物。
2、分析判断作者围绕所咏之物选取了哪些材料,找出各部分选材作者的意图所在,从而把握各部分材料与咏之物的关系,即哪些材料交待环境,哪些材料描绘所咏之物特征。
3、归纳、概括所咏之物所处环境及特征(表层与人格化特征)。
4、根据所咏之物的特征,结合作者议论(点睛之笔)找出物与人的精神或品格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主题。
[例文]《访兰》[材料一]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材料二]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材料三]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一一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画龙点睛]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整体阅读]1、整体感知本文所咏之物是什么?2、围绕所咏之物作者选取了三个材料?请按文中材料划分,分别概述每个材料的内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3、分析作者选取的三个材料有何意图?[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4、根据上述分析,请你概括本文所咏之物的特征5、根据所咏之物的特征结合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谈谈本文的主题。
[微观阅读]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6、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练习1] 《心田上的百合花》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______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 《一朵早醒的桃花》(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
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
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
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
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
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
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早醒的桃花”和“孤独”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分析第一、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第六段写桃花“张开纯真的眼睛”看外界,视觉是怎样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早醒的桃花”象征意义。
叶子时期的梅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
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
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
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
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
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