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实验报告纸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苏五上二单元实验报告单1、光的行进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1.关于光现象,我的解释是:(1)汽车的灯光(2)树林中的光线(3)云彩中的光线2.我设计的观察光在水中行进方向的方法:2、照镜子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1.通过做镜子的反光实验,我有以下发现:2.用箭头画出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3.把不锈钢勺子的正反面分别对着自己,我发现:3、研究透镜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研究内容凸透镜凹透镜镜片特点是否放大能否聚光成像特点3、研究透镜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研究内容凸透镜凹透镜镜片特点是否放大能否聚光成像特点4、七色光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1.制造彩虹和旋转气色圆盘后,我的发现和解释是:2.滤光实验后,我看到:在蒙红色玻璃纸的手电筒照射下,白色物体呈;在蒙的手电筒照射下,白色物体呈;在蒙的手电筒照射下,白色物体呈。
我的结论:。
3.观察不同颜色玻璃纸下的图案,我的发现和解释是:。
三单元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1、简单电路画出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加开关后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三单元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1、简单电路画出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加开关后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2、导体和绝缘体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物品名称预测现象实际检测现象小灯泡亮小灯泡不亮小灯泡亮小灯泡不亮2、导体和绝缘体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物品名称预测现象实际检测现象小灯泡亮小灯泡不亮小灯泡亮小灯泡不亮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小灯泡A--B B--A A--C C--A B--C C--B B--D D--B A--D D--A C--D D--C 接点亮灭我画出来的暗盒里的电路: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小灯泡A--B B--A A--C C--A B--C C--B B--D D--B A--D D--A C--D D--C 接点亮灭我画出来的暗盒里的电路:4、研究磁铁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磁极相互作用的实验记录磁极靠近观察到的现象S极与S极N极与N极S极与N极N极与S极更根据实验现象,我认为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物品名称用途应用到的磁铁性质5、电磁铁学校年级班组2014年11月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改变因素吸回形针个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因素有关。
实验二 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操作,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
2. 学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 了解单级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离心泵的特性主要指泵的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在一定的转速下,离心泵的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均随流量的改变而改变。
即离心泵的三条特性曲线:①扬程和流量的特性曲线()e e Q f H =; ②功率消耗和流量的特性曲线()e Q f N =轴; ③效率和流量的特性曲线()e Q f =η。
与离心泵的设计、加工情况有关,需由实验测定。
三条特性曲线中的Q e 和N 轴由实验测定。
H e 和η由以下格式计算: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gu u h g pg p H e 22120012-++-=ρρ即gu u h H H H e 221200-+++=真空表压强表 式中:He ——泵的扬程(m ——液柱)压强差H ——压强表测得的表压 真空表H ——真空表测得的真空度 0h ——压强表和真空表中心的垂直距离 0u ——泵的出口管内流体的速度1u ——泵的进口管内流体的速度g ——重力加速度流体通过泵之后,实际得到的有效功率:102ρe e e Q H N =;离心泵的效率:轴N Ne =η。
在实验中,泵的轴功率由所测得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 入计算:入电传轴N N ηη=; 式中:e N ——离心泵的有效功率 e Q ——离心泵的输液量 ρ——被输送液体的密度 入N ——电机的输入功率 轴N ——离心泵的轴功率 η——离心泵的效率传η——传动效率,联轴器直接传动时取1.00三、 实验流程1.离心泵2.真空表3.压力表4.流量计5.循环水箱6.引水阀7.上水阀8.调节阀 9.排水阀 10.底阀四、 实验操作步骤1.关闭调节阀。
2.开启引水阀,反复开启和关闭放气阀,尽可能排除泵内的空气。
排气结束,关闭引水阀。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耿霞学校:江苏大学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设计要求 (3)三、具体设计思路 (3)1.24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4)2.60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5)3.二路选择器的设计 (6)4.分频器的设计 (6)5.动态扫描的涉及 (7)6.整点报时功能的设计 (8)7.选择显示与闹钟设置的设计 (9)四、顶层图 (10)五、各个模块 (11)1.计时模块 (11)2.整点报时与闹钟模块 (11)六、设计总结 (12)一:实验目的1.学会应用数字系统方法进行电路设计;2.进一步学会应用Quartus软件开发应用能力;3.培养综合实验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时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
①使用一个二十四进制和两个六十进制的计数器级联。
分计数器以秒计数器的进位作为计数脉冲,小时计数器以分计时器的进位作为计数脉冲。
②给秒1Hz 。
(2)可以使用以EP1C12F324C8为核心的硬件系统上的脉冲按键或者拨动开关实现“校时”,“校分”及清零功能。
(3)可以使用系统上的扬声器进行整点报时①计时到59分50秒时,每两秒一次低音报时,整点进行高音报时。
②低音报时用512Hz,高音报时用1kHz。
(4)设置闹钟,并连接扬声器实现闹铃功能。
①设定闹钟时间与新的计数器进行存储,与正常计时互不干扰。
②与正常计时状态进行切换。
③设定一个比较模块,当计时与闹钟相等时,驱动扬声器鸣叫。
④闹钟响声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在一分钟设置按键取消闹时状态(5)用动态数码管显示时间。
①用6个数码管,分别用一组独立的七段码进行驱动显示,将小时高位到秒低位共6组时间经过7段译码,按照顺序锁定到数码管上。
②用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
③扫描频率越高越稳定。
三:具体设计思路利用按键实现“校时”,“校分”及清零功能。
(1)SA:校时键。
按下SA键时,时计数器迅速递增,按24小时循环,并且计满23时回到00.(2)SB:校分键。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药理学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12.04.11江苏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五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二、实验原理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能使动物致死的剂量大都在50%质反应的上下,成常态分布。
在急性毒物实验中50%质反应即所谓半数致死量(LD50)。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的曲线斜率最大。
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毒性的大小,LD50数字越小,毒性越大。
三、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小鼠(体重17~25g);实验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实验药品: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剂量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给各组腹腔注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致死量约在105~150mg/kg范围内)。
本步骤可由实验室预先进行。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各剂量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苦味酸标记。
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实验以全班为一个单位,可以一个组观察一个剂量组(10只小鼠),或每组各作每一剂量组的2只小鼠。
务求用药量准确,注射方法规范,以减少操作误差,避免非药要物所致的死亡,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通信网络接口编程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4.05.08实验一、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的实现一、说明1、建立项目时选择创建windows控制台程序,同时选择包含MFC类库。
所谓控制台程序指模拟的DOS字符提示,而不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图形界面。
2、头文件说明 #include<....> 表示引用标准库的头文件。
(#include"..." 表示引用非标准库的头文件)3、每次做实验时都看一下“实验说明”文档。
二、实验要求1、读懂参考程序,说明客户机/服务器的地址定位、while(true)的作用等。
①客户机/服务器的地址定位的作用:发起通信连接的称为客户端,而等待呼叫请求的是服务器;②While(ture)的作用:连续监听是否有客户端连接,如果有客户机接入就可以向它发送信息。
2、调试参考程序,打印运行结果①客户端:3、(合理)调整客户机/服务器的端口,检查可行性4、改服务器的输送字符为控制台输入方法(用gets函数)运行结果:①服务端:②客户端:5、将客户机/服务器分开运行(客户机用本机地址运行,服务器安装到另一台机器上)多客户同时访问服务器,说明运行结果答:能同时进行访问。
6、说明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答:遇到的问题:①修改了buf[]的容量后还是出现“烫烫烫……”。
原因:没改IP地址。
解决方法:将IP地址改成匹配的地址。
7、按以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8、思考实验中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匹配问题与TCP字节流传输方式有没有矛盾答:没有矛盾,因为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匹配问题导致了最终客户端接收的信息不完整,而TCP字节流传输方式是一种可靠的传输方式,也就是说保证了字节流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存在比特信息位的丢失问题,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三、参考程序客户端:#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include<winsock2.h>#include<stdio.h>void main(){WSADATA wsaData;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SOCKET conn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SOCKADDR_IN servAddr;char buf[50];servAddr.sin_family=AF_INET;servAddr.sin_port=htons(9878);serv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202.195.167.96");connect(connSock,(SOCKADDR*)&servAddr,sizeof(SOCKADDR_IN));recv(connSock,buf,50,0);printf("%s",buf);getchar();}服务器端:#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include<winsock2.h>void main(){WSADATA wsaData;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SOCKET servSock,cliSock;SOCKADDR_IN servAddr;servAddr.sin_family=AF_INET;servAddr.sin_port=htons(9878);serv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serv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bind(servSock,(SOCKADDR*)&servAddr,sizeof(SOCKADDR_IN));listen(servSock,5);while(true){cliSock=accept(servSock,NULL,NULL);send(cliSock,"欧燕秋,加油↖(^ω^)↗",50,0);}}实验二、参数backlog测试一、实验内容与步骤1、send和recv函数中参数len的作用调整实验一中len值的大小,使其分别小于、大于实际写入/读出的值运行结果:①len值小于实际写入值,能显示实际值的部分的信息,大于实际值的出现“烫烫烫……”,如图:②len值大于实际写入值,能显示所有信息,如图:2、Listen函数中参数backlog的作用a) 将实验一中backlog的值设为5,分别让5个、6个、6个以上的客户端同时或间隔访问一个服务器,观察访问情况;答:将实验中的backlog的值定为1,让2个客户端同时或间隔访问一个服务器,两个客户端均能接收到信息。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册学号: 1姓名: 1班级: 1二零一五年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使用说明本实验报告册为方便同学学习将学生预习、实验、报告三个阶段合并在一起。
该使用说明提供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详细指导及学习要求,第一次使用时请认真阅读,并按照要求完成各项内容。
(1)首先阅读教学大纲和实验预备知识,做到充分了解课程的要求和内容;(2)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并在课程结束一周内上交,务必保持干净整洁完整;这是期末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丢失者本课程作零分处理。
(3)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之前,详细了解相应的操作,然后按照要求完成实验预习要求的部分①,否则不允许进行本次实验;(4)实验过程中要详细准确及时记录下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②,如遇到问题先自行思考解决,经过努力仍然不能解决的找指导教师帮忙;(5)实验结束后,先将实验记录交给教师审阅并签字同意后,再按照规定处理相关的实验试剂,做好卫生,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6)在实验结束一周内,完成本次实验报告中其余的内容。
注:①. 预习过程需要完成除原始记录、结果处理和实验小结的所有其余内容,每个实验项目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详见具体项目;②.原始实验记录必须用蓝色或黑色水笔,不得使用红笔或铅笔,不得任意涂改,必须有教师签字,如果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册不符合此项要求,将不计入成绩。
编者2015年9月目录使用说明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A》教学大纲 (3)化学实验课前必读 (4)一、主要教学任务 (4)二、主要教学要求 (4)三、分析化学实验室规则 (5)四、化学实验室常用试剂的分类 (6)化学实验项目 (7)实验一容量器皿的洗涤、基本操作及称量练习 (7)实验二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 (14)实验三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及食醋总酸度的测定 (18)实验四EDTA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及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25)(1)指示剂加的量要合适,加多颜色深,使变色不敏锐,加少颜色太浅,不好观察。
江 苏 大 学实 验 报 告系别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品1002 姓名 周婧 学号3100901032干燥实验一、 实验目的1.学习流化床的操作,掌握流化床的一些基本概念。
2.测定流化干燥速率曲线。
3.研究热空气流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选做)。
4.研究热空气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选做)。
5.测定流体通过颗粒层的压降(选做)。
二、实验原理在干燥设备的设计计算中,往往要了解物料由初始含水量降到最终含水量时,物料应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然后就可计算各种干燥器的工艺尺寸。
由于干燥过程速率的资料。
通过测定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量或物料的表面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干燥曲线,即X ~τ曲线或τθ~曲线。
干燥速度u 等于单位时间从单位被干燥物料的面积上除去的水分重量,即τd A dW u ⋅=只要测出各个时间段内物料的失水量就可以计算物料的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与物料及干燥介质都有关系。
在干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同类的物料,当干燥面积一定是,干燥速度是物料湿含量的函数,表示此函数关系的曲线成为干燥速度曲线。
干燥速度曲线也可由干燥曲线求出。
、流化操作状态因为具有较好的传热传质效果,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流化床干燥器是工业中常见的干燥器。
流体自下而上通过固体颗粒床层时,当流体的流速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全部颗粒刚好悬浮于向上流动的流体中而能作随机运动,床层处于起始流化状态或临界流化状态。
随后,流体流速增大,颗粒床层空隙率增大,但流体的实际速度超过颗粒的沉降速度时,达到气流输送状态。
流化可分为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
聚式流化的特点为:床层分为乳化相和气泡相。
乳化相为固体浓度大的气固均匀混合物,是连续相。
气泡相为气泡和可能夹带的少量固体颗粒,是分散相。
出于气泡在上界面处破裂,所以上界面是以某种频率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截面,床层压降也随之波动。
聚式流化见于大多数气—固系统。
散式流化的特点为:流体为连续相,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流体中,床层没有气泡产生,有一稳定的上界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网络工程1102班姓名:董永学号:3110610055配置一个典型的网络系统1 实验目的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一个典型的网络系统,其中硬件设施使用到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以及6台PC机,掌握具有三层交换的典型网络系统的配置。
2 实验要求同学实验以实验室的实验组(即一排机器)为单位组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5-6位同学,自选一位组长,整个实验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协调各位同学的工作,通过全组的共同协作完成整个实验的任务,每组共同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3 实验步骤3.1 网络的配置要求:依据本组的实验设备组建如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
其中PC0和PC1组成一个VLAN,PC2、PC3组建一个VLAN,PC4和PC5组成一个VLAN,请通过路由器、交换机和PC的配置做到6台PC之间能互联互通。
具体配置方法和步骤由实验组内部讨论完成,请务必实验前完成讨论和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中的配置工作,进实验室后直接由组长安排人员在真实设备上完成网络配置工作。
3.2 网络测试在不同的PC上访问其他各台机器,如果都可以表明测试通过。
步骤及截图1.网络配置(其中的S0/3/1被改为了S0/3/0)2.IP地址划分明细设备接口IP地址网关R1dy S0/3/0 192.168.12.2/24 fa0/1 172.16.1.1/24R2dy S0/3/0 192.168.12.1/24 fa0/1 172.17.2.1/24PC0 快速以太网口172.16.1.254/24 172.16.1.1PC1 快速以太网口172.17.2.253/24 172.16.1.1PC2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4/24 172.17.2.1PC3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3/24 172.17.2.1PC4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2/24 172.17.2.1PC5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1/24 172.17.2.1 3.先对路由器和交换机改名,1. 根据表2配置各设备中接口的IP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册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2.掌握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二、实验内容1. 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2. 通过Telnet搭建配置环境3. 熟悉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 交换机配置方式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方式telnet方式web方式modem拨号方式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 ( 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 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行有如下特性: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通过telnet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通过modem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1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用t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提供ftp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提供类似Doskey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字即可解释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2.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从实验室人员管理;3.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4.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5.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1. 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交换机2. 计算机一台、配置电缆、局域网环境六、实验步骤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1. 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