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概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第一段:【晚修自研课导学】
模块一:温故知新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第二段:【白天长课导学】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精讲质疑)
模块四:精讲梳理
模块五:随堂检测
1.义和团运动由反清斗争转变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原因是( )
A.列强瓜分中国,中外民族矛盾激化B.清政府放弃镇压义和团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2.率八国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
A.瓦德西 B.西摩尔 C.克林德 D.华尔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在发动目的方面的不同是( )
A.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掠夺 B.在中国开设工厂
C.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D.要打败中国,瓜分中国
4.近代史上,列强攻入天津与北京并进行烧杀抢掠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并以海关税收作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习过程】 1.布置学生预习根据《学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可以讨论进行。
2.教师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辅导学生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3.学生展示《学案》,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表扬学生,对各组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
【预习提纲】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一组) 1. 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原是山东、直隶、河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2. 发展:(1)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迅速发展。
(2)1900年义和团群众进入北京、天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镇压____。
(第二组) 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
(第二组)(2)侵略军在____、杨村车站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围歼,狼狈逃回天津。
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在____同侵略军激战。
张德成率领义和团攻入紫竹林租界。
清军将领聂士成奋勇冲锋在前,壮烈牺牲。
(第二组)(3)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剿灭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________联合进攻下失败了。
(第二组)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________》(第三组) (1)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八国联军侵华讲课稿第一篇:八国联军侵华讲课稿学习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我们知道这场战争以后它激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是在帝国列强因欲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发起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首先要从八国联军侵华之前说起,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农民阶级就拿出了他们的方案,这种方案就是义和团,他们提出来了他们的救国方案,就是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是什么: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原本是山东、直隶(河北省)、河南、江苏一带主张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组织。
为什么义和团运动先在山东兴起?1、义和拳组织在山东地区,这里有组织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和战争以后,山东人民都直接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1895年起日军侵占威海卫长达三年之久,随后又被英军强租。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又将整个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
成分: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史料一:帝国的晚期,好像要验证中国人一直相信朝代没落便“天象凶险”的观点一样,自然灾难中的水、旱、风、虫、疫、霜、雪、火接二连三地降临了。
晚清最后50年,仅见于官方记载的受灾地域就达1.8111万州县次,具体到一个省,如直隶,受灾的村庄达到20万个。
……然而对19世纪末帝国农民的生存威胁最大的还是旱灾……靠天为生的帝国农民的生存极其脆弱,天若数月不下雨,他们就会大批死亡。
……光绪“丁丑(1877年)奇荒”中,仅山西一省就死亡500多万人,这个数字占该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王树增《1901》农民阶级此时大反抗与自然灾害的原因迷密不可分的,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