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21.61 KB
- 文档页数:20
供电可靠性指标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
高可靠性供电费是指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客户即要求两路及以上多回路供电(含备用电源、保安电源)的客户所收取的费用。
新装用电客户高可靠性供电费计算方法为高可靠性供电费=(多回路总容量)-(最大一路回路容量)×收费标准增加用电容量客户高可靠性供电费计算方法为高可靠性供电费=(增容后多回路总容量)-(增容后最大一路回路容量)(增容前除最大一路回路以外的其余容量) ×收费标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客户高可靠性供电费计算方法为高可靠性供电费=用电容量×收费标准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暂停缴纳供配电贴费有关问题的补足通告》(国土资源价格【】号)、《山东省物价局留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暂停缴纳供配电贴费有关问题的补足通告”的通告》(鲁价格播发【】25号) 三、架空线路高可靠性供电费用和临时王师傅费用缴纳标准如下,地下电缆按架空线路费用的1.5倍计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停止收取供配电贴费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发改价格【】号)、《山东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停止收取供配电贴费有关问题的补足通告”的通告》(鲁价格播发【】25号)文件规定,现将有关高可靠性供电费用缴纳问题通告如下:一、为了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对申请新装及增加用电容量的两路及以上多回路供电(含备用电源、保安电源)用电户,在国家没有统一出台高可靠性电价政策前,除供电容量最大的供电回路外,对其余供电回路可适当收取高可靠性供电费用。
收取容量为其余供电回路容量的总和。
二、临时用电的电力用户应当与供电企业以合约方式签订合同临时用电期限并固定费用适当容量的临时王师傅费用。
临时用电期限通常不少于3年。
在合约签订合同期限内完结临时用电的,固定费用的临时王师傅费用全部归还用户;自行少于合约签订合同期限的,由双方自行签订合同。
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算法实现作者:兰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采用了故障扩散法对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解析计算。
通过枚举故障支路,确定故障后各个节点的故障类型,得到各个负荷的可靠性指标,进而得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故障扩散法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是向用户提供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运用了MATLAB编制的可靠性计算程序,对IEEE RBTS-BUS6标准测试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计算结果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算法是正确有效的。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理论基础1.1与用户有关的配电系统可靠性预测评估指标:(1) 用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CAIF;(2)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3) 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4)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5) 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6) 平均供电不可用率指标ASUI。
1.2与负荷和电量有关的指标(1)平均负荷停电指标ALIL;(2)平均系统缺电指标ASCI;(3)平均用户缺电指标ACCI;(4)总电量不足ENS;(5)用户平均停电电量AENS。
2.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2.1模拟法模拟法主要指蒙特卡洛仿真法,其蒙特卡洛仿真法通常又可分为非序贯仿真法和序贯仿真法两类。
模拟法以配电网各元件的可靠性原始数据为前提,通过计算机模拟随机出现的各种系统运行状态,从大量的模拟实验结果中统计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需先找到故障元件影响的所有负荷点,形成它们的工作恢复的历史数据表。
通过对负荷点历史记录的采样、分析和计算,便可求出系统和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其均值和概率分布。
2.2解析法解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的结构、系统和元件的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系统的可靠性概率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精确求解而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分析冯金帅 刘 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摘 要:电力相关企业正在逐渐把建设重点放到建设配电网方面,而配电网规划对于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作为评估程序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并且可行性较高的评估指标系统,配电网规划成效分析则可以为其提供依据。
并且,它的真实性与数据有效性对配电系统评估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可靠性0 引言配电网络规划也就是在完善的规划下对于目标区域组织负荷预测和当前阶段网络架构的研究,在符合负荷标准和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目标区域电力网络在目前架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进而使其满足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
完善的电网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满足公司竞争需求,同样有助于减少财政基建投资压力,为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1]。
配电网的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和落实程度都会对日后配电服务网络体系的负荷程度、经济发展度发挥关键性影响,配电网络的超前或滞后建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整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
对于配电网络规划方案而言,首要评估其是否满足发展需求,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这对于配电网络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关键的[3]。
1 配电网的规划可靠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方法配电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销售、分配电力能源给目标客户,和目标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电力网络的波动会对终端客户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精确的分析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对于保障民生质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是电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条件。
当前阶段,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重点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蒙特卡洛抽样法和解析法两类[4-5]。
(2)配电网评价方法1)鱼骨图分析法也叫作因果研究法,这一研究法的主要原理是寻求问题自身的特征和相关作用要素,此后利用专项的逻辑研究来建立层级明确、调理明细的程序图。
简述配电网用户供电可靠性计算及优化措施配电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
在整个供电循环过程当中,系统能够对用户持续供电是供电可靠性综合能力的体现。
倘若其供电可靠性在系统中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会引起整个配电网陷入困境,给用户的供电体验带来不便。
保证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配电网的需求,征得双方满意。
1配电网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电网供电系统配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优化,目前城市电网配电过程中预先安排停电算是停电过程中的大多数,但是在问题筛选的过程中,仅仅只考虑了停电故障这一问题,很少会对停电的其他原因进行分析,这就直接导致电网用户供电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
1.1现有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不足配电网供电用户可靠性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电力市场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的,前人在此基础之上,对此进行研究与探索,并逐渐形成相对比较正式的工程理论体系。
近些年来,部分专家学者也对配电系统进行了很多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并分析总结出来很多分析评估配电网供电用户可靠性的方法。
但是,现有的这些评估方法都只是在确定网架方面有很大的可靠性评估,但是真正的针对规划网架,进行结构性的可靠性评估时就不是很适用。
在最为重要的,预安排停电情况下的可靠性评估就存在很大问题,这种评估出来的预估值并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可靠值相匹配,相反还会存在很大区别。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式不足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用户对电力公司的信任及满意度降低,直接影响配电网更好地发展。
1.2供电可靠性提高因素的制约条件较多目前,故障停电和预停电是我国现有停电类型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两种停电方式在不同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细分。
如图1所示:图1停电原因分类在故障停电这一大类中,引起停电的原因有很多,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在大规模实施供电线路改革,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线路老化,装置配置不能适应现有的带电作业需求等状况,这就导致故障停电的状况时有发生。
第6期(总第225期)2020年12月山西电力SHANXI ELECTRIC POWERNo.6(Ser.225)Dec. 2020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综述杨贽磊\雷达\王浩2(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山西晋中030600)摘要:近年来,配电系统中的设备不断增加,网架结构也愈加复杂,这种现状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介绍了 2种可靠性评估方法,一种是优先遍历荷栽路径的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该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统计出负荷点的各项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电网结构复杂的配电系统;另一种是仿射最小路径法,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区间最小路径法,在考虑了配电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计算的区间精度。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蒙特卡罗模拟法;荷栽路径;仿射最小路径法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志码:A0引言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首先要定义各 项可靠性指标,然后建立配电系统中元件和系统 的故障分析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精准的迭代求 解或状态抽样,得到系统中的各项可靠性数据并 进行分析,找出系统中可靠性较差的区域,寻求 解决方案,最后,在确保系统可靠性达到一定标 准的同时,还要考虑解决方案的经济性问题,寻 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1配网可靠性分析发展现状目前,比较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手段有 解析法和模拟法2种"I。
其中,解析法的基本原收稿日期:2020-05-丨3,修回日期:2020-03-10基金项目: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52053017000K)作者简介:杨赞磊(1990),男,山西朔州人,201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电能质量分析工作;雷达(1985),男,山西太原人,2011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新能源、电能质量分析工作;王浩(1983),男,山西榆社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网生产运行工作:文章编号:1671-0320 (2020) 06-00(M-04理为:了解系统中不同元件的功能,找出各元件 发生故障时可能影响的区域,根据元件和网架结 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构造出分析模型,使用数值 分析中的递推、迭代等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运算求 解,以获取需要的各项指标数据IM。
电力输配电设备可靠性分析DFMEA 在电力输配电领域中,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本文将对电力输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采用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方法,探讨其应用和分析过程。
一、DFMEA简介DFMEA是一种常用于设计阶段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的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预测和消除潜在的设计缺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二、电力输配电设备DFMEA分析步骤1. 选择分析对象在电力输配电设备中,可以选择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作为分析对象。
本文以变压器为例进行分析。
2. 列出设备功能和故障模式对选定的变压器设备,列出其功能及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
例如,变压器的功能包括电能转换、绝缘保护等,可能的故障模式包括绕组断线、过热等。
3. 确定故障模式的影响对每个故障模式,确定其对设备以及整个供电系统的影响。
例如,绕组断线可能导致设备停运,影响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4. 确定故障模式的原因分析导致每个故障模式的潜在原因。
例如,绕组断线可能由于绝缘材料老化、电流过载等原因导致。
5.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和原因,对每个故障模式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通常可以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将潜在影响和原因的严重性进行匹配评估。
6.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故障模式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降低风险。
例如,在绝缘老化导致的绕组断线故障模式中,可以考虑使用更耐老化的绝缘材料,定期检查绕组状态等措施。
7. 进行验证和监控对改进计划进行验证和监控,确保实施后的效果和预期一致。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并及时记录故障和修复情况,为后续的DFMEA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三、DFMEA的应用意义1. 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通过DFMEA分析,可以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产品设计缺陷和故障点,降低故障和事故的可能性。
供电可靠性的标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电力系统对用户停电,会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衡量,我国《供电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规定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
对供电可靠率规定了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供电可靠率管理是一种全电力行业的全面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它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将愈来愈被社会重视。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Name of an enterprise。
配网供电可靠性多维度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02-28T05:49:13.588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期作者:龙群燕[导读] 配网系统运行中,大数据技术具有规模大、种类多、易于变化等显著特点。
其中数据规模大体现在,几个小区范围内就可能设置几百个智能电表采集点,其中涉及到上万个参数,例如:频率参数、电压参数、电流参数等,一天之内就能采集到34GB的数据。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凯里剑河供电局 556400摘要:大数据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科技,集中整合了各类数据、信息,依托于此技术可以高效地剖析配电方式的普遍问题。
智能化配网实际运转中必须有大量的动态数据支持,配网现实运转中,必须深层次地对管理数据、调度数据、维修数据等来实施动态监测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分析,则可以有效地完善配网运行模式,从而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安全性。
关键词:配网;供电可靠性;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可靠性指标1数据来源将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来剖析配网运行可靠性,最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数据来源,要有坚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作保障。
具体的数据信息模型如表1所示。
2配网运行中大数据技术特点分析配网系统运行中,大数据技术具有规模大、种类多、易于变化等显著特点。
其中数据规模大体现在,几个小区范围内就可能设置几百个智能电表采集点,其中涉及到上万个参数,例如:频率参数、电压参数、电流参数等,一天之内就能采集到34GB的数据。
在剖析数据方面来看,数据类型更多,例如:状态运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图片信息等,同时,也包含一系列电气量数据,例如:电流数据、电压数据等。
此外,凭借对变压器、分布式电源等的长时间监督、检查,则可以得出仅仅一少部分区段能反映出各类设备非常规工作模式下的信息,其价值度较低。
而且由于分布式电源运行不够稳定,再加上负荷的持续变化,都将对配网的运行数据带来影响,对应所产生的数据都在动态变化。
大数据实际运行中也体现出高效、精准等特征,高精准度的数据能够有效辅助系统的运行分析。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及应用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是衡量配电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常用指标有12项,它们分别是:停电时间指标(DIN)、停电频率指标(DNI)、被保障容量使用率(DIC)、装修停电瞬时停电指标(DITS)、节电量指标(EHI)、装修行为响应指标(EKL)、装修随机发电焦耳指标(ESOF)、装修效果损失指标(EPSI)、供电可靠性指标(ERI)、电源利用因子指标(EPF)、供电安全度指标(ESAF)和视觉影响度指标(EVIE)。
停电时间指标(DIN)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所导致停电时间的平均值,是衡量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停电频率指标(DNI)是指系统中每年停电次数的平均值,也是一个重要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被保障容量使用率(DIC)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未被及时保障的停电容量占总停电容量的比例。
装修停电瞬时停电指标(DITS)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产生停电的瞬时停电时长的平均值。
节电量指标(EHI)是指系统中采取节电措施后所节约的电力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
装修行为响应指标(EKL)是指系统中采取装修行为后所减少的停电次数占总停电次数的比例。
装修随机发电焦耳指标(ESOF)是指装修随机发电焦耳量占总停电焦耳量的比例。
装修效果损失指标(EPSI)是指所产生的装修效果损失量占总停电焦耳量的比例。
供电可靠性指标(ERI)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导致停电影响的用户数量和停电时间的综合指标。
电源利用因子指标(EPF)是指系统中电源被合理利用的程度。
供电安全度指标(ESAF)是指系统中供电安全度的级别。
视觉影响度指标(EVIE)是指系统中供电故障对用户视觉感受的影响程度。
这些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导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改造,通过评估可靠性指标来确定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改造方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优化配电系统的维护和运维策略,通过监测和分析可靠性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维护和运维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是对配电网中的各个部分和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以确定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是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级供电系统,它直接为用户提供电能,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可靠性评估能够帮助发现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电力质量,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
1. 可靠性指标的建立:可靠性指标是评估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包括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故障次数、可靠性指数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2. 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建立:建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是评估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内容。
可靠性评估模型可以根据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负荷特性、故障概率等因素,计算出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
3. 故障概率的统计分析:故障概率是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配电网各个设备和线路的故障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4. 可靠性改进方法的研究: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可靠性改进方法,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措施,对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其可靠性水平。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电网规划设计: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应用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水平,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并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布局。
3. 配电网日常运行管理:在配电网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应用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配电网中的问题,提前预防故障的发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配电网故障分析和定位:在配电网故障的分析和定位中,应用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对故障进行准确分析,确定故障的位置和原因,为故障的处理和修复提供依据。
城市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方法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影响城市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少年平均停电时间、提高城市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一些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原因方法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部分,指由降压变电站起,根据用户需要将配置好的各电压等级的电能,经配电网络(线路)送至用户的系统部分。
这部分的整个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通常称为用户供电系统可靠性,即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定义为:在统计期间内。
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日历小时数的比值。
由于用户供电系统可靠性作为考核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文明双达标、创一流”的必备条件。
因而如何预见城市配电系统常见的故障、分析其原因,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员的关注。
一、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分析影响城市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设备质量因素,也有管理因素。
只有抓住问题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
1 配电线路类因素1)线路类非全相运行原因往往是三相开关中的一相没有合严或没有合上或者是线路某相严重过负荷,而使跌落式熔断器一相跌落;或者是线路断线及接点氧化接触不良等,从而造成缺相运行。
2)瓷瓶闪络放电10kv配电线路上的瓷瓶(针式、县式)、避雷器、跌落保险的瓷体,常年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和瓷瓶内积污秽,或者是制造质量不良,瓷体产生裂纹,因而降低了瓷瓶的绝缘强度,当阴雨受潮后,即产生闪络放电,严重时使瓷瓶击穿,造成接地故障。
3)倒杆由于外力破坏(如车撞电杆、吊车挂断导线,建筑施工的向下扔杂物拉倒电杆),或者由于线路断线或拉线断,而使耐张杆或直线杆倾杆;或者由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平时缺乏维护,而使根土壤严重流失或强度不够而造成倒杆。
4)断线由于气候变化或施工不当,使导线驰度过紧而拉断导线,外力破坏造成相间短路而烧断导线或线路长期过负荷,接点接触不良等。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试行)SD 137-8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可以直接反映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能力,是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对象是以对用户是否停电为标准.第二条为了统一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特制定本办法,其目的在于:1.收集配电系统运行方面的可靠性资料,建立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系统和指标;2。
为编制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维护检修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及资料;3。
为配电系统设计和规划提供必需的可靠性数据;4。
制定统一的、明确的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5.为提高配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提供最佳可靠性的决策依据。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10(6)kV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统计和分析.第四条各供电部门均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及填报,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定义及分类第五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定义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程度。
第六条配电系统及用户设备1。
配电系统-—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6)kV高压用户的高压设备与供电部门的产权分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配电网络.2.配电系统设备(1)配电系统变电站设备-—包括从变电站(发电厂)10(6)kV母线侧出线刀闸算起,至下述各连接点为止的所有中间设备。
即:当以架空线路出线时,至出线终端杆塔引连线为止;当以电缆线路出线的架空线路时,至出线终端杆塔电缆头搭头为止;当以电缆出线的长距离电缆线路时,至变电站(发电厂)开关柜下部出线隔离开关与电缆头连接点为止。
(2)线路设备——由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杆塔或出线电缆头搭头至用户用电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或用户高压设备引连线搭头为止所连接的中间设备。
3。
用户设备——固定资产属于用户的设备。
第七条配电系统的状态1.供电状态——配电系统处于对用户预定供应电能的状态。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试行)SD 137-8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可以直接反映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能力,是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统计对象是以对用户是否停电为标准。
第二条为了统一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特制定本办法,其目的在于:1.收集配电系统运行方面的可靠性资料,建立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系统和指标;2.为编制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维护检修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及资料;3.为配电系统设计和规划提供必需的可靠性数据;4.制定统一的、明确的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5.为提高配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提供最佳可靠性的决策依据。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10(6)kV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条各供电部门均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及填报,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定义及分类第五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定义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程度。
第六条配电系统及用户设备1.配电系统——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6)kV高压用户的高压设备与供电部门的产权分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配电网络。
2.配电系统设备(1)配电系统变电站设备——包括从变电站(发电厂)10(6)kV母线侧出线刀闸算起,至下述各连接点为止的所有中间设备。
即:当以架空线路出线时,至出线终端杆塔引连线为止;当以电缆线路出线的架空线路时,至出线终端杆塔电缆头搭头为止;当以电缆出线的长距离电缆线路时,至变电站(发电厂)开关柜下部出线隔离开关与电缆头连接点为止。
(2)线路设备——由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杆塔或出线电缆头搭头至用户用电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或用户高压设备引连线搭头为止所连接的中间设备。
3.用户设备——固定资产属于用户的设备。
第七条配电系统的状态1.供电状态——配电系统处于对用户预定供应电能的状态。
2.停电状态——配电系统不能对用户供应电能的状态。
但是对于配电系统来说,由于系统结构的不同,某些设备的停运和动作,不一定会影响配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即不一定造成对用户的停电或限电)。
在下述情况下,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1)自动重合闸动作,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2)经批准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但在开关跳闸后3min内试送成功。
(3)小于3min的调电操作。
(4)并列运行的设备停止运行超过3min而未对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第八条配电系统设备的状态及停运时间1.运行状态——配电系统设备处于与配电系统相连接并带电可以带负荷的状态。
2.停运状态——配电设备由于故障、缺陷或检修、维修、试验,与配电系统断开而不带电的状态。
停运状态又可以分为:(1)强迫停运(故障停运)——强迫停运是由于发生了与配电设备直接有关的危急状态(如设备发生故障)而要求元件立即退出运行的停运或由于人为的误操作和其他原因未能在六小时前向调度提出申请的停运。
(2)预安排停运——预安排停运是指事先有计划安排使设备退出运行的停运(如预先安排的计划检修、施工、试验等),或在6h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调度批准的临时性检修、施工、试验等的停运。
3.停运持续时间——停运持续时间是指从停运开始到停运设备修复好或恢复运行的持续时间,停运持续时间又可分为:i 强迫停运时间——强迫停运时间是指从强迫停运开始到被停运的设备修复好或恢复运行的持续时间。
ii 预安排停运时间——预安排停运时间是指从预安排停运开始到停运设备恢复运行的持续时间。
配电系统设备的停运包含了造成配电系统对用户停电和不停电的两种情况,为了便于统计,规定了把设备停运,未造成配电系统对用户停电的情况,看作为停电用户数,停电容量,损失电量为零的一种停电状态来统计。
但是其数据仅供考核和计算设备故障率及停运率时使用,不参与其他各项影响用户停电的指标的计算。
第九条停电性质分类1.故障停电——配电系统无论何种原因(包括气候与环境、系统设备故障或缺陷、第三者及人员过失)未能在6h以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通知用户的停电。
(1)内部故障停电——10(6)kV配电系统内部故障停电。
(2)外部故障停电——10(6)kV配电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包括上、下级电压系统及用户)故障造成10(6)kV配电系统的停电。
2.计划停电——在6h以前有计划安排的停电。
(1)检修停电——按检修计划要求逐月安排的检修停电。
(2)施工停电——系统扩建、改造及迁移等施工引起的有计划安排的停电。
计划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因其停电地点的不同而分别有10(6)kV配电系统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3)用户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要求,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
3.临时停电——事先无正式计划安排,但在6h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批准的停电。
(1)临时检修停电(临修停电)——系统在运行中临时发现危及安全运行而必须处理的缺陷,在6h以前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2)临时施工停电——事先无计划安排的施工停电。
临时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亦应根据停电地点的不同而分别划分为10(6)kV配电系统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3)拉闸限电——由于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或设备容量不足而引起对用户的停电拉闸。
(4)非拉闸限电——由于配电系统本身设备容量不足,或配电系统异常,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供电而对用户的限电。
配电系统本身的非拉闸限电,应列入可靠性的统计范围。
每限电一次其停电次数应计为1次;停电用户数应为通知限电的实际户数;停电的容量为所减少的供电容量;停电时间,以由通知之时超至恢复正常供电时为止的时间数,来以所减少的供电容量与通知限电前的实际供电容量之比,作为等效停电时间。
其计算式如下:等效停电时间限电时间限电后允许供电的容量或电流限电前实际供电容量或电流=⨯-⎛⎝ ⎫⎭⎪1(5)调电停电(停电时间超过3min 者)——用电负荷由一回线路转移到另一回线 路的操作过程的停电。
计划停电和临时停电总称为预安排停电。
4.停电持续时间——配电系统由停止对用户供电到恢复供电的时间,单位以h 或min 计。
5.停电容量——配电系统停电时,停止供电的各用户配电变压器的总容量,单 位为kV A 。
6.停电损失电量——配电系统在停电期间对用户少供的电量,单位为kWh 。
第十条 用户统计单位1.用户统计单位——一台公用配电变压器,一个用电单位接在同一条电力线路 上同一接点的几台用户配电变压器及高压用电设备,均称为一个用户统计单位。
而一个用户的高压用电设备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线路供电时,则每一条供电 线路即视为一个用户统计单位。
但是不带负荷的备用线路则不视为一个用户统计单 位。
2.用户容量——一个用户统计单位所连接的配电变压器或高压用电设备容量 之和。
但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路供电,且连接于同一受电母线时,各用户统计单 位的连接容量应按平均分配计算。
第三章 统计范围和内容第十一条 配电系统设备分类1.变电站配电设备(1)断路器(带间接保护者);(2)隔离开关;(3)电缆;(4)互感器;(5)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设备);(6)其他设备。
2.线路设备线路部分:(1)架空线路;(2)电缆线路;(3)配电变压器;(4)电力电容器;(5)其他设备。
3.开闭所和配电室部分:(1)断路器(带间接保护者);(2)隔离开关;(3)电缆;(4)互感器;(5)二次设备;(6)其他设备。
4.用户设备第四章停电停运原因第十二条故障停电或停运原因1.气候与环境(1)雷电;(2)风;(3)雨、雪、冰;(4)洪水、塌方、下沉;(5)空气污染(污闪);(6)树木生长或倒塌(非砍伐)。
2.非电业单位(1)电信;(2)交通运输(包括车辆及筑路工程);(3)市政建设;(4)农业生产;(5)爆破;(6)盗窃或破坏;(7)用户故障;(8)动物;(9)其他第三者(包括火灾)。
3.设备缺陷(1)设计不当;(2)制造厂质量不良;(3)安装施工不良;(4)遮断容量或动、热稳定容量不够;(5)绝缘不良或磨损;(6)试验发现的缺陷。
4.运行管理(1)运行人员过失;(2)检修、施工人员过失;(3)试验人员过失;(4)继电人员过失;(5)调度人员过失;(6)管理人员过失;(7)误操作。
5.内部其他原因(1)上述未列出的其他原因;(2)不明原因。
6.配电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影响(1)外部系统故障直接引起的停电;(2)上级系统引起的拉闸限电;(3)其他原因造成的停电。
第十三条预安排停电或停运原因 1.计划停电(1)检修;(2)施工;(3)外部检修、施工;(4)用户申请停电。
2.临时停电(1)检修(包括维修);(2)施工;(3)外部检修、施工;(4)用户申请停电;(5)配电系统本身引起的限电停电;(6)调电(超过3min 者)。
第五章 评 价 指 标第十四条 配电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分为两大类,计23个 指标。
其中主要指标11个,参考指标12个。
主要指标必须报部。
参考指标供各供 电部门结合本地区配电网络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选用和参考。
所有评价指标的统 计期间均以年为单位。
第十五条 可靠性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1.供电可靠率——一年中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时间的比 值。
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110000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 表示。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次停电的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户=⨯∑h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每次停电的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5.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6.系统故障停电率——一年中配电系统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及电缆)故障()()[]系统故障停电率系统总故障停电次数系统总长度次年=⨯⋅km km 1001007.架空线路故障率——一年中每100km 架空线路故障次数()()[]架空线路故障率架空线路故障次数架空线路累计长度次年=⨯⋅km km 1001008.电缆线路故障率——一年中每100km 电缆线路故障次数 ()()[]电缆线路故障率电缆线路故障次数电缆线路累计长度次年=⨯⋅km km 1001009.配电变压器故障率——一年中每100台配电变压器故障次数 ()[]配电变压器故障率配电变压器故障次数配电变压器总台数次台年=⨯⋅10010010.断路器(带间接保护的)故障率——一年中每100台断路器故障次数 ()[]断路器故障率断路器故障次数断路器总台数次台年=⨯⋅10010011.外部影响停电率——一年中每一用户因配电系统外部原因造成的平均停电 时间与平均停电时间之比外部影响停电率系统外部造成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00 =-⎛⎝ ⎫⎭⎪⨯110000系统内部造成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第十六条 可靠性参考指标1.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单位以h 表示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每次预安排停电时间每次预安排停电户数总用户数户=⨯∑h2.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单位 以h 表示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户数总用户数户=⨯∑h3.预安排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 表示 ()()预安排平均停电时间预安排停电时间预安排停电次数次=∑h4.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 表示()()故障平均停电时间故障停电时间故障停电次数次=∑h5.平均停电用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停电的停电用户数()()平均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停电次数户次=∑6.预安排平均停电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停电用户数()()预安排平均停电户数每次预安排停电户数预安排停电次数户次=∑7.故障平均停电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停电用户数()()故障平均停电户数每次故障停电户数故障停电次数户次=∑8.用户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损失的电量,单位以 kWh 表示()()用户平均停电损失电量每次停电损失电量总用户数户=∑kWh9.预安排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损失电量,单位以 kWh 表示()()预安排平均停电损失电量每次预安排停电损失电量预安排停电次数次=∑kWh10.故障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次故障停电损失电量,单位以 kWh 表示()()故障平均停电损失电量每次故障停电损失电量故障停电次数次=∑kWh11.设备停运率——一年中某类设备平均停运次数()()[]{}设备停运率设备停运总次数设备台数或线路公里数次台或年=⨯⋅100100km这一指标,适用于配电系统内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线路等(对 设备按台统计,对线路电缆按长度公里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