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中的概念(理论课)
- 格式:ppt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21
什么是⾯向对象、对象是什么、什么是类、如何使⽤对象、类和对象的关系⾯向对象⼀、⾯向对象 概念:⾯向对象是⼀种编程思想,使⽤编程语⾔解决现实问题的⼀种思路。
分类: ⾯向过程: C 语⾔ ⾯向对象: Java ⾯向对象的思想: ⾯向对象的思想: ⾯向过程的思想:⾃顶向下 逐步执⾏。
---> 当解决⼀件事情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我该怎么去做⾯向对象思想:以对象为中⼼,使⽤对象调⽤其功能。
---> 当解决⼀件事情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我该让谁帮我做。
想到的谁 ---> 对象 对象:现实⽣活中存在的真实的事物都是对象,Java 中有⼀句名⾔: 万物皆对象,⼤到宇宙、⼩到夸克在Java 的世界中都可以看成对象。
提起对象,就需要提起另⼀个概念——类。
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
⼆、类 概念: 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类事物的共性进⾏抽取(抽取的过程叫做抽象),形成的⼀个概念叫做类。
类的抽象: 1. 怎么去描述⼀个事物,从哪些维度进⾏描述? 这个事物具有什么 ---> 属性 这个事物会做什么 ---> ⾏为 2. 怎么去描述⼀类事物的共性? 这些事物具有什么 ---> 属性 这些事物会做什么 ---> ⾏为 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是对象的模板 对象是类的实例 类的定义: 概述: 属性 : 使⽤成员变量来进⾏描述 ⾏为 : 使⽤成员⽅法进⾏描述 语法:关键词:class语法:public class 类名{} 成员变量 定义位置:类中⽅法外 语法: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值;作⽤域:⾄少在本类 默认值: 和数组元素的默认值是⼀样的 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 0 ⼩数类型 0.0 字符类型空字符 布尔类型 false 引⽤数据类型 null 定义的注意事项 1. 在同⼀个类中不能定义两个同名的成员变量 2. 在同⼀个类中成员变量可以和局部变量可以重名,但是在访问的时候,局部变量优先。
1. 概念1.1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通俗理解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依次调用就可以了;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
例如五子棋,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就是首先分析问题的步骤:1、开始游戏,2、黑子先走,3、绘制画面,4、判断输赢,5、轮到白子,6、绘制画面,7、判断输赢,8、返回步骤2,9、输出最后结果。
把上面每个步骤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面向对象的设计则是从另外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整个五子棋可以分为1、黑白双方,这两方的行为是一模一样的,2、棋盘系统,负责绘制画面,3、规则系统,负责判定诸如犯规、输赢等。
第一类对象(玩家对象)负责接受用户输入,并告知第二类对象(棋盘对象)棋子布局的变化,棋盘对象接收到了棋子的变化就要负责在屏幕上面显示出这种变化,同时利用第三类对象(规则系统)来对棋局进行判定。
可见,面向对象是以功能来划分问题,而不是步骤。
面向过程的设计很可能出现不同的版本,因为通常设计人员会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各样的简化。
面向对象的设计中,不同可能只存在于某一个功能对象内部,绘图只可能在棋盘对象中出现,从而保证了绘图的统一。
1.2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优缺点方法优点缺点面向过程性能好难维护、复用、拓展面向对象性能差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用面向过程的方法写出来的程序是一份蛋炒饭,而用面向对象写出来的程序是一份盖浇饭,形容的十分贴切。
到底是蛋炒饭好还是盖浇饭好呢?非要比个上下高低的话,就必须设定一个场景,否则只能说是各有所长。
盖浇饭的好处就是"菜"“饭"分离,从而提高了制作盖浇饭的灵活性。
饭不满意就换饭,菜不满意换菜。
用专业术语就是"可维护性"比较好,“饭” 和"菜"的耦合度比较低。
1.面向对象的概念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对象(Object)+类(Class)+ 继承(Inheritance)+通信(Communication)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是使用这样4个概念设计和实现的,则将该软件系统称为面向对象的。
下面给出每个概念的具体定义。
1.1 对象从一般意义上讲,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际存在事物,它可以是有形的(比如一辆汽车),也可以是无形(比如一项计划)。
对象构成世界的一个独立单位,它具有自己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静态特征即可用某种数据来描述的特征,动态特征即对象所表现的行为或对象所具有的功能。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作对象,它是大量的、无处不在的。
不过,人们在开发一个系统时,通常只是在一定的范围(问题域)内考虑和认识与系统目标有关的事物,并用系统中的对象抽象地表示它们。
所以面向对象方法在提到“对象”这个术语时,既可能泛指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物,也可能专指它们在系统中的抽象表示,即系统中的对象。
我们主要对后一种情况讨论对象的概念,其定义是: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
一个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
属性和服务,是构成对象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定义是: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一个数据项。
服务是用来描述对象动态特征(行为)的一个操作序列。
一个对象可以有多项属性和多项服务。
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服务被结合成一个整体,对象的属性值只能由这个对象的服务存取。
在有些文献中把对象标识(OID)列为对象的另一要素。
对象标识也就是对象的名字,有“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之分。
前者供对象的定义者或使用者用,后者为系统内部惟一的识别对象。
(怎么感觉这点跟android开发里面的id是一样的,在某个文件下有编程人员定义的所有属性的id,并且是唯一的,一般不允许更改,属于系统内部分配。
) 另外需要说明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对象只描述客观事物本质的与系统目标有关的特征,而不考虑那些非本质的与系统目标无关的特征。
面向对象教学大纲面向对象教学大纲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范式。
面向对象的思想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任务。
作为一种重要的编程方法,面向对象编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面向对象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述面向对象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思维和编程能力。
通过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
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内容: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对象、继承、多态等。
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用例分析、类图、时序图等。
3.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Java、C++等。
4. 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和环境:Eclipse、Visual Studio等。
5.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二、教学内容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1 类与对象的定义与关系1.2 继承与多态的原理和应用1.3 封装与信息隐藏的概念和实现1.4 抽象与接口的设计与应用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2.1 用例分析与系统需求的获取2.2 类图的绘制与类之间的关系描述2.3 时序图的绘制与对象之间的交互描述2.4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应用3.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3.1 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特性3.2 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特性3.3 面向对象编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 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和环境4.1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和配置4.2 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和配置4.3 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和团队协作5.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5.1 需求分析与软件架构设计5.2 编码与单元测试5.3 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5.4 软件维护与版本更新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面向对象的理解并举例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程序设计方法论的一种流派,从抽象的角度考虑处理和解决问题,让程序可以表示真实世界和模拟真实世界的分析和模拟操作,它被认为是程序开发方面的一种思想。
一、定义:面向对象是程序设计方法论的一种流派,它从抽象的角度考虑处理和解决问题,使程序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和模拟真实世界的分析和模拟操作,是程序开发方面的一种思想。
它强调的是开发者的思维由概念对象转变为对对象类的抽象,在创建任何软件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先从物理过程和具体事物出发,将它们抽象为可封装、可复用的对象,而不是从易操作的、可运行的程序出发。
二、特点:1、面向对象就是以“对象”为中心,将程序中每一个部分都要以“对象”的形式表示。
2、面向对象有自己的一套编程思想,重在“对象”和“类”的概念,以及对象和类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继承”的概念。
3、面向对象把程序分为两个部分:逻辑部分和数据部分,它能让程序拥有更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面向对象的思想是以属性和行为来描述对象,对象之间存在着关系,关系由多态(polymorphism)实现。
三、优点:1、易扩展性: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得到了实现,比传统的程序设计模式更容易扩展及共享,减少代码的重复,可以把基本功能编写在一个类中,然后在不同的子类上添加不同的行为,对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比如继承和关联等。
2、重用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以利用现有的类,通过继承获得类的信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可重用性。
3、可维护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够使程序员及早地探测和解决程序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减少非利期间的变更,以便在修改部分代码时能够尽量减少影响的范围,从而增加程序的可维护性。
四、应用:1、面向对象的主要应用就是软件开发,比如游戏、系统程序和应用软件等等,此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也广泛应用于数据库开发。
2、计算机可视化图形,如OpenGL、DirectX、RenderWare等,用于图形缓冲以及对象渲染,也都是建立在面向对象技术之上的,从而实现视觉效果。
面向对象的四个基本概念
1. 抽象:抽象是指将对象的重要特征提取出来,并且忽略其他不重要的特征。
抽象是设计有效对象模型的基础,因为它确保模型能够关注重要的对象特征,同时忽略掉不必要的细节。
2. 封装:封装是指将对象的状态和行为包装在一起,使得对象对外部世界具有明确的接口,同时确保对象的实现细节对外不可见。
封装实现了类的信息隐藏,使得对象的变化不影响外界调用者的使用效果,从而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 继承:继承是指一个新的类从一个现有的类继承某些特征,包括属性和方法。
继承使得对象重用容易实现,通过继承可以提高代码复用率和软件开发效率,同时也能使代码更加易于理解和组织。
4. 多态:多态是指同一种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不同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响应的不同方式。
多态实现了模块化和解耦合,便于开发模块化的程序,同时也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编程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
1. 对象(Object)- 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
它是一个具有状态(属性)和行为(方法)的实体。
例如,在一个汽车对象中,颜色、品牌是属性(状态),启动、刹车是方法(行为)。
- 对象可以看作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模型。
2. 类(Class)- 类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
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例如,定义一个“Person”类,其中可以包含姓名、年龄等属性,以及走路、说话等方法。
- 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共同特征。
3. 实例化(Instantiation)- 从类创建对象的过程称为实例化。
当我们实例化一个类时,就会得到一个该类的对象。
例如,`Person p = new Person();`(以Java语法为例),这里的`p`就是`Person`类的一个实例。
二、封装(Encapsulation)1. 概念。
- 封装是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行为)捆绑在一起,并对外部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
- 例如,在一个银行账户类中,账户余额是一个属性,存钱、取钱是方法。
外部只能通过这些方法来操作账户余额,而不能直接访问余额属性。
2. 访问修饰符。
-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如Java),有不同的访问修饰符来控制类、属性和方法的访问权限。
- `public`:公共的,可以被任何类访问。
- `private`:私有的,只能在类内部访问。
- `protected`:受保护的,可以被本类及其子类访问。
三、继承(Inheritance)1. 概念。
- 继承允许创建一个新类(子类或派生类),从现有的类(父类或基类)继承属性和方法。
- 例如,有一个“Animal”类,它有属性“name”和方法“eat”。
然后定义一个“Dog”类继承自“Animal”类,“Dog”类除了继承“Animal”的属性和方法外,还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如品种)和方法(如汪汪叫)。
面向对象的概念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面向对象这个概念哈!你说啥是面向对象呢?
咱就好比说哈,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每个角色就是一个对象呀!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独特
的性格、行为和特点。
比如说汽车,它就是一个对象,有自己的颜色、型号、速度这些属
性吧。
那面向对象呢,就是把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当成对象来看待。
咱再打个比方,你看手机也是个对象吧,它有屏幕、电池、操作系
统这些玩意儿。
面向对象就是让我们专注于这些对象本身,去研究它
们能干啥,怎么和其他对象互动。
你想想啊,在编程里,如果没有面向对象,那得多乱套呀!就像一
个大杂烩,啥都混在一起。
但有了面向对象,就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分
成一个个小的对象,每个对象负责自己那摊事儿,这不就清晰多了嘛!
你看哈,一个软件系统,就像一个大团队,每个对象就是团队里的
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它们相互配合,才能让整个系统正常
运转呀!这多有意思,多神奇呀!
面向对象还强调封装、继承和多态呢!封装就像是给对象穿上了一
件保护衣,把它的内部细节藏起来,只露出对外的接口。
继承呢,就
好比孩子继承父母的优点,一个对象可以继承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方
法。
多态就更酷了,就像同一个演员可以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对象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总之啊,面向对象这个概念可太重要了!它让我们的编程变得更有条理,更高效,也更有趣!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我觉得呀,只要你好好去琢磨,肯定能发现它的魅力所在!。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简称OO)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对象具有封装、继承和多态三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三个关键概念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
1. 封装1.1 定义封装是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个对象中的过程。
它通过将相关的属性和方法集中到一个对象中,隐藏对象内部的细节,提供给外界一个结构简单、功能明确的接口,使对象与外界的交互只通过有限的方式进行。
封装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1.2 重要性封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隐藏:封装将对象的内部细节隐藏起来,只暴露公共接口给外部使用,从而保护对象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错误操作。
•模块化设计:通过将相关属性和方法封装到一个对象中,可以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减少耦合:封装可以实现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松耦合,对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而不需要关心对方的内部实现细节,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提高复用性:封装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可以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用,避免了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1.3 应用场景封装广泛应用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类的设计: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封装是实现类的基础。
将类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到一个类中,通过实例化对象来使用和操作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数据的封装: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通过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实现对数据的封装和管理。
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将学生的信息(姓名、年龄等)和操作(添加、删除等)封装到一个学生对象中。
•接口的设计:封装也可以应用于接口的设计中,通过对外暴露有限的接口,封装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和隔离。
面向对象的概念1。
对象(Object)客观世界里的任何实体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象。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指某些概念。
从编程的角度来看,对象是一种将数据和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数据结构,或者是一种具有属性(数据)和方法(过程和函数)的集合体。
事实上程序中的对象就是对客观世界中对象的一种抽象描述(1)对象属性:属性用来表示对象的状态。
(2)对象方法:对象方法是描述对象行为的过程。
2.类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性质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种类的属性以及方法3.子类与继承在面向对象的方法里,继承是指在基于现有的类创建新类时,新类继承了现有类里的方法和属性。
此外,可以为新类添加新的方法和属性。
我们把新类称为现有类的子类,而把现有类称为新类的父类。
一个子类的成员一般包括:(1)从其父类继承的属性和方法。
(2)由子类自己定义的属性和方法。
Visual FoxPro基类Visual FoxPro基类是系统本身内含的,并不存放在某个类库中。
用户可以基于基类生成所需要的对象,也可以扩展基类创建自己的子类在程序设计中,可以使用CREATEOBJECT函数来直接生成基于某个类的对象。
该函数的格式如下:CREATEOBJECT(<类名>[,<参数1>,<参数2>,……])函数基于指定的类生成一个对象,并返回对象的引用Visual Foxpro基类列表对象属性访问以及对象方法调用的基本格式如下:<对象引用>.<对象属性><对象引用>.<对象方法>[(参数列表)]【例7-1】基于Visual FoxPro的FORM类生成一个对象,然后访问该对象的一些属性和方法。
Oform=CREATEOBJECT("Form") &生成一个空白表单Oform.show &&显示表单Oform.caption=”演示” &&修改表单的标题?”这是一个生成对象的演示程序” &&在表单上输出字符串Oform.release7.2.2 容器与控件Visual FoxPro 中的类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容器类和控件类。